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580

  “不用说了。”张寿没想到昨天张琛等人只不过一时起意,居然也能为四皇子此时坐在这里提供一个前例依据,不禁一阵头疼。而这时候,他就听到三皇子突然发出了声音。
  “老师,九章堂中大家既然都叫我郑鎔,那么还请叫四弟郑锳吧。”
  见三皇子摆明了不解释,想要让这件事作为既成事实的样子,张寿微微眯起眼睛,心想这个腼腆而畏怯的孩子,难得强硬的关头却是因为弟弟,他是不是该称赞他们的兄弟情深?
  心里转着这个无稽的念头,张寿就淡淡地说道:“如今九章堂的座位确实还有多,那是因为你们的前辈师兄们现如今还都在各处实习,一时不能回来和你们争抢这课堂和座位。等他们回来,这偌大的课堂如何安排就要再商榷了。既如此,郑锳你要旁听就旁听吧。”
  四皇子顿时露出了诡计得逞的微笑,可这时候,他就只听张寿又说道:“但是,旁听有旁听的规矩。不得提问,不得回答,自己准备课本,习题自己检查,没人给你批改。而且,旁听生总不能无偿享受那些好不容易考进来的学生同等待遇,所以……”
  张寿微微一顿,随即一字一句地说:“你需要在课间过来擦黑板,明白了吗?”
  此话一出,刚刚还相当安静的课堂中顿时爆发出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已经接受了一个四皇子,对于九章堂的监生们来说,再接受一个死皮赖脸来蹭课的四皇子,其实并不难,毕竟他们已经明白了这两兄弟的秉性,也看到了他们确实是真心向学,上进努力。
  可如今张寿竟然不但给四皇子立了这么多旁听生的规矩,竟然还打发人去擦黑板!
  要知道,如果要说他们最不愿意担当的任务,那就绝对是擦黑板了!这是从公学反过来传到九章堂的教学方式,为此抹黑了一整面的白墙。他们虽说才经历过几日黑板板书解题的方式,但已经觉得非常直观好用——只要别让他们去想办法清除那石膏笔的板书!
  当然,比擦黑板最痛苦的,大概是被张寿或陆三郎点中,直接去黑板上照着书或者习题册子代抄板书!为此,课堂上甚至准备了三排特制的供踏脚用的长凳,他们哪怕是轮流上去书写,可每次都累得够呛。而且,他们注意到,偶尔写板书的陆三郎也坚持不了多久。
  习惯了毛笔,他们一时半会完全不能适应那力道难以把握的硬笔。
  可是,他们却都还记得,张寿寥寥几次上去写板书的时候,那却是字迹飘逸,潇洒好看,转折之间尤见风骨,直叫他们看着黑板上自己那狗啃似的字恨不得羞死!
  四皇子却不知道自己摊上了一桩所有学生都怨声载道的苦差事,想都不想地大声应道:“好,我都答应老师就是!”
  这样的话老师你就不能赶我走啦!这样我就能继续和三哥一块上课,不用在宫里苦巴巴地等着他,他却老是一天比一天回来得晚了!我真聪明!
  张寿假装没看见四皇子的得意,当下就开始翻书讲课。对于其他人来说,他的这种进度早已是习惯成自然的了,可四皇子习惯的却还是当初张寿在半山堂中那细致到极点的讲解,习惯的却还是那种生怕你们不懂,一点一点掰碎了讲要点的授课,因此乍一上手就手忙脚乱。
  直到张寿开始踏上那极高的长凳,开始写板书,他才稍稍舒了一口气,可一看到那复杂的符号和公式,他就又有些晕了。发晕的同时,四皇子甚至还想到了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问题。
  他偷听过莹莹姐姐对父皇说的话,不是说张寿什么都好,就唯有一手字不好吗?现在看看那黑墙上的字,哪里不好了?那字甚至颇有一种锋锐风骨!等等,从前他们在半山堂的时候,张寿评点过他们的功课,那时候字也好像挺一般的,可现在这是怎么一回事?
  四皇子就是这么一走神,当他凝神再看板书的时候,突然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糊涂了。这下子他顿时大为惊恐,慌忙开始伏案疾书奋力抄写板书。
  然而,他却很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同样是写字,你却死活追不上人的那种无力感。
  张寿当然不知道自己那迅疾无伦的板书,竟然给四皇子造成了这么大压力——当然如果他知道的话,一定会更加高兴得意。
  想当初他小时候曾经有一阵子特别崇拜自己的老师,因为在那个做题不是靠教辅材料,而是靠老师板书抄题,学生们在后头奋力抄写的年代,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手残的感觉。
  因为怎么抄都及不上老师的速度!而最恐慌的是老师一面黑板写完,然后要擦黑板的时候,他那简直是恨不得剁了自己那只手残的手……而直到变成老油条,他方才意识到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抄别人的——而且是连题目带答案!
