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精校)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539

  罗耀国微微一笑:“解围之事哪儿有什么妙计?待我和玉帅的军队到了海拉尔自会想办法给梁将军解围的。在这之前……请少帅尽管放心,俄寇是不会拿下满洲里的。”
  张学良瞧了一眼罗耀国,淡淡地道:“莫非辅文兄认为俄寇是随时能够拿下满洲里坚城的吗?”
  罗耀国缓缓站了起来,认真地看着张学良:“再怎么样苏联红军都在残酷的战争中一步步尸山血海打出来的精锐,我就不信,在苏联红军这一路打来就没有遇上比满洲里更坚固的要塞。靠着这些堡垒迟滞一下苏联人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要战胜他们……甚至是打出一个好看一点的平局,还是要在东北的旷野和山林里面野战取胜。相信我们的对手也拥有同样的想法,他们现在包围着满洲里,就是等我们去解围的。”
  张学良愣了愣,蹙起眉毛想了想,也觉着这事儿的确没有那么轻松了:“辅文兄,你的意思是俄寇在满洲里设了个圈套等咱们往里面钻?”
  “……那样的话,我如果调集奉军主力去和他们决战,是不是有可能以众击寡,一举破敌呢?用我们十万打他们一万,这样应该是有把握的吧?”
  张学良突然一下子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决战的计划来了。要集中奉军主力去击破苏联红军的一路……听起来倒也有可行性。就是不知道苏联人得到消息以后,会有什么反应了?想来这么大的调动要完全瞒住苏联人在东北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也是不可能的吧?
  “好!”“不可!”两个声音几乎同时响起。唱好的是日本军事顾问松井七夫,反对的却是吴佩孚。
  吴佩孚猛一下立起身,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汉卿,你不能这样草率从事。咱们的军队没有那么强的战斗力,若是据守在坚固的阵地里面还可以支撑一阵子,如果拉出去跟人家野战……肯定是要垮掉的。而且,现在满洲里已经被包围了,我们要用十万兵去解围,那样就要沿着中东路西进。这样我们就是处于攻势,而换成了苏联人来据守了。”
  “……奉军在我的估计中,顶多也就相当于苏联军队两三成的战斗力,也就是说十万奉军相当于两三万苏军。如果处于防守之中,依托坚固阵地应该可以一战,可要是拿去进攻苏联人坚固防御的阵地……”
  “……现在苏联人在满洲里设下圈套,等我们去上钩,我们也正好利用他们将主力置于满洲里周围的良机,加快部署,完善各地的防御。置于满洲里之围,就由我和罗辅文两人的军队去想办法好了。最多解不了围,但是海拉尔还是可以固守住的,这样我们也就立于不败了。”
  吴佩孚的话还没有说完,日本顾问松井七夫一巴掌,重重拍了下桌子,也站了起来:“八格!你的计划是要将奉军主力分散置于各地,这样就给了俄寇以各个击破的良机!在军事上集中使用兵力是最基本的常识,你这位中国第一名将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少帅的计划在我看来是完全可行的,以十万奉军主力西进海拉尔,然后再步步为营向西推进,解满洲里之围。即使不胜,俄寇也不可能一口吃掉十万大军,这样才是立于不败!”
  张学良看着两个争得面红耳赤的前辈高人,一时间也不知所措了。他的这个拍脑袋的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说说而已。自己也没太当回事,如果松井七夫不跳出来极力支持,让吴佩孚一反对也就作罢了。可现在让松井一说……好像这个计划也是蛮可行的吗?
  张学良犹豫了好一阵,不自觉又看了坐在一边的罗耀国。这位现在正和石原莞尔一起给三个看上去就很牛的德国军事顾问当翻译呢。那三个德国佬好像是在频频点头,也不知道是不是赞成自己的计划呢?
  “请问古德里安先生,您对我的计划有什么意见吗?”张学良一开口就是流利的英语。笑吟吟地看着坐在罗耀国右边的那个大个子古德里安提问。
  这三个德国佬和张学良在来奉天的火车上就认识了,这三个人现在好像是以古德里安为首的,而且他还兼任着国民党的陆军大学教授,应该是很会打仗吧?
