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精校)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539

  郭松龄闻言微微一怔,不过转眼又平复如常,笑了笑道:“雪竹兄,我们东北军在关内已然是伤透了心。此次出关,全军上下都已经发誓不再入关了,只想安安稳稳在东北过自己的日子……至于北京、天津是谁当家作主,和我们东北军没有一点儿关系的。”
  何成浚一笑:“小弟刚刚得到消息,共军今天凌晨开始猛攻太原外围的牛驼寨、卧虎山、双塔寺等要点,一个上午发动了十次冲锋,不过全都被据险固守的晋军所击退!根据前线战报,晋军各处阵地前,共军尸积如山,初步估算,损失在万人上下。经此一战,共军已经元气大伤了,而且这才是太原战役的第一天呢。如果打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再有一支奇兵……不知道这北京、天津会不会再度易手呢?”
  ……
  公元一九三零年,四月二十三日。
  太原外围。
  “杀啊!冲啊!”周遭战场,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巨大呐喊声。两军之间的阵地已经被打成了一团泥泞,共军和晋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中间。淅淅沥沥的春雨还在哗哗地下着,在泥泞一片的山地当中,共军士兵们冒着倾泻而来的弹雨而上,不少勇士已经倒在了泥水当中。剩下的仍然在奋力向前,最前面的已经冲上了山头,白刃闪着寒光,点点耀动。
  吉鸿昌冲在最前面,身上的军装早就不知道被他脱了扔到哪里去了,这会儿又是赤膊上阵,挥舞着一口钢刀,呐喊着冲锋!这是今天共军对牛驼寨发动的第十五次冲锋,估计也是最后一次冲锋了!
  牛驼寨是太原城东的门户,攻下此处要点,阎锡山苦心经营的太原防线就会出现致命的破口!因此晋军在这里拼死挣扎反抗,阎锡山甚至亲自带着督战队在后面压阵,晋军的炮弹也像不要钱似的拼命发射。一次次的攻击与反击交替上演着。青色的山头早就被打成了焦黑色。双方倒下的士兵军官也不知道有多少了,高地下面层层叠叠都是死尸!
  双方拼死争夺了一天,中共所属的中央陆军第九师一个团打不动了另一个团又上,现在已经换到了第四个团!连师长吉鸿昌都赤膊上阵了,这一波的冲锋也不分什么队形了,连攻击前例行公事的炮火开路也不要了,一千多个蓝灰色军服的官兵跟着他们的师长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声就一拥而上了。
  在中央军第九师阵地后方,冯玉祥正举着望远镜观战,心里面早就不知道什么是心疼了!打生打死半辈子,见过的死人都没有从忻口一路过来的一半多!这些自己带了多年的最贴心的子弟兵,打到现在,差不多伤亡了有两三万。晋军善打防御战的威名果然不虚,而中共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武装看起来也是威力无穷!
  他心里也面明白,这样的仗,要是换成自己之前的国民军或是直系第十一师。到了这个份上,早就冲不动了,哪怕就是直系吴佩孚最精锐的第三师也打不了这样的恶仗硬仗!可就是这样的精兵,居然也在晋军铜墙铁壁一般的防线上碰得头破血流了。
  今天的攻势已经失败了!虽然吉鸿昌还在带着部队发动最后一轮进攻,虽然也已经冲到了晋军阵地里面和敌人展开了白刃肉搏。可是冯玉祥已经看出了结果……多年的行伍经历告诉他,担任牛驼寨主攻的第九师,眼下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们已经战斗了一天,反复冲锋,精力体力已经完全耗尽。现在只是凭着最后一丝余勇发起了冲锋,而对手明显还留有余力。
  透过望远镜,冯玉祥分明看到大队大队军装整洁的晋军已经加入了战团。一看到这些生力军,他就知道这次最后的冲锋也算完蛋了。第九师的官兵果然开始溃退了下去,最后就变成了逃跑。吉鸿昌在那里跳着脚大骂也无济于事,最后他本人也被几个心腹卫士给架了下来。
  冯玉祥长长吐了口气,颓然一挥手:“命令炮兵,开炮!把吉鸿昌的人收容下来。休整一下,明天咱们再攻吧!”
  不多时,天终于黑了下来,整个战场上已经听不到枪炮声和厮杀声,只有重伤未死的人还在发出凄惨的呻吟。和牛驼寨下的血战失利一样,对太原外围卧虎山、双塔寺等要点的猛攻也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仗下来,各方势力算是彻底清除了太原城防有多么坚不可摧。以中共军队这样善打硬仗的精兵苦战一天,十五次冲锋,竟然连一寸阵地也未夺下!
