游戏民国(精校)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539

  这样的火炮在当年的苏联红军眼睛里根本不值一提,可是现在却成了宝贝了!从国内带出来的一些122mm和152mm的榴弹炮要么在战斗中损坏,要么耗尽了弹药成了一堆废铁(之前在同中俄联军的战斗中,红军炮兵还是出场的)。红军现在手里面也只有一些英国援助的17磅大炮和25磅大炮,其中17磅大炮差不多相当于75mm口径的野炮,目前红军师一级部队都有一个团24门。25磅大炮相当于105mm榴弹炮,只有红军总部直辖的一个炮兵师的区区48门!和波兰战役时动辄上万门火炮齐鸣的场面相比,眼下的苏联红军还真是落魄之极了。而且今后的武器弹药来源也只能靠印度阿三这样的“运输大队长”了。
  红军的作战计划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然后迅速通过电波传送到了分布在俾路支斯坦和信德地区交界出的各个苏联红军作战单位。处于休整中的红军各部在得到命令之后,也都迅速行动起来。红军近卫第一师、近卫第四师、费拉基米尔·列宁师(为了鼓舞士气,这些红军残兵败将现在都得到了很好听的番号)、红军总部炮兵师组成了印度方面军,开始向印渡河中游河谷地区挺进。
  红军近卫第二师、近卫第三师、近卫第五师、近卫第六师、近卫第七师、共产国际师(由各国共产主义战士组成)、约瑟夫·斯大林师、近卫坦克师(没有坦克,由原坦克部队官兵组成)、近卫海军陆战师(由黑海舰队、里海舰队官兵组成)、内卫师(由蓝帽子骨干所组成,是斯大林的警卫部队)等10个师组成了中央方面军,由红军总部直接指挥,急行军南下,直奔卡拉奇而去。
  此外,共产主义青年师、劳动妇女师、红色少年师组成了预备方面军,和几万个不适合当兵的随军家属,苏共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最高苏维埃、共产国际等机关一起留守在胡兹达尔等待前线的捷报。
  与此同时,发现了苏联红军动向的印度军队也开始了大规模的部署调整。一时间,整个印渡河的西岸,都是大队大队的军人在涌动,都是卡车、马车还有被强征来的印度民伕在输送着物资,苏联和印度的战争机器,同时开始高速运转起来了。
  印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决战,爆发在即了!
  ……
  一场南亚次大陆夏季海边最典型的雷暴雨席卷了整个奥里萨邦,缓解了持续多日的旱情,也让气温有所下降了。毛泽东站在布巴内斯瓦尔城内的共产国际东方局顾问团驻地的办公室里面,看着外面大操场上面,覆盖着防雨布,整整齐齐停着的120辆民28型轮式装甲车,和8辆由民28年型改装而来的各种辅助装甲车辆。这128台装甲车不包括燃料和弹药,就花费了印度人民2560万法币的巨款!如果再算上由“红色资本家”张学良设在远东共和国的兵工厂用中国产军用吉普车改装的120辆轮式轻型装甲车,三十六门由中国生产的半履带装甲车拖拽的105mm榴弹炮,200多辆BMW牌的2.5吨卡车,还有6000多么“装甲步兵”所配备的全副新式装备,以及数量惊人的弹药、燃料等补给物资。这支“共产国际装甲师”的花费可是高达上亿法币!