  古德里安听到张学良的提问,也缓缓站起身来,露出一丝普鲁士式的僵硬笑容:“张将军,您的计划现在还只是一个设想,而这个设想在我看来也有一定的可行性,或许它是你们打赢这场战争的唯一办法吧?不过就像那位吴将军说的那样,要打赢才行!这就要看你的军队到底行不行了?我对此了解的并不多,所以也不能给您准确的答复。”
  “少帅!古德里安顾问说的对,这是我们打赢战争唯一的机会!”
  说这话的是东北边防军参谋长熙洽,这位爷是张学良的老师,每次给他打分都是给满分的,据说是没有作弊……也不知道有没有遭到进攻该不该抵抗这样的题目?
  “如果按照吴玉帅的部署,我们只是少输一点而已,如果要少输……那我们不如就现在向苏联人让步,把中东路还给他们,这样我们还可以保存奉军的实力。如果是要打的话,当然应该求胜啦!要求胜就应该集中兵力一战。而且现在俄寇是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我们再集中兵力击其腹背即使不胜,也能给满洲里解围。”
  张学良又犹豫了片刻,才缓缓道:“熙洽老师,那依你之见,咱们这一战该动用多少军队,又怎么个打法呢?”
  这话语中隐隐约约已经是下了一战的决心了。看来在张学良的内心里面,是真的想打好这一战的。
  熙洽冲着张学良微微点了下头,笑道:“我们奉军在关外现在有十个师的精锐。我的想法是这一战出动咱们的八个师,外加三个炮兵团,全军先坐火车到海拉尔集结。然后组成重兵集团步步为营向西逼近满洲里……”
317
初战

  李淑宁……就是以后的赵一曼同志。一位非常漂亮也非常机智还非常时髦的女革命者。呃,时髦是工作需要。李淑宁小姐今儿穿了一身考究的丝绸旗袍,外面还披着一件裘皮大衣,脚上穿着一双上海出产的高跟皮鞋,手里面还拎着一个同样是上海产的女式手提包。乘坐着由白俄车夫驾着的西洋马车,来到了位于哈尔滨道里买卖街上的上海饭店。下了马车后轻移莲步,扭着纤细的小蛮腰就进了饭店的大门。瞧这模样,还真像是那个奉军长官家里面的姨太太,耐不住寂寞,偷偷跑出来会情郎的呢!
  上海饭店的某间客房现在已经为李淑宁敞开了大门。住在这里面的是一位高高的个子,清瘦的面庞,两眼闪烁着睿智、机敏目光的年轻人,化名叫刘之启,真名就是刘少奇!现在他是新任满洲省委书记,中共在东北的第二号大人物!
  或许是东北的革命工作有了什么重大的进展,刘少奇同志今天的心情看上去不错,脸儿上也少有的挂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说实话,这段时间党的工作在东北开展的并不是非常顺利,特别是在中东路事件爆发之后。由于中共旗帜鲜明地站在了代表真理和正义的苏联一边,同时又忽视了对人民群众的解释和教育工作(这都是张国焘的错!)……所以东北的工人运动现在略有些低迷。不过这种暂时的困难也很快就要过去了,因为东北的革命高潮即将随着奉系军阀的彻底崩溃而来到!现在满洲省委的主要任务便是尽快将中央的指示送到大、小兴安岭苏区,让他们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
  正在刘少奇思索着如何更好更快的开展东北革命工作的当口,清脆的女声从门外传来:“刘先生,刘先生可在?”