  ……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在进行之中。
  听到攻击太原外围失利的消息,周恩来只是叹息一声:“没想到阎锡山竟然顽固成这样!同志们,看起来在太原城下速战速决消灭阎锡山集团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下一步该怎么办?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房间里陷入沉默,与会人员们显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失利感到有点讶异,毕竟这几日山西前线可都是一路高奏凯歌的。
  “恩来。”毛泽东郑重地看了周恩来一眼:“太原再坚固毕竟只是一座孤城,自古没有外援困守孤城,最后都是难免城破兵败的。所以现在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太原坚城应该怎么打,而是有什么力量可以来解太原之围!我估计现在阎锡山和太原守军之所以会如此顽固,原因恐怕就是固守待援吧?”
  “润之,你的意思是……”周恩来神色严肃,其实他也一直在担心南方的国民党军会趁着共军主力围攻太原的时候北上,和阎锡山来个内外夹攻……
  毛泽东加重语气:“如果阎锡山没有从国民党那里得到什么承诺,他现在怎么肯困守太原孤城坐以待毙?他完全可以弃城而走逃到临汾去嘛!他不逃而选择守城,这里面就一定有阴谋了。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严防国民党军趁机北上攻击我们在太原城下的主力。”
  周恩来轻轻点下头,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低沉了下来。毛泽东吸了口烟,接着说:“现在的上策就是解了太原之围,占领两侧的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这样我们在山西甚至在整个华北都立于不败之地了,哪怕国民党军北上,我们也能凭借根据地的险要地形,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他们周旋到底。”
  周恩来深深吸了口气,他已经听出毛泽东话中的含义,毛泽东已经认定国民党将要干涉山西之战,或许他们就在等待中共久攻不下,损失惨重的时机!
  “中策就是改强攻为围困。”毛泽东的语气愈发沉重,脸上闪过一丝犹豫:“围困的目的还是为了政治解决和阎锡山达成停战协议。不过我估计阎锡山不肯交出太原,而我们是否可以在这方面让点步呢?”
  “……至于下策,自然就是继续强攻太原,甚至我们可以将部署在直隶、鲁北的第八路军也一并调往太原加入强攻!争取在国民党军干涉之前全歼阎锡山集团,夺取太原。只是这样一来,我们的军队就难免要损失惨重了。”
  现在中国国内的局势已经日益明朗,未来的中国不是姓国就是姓共,因此两者渐渐已经走向了誓不两立。国民党内的顽固势力则无时无刻不想将共产党连根拔起彻底消灭,同样的,中共也早就存有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想法。只是双方一直都没有把握消灭对方,所以国共内战一直也没有爆发。可如果中共主力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伤亡惨重的话……国民党还会放过这个机会吗?想到这里,周恩来也只有微微摇头:“现在正是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太原更是革命胜败的关键点了!润之的上策……过于保守了,下策又过于激进,只有中策最为适合。我们就改攻城为围城,一方面加强同各派的团结,争取政治解决太原之战。”
  毛泽东笑道:“政治解决?那太原城我们还要不要啦?不要太原的话……这一战明天或许就能结束了,可如果咱们想通过谈判把太原谈下来,只怕阎老西不被我们围困到山穷水尽也不会答应啊!而且咱们在太原城下不过十五万人,又要围困,又要阻援,只怕兵力太少了一点吧?不如将第八路军也调往山西战场如何?”
  又是调八路军入晋!周恩来明白毛泽东的意思。这个第八路军是中共的精锐主力,又是毛
泽东红一方面军的底子,现在他们被摆在直隶平原上阻挡国民党军北上。说实在的,以国民党军眼下的强大地空火力,在东亚只怕没有什么军队能在正面与之相抗衡的了!日军不行,八路军同样不行。以往国民党军没有北上的意图,把八路军摆在直隶平原上表明一下姿态还可以,可眼下已经闻到国民党军北上的火药味了,再把他们摆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等着挨打可就太蠢了。可问题是八路军走了,直隶平原和鲁北平原要由谁来防守呢?就真的摆几个赤卫队做做样子吗?而且眼下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非常看重的……
  看到周恩来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毛泽东淡淡一笑:“现在顺利解决太原才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至于直隶平原的防御,我建议可以交由第十九路军负责,有他们这些国民党左派在,国民党右派一定不敢造次的。北京城的防卫则让第十八路军负责,这样我们调走一个路军,调来两个路军,直隶京津应该可保无虞。恩来同志,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啊?”