  等到他自己也练成快手,而且成了被人抄作业的人之后,他却阴差阳错成了不少偷懒老师拎上去代为板书抄题的那个好学生!
  因为这些悲惨的旧日经历,张寿如今是如法炮制,让一群学生们也深刻体验了一番自己当年的痛苦。板书写得好,板书写得快?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你们老师我被好几个老师拎去做代书人的那两年间练出来的!
  而得到的补偿就是送教辅书,做作业不必抄题的特殊待遇,甚至还有终极大杀器……
  免考!
  当然,等到后来教学工具换成了黑笔和白板,甚至更直观的电子课件……新一代老师们就终于开始省力了。不但不用再写到手腕手肘劳损,也不用再吸粉尘太多吸到几乎媲美尘肺病……而学生们也不用再忍受那繁琐的伏案疾书记笔记了。就连课后抄笔记也变成了复印。
  当然更牛的是,直接把老师的教学课件给复制过来,不能复制就拍照片……
  当画了一堆图,写完了一堆公式,眼看整面墙已经几乎不剩多少之后,张寿方才随手转过身,虽说很想潇洒地做一个扔掉笔的动作,奈何手中的这玩意虽说有好钻研爱琢磨的关秋一次又一次改良,仍然粗得不像话,随便丢人不太好,因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地拍拍手。
  随即,他就伸手一指四皇子,似笑非笑地说:“郑锳,来,擦黑板!”
  直到这一刻,四皇子方才如梦初醒。他明白了为什么刚刚听到他要擦黑板时,其他人为什么会发出那样的骚动,为什么三哥还回头看他,那眼神中满是不忍。要知道,此时他才抄了一块多黑板,后面的根本都没能抄下来!
  一想到回头要借人笔记来抄,他就觉得今天自己来到九章堂的第一天,实在是一个悲剧。
  可是,刚刚满口答应的人是自己,此时哪怕心情再郁闷再憋屈,四皇子还是只能无精打采地上去擦黑板——而在这个没有黑板刷,黑墙上的板书也并不是粉笔字的年代,他很快就察觉到了这项工作的困难。
  身材矮小的他即便站在最高那一层凳子上,踮起脚尖,也够不到最高处,可记住自己承诺的他却还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使劲踮脚去擦,不大一会儿,他就已经累得满身是汗,别说两只轮流擦黑板的胳膊变得沉甸甸的,就连腰腿也都有些酸了。
  虽说他在宫里并不是特别养尊处优,可也从来没吃过这种苦,不知不觉鼻子就有些发酸。哪怕还不至于觉得张寿是故意为难他,他还是生出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委屈。可就在这时候,他只觉得右手一松,却是一块刷子被人夺去了。侧头一看,不是三皇子还有谁?
  “三哥……”从小到大,大多数时候四皇子只见过三皇子眼泪汪汪,而自己这么眼泪汪汪地看着哥哥,他却还是第一次。可这会儿,他怎么忍都忍不住,眼泪甚至差点直接掉出来。
  “你动作太慢了!”
  三皇子还记得刚刚自己站起来时,张寿意味深长看他的那一睹,因此,他竭尽全力让自己的语调显得硬梆梆的,当下扭过头一面也踮起脚来干活,一面责备道,“像你这么干,等黑板擦完要什么时候,大家没法上课了!还愣着干什么,两个人干活总比一个人快!”
  虽然挨了说,但四皇子使劲吸了吸鼻子,终于还是立刻跟着干了起来。而张寿看着这小豆丁似的两兄弟在那忙活,纪九为首的年长者有的已经起身,有的想要起身,想帮忙却又怕他说的表情,他不禁笑了一声:“郑锳一个人干确实太慢了,以后你们轮流出一个人帮他吧。”
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烦的天子
  不用四皇子或三皇子回宫,更不用他们兄弟俩亲自告状,九章堂里的这一幕,就在第一时间传到了皇帝耳中。无论是四皇子的委屈和眼泪,三皇子的挺身而出以及假责问真帮忙,张寿和其他学生的反应,所有细节一个不少,同时也没有任何添油加醋。
  而皇帝在得知两个年幼的儿子被张寿这样为难时,第一反应便是恼火地骂道:“这个张寿,他怎么就老是揪着三郎和四郎不放呢!”