  刘少奇啊的一声站了起来:“是李小姐吗?快请进,快请进。”
  客房的门没有关,只是虚掩着。李淑宁四下张望了一下,见确实没有尾巴,才轻轻一推门,走了进去。
  “淑宁同志,快请坐。等了你好久了,路上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吧?”刘少奇亲自动手为李淑宁泡了茶,又关切地问了一句。
  李淑宁看了一眼这个新来的满洲省委书记,微笑着摇摇头:“没事,我是坐了白俄马车来的。这在当下的哈尔滨可是富贵人家显示身份的象征,那些白狗子一般都不检查的。这些给人赶马车的白俄大多数可都是沙俄的贵族呢!今儿送我过来的那个老头,据他自己说是什么伯爵,看上去也有些贵族气派……”
  听了李淑宁的话,刘少奇冷冷一笑:“这些沙俄余孽的末日也不远了,就让他们再逍遥几日吧。”
  “什么?难道……”李淑宁神色复杂地看了对方一眼。就和大多数普通的共产党员一样,他们对这次的中东路战争也多少有些抵触。总觉得苏联现在的做法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差别也有限,甚至比起现在的英美法来还不如。
  见李淑宁也一脸犹疑,刘少奇微微蹙了下眉,沉声道:“奉军崩溃在即,共产国际和中央指示我们东北局、满洲省委做好准备迎接中国工农红军进占哈尔滨和整个黑龙江。”
  刘少奇特别强调了一下“中国工农红军”,也就是指小兴安岭大山里面的一万多和大兴安岭里的两万来人。这两支红军现在分别被冠以红三方面军第一路军和第二路军的牌子。第二路军司令员兼政委就是王仲义……实在不知道那个王明和胡巽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反正他们是认可了这支“红军”的身份。而中共中央对此也乐得装糊涂……
  李淑宁还是蹙了下秀眉,轻轻叹了一下:“那么说来奉军马上就要失败了吗?好像还有一支国民党的军队和他们在一起,不知道……”
  刘少奇也一样皱起了眉头:“你说的是国民革命军十八师吧?他们现在就在哈尔滨,和他们一起的还有直系的中央第三师和一个奉军的战车队,一共有五万多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这次奉军主力西进居然没有带上他们。到时候他们恐怕会成为我们赤化黑龙江的障碍,你要把这个情况告诉山里面的同志们。还有……苏联红军不会帮助我们攻占哈尔滨的,他们只负责消灭中苏边境上的反动军队。这些军队都需要我们去消灭的,你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兵力和番号。”
  ……
  哈尔滨松北大营。现在这里已经是国民革命军十八师和中央陆军第三师的兵站基地,在这个兵营的北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机场,跟随十八师一起北上的航空兵第一大队就驻扎在那里。此外还有一个穿着奉军军服的关东军炮兵联队也挤进了这个不是太大的兵营里面。现在整个哈尔滨的松北地区几乎就成了军服的海洋,来来往往的都是大队大队的官兵。
  松北大营中间的一栋三层小洋楼现在成了罗耀国的参谋团和吴佩孚的住所。一老一小两个人,一得空闲便窝在书房里面,摊开大幅的黑龙江军事地图来研究战局,越研究就越替张学良捏一把冷汗。
  “张汉卿这次实在是太冒险了,以为带着十万兵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这些奉军……根本就不行的。”吴佩孚又是一声哀叹,眼睛死死盯着地图上面一处名叫扎赉诺尔的小镇。
  “辅文,你看这个扎赉诺尔恐怕就是此战的关键。这里扼守着满洲里的后路,距离满洲里二十多公里,而离中俄边境却只有不到十公里。这一次俄寇就是先越过边境占领了扎赉诺尔,而后才得以包围满洲里的。”
  罗耀国看着吴佩孚所指出的那个小镇,心里面也是七上八下的,这个小镇的名字他在前世就听说过。还知道在那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奉军旅长韩光第就战死在扎赉诺尔。而历史上苏联红军正是占据了那里以后才切断了满洲里的退路……最后造成了满洲里守军的覆没。
  只听吴佩孚微微叹息了一下,又道:“这些奉军一直以来就是依赖日本人,打仗也常常依靠日本军事顾问来指挥,军队也请他们训练……这一回也是日本人在后面操纵着。不过日本人这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把奉军送上前线去消耗,而让我们留在后方呢?照理他们应该想要消耗你我的实力才是啊!”