  用十九路军替下八路军……周恩来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后缓缓点了点头:“我同意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将八路军加强到山西前线,同时改组太原战役总前委,由朱德同志出任总前委第一书记,张国焘同志为第二书记。第十九路军调往直隶平原接替八路军,第十八路军进驻北京城。”
497
国共内战

  “委座,太原……被共军给包围了……”
  武汉军事委会委员长办公室里面,站了一圈军服笔挺的将校。陆军部副部长朱培德站在最前面,由他带头,一众文武大员,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陈立夫,陈布雷……这些党国重臣,无一例外都是蒋介石的心腹嫡系,每个人都是脸色凝重,似乎是心事重重。如果罗耀国看到这个场面,一定会以为自己又穿越回了原来的时空,国民党在国共大战中,正风雨飘摇呢!
  蒋介石脸色青黑,这些日子他稍稍有些消瘦,不过比起历史上此时的他,还是胖了不少,估计是亏心事儿做的少了,所以晚上总能睡个好觉吧?这会儿,他笔直地站在墙壁上面,新挂起来的大幅军用地图前面。眉头紧紧拧着,一句话也不说。
  不知道过了多久,站得腿肚子有点儿抽筋的朱培德上前一步,低声试探地再问:“委座,共军现在已经将第八路军调往山西了,在太原周围已经集中了中共五个路军,十五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总兵力超过二十万!陈辞修的第十一师只怕拿不下来……”
  蒋介石啊了一声,似乎是有些走神了:“中共围而不打,他们是想要饿死阎百川的十几万大军?”
  “太原城内目前的储备倒还足够,阎百川将军在电文上面说,足以支撑半年有余,依我看只怕一年都能捱下来。中共想要靠饿饭拿下太原,只怕是会徒劳无功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山西的军队太少了……”
  朱培德皱皱眉毛,将刚刚收到的情报告知了蒋介石。眼下国民党军在山西只有区区五万兵,在第一线的更是只有陈诚的第十一师,区区两万五千人。要靠这点兵力去重创中共的二十万大兵无疑是痴心妄想。
  “委座,您看这事儿,要不就算了吧?”
  蒋介石回头看了朱培德一眼,阴着脸儿冷冷道:“一个师不够,就想办法再调动嘛!”
  他背着手在屋子里面踱起了步子,脸色微微和缓了一些:“共军重兵围城,太原城的百姓何罪之有?要跟着一起挨饿?说不定还要饿死人!我们国民政府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人间惨剧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呢!你们说是不是啊?”
  朱培德闻言微微一愣,还没有等他领会蒋介石的意图,身后的陈立夫已经走上前来,高声应答道:“这种事情我们当然是不能答应的!他们共产党和阎百川的恩怨我们可以不过问,可是太原城里面的平民百姓却是我们国民,而我们国民政府正是国民的公仆,现在主子挨饿了,我们当仆人的怎么能不管不问呢?这天下间哪儿有这样的道理?”
  蒋介石看着自己的这个得意心腹,满意地点点头,展颜笑道:“立夫说的有道理,共产党要围困太原我们没有话说,可是不能让城里面的老百姓挨饿。应该要允许粮食、布匹、煤炭、食盐、药品等生活必须品进入太原城。或者就让太原城内的平民离开战区,转移到南方安全的地方来。如果他们不答应的话……我们国民革命军就应该以武力促使他们改正错误!”这话儿说到后面,蒋介石几乎是在咬牙切齿了,不知道是因为反动还是爱民呢?