  上亿法币几乎相当于中共几年的经费!这样的一笔巨款在中国成为“半帝国半殖民地”之前,就是整个国家财政也未必能很轻松地拿出来。而印度的一个多一点的邦,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居然就筹集出了好几个亿(法币)的巨款!这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果然是超乎想象!而且贫富差距和阶级压迫程度同样是惊人的,简直就是天然的革命土壤……如果革命可以在印度首先胜利,凭借着印度的财富和印度人民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用不了10年,社会主义恐怕就能在这块土地上面建成了吧。
  “毛副主席!毛副主席!”略带些川音的喊声从门口传来,毛泽东转身看过去,就看见刘伯承和杨S昆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办公室敞开着的门口,而且好像都有些气喘。
  “信德战役已经爆发了!”共产国际东方局顾问团副团长杨S昆大步走了过来,将手中的电报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神情略显兴奋地接过电报看了几眼便连连点头,笑道:“好啊!好啊!看来中央的部署以及取得了成功。”
  这是共产国际东方局转发的共产国际总部的电报,通报了刚刚开始的信德战役的最新战况。战役首先发生在印度和中游的海尔布尔地区,由布琼尼、伏罗希洛夫所指挥的印渡河方面军近15万(共产国际的电报是怎么说的)大军离开胡兹达尔山区,进入印渡河谷地,在一个名叫根伯尔的小城包围了印度伪军的一个师,吸引梅赫拉布布尔的另一个印度伪军师前来增援,红军近卫第一师、列宁师和红炮兵师一部则在中途设伏,击溃了这个一万多人的印度师,俘虏印度官兵三千多人,英国顾问二十一人,缴获步枪两千余支,机枪一百多挺,迫击炮十四门,17磅野炮八门,弹药辎重不计其数。
  “首战告捷!看来苏联红军还是能打仗的嘛!”毛泽东拍了拍巴掌笑道。只要斯大林的30多万大军(中共不知道苏联红军的具体数量)能在印度西部打开局面,无论是建立革命根据地还是突破印渡河向新德里进军,都能大大减轻共产国际南亚军的压力。
  “对,”刘伯承赞同地点点头。“而且印度伪军的战斗力好像比之前的英印军也没有多少进步。毛副主席,您看我们要不要也发起一次战役,以配合苏联红军的军事行动?”
  毛泽东想了下说:“现在印度伪军在加尔克汉德邦、恰蒂斯尔邦、西孟加拉邦一带还有多少军队?”
  “有30万中央军、40万地方军,一共70万军队!其中有一个印度第3军约5万人的中央军留守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还有约5万人的地方部队负责加尔克汉德邦、恰蒂斯尔邦、西孟加拉邦地方治安;剩下的60万人驻守着一条上千公里的防线同我们对峙。”说到这里,刘伯承指了指大操场上的128辆装甲车道:“毛副主席,有这些装甲车在,斯利姆布置的上千公里防线根本就不堪一击!”
  “部队扩充的怎么样了?”毛泽东又问起了南亚军的扩充情况。根据中共和东方局的计划,南亚军将以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为骨干,再辅以大量的印度土著官兵,最后扩充成一支足以解放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庞大武装。不过来到印度之后,南亚军的扩充计划却不如预期的那样顺利。
  “现在已经有25万印度贫下中农入伍了。”刘伯承的眉毛微微一皱,“不过这些人很难训练,一有机会就偷懒,而且……还喜欢偷奸耍滑,很不老实,会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这些人表面上看都很拥护革命,不过真上了战场恐怕不怎么靠得住。”
896
反围剿和长征

战略大师的战略
  听了刘伯承的介绍,毛泽东有些失望,不过他的情绪很快又恢复过来,淡淡道:“不要紧,凡事都有个过程,这些印度贫下中农被婆罗门宗教毒害了4000年,那里能在短短两三个月就觉醒过来。对于他们,你们一定要有耐心,还有,告诉同志们,同印度同志相处时绝对不能以老子党自局,要把他们当成朋友兄弟,知道了吗?”
  “知道了,一定要把印度同志当成兄弟。”刘伯承皱着眉毛,点了点头,其实毛泽东所说的办法南亚军已经采取了,可是收效却甚微。一个历史比中华民族还要古老悠久的“老油条”民族哪里有那么好忽悠?而且这个民族已经被外来民族统治了几千年(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种姓其实也是外来的雅利安种族),早就学会敷衍各种各样的征服者了。
  看到刘伯承一脸为难的表情,毛泽东也猜到了个大概,他轻轻叹了口气,又道:“当然了,必要的强制手段还是可以采取的!我们共产党人是先礼后兵,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纵容。眼下大战在即,我们也不能慢慢和他们讲道理了。”说到这里,他又微微皱了下眉,“还有,印度革命毕竟是要以印度同志为主力的,我们中国国际主义战士只是来帮忙的,不能抢了人家的头功,知道了吗?”