  罗耀国摇摇头,也不明白日军的意图。不过……他却已经知道了张学良的军队大难在即了。孙元良刚刚告诉他一个极可怕的消息,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已经命令大、小兴安岭里面的红军做好在奉军主力崩溃以后夺取整个黑龙江的准备!这说明奉军主力即将陷入危险之中了。看着满洲里附近的地形,罗耀国的眉毛紧紧拧成了一团。
  说实在的,满洲里真的不是一个适宜和苏联展开决战的地点。满洲里的西北两面都是苏联领土,而南面又是蒙古。这样一突出部摆在那里,非常容易让敌人包了饺子。而眼下张学良又带了十万大军坐着火车在往那儿赶了。而扎赉诺尔也的确是个关键部位,这一点吴佩孚还是经验丰富。
  罗耀国望着地图上面扎赉诺尔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分析道:“如果我是苏联红军的指挥官,我就让防守在扎赉诺尔的部队且战且退,将奉军引向满洲里……让张学良和梁忠甲的部队会师。然后再从扎赉诺尔北面,苏联的阿巴该图方向发起突击,再次夺取扎赉诺尔,切断整个奉军主力的退路!这样十万大军就被苏联红军围困在满洲里了。最后……就是不被打死也要饿死。”
  “你的想法和我一样,这个扎赉诺尔就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吴佩孚拿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面的扎赉诺尔画了个圈。又道:“只要奉军在解了满洲里之围以后能守住扎赉诺尔,然后就能掩护主力撤退到海拉尔,到时候有十几万大军守在那里……西线就能稳住了。而且还能牵制住数万俄寇,这样东、北两线的战斗有你我这两支精锐就足以应付了。”
  “但愿如此吧……”罗耀国摇摇头苦笑了一下:“玉帅,我看咱们还是随时准备好开拔,去替张学良解围吧。”
  ……
  四月初黑龙江的气候依旧是一片肃杀的严寒,北面不时的还有阵阵寒风吹来。地面仍然没有解冻,硬邦邦的倒也便于行军。此时的中东路还在勉强运行着,虽然三天两头被不知名的人破坏那么一下,不过总算还没有出大纰漏。这个大概也算是青年党控制的陆军部调查局的高效率吧?要换成原来的奉军情报机构(也不知道有没有?),张学良的大军恐怕得走着去海拉尔了。
  海拉尔到扎赉诺尔还有一百七十公里左右的路程,这一段的铁路已经中断了。十万奉军精锐从四月五日开始整队西行,三日后大军的先头部队和苏联红军的侦察骑兵发生了短暂的交火。红军骑兵最后主动撤出,将胜利让给了东北军先头部队。
  “好!何铸戈(何柱国)不愧为一员悍将!初战告捷大涨我奉军士气,传令通电嘉奖,赏大洋三千块!”
  张学良是在距离扎赉诺尔小镇十几公里的毛尧地指挥部里面听到前线传来的第一个捷报的。心情大好的张少帅,一挥手,就给了重赏。同时也是给其他部队做个榜样让他们知道好好打还是有“钱途”的。
  这时奉军元老张作相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指挥部里面,手里好像拿着一份电报稿。
  啪的一声,张作相将电报稿任在桌子上面,蹙着眉毛叹道:“这是吴子玉和罗辅文联名给咱们发过来的电报,要咱们千万注意后路,就是这个扎赉诺尔。这里是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只要咱们能打下来,然后再守住,就进退自如了。而且……他们分析我们打下来没有什么问题。俄寇可能会将我们放进满洲里,然后再合围。汉卿……你看咱们是不是要小心些?”
  张学良走到地图前面,看着满洲里附近的地形:“扎赉诺尔大约有多少俄寇?”
  “至少有三千人以上的俄寇!弹药应该相当充足,我们进行火力侦察时,他们是弹如雨下,根本不让我们靠近。壕沟工事已经挖起来了,应该还有防炮掩体,不过侦察的时候没有发现……阵地前面还埋有地雷,拉着铁丝网,防御相当严密……他们应该还有大炮,这是我们从这一带的牧民那儿打听到的。”一旁的参谋忙答道。
  “什么时候能发起冲击?”张学良骤然发声,目光沉沉的,似乎是有些焦虑。因为固守在满洲里的梁忠甲已经一再发电求援,说是有上万的俄寇包围在那里,连日攻打不息,所部损失惨重……
  担任大军参谋长的熙洽迈步走来,干净利落地行了个军礼,言语里面透着恭敬:“少帅,咱们的大队人马已经急行军三天了,十分疲惫,根据计划我们要在这里安营扎寨,休整上一天,等重炮团上来以后,再……”
  “那就是明天?”张学良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熙洽的话,他在充作临时指挥部的帐篷里面来来回回踱着步子,眉头紧紧锁着,看上去像是在苦苦思索:“不行,那里有我们一旅的弟兄……而且他们现在还牵制着上万俄寇。如果他们被打掉的话,我们可就要面对一万三千以上的俄寇了,这样更加危险。我们能不能马上发起进攻?”
  “马上?”熙洽微微一皱眉,抬头看了一眼充满焦虑的张学良,马上朗声道:“请少帅放心,卑职这就去和前面亲自督促部队进攻,保证在二十四小时内把扎赉诺尔给您打下来!”
  看到老师的这一幅勤勉样子,张学良的脸儿上也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熙洽老师,这一仗打好了,我亲自到老帅面前为你请功!”