  看着满脸激愤的蒋委员长,国民革命军名义上的老大,诸将心里面都佩服得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是拿太原城里面的几十万老百姓当借口,一方面给共产党出难题,一方面又能迫使国民党内的主和派同意增兵山西。实在是一石二鸟,高明之至。
  眼下的国民革命军已经是半国家化的军队了,蒋介石虽然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可要想把军队派到山西前线去,没有主席团的授权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至于到了前线之后,要怎么把战火烧起来……老蒋倒是有不少办法的。
  而主席团里面,四个广东佬分成两派,胡汉民和许崇智一派,罗家叔侄一派。蒋介石却是个孤家寡人,被另外四个大佬压得死死的,没有他们四个人中的两个点头,老蒋想要调兵去山西,纯属妄想。本来老蒋的计划就是用太原来消耗中共,等中共伤亡惨重之后,再由第十一师和第一师找个借口,制造个什么事件的,然后突袭中共攻城部队。和守城的阎锡山晋军来个内外夹攻,力争歼灭中共的主力!同时再拉拢青年军、东北军一起动手,瓜分了中共的地盘,替国民党灭了这个心腹大患!最后,各派在名义上臣服武汉,国民党统一中国的理想也就算成功了。他蒋介石立下了这样赫赫功劳,再进一步,登上大总统宝座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可眼下事情却起了变故,中共不仅采取了围困的战术,还将战力最强的第八路军也调往了山西。这样一来,山西国共之间的实力对比,马上就发生了逆转。国民党两个师,无论如何也打不掉二十万共军的。至于阎锡山的晋军,防守一下坚城还行,要他们进攻……估计是没有什么指望的。所以蒋介石和他的一干心腹们,就不得不想尽办法调集更多的军队去山西前线了。毕竟他们得保证一击得手,要是让共产党打败了,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了。
  “委座,如果共产党同意让太原城内的老百姓离开,咱们该怎么办呢?”提问的是刘峙,这位长了张老实相的圆脸儿,是老蒋最贴心的心腹大将。除了稍微有点儿笨,其他倒还好。
  蒋介石哈哈一笑,瞥了爱将一眼:“扶经的问题问得好啊,如果中共放走了太原城里面的老百姓,咱们还真是想不出理由增兵山西了。只好让中共慢慢围城,估计就是围个三五年的,也不一定能饿死阎百川啊!”
  ……
  武汉,东湖蓓庐。
  此时此刻,罗家叔侄正悠悠闲闲的在花厅当中下棋品茗。娜塔丽在一旁守着个红泥火炉,一会儿看看火炉上面的火焰,一会儿又摆弄着几件茶具。炉上热着一壶新茶,茶香馥郁,在整间花厅里面浮动。陆小蓓则陪坐着罗耀国身旁,手撑着头,眨巴着眼睛注视一副棋局,俏脸儿上却是似笑非笑的表情。
  说起来小蓓也算是书香门第出身,琴棋书画都略通一二,这下围棋的手艺可比罗家叔侄这对臭棋娄子强太多了。不过下棋这种事儿,讲究的就是个棋逢对手,这会儿一局臭棋,正到了纠缠不清的时候儿。棋盘上两条大龙翻翻滚滚的绞杀在一起,着实难分胜负高下。
  执黑子的罗翼群,微蹙着眉毛,两眼死死盯着棋盘,一张好人脸似乎也有点儿扭曲的样子,看起来是在冥思苦想。
  和他对弈的罗耀国,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右手把玩着一颗白子,左手却搂着妻子的纤腰,一双眼睛滴溜乱转,不知道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啪地一声,罗翼群终于思考完毕,一枚黑子轻轻地落在了棋盘上面儿。下了这步棋,他好像是做出来什么重大决定一般,轻轻吐了口气,整个人靠在了柔软的沙发靠背上面。
  “辅文,这件事情你真的就不管了?就任由蒋介石去胡闹吗?”
  罗翼群口中的这件事情,指的是蒋介石在今天下午的主席团会议上面,提出的要确保太原城内无辜市民不因为共军围城,而遭致饥荒或其它生活必须品匮乏的决议。这话儿说的倒是在理,你们共产党和阎锡山打内战抢地盘,关人家老百姓什么事啊?你们要围城可以,但是不应该断绝了老百姓的日常供应……这个事情身为国民公仆的国民政府是应该要干涉的!也有权过问。
  不等罗耀国回答,罗翼群便拧着眉毛自问自答道:“打仗围城,当然要断绝了物资输入,再说了……这个粮食运进去,也没有办法区分是给老百姓吃的,还是给军队吃的啊?蒋介石的这个要求,说实在的,只怕是别有用心呢。”
  罗耀国却不以为然,摆了摆手,淡笑道:“哪儿有什么别有用心?难道眼睁睁瞧着太原城里面几十万无辜市民活活饿死吗?这个事情介公做的对。相信中共方面也会谅解介公的一片苦心,同意太原市民离开战区的。这样他们攻起城来,也可以放开手脚,不用害怕伤及无辜了嘛。”罗耀国转过头,瞧了妻子一眼,微笑道:“小蓓,你说我的话儿在理吗?”