  刘伯承愣了愣,一时没有听明白毛泽东的意思,忙转头看了看杨S昆。杨S昆笑了笑道:“是啊!有些印度同志的革命热情还是很高的,坚决要求第一个冲锋打头阵,这种事情我们还是要鼓励的。我看可以在每个步兵团里面都配属一个到两个印度营,专门用来冲锋陷阵……同时也能让印度革命者中的佼佼者可以尽快展露出头角。”
  “我明白了。”刘伯承微笑着点点头,他停顿了下又道:“毛副主席,那我们共产国际南亚军接下来是不是要发起一场战役以配合苏联红军呢?”
  毛泽东点了点头,看着刘伯承道:“我们当然要有所行动的。B承,你看我们应该进攻哪里呢?你和叶挺、项英同志比我早来印度,肯定也比我熟悉情况,下一步该向哪里发展,你们应该是成竹在兄了吧?”
  刘伯承轻轻点了点头,承认了毛泽东的猜测,他笑了笑道:“副主席,您来印度指导我们工作之前,南亚军总前委的确酝酿过几个作战方案,其中以夺取东西孟加拉邦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方案最适合目前的形势。”
  “哦,说说看为什么?”
  “我们南亚军原本的计划就是想在东西孟加拉邦建立我们的第一个根据地的,那里的经济比奥里萨邦还要发达,西孟加拉首府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之一,还曾经是英国总督的驻地。而且由于伊斯兰教的影响,印度教和种姓制度相对比较弱,有利于我们开展土地革命。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要为我们提供空中支援的国防军航空母舰被调去印度洋同英国海军舰队作战了,所以才不得已在奥里萨邦建立根据地了。现在印度伪军的主力一部在西面同苏联红军作战,一部则在我们的根据地外面摆了个长蛇阵,东西孟加拉邦相对空虚,正是我们东进解放孟加拉人民的好机会。”
  刘伯承说得很慢,他现在所提出的这个方案在南亚军领导层中还是存在一定分歧的。因为这个方案很可能需要放弃现有的根据地,至少要放弃奥里萨邦南部和恰蒂斯加尔邦东部的根据地。而且东西孟加拉邦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距离比奥里萨邦更远,对迅速解放全印度非常不利。说完之后,刘伯承便望着毛泽东。毛泽东此时已经点了一支香烟,正在慢慢吸着。
  毛泽东微微点了下头,似乎是赞成刘伯承的意见,他走到墙壁上挂着的印度军事地图前面出神地看了一会儿,好像是自言自语道:“只是不知道斯大林能不能成功在西印度地区开辟出根据地,不对,应该是中帝国主义会不会允许他在西印度地区落脚!”毛泽东的思维显然是跳跃性的,他转过身对杨S昆说:“给恩来同志发电,让他设法探听出罗耀国对斯大林以及印度西北部的设想。另外,请项英、叶挺、彭德怀、刘少奇还有陈毅等同志到我这里来一下,我们讨论下一步南亚军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是中共党内的战略大师,对于具体战术问题不太过问,今天着急共产国际南亚军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整个南亚革命的战略布局,先把大方向定下来,然后具体怎么打,自有叶挺、刘伯承等军事专家去想办法。
  “是。”杨S昆接到指示后就转身离开。办公室里只剩下刘伯承和毛泽东两人,刘伯承对毛泽东最后的那番话有些好奇,忍不住就问:“副主席,难道我们的发展方向还和斯大林能否在印度西北部开辟根据地有关吗?”
