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48

  现在,李良有点明白,这个系统为什么叫【全能王者】。
  这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求自己大包大揽。
  不仅进攻要能打成,还有防守端破坏对手进攻,同时带动队友,赢下比赛才行。
  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想要完成真不是那么容易。
  李良倒是很有耐心,因为这套系统有一个好处。
  在里面打球,虽然感觉体力在消耗,但醒过来以后身体并不累,只是会觉得有些困,多睡一会就好了。
  这意味着,白天李良可以磨练身体素质,晚上在梦里可以提升技术水平。
  虽然到目前为止,在这个破比赛里,他技术的提升很有限,但以后可就说不定了。
  比赛进行到第一节结束,双方打了个8:7,活塞队领先1分。
  看过这场比赛记录的李良知道,这已经是全场四节比赛得分最高的一节了。
  湖人教练约翰·昆德拉和活塞教练门登霍尔这两个老乌龟,一个用联防,死都不让麦肯出来,一个让中锋在中场控球,麦肯不出来就不进攻,两边就是干耗,看谁耗得过谁。
  最后麦肯看不下去,主动出来防守福斯特,两边才有了第一次进攻和攻防转换。
  之后双方每一次进攻都异常珍贵,出手比吃屎都难。
  湖人球员知道活塞拿到球就要耗时间,所以他们也开始小心翼翼,不到完全把握轻易不出手。
  两队联手促成了这场NBA历史上最奇葩的对决。
  到了第二节比赛,约翰·昆德拉拍了拍李良,示意他上场。
  李良连忙脱下外套,穿着湖人的白色球衣和紧身小短裤登场了。
  第一次穿这条裤子上场打球,李良觉得很不习惯。
  因为裤子太短了,和穿四角内裤差不多。
  脚上则穿着平底的匡威鞋,别说气垫了,鞋底的橡胶都是硬邦邦的。
  不过打多了自然无所谓了,这性感小短裤穿着其实挺凉快的,丝毫不影响腿脚活动。
  至于鞋子,反正在系统里不会受伤,更是无所谓。
  李良试过在自己胳膊上咬了个口子,当时感觉疼,醒来以后胳膊上一点痕迹都没有。
  李良以球队大前锋的身份登场,镇守球队的内线。
  和他搭档的人,正是NBA历史上的第一个超级巨星,为湖人五次夺得BAA/NBA总冠军的传奇球星乔治·麦肯。
  当然,从样貌上看,他一点儿都不像个篮坛巨星。
  他戴着一副厚厚的圆眼镜,头发用发胶梳理得一丝不乱,要不是身高6尺10寸巨大无比,看起来就好像一个公司职员。
  虽然看上去文质彬彬,但乔治·麦肯在球场上委实是个硬汉。
  在1949年的总决赛中,麦肯无可阻挡,对手国会队的主教练奥尔巴赫使出野蛮的冲撞战术,最终把麦肯的手腕给撞骨折了。
  结果麦肯在左手腕打上了石膏,继续比赛,反而越战越勇,帮助球队一举击败对手,拿到了他的第一个NBA总冠军。
  身着99号球衣的麦肯手打石膏参加比赛的海报,成为了NBA最早的经典画面。
  李良看着这个眼镜大个,虽然只有6尺10(2米08),但在早期NBA已经是个巨人。
  那时候有些球队的中锋身高都不到2米。
  而且他的身高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虚报成分。
  不像现在的NBA球员,明明两米左右,要报个2米06。
  2米06/6尺9的,则要往6尺11寸(2米11)甚至7尺(2米13)去虚报。
  李良知道,自己的五个助攻就要靠这个大个子了。
  吸取前几场的教训,他决定一定先把助攻刷完,然后才能专心致志的刷分。
  第二节比赛开始,跳球。
  1950年代的比赛有一点和现在比赛不同,四节比赛,每节比赛开始都要进行跳球来进行球权争夺,而不是像现在比赛这样,只是开场象征性的跳一次球。
  在更早的篮球比赛中,跳球更加频繁,每次一方进球后,都要重新跳球争夺球权。
  后来为了比赛流畅性,才进行了更改,直到现在变成开场一次跳球。
  李良主动站到了中圈,麦肯没有反对,就让李良进行跳球。
  麦肯虽然是中锋,但当时医疗和运动环境很差,他的两条腿早就饱受伤病折磨,基本跳不起来了,所以跳球总是会输。
  李良不同,他的腿还充满了活力,轻松跳赢了对手,帮助湖人获得了球权。
  获得球权的湖人没有着急进攻,和活塞一样他们开始在外线传导球。
  当球传到李良手上时,李良没有继续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而是看准一个机会,低头猫腰,从中路持球直接杀向了禁区!
  1950年的三秒区只有6尺宽,所以和罚球圈连在一起,看起来就好像一个钥匙孔。
  麦肯站在了钥匙孔的顶端,靠篮下很深的地方。
  李良的运球比那个年代的球员要好得多,对手也没想到李良一个大前锋会持球突破。
  这个突破来的出其不意,李良一下就过掉了防守人,接着直冲篮下。
  对手的中锋福斯特补防上来,李良一个迈步,右脚起跳左手上篮。
  飞到半空,李良把球一收。
  回头朝着侧方一个传球,球就到了篮下的麦肯手中。
  篮下接球的麦肯无人防守,他连跳都懒得跳,轻轻一抬手,球打板入筐,拿下两分。
  李良则收获了一次助攻。
  进球后,李良握了握拳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五章
没有退路的李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拿下来两分后,湖人以10:9反超,李良拿到了一个助攻。
  接下来攻守转换,麻烦的事来了。
  活塞队继续进行球权控制,球在几个人手中导过来导过去。
  现场球迷的嘘声越来越多,不时有杂物扔落,球迷是越来越少。
  可是活塞的球员不为所动,依旧忠实地执行着控球战术,慢慢寻找进攻机会。
  50年代的NBA,球员们的进攻技术相当粗糙,技术动作没有标准化,最基础的投篮动作就五花八门。
  有单臂的,有双臂的,有砸出去的,有托出去的,有抛出去的,而且大多是站立投篮,双脚不离开地面。
  真正的跳投技术要等到保罗·阿里金、比尔·沙曼等联盟先驱,在50年代中期逐步完善,才慢慢有了后来较为标准化的投篮动作。
  和投篮一样,他们的运球同样挫的很,单调的单手运球,极少换手,更不用说运球变向了。
  他们的传递球倒是相当流畅,不过当时NBA的防守技战术一样不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一般,所以才能在一次进攻中进行大量传球而不失误。
  现在,场上有了李良可就不一样了。
  哪怕他是NCAA的饮水机,还是受过现代篮球训练的。
  他要做的就是必须通过拼抢来夺回球权,尽可能快的发动进攻。
  李良看到对手在罚球圈外进行手递手传球,活塞队的套路他早就熟悉了,外圈传球挡人后交叉换位那一套。
  李良看准机会直接扑了上去!
  他速度不算快,但很突然,而且因为早有算计,扑的很准,生生把球从对手手上抢了下来。
  活塞球员哪里肯放手,一争抢,两人同时摔倒在地。
  裁判却没有吹犯规,这种对抗裁判不管的。
  李良先人一步,连滚带爬,捞起球就朝着前场飞奔。
  以他的身高,在50年代打中锋,是根本不会长距离运球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