  陆小蓓浅浅一笑,俏脸儿上竟然有点儿敬佩的神色:“介公果然是忧国忧民,这事儿做得好,整个太原百姓都会感激他的救命之恩的。”
  一旁的娜塔丽却噗哧一笑,嘴角上浮现出一丝嘲讽:“蒋介石这招也就是糊弄一下升斗小民,真正干大事业的人,哪儿会在乎太原城里几十万条性命的死活?蒋介石如果真在乎他们,就不会指使阎锡山死守太原了。我估计,这一次他就是在等中共拒绝,好得到增兵山西的借口。”
  罗翼群微笑点头:“娜塔丽这话儿说得不错。辅文,你的这个三姨太脑筋好使,再聪明不过了,可是你的好帮手啊。”
  陆小蓓这时却小嘴儿一撅,秀眉一蹙,不知道是在吃醋,还是在担心太原城里几十万市民的安危?
  罗耀国眄视了一下正冲着自己丢媚眼儿的大波波美人一下,轻轻哼了一声:“聪明是聪明,就是心肠有点儿坏,一定要好好管教才行。”
  “娜塔丽姐姐说的也有道理。”陆小蓓这时突然插了句话,她幽幽一叹,又道:“前两天还有慈善机构在我们的大学里面为山西难民募捐,也不知道有没有买了粮食送进太原城……太原城里面的小朋友们会不会挨饿?”说到这里,小蓓的眼睛里面已经有两颗大大的泪珠儿在转着圈圈了,看起来真是惹人怜惜之极。
  罗耀国轻轻指了指自己的妻子,对叔叔笑道:“看到没有?这就是民心民意,您说我们能不赞成吗?蒋介石这事儿做的漂亮,不管最后中共能不能答应,我党在南方的形象都有加分。如果中共要拒绝的话……只怕南方的舆论不用咱们指挥,就要口诛笔伐了。而咱们要是反对的话,只怕也要被人骂到臭不可闻,这个舆论对咱们可是很有威慑力的。”
  罗翼群默然,侄子的话说得很对,这件事情南方的舆论肯定是一片叫好。对国民党横竖都没有坏处的。唯一的风险就是有可能引发全面内战!
  正在他默默不语的时候,罗耀国却又轻轻一叹:“只可惜两党关系那么多年都维持下来了,这一回却是真的要决裂了。”
  ……
  哈尔滨松花江边上,两个东北军的上将,正带着一大群东北军将校模样的军人在江边散步。后面更是簇拥着大队的精壮卫兵。松花江两岸都是葱绿的农田,东北的农人们都戴着斗笠在田中插秧,赶着春雨前后的节气。东北土地富饶,物产丰富,更难得是地广人稀,不像关内那样有着尖锐的土地矛盾。因此民生也相对富庶,自从张学良退保关外之后,东北军当局又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这段时间,东北确实是有了些繁荣的苗头。当日何成浚同郭松龄所言也并非都是在拍马屁,哪怕是和现在的南中国相比,东北的老百姓似乎还要富足一些。当然,前提是东北的统治者别有事没事就往关内出兵去找挨揍。
  那两名上将,一个正是东北眼下的统治者,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副总统兼东三省保安司令。一个则是东北的“二皇上”东北军总参议郭松龄。两人背着手缓缓而行,一边走一边小声交谈着什么。讨论的似乎就是是不是要再一次出兵关内!
  “老师,你瞧着这个蒋介石对咱们东北军到底有没有诚意呢?”张学良突然停下了脚步,抬头望着远方的太阳岛。
  郭松龄冷笑:“汉卿,这不是什么诚意不诚意的问题,而是咱们东北军对他蒋某人到底有没有利用价值。他老蒋这一年多来给了咱们那么多好处,拉拢咱们,这目的现在终于露出来了。他是要利用咱们东北军帮他去打共产党,只是打完了共产党……咱们东北军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呢?到时候只怕就该轮到我们倒霉了吧?”
  张学良轻轻点头,又踱了几步,才道:“那依老师的意思,咱们应该回绝了蒋介石,不参加关内的纷争,还是安安心心过咱们的日子?”
  郭松龄长长一叹,有些无奈地摇摇头:“这个恐怕也不行。这两天国民党提出要为太原围城里面的几十万老百姓主持公道,不许中共断人家的粮道。汉卿,你难道没有从中看出什么问题来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