  “当然,”毛泽东又抽了口烟,吐出一圈白色的烟雾,“不仅有关,而且关系还很大呢!如果斯大林能在印度西北部站稳脚跟,那下一步他肯定会谋求夺取新德里,控制印度中央政权,很可能还会再扶植出一个印度共产党来。那样,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加快夺取印度中央政权的步伐了!甚至为此多蒙受一点伤亡(指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也是值得的。反之,我们就应该稳扎稳打,先夺取东西孟加拉邦、阿萨姆地区,在那里建立起孟加拉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和阿萨姆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再加上这里的奥里萨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那我们在南亚东部地区就有了一块足以独立建国的根据地了……实在不行也能同新德里分庭抗礼!”
  毛泽东其实也没有将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刘伯承。其实他并没有料到罗耀国有将印度西北分裂出去成立巴基斯坦共和国的想法,所以将斯大林能否在印度西北部立足当成了试探罗耀国对印度新德里当局支持与否的标志了。而中共和共产国际南亚军下一步的行动也必须将这个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如果中国国防军在斯大林击败印度伪军后介入战争,那便说明其对甘地当局还是支持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就应该退而割据印度东北地区,甚至可以考虑在孟加拉、阿萨姆、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建立起独立的社会主义联盟国家!只要罗耀国不想看到一个独立强大的印度,那他就一定会支持这个独立国家同新德里方面对抗。
  反之,如果中国国民政府对斯大林在印度开辟根据地不加理会,则说明他们无意支持新德里当局。那中共就可以用同斯大林争夺印度的名义要求国民政府提供更多的帮助,以便使中共的共产国际南亚军先于斯大林的红军进入新德里,占据印度中央政权……当然,占据印度中央政权后,中共也不能把斯大林赶尽杀绝,要让他留在印度西北,同中共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个就叫做养寇自重。
  ……
  周恩来接到毛泽东以共产国际东方局驻印度顾问团的名义发出来的电报时,“新加坡和会”已经不了了之了。在斯大林的红军穿过俾路支斯坦到达胡兹达尔的当天,尼赫鲁就心急火燎坐飞机回新德里去了,随后印度共产党总书记鲁易也返回布巴内斯瓦尔去了,可是周恩来却仍然留在新加坡,同罗耀国讨论日本和朝鲜革命的某些安排。在同罗耀国接触了几天后,周恩来就感觉到对方很可能在策划一起针对日本帝国的侵略阴谋!而且罗耀国留在新加坡很明显并不只是为了同他讨论朝鲜、日本问题。应该是有更大的谋划,周恩来身边的秘书们“无意”之中发现,国防军海军南洋舰队、西洋舰队、陆军南洋方面军、澳大利亚方面军的高级将领这段时间都秘密出现在新加坡!
  此外,整个新家坡要塞在尼赫鲁、鲁易离开后,就处于戒严状态中了。特别是军港周围港哨密布,任何人不持有新加坡要塞司令部所签发的特别通行证,都不允许靠近。很显然,南洋、西洋舰队的主力舰正在新加坡秘密集中。
  接到“驻印顾问团”的电报后,周恩来就立即就和中共代表团的宣侠父、刘伯坚等人来到章宜海军基地中罗耀国的住所请求会面。不过当他到达的时候,娜塔丽却告诉他说:“周主席,总长正在开会,请您先在会客室等候一下。”
  周恩来瞧了一眼院子里面停着的满满两排BMW-1937防弹轿车,就知道今天的会议肯定是非同寻常,只可惜现在中共在国防军中的眼线不多,而且这些眼线又大多处于不太重要的位置,很难了解到核心机密,看来以后还是要加强一下对国防军的情报工作。想到这里,他淡然一笑:“会议大概什么时候能结束?”