  可骂过之后,他就屏退了那个来自司礼监的小宦官,自顾自地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两步,随即突然侧头问乾清宫管事牌子柳枫道:“你说,张寿这是不是因为托莹莹入宫来和朕说的那件事始终没能一锤定音,所以才又打算拿四郎当筏子,试图声东击西?”
  尽管因为四皇子无意之间出卖了他,柳枫那罪可是没少受,差点就被皇帝撵出乾清宫去,但打击报复的心理,他却不大敢有,因为四皇子那是被皇帝当成小孩子看待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全都会得到原谅。更何况,他和张寿也没有什么善缘,只想对人敬而远之。
  所以,他对皇帝这疑问句实在是根本不想回答,可在皇帝的注视下,却还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张博士应该仅仅是就事论事吧?毕竟,之前四皇子是落选九章堂的,如果他就这么大剌剌地天天去蹭课,传扬出去,前头的笔试面试岂不是就成了笑话?”
  柳枫思来想去,到底还是决定态度公正一点。可这么一公正,他再次遭到了皇帝一声冷笑:“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张寿不会连这一点都不知道。与其说他是折腾四郎,不如说是让这孩子真正知道求学之苦,顺便也磨砺一下三郎那从前太过胆小畏怯的性子。”
  “但朕就怕他矫枉过正!万一回头三郎和四郎的性子彼此对调一下,那朕就头疼了!”
  柳枫想象了一下这种情形的可能性,登时觉得头皮发麻:“皇上是怕三皇子性格开朗了,四皇子却受挫太重,以至于失了锐气?”
  见皇帝不置可否,他想起之前从司礼监那边传来的某种风声,当即小心翼翼地说:“皇上不是本来就决定,三皇子上午的课在九章堂上,下午的课还是回宫吗?如今三皇子成天泡在九章堂也就算了,四皇子竟然也跟过去了,如此一来,那些被招来的贤达会不会觉得……”
  柳枫故意没有把话说完,留着个钩子让皇帝自己去想,心里却不无恶意地盘算,张寿和司礼监掌印楚宽虽说没有过从甚密,可这皇子师据说也是从前楚宽在皇帝面前力捧所致,那么他就在背后拖一下后腿,反正他绝不想看到楚宽万事遂心愿。
  他说到这里,却只见皇帝突然一顿,正好走到桌子旁边的天子猛地一捶桌子,却是气急败坏地骂了起来。他原本还以为自己的话奏效了,可谁知道皇帝说的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不对,张寿哪有这么好,还帮着矫正他们兄弟俩的性格!他今天为难四郎,说不定也是为了顺便把人撵回来!要不是三郎现在有担待还变聪明了,帮忙不说帮忙,却只说是看不惯四郎动作太慢,说不定他要和三郎一块被诘难!就和张寿第一次见莹莹一样,他嫌麻烦!”
  皇帝越说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有道理,当即绕到书桌后头坐下,随即又以右拳轻轻敲击着左手,满脸朕已经完全看破你奸计似的智珠在握。
  “朕说呢,想当初这两个小子在半山堂,是张寿借着分堂试的缘故把人给朕退回来的,九章堂招新的时候,他故意严设门槛,就只招了三郎一个……当然,要不是三郎突然大发神威,他估计根本就一个都不想招!几句好话哄得这两兄弟废寝忘食,这小子好生狡猾!”
  柳枫终于听不下去了,哪怕知道自己这话兴许会让皇帝不悦,他还是小心翼翼地说:“这会不会是那张寿……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朕还七擒七纵呢,你以为他是诸葛孔明,三郎和四郎就是那个倒霉的孟获?”
  皇帝明显《三国演义》没少看,瞪了柳枫一眼,见其慌忙垂手低头不敢多言,他这才淡淡地说:“这小子怕麻烦,所以麻烦的人,他一个都不想沾手。而麻烦的事情也是如此,有主意他提出来,然后就丢给别人去做,你看他哪次不是这样?”