  “卑职必不辱使命!”熙洽又是恭恭敬敬的一个军礼,然后才倒退着走出帐篷。这份谦恭劲儿,在民国时期是非常少见的。这个时代非常讲究师道尊严,身为老师的熙洽向学生张学良自称“卑职”这个马屁功夫真是算好的了。
  张学良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眼睛里面闪过一丝热切的期盼。这一仗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突然间就成了奉系生死存亡的一战了呢?原来在准备要向苏联开衅的时候,不是说打败了也不要紧的吗?为什么现在要……张学良摇摇头,叹了一声,转过身也离开了帐篷,走向那个属于他私人的小帐篷,那里已经有勤务兵替他准备好了烟具……
  在熙洽的竭力督促下,中央陆军十五师勉强被动员起来,在两个山炮团的掩护下,准备投入这场进攻了。十五师是张作相的部队,也是被张家认为最心腹的嫡系,平日待遇也比较优渥。今天在关键时刻果然也比一般的军队好使一些。
  ……
  扎赉诺尔,秃尾巴山。这里是整个扎赉诺尔地区的制高点,也是苏联红军第一步兵旅重点防御的地方。大约有一个团的红军被部署在这个高地上面,此外在扎赉诺尔镇西面还有一个配属给远东红军的重炮团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用152mm口径的重型榴弹炮支援秃尾巴山和扎赉诺尔一线的战斗。
  一九二七年四月五日下午三点。七十二门放列在奉军阵地后方的民十三式75mm山炮同时开火射击。随着炮兵指挥官的一声令下,一发发锃亮的炮弹填进炮膛,然后喷吐而出。这种仿造日本明治四十一年式山炮的火炮是一种非常容易制造,和非常容易使用的武器,对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来说倒是十分适宜的。只是……这种火炮的射程非常近,而奉军炮兵的射击水平也有限,因此这种火炮常常被放置在靠近前沿的地方,直瞄射击。在历史上东北军的这种火炮就因为放置的太靠前,曾经被粤军的白刃冲锋夺取过不少!
  在这么近的距离上面,直瞄射击,准确度倒是挺有保障的。七十二门大炮每分钟将上千发炮弹砸向对面苏联红军的阵地上面,一时间一团团火光闪过,然后便是高高升起来的烟柱,以各种不同的姿态直冲天际。起先还是一排排的几乎同时腾起,到后来就不分点儿了,一簇簇四下乱冒了。
  在看对面的苏联红军阵地,已经完全被黑蓝色的浓烟所覆盖,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一片片的火海,和被炸碎的工事已经被冲击波掀起来的尸体。这样密度的炮击在当下的中国除了南方的国民革命军,也就只有拥有奉天兵工厂的奉军能够打出来了!
318
初战

  奉军的炮击刚刚十分钟,已经打出去了上万发炮弹,炮兵阵地上四处堆满的都是铜弹壳。光着膀子的炮手们还在源源不断将炮弹送入炮膛,然后向对面的苏军阵地发射出去。看着对面山头上腾起的团团烟柱和熊熊火光,奉军炮兵阵地上的官兵们也个个士气高昂,干劲十足。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毁灭已经悄然逼近了。
  “炮击!隐蔽!快隐蔽!”
  不知道是谁首先发现了苏军的炮反击。叫喊声刚起,尖锐刺耳的呼啸声就划空而来。伴随着一声声巨响,接踵而至的爆炸就开始猛烈捶打地面。强劲的冲击波形成狂暴的气浪,裹挟着一块块高速旋转的弹片,以难以捉摸的轨迹横扫着一切。奉军炮兵阵地上几乎所有的官兵,都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恐惧和危险。便被这阵突然起来的炮击打得晕头转向,连隐蔽的念头都没有来得及转过来,便已经死伤枕籍了。幸存下来的官兵则在第一时间纷纷四下寻找遮蔽物,也有的干脆直接匍匐在毫无遮蔽的地面上,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幸运女神去决定。所有的人都是瞪大了眼珠子,用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四周的一片火海和滚滚烟尘……
  发动这次突如其来的炮击的是位于扎赉诺尔西北的一个苏联红军重炮团,这个团拥有四十八门152mm口径的榴弹炮。他们的炮兵侦察连在秃尾巴山上部署了炮兵观察所,从那里可以准确观测到山下奉军正在开火的炮兵阵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