  娜塔丽说:“大概还要两三个小时吧,到了晚饭时间就会结束了,要不,我安排周主席同总长共进晚餐吧。”说完之后,她又吩咐勤务兵上了杯绿茶给周恩来等人,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过了片刻,会客厅的门又被推开,进来的却是罗耀国的心腹,国民政府的殖民地事务部部长曾琦。
  曾琦和周恩来是二十多年的老相识了,两人在20年代时就在欧洲相识,不过由于政治观点不同,关系不算和睦,后来曾琦在张作霖手下担任要职时又同中共处于对立面,虽然双方一度因为组建联合政府而合作过,不过在张作霖遇刺后,两人又一次分道扬镳了。现在两人再次见面,也只是相互点了下头,并没有太多寒暄就直入主题了。
  曾琦淡淡地道:“辅帅让我来了解一下周先生的来意,如果是要采购军火,只要武器先进程度不超过上次,就可以直接请军备部的代表来新加坡。如果是日本、朝鲜问题,那就请周先生耐心等候一会儿。辅帅会亲自来和您谈的。”
  “不是采购军火,也不是日本、朝鲜问题。”周恩来端起茶盏,浅浅喝了一口绿茶,笑道:“是想了解一下国民政府的印度政策,不知道慕韩先生能不能透入一二啊?”
  “印度政策?”曾琦扶了扶圆眼镜,皱了下眉道:“那就请周先生说说看,贵党到底想了解些什么?”
  “现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红军已经进入了印度西北,正在印渡河中游地区同印度伪军展开决战。不知道罗元帅和国民政府对此持什么态度?”周恩来斟酌着说,这个事情其实算不得多大的秘密,只是眼下中共在国防军中的眼线正好接触不到这个级别的秘密而已。
  “原来如此。”曾琦笑了笑道:“这件事情不是什么机密,我就可以回答的。国民政府对斯大林和他的所谓苏联红军的态度一直就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反对!而且国民政府还认为,斯大林红军在波斯、俾路支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军事行动都属于侵略!我们政府对于侵略行径一直都是反对的!”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反问周恩来道:“贵党对侵略行径想必也是反对的吧?”
  “当然!我党一项是反对任何形式,以任何理由进行的侵略行为!”周恩来正色道:“我党的主张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说着他又陡然加重了语气,“我们还希望国民政府不要干涉印度的内战,印度的事物应该由印度人民自己解决。”
  “什么!?”曾琦闻言一怔,瞪着眼珠子定定看着周恩来,“那你们的共产国际南亚军又是怎么回事?”
  周恩来淡淡一笑,“那不是干涉内政,而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再说,我们也不是中国的执政党,我们不是以国家的名义帮助印度共产党,而只是在共产国际东方局的名义下帮助印度无产阶级革命,这和干涉内政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曾琦扬了扬眉毛,就想同周恩来进行一场大辩论,一旁宣侠父忙转移话题道:“曾先生,你们国防军是不是准备军事介入印度西北的战争呢?”
  “呵呵,那是军事机密,我这个殖民地事务部长怎么会知道?”曾琦呵呵一笑,又指了指天花板说:“要不然我现在就应该在上面参加会议,而不是在这里陪几位喝茶喽。”
  这时门外走廊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会客厅的门就被娜塔丽推开了,就看见满脸疲惫的罗耀国出现在了门口。这两天他在新加坡召集了南洋舰队、西洋舰队、北洋舰队、南洋方面军、澳大利亚方面军等部的军事主官,连日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商讨对日作战计划!同时也就调整对美、对德政策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由于中德之间持续十几年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军方将领大多是德国教官所培养出来的,因此普遍存在亲德反美的情绪。有不少将领更是上书给罗耀国,提出了参加对美战争的建议,主张中德瓜分世界。