  “所以,听说朕召了四位山长到京城,他那些学生们固然很紧张,可他说不定还觉着正好省事省心,不用管朕那两个把他当成天底下最好老师的傻儿子了!他出了一堆主意就想歇着了?没那么舒坦,朕手书密柬一封,你送去内阁给吴阁老。”
  皇帝说完二话不说提笔就写,而柳枫虽说按理应该上去磨墨抻纸,可他刚刚才因为不谨慎的发言而疑似触怒了皇帝,这自然就不敢上去继续挨骂了。
  更何况,皇帝这会儿写的是密柬,他如果看上两眼,一旦回头真的泄露了消息,因为四皇子之前说漏了嘴而遭到过处罚的他,一定会是第一时间被怀疑的人。
  所以,哪怕柳枫很想知道皇帝到底写了什么样的密柬,但只能眼巴巴地站在原地,眼瞅着皇帝一气呵成写完,盖章,晾干,折好,装信封,封口……一应工序全都是独立自主地完成,他根本没有任何帮忙的机会,能做的仅仅是在皇帝把信封递来的时候,上前躬身接过。
  而皇帝既然是让他送去,而不是让他派人送去,柳枫当然只能亲自跑这一趟。当他来到文华殿前的内阁,指名要见吴阁老,自然而然第一时间被带到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好好先生,又或者说天子应声虫面前。
  “哟,这是什么风把柳公公你吹来了?”
  吴阁老一如既往地热情洋溢,在内阁时间最长——至少比如今的孔大学士和张大学士加在一块都长的他,甚至非常熟络地和柳枫开着玩笑,直到对方从怀里拿出了一封密柬。
  看到东西的一刹那,吴阁老的眉角就微微颤动了几下,那脸上固然不动声色,但心里却是苦极了。怪不得地位和司礼监秉笔平齐的柳枫会亲自来见他,原来是送这种棘手玩意!
  毫无疑问,他这个天子应声虫又要背黑锅了!
  背黑锅背惯了了的吴阁老,也就是习惯性地自怨自艾了一下,但很快就重新打起了精神。哪怕柳枫是亲自来送信的,他也并没有对人露出半分口风,而是客套几句之后,笑容可掬地把人给送走了。看完信,内阁里资历最老,排位却从来都不是最前的应声虫就开始行动了。
  他找来了两个亲信的内阁中书,然后悄悄地吩咐了一通。到了申时左右,他需要的几份奏疏就在分类票拟时妥妥地到达了他的手上,而后,他就写上了自己早有预备的票拟。
  偌大的朝堂,每天那么多待处理的奏疏,天子一一过目自然不可能,因此从太祖时就立下制度,内阁阁老票拟,天子批驳。
  当然这批红的权力和司礼监就没关系了,天子也没有什么不更改票拟的惯例。遇到英宗和睿宗这种马上出身的天子,哪一天不驳回百八十条票拟才是咄咄怪事。君权和相权冲突最激烈的时期,英宗一年换了七个阁老,睿宗也不甘示弱地两年换了十个。
  于是,英宗晚年,诸子夺嫡,文臣离心;睿宗去世,朝局动荡,虽说武臣清一色站在太后和皇帝这一对寡母幼子一边,但太后皇帝亦是不得不在某些方面让步。
  至于内阁的阁老们,也并不仅仅是只有首辅才能执掌票拟,而是由内阁中书将所有奏疏一一分派投递到各大阁老的奏疏箱子中。说是不记名各凭天命,但只要愿意,阁老们各施手段,多半能把想要自己票拟的奏疏弄到自己手中。
  而阁老票拟,天子批驳一次过后的奏疏,则是转致六科廊,分门别类地由六科给事中过目,如果不需要封驳,则是再从六科廊转到通政司,然后通达各大衙门,通行天下。
  只不过,除却太祖年间还有一批强项的给事中之外,这些年六科廊的封驳早已经形同虚设。哪怕如英宗和睿宗都强调了一下给事中的作用,但是,如今的给事中们更多的是侵夺了御史的职权,把原本针对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大臣身上。封还驳回天子朱批?不要命了吗?
  虽然找天子的茬,变成了找大臣的茬。然而,六科廊中依旧有一批坚信自己职责的人。
  当这一天傍晚,来自宫中天子朱批过的奏疏票拟最终到了六科廊时,六科彼此一划拉,原本多达成百上千的奏疏就分门别类地到了各自的去处。这其中,吏科和户科最多,刑科和工科其次,而从前一直都占据大头的兵科,却竟然落到了礼科之后,奏疏最少。
  至于原因,那当然简单得很,明年又要大比了,礼部忙,奏疏多,票拟多,封驳当然就相对更多,礼科当然也忙。而因为北边没仗打,天下各处也没有那么多揭竿而起造反的,匪患不多,兵部闲了,兵科当然也就闲了。
  但这一次,兵科都给事中余怀却是捏着手中一份奏疏气得发抖,因为那是朱廷芳奏在运河路遇水匪,而后大发神威在水下立斩多人,生擒七人,而人在转交兵部之后,也不知道是哪个蠢货审的,竟是上奏说,人是临海大营余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5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