  由于这种亲德的思想在国防军中存在着普遍性,罗耀国也不好强力打压,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说。而今天,罗耀国还同主张“联德反美”的几个高级将领进行了一番“灭亡美国”的兵棋推演。以向这些“亲德派”证明参加对美战争对中国并没有太大利益,反而会造成德国势力空前膨胀。其实这个道理也非常简单,因为中美之间的距离要比美国和欧洲的距离远得多,中美之间隔着太平洋,其间还有日本的势力,即使不考虑日本,太平洋的宽度也是美欧之间大西洋宽度的几倍。而且中国所能控制的海运能力不过是600万吨,而德国、意大利、法国三国的所拥有的商船总吨位就高达3000万吨!如果算上英国(不包括加拿大)的海运能力则要高达7500万吨之多!也就是说,在夺取了制海权的情况下,德国、意大利向美国投放军力的能力将是中国的几十倍!而受制于距离遥远,海运能力不足,中国能在对美战争中投入的陆军兵力将相当有限,所以能夺到的地盘也就不会太多。
  如果考虑到日本的因素,则参加对美战争几无可能。毕竟太平洋实在过于宽阔了,中国海军不可能从上海或是台湾出发,在太平洋里漂上个一万海里去美洲作战,必须要借用日本控制下的珍珠港作为基地!而将整个中国海军的主力放到日本海岸大炮封锁下的港口里面去,根本就是在自杀!也根本不会有任何一个中国海军将领敢去冒这个风险。
  经过一番兵棋推演,哪怕是最亲德的安思华元帅,也不得不承认,在没有灭亡日本之前,中国是不可能参加对美战争的,除非把整个海军的安全都寄托于日本的信誉之上。至于通过什么领土交换得到夏威夷群岛的可行性也不高,毕竟日本能看上的领土比如西澳大利亚,中国是说什么也不肯给的。
  兵棋推演结束后,罗耀国又突然接到了关于印度度西北部战局的急电,于是就急匆匆结束了会议,下楼来见周恩来了。
897
反围剿和长征
十一
苏联红军VS印度阿三!
  “恩来兄,你来的正好,有事儿找你商量呢。”罗耀国的脸色似乎有些凝重,走到周恩来面前同他握了下手,便将目光转向宣侠父和刘伯坚。
  周恩来知道罗耀国的意思,回过头对两人道:“你们先回驻地去吧。”于是两人对视了一眼就起身离开了。看到两人走出会客厅,罗耀国便从军装口袋里掏出一张电报纸递给了周恩来。“刚刚收到的,斯大林派出了约十来万人的苏联红军,正在进攻卡拉奇!战斗打得很激烈,印度军队的抵抗非常顽强,而苏联红军缺乏攻坚的重武器,损失惨重。”
  说完他就找了张沙发坐了下去,娜塔丽很快送来三杯上好的绿茶,然后退出门外,顺便关上了会客厅的大门,里面只剩下罗耀国、曾琦和周恩来三个人。
  “这是印度政府军方面给远征军的通报,他们要求远征军和俄国波斯方面军封锁西俾路支斯坦,防止苏联红军残部窜回波斯。看起来他们的确在卡拉奇城下挫败了斯大林的攻势。”罗耀国端起茶盏喝了口绿茶润了下喉又道:“也不知道斯大林吃错什么药,非得拿脑袋去撞印军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我们不是已经给了他印度军队的部署图了吗?他只要从印军防线中的空隙钻过去就行了,或者像根伯尔战役那样也行,一次吃掉印军两个师,积小胜为大胜也可以。”
  “只是第一天的进攻受了些挫折而已,”周恩来此时已经看完了电报,又递给了曾琦,他淡淡一笑道:“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说不定待会儿来了个消息,就是斯大林大获全胜,你们的远征军就能名正言顺进入印度了。”
  罗耀国冷笑了下,“恩来,算你说对了,我原本的打算的确是想利用斯大林作为借口,派兵占领印渡河中下游地区,可能的话,还要占领古杰拉特和拉贾斯坦。我打算在印渡河流域的旁遮普地区、信德地区,还有克什米尔地区、古杰拉特地区、拉贾斯坦地区成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说到这里,他冷哼了两下,“我是觉得不好允许一个统一的印度出现在南亚次大陆上面的,印度必须分裂成落干个国家,只有那样才能确保中国未来在东方的霸权不会受到挑战。”
  “而贵党也可以得到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小国!比如奥里萨共和国、孟加拉共和国。”
  “辅文兄,”周恩来的脸上看不出喜怒,“这好像同我们当初的约定不一样吧?”
  罗耀国摆了摆手,“我必须确保印度在未来不能统一起来,如果整个印度掌握在一个势力手中,那统一将是必然的,而一个统一的印度早晚会是中国的麻烦!我不能把麻烦留给子孙后代,所以我不会允许印度统一,同样的,日本、朝鲜在未来也必须分裂,你们也同样可以得到其中的一部分。”
  周恩来端起了茶盏浅浅抿了一口,心里面则开始盘算起未来中共的地盘来了。半个朝鲜,半个日本,印度可能会得到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还有远东共和国,中国国内还可以通过选举控制北六省的政权?。毕竟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估计在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内群众意识到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所以通过选举获得更多省份的地方政权也是早晚的事!
  亚洲的布局这样应该可以了,不过对于整个世界革命的布局来说,似乎还有些不足。看来接下去是时候召开共产国际第八次世界代表大会了,最好能在希特勒进攻北美洲之前召开,这样说不定能帮助美国共产党在德国入侵之后组织起敌后抗德游击队来……同时还应当在被美国占领的中美洲组织敌后抗美游击队!对了,还应该发动和领导非洲人民的抗德救亡运动。这个任务到时候就交给……
  “辅文,恩来,”屋子里面突然响起了曾琦的四川口音,一下子就将周恩来从对未来世界革命的美好憧憬中给惊醒了。这个中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事务部部长已经看完了有关印度西北战局的电报,他拧着眉毛道:“如果斯大林这会真在卡拉奇城下被印度阿三打败,他的苏联红军会不会就此走向覆灭啊?那些印度阿三又会不会挟大胜之余威,对印度共产党的地盘发起大规模围剿啊?”
  “全军覆没一时还不至于,毕竟印度军队野战能力不行,斯大林的军队打不下卡拉奇还可以撤走,不过此战之后人心涣散是必然的。而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看来我们要想别的办法来分裂印度西北部地区了。”罗耀国皱了下眉毛,淡淡地道。他瞥了一眼周恩来,见他脸上还是一脸平静,不由得在心底里面佩服了一番对方沉着气度。
  ……
  这个时候在卡拉奇城西北的勒亚里河上。苏联红军同印度政府军的战斗已经进行到了最惨烈的时候。卡拉奇城位于印渡河三角洲西北侧,南濒阿拉伯海,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市区西北的勒亚里河和东面的默利尔河就是卡拉奇城防唯一的依托。而勒亚里河恰恰就是卡拉奇守军抵抗从西北方向攻来的苏联红军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守不住,身后可就是拥有36万人口的全印度最大的粮食出口港,信德省的首府卡拉奇的市区了!所以,负责打头阵的苏联红军近卫第二师和共产国际师,的确是拼了性命在进攻。
  攻击从7月15日夜间一直打到了第二天天亮,苏军集中了两万余人的精锐步兵,在二十几门17磅野炮的掩护下,乘坐着从勒亚里河西岸的几个村庄里面搜集来的小木船,向对岸的印度军队阵地发起了一次次的猛攻。可是守卫勒亚里河防线的两个印度步兵师也毫不示弱,他们集中了三十几门17磅野炮,又从卡拉奇城内的印度第1军军部申请来了8门25磅野炮,对着对岸的苏军猛轰,炮火打得河对岸的苏军阵地周围一片的烟火升腾,到处都是苏军官兵的残肢断臂和土木工事的碎片。正勒亚里河东岸的印军野战工事前面,苏联红军的尸体更是横七竖八躺了一地,这些苏军官兵都是驾着小船,好不容易冲过印军火力封锁,渡过了勒亚里河,却陷进了印军事先部下的雷区里面,又被印军前沿阵地上的机枪火力疯狂扫射,结果死伤惨重,黄绿色的尸体几乎铺满了河岸,血水流到勒亚里河里,染红了一大片河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