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580

  他这话出口之后,就意识到自己有点冲动了。然而,他完全没想到的是,张川不但不恼,反而用一种一本正经的语气道:“我张家素来有祖训,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怎么长。想读书就读书,想练武就练武,如若游手好闲败家,那也随他们去。”
  见张寿已然是瞠目结舌,他就认真地说:“如先父少时不好功名好奇谋,于是风虎云龙,因缘际会投了先帝睿宗;如我不好奇谋不好武略,唯独好编书,此番却出任顺天府尹,但好歹活了四十岁,知人善任却还是能做到的,更何况有王总宪这般前任,我只要萧规曹随就好。”
  “如张琛,要是他就像从前那般顽劣下去,我虽失望,却也只能由着他。”
  “我家族谱上,开始有完整记述的是七代之前那位老祖宗,他是一位考出举人,却无心做官,醉心商业的奇人;此后族谱上那一代代族人,有抛下家财入杏林的,有于边疆作军医,而后却因为举告走私而得官的;有贪赃的;有赌博败光家业妻离子散投井自尽的……”
  “有直接由举人而出任县令,晚年安养花草,姬妾成群的;也有从一而终,一生一世一双人,结果夫妻子嗣艰难,只得一脉单传,最后儿子还养废了的……到先父的时候,不少支系族人都已经离散了,先父也没去找。总而言之,我张氏家训,便是顺其自然。”
  这种听上去非常为儿孙着想,特别讲自由的祖训,很好……很强大!没绝嗣真奇迹!
  张寿心里简直哭笑不得,此时就干脆直截了当地看着张川问道:“那我敢问秦国公,这条祖训,嗯,也就是张氏家训,张琛他知道吗?”
  张川笑眯眯地看向张寿,轻描淡写地说:“张琛还没到二十,尚未在家庙加冠,这条祖训他自然是不知道的。从前家中是每到儿孙六岁启蒙时就告诉他,但到了先父时,他说儿孙太小,尚不懂何为顺其自然的时候说这些,说不定反而不美,所以就改成了加冠再告知。”
  张寿顿时啼笑皆非。他该怎么吐槽好呢?六岁的时候告诉小孩子,你将来随便做什么都没关系,混吃等死也行,那当然不好。
  但你二十岁的时候这么对儿孙说,儿孙三观已定,确实可以选定前路,可在之前那些年要是儿子已经长歪了呢?好歹你也先管管你儿子,把人三观培养好,不要这么不负责任吧?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嘀咕道:“就算顺其自然,可秦国公你从小不亲近自己的儿子,已经见人生出怨尤之心,却依旧听之任之,这总不至于也是祖训吧?”
  这一次,张川终于有些尴尬了起来:“我儿时都在先父身边长大,当时英宗诸子夺嫡,诸藩或蠢蠢欲动,或居安思危,或局势动荡,我每日便是跟着先父和成年人相处,因而对小孩子应该如何,从来都没有什么认识。张琛出世之后,我看到那小小的婴儿,不免头皮发麻。”
  “儿时既不曾抱过,更不曾教过,都是他母亲的功劳,等长大之后,我再拿出父亲的架子去教导训斥,那岂不是说不过去?既如此,家中他想要什么就随他去拿,他想要求娶谁,那也凭他高兴,凭他能力,再说有张博士你给他把关,我这个当父亲的就顺其自然了。”
  这一次,张寿终于无话可说。
  原来,这个看似高冷到管生不管养的父亲……是个不知道怎么和儿子相处的呆子!
  张寿深深叹了一口气,随即满脸好笑地说:“秦国公相不相信,若是张琛知道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事情竟然是这般真相,他绝对会气个半死,然后找你这当爹的大吵一架?”
  “那也随他了。”张川依旧说得很轻松,仿佛张寿所言不是父子反目的大事,而是一桩无足轻重的小事,“反正我只有他这一个儿子,日后张家上下都是他的,他若是恨我,日后养出一个更胜过他的儿子到我面前耀武扬威,鄙视我这个当父亲的就行了。”
  此话一出,发窘的人就换成了张寿。果然,接下来,他就只听张川慢条斯理地说:“你儿不如我儿,他爹胜过我爹。这不是张博士你在皇上面前说的原话吗?”
  那天他陪着皇帝在乾清宫见了无数贵介官宦子弟,可皇帝早就下了封口令,不许传言吧?是楚宽没管好那些内侍宫人,于是以至于风声外露,还是干脆就是皇帝本人大嘴巴?
  就在他尴尬到心情异常郁闷的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了一个清脆的笑声:“阿六,这是顺天府衙,怎么又是你亲自在外头望风,是秦国公和阿寿在说什么悄悄话不能让人听?能放我和表叔进去吗?”
  朱莹这脆生生的一声表叔,张寿在最初的狐疑过后,立刻就跳了起来。而秦国公张川的反应同样不小,比张寿年纪大一倍有余的他几乎是一个箭步就往门前冲去。然而,当他隔着斑竹帘影影绰绰看到外头那几个人时,就只见门帘被一只纤纤玉手高高打起。
  但是,顾不得去看打帘子的朱莹那亦笑亦嗔的表情,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朱莹身后那位“表叔”脸上——那不是当今天子还有谁?
  他简直无法想象,人在得知这么一个消息的时候,竟然第一时刻出宫了,还白龙鱼服直接跑到了这顺天府衙来!
  张川差点没惊呼出声来,可看到皇帝很随便地摇了摇食指,他就只能无奈地请了人进来,等到眼看张寿过来躬身行礼,他连忙也同样见了礼,随即就打算把人请到主位落座。
  然而,四下里一打量,发觉没有外人,皇帝却是二话不说,直接伸出手道:“莹莹说的那木人在哪?拿来给朕瞅瞅,看看是不是朕找不到的那个?”
  看到朱莹正在皇帝身后朝自己打眼色,张寿就不再迟疑,直接呈上了那木人。而皇帝信手接过,只瞅了一眼就笑呵呵地说:“应该没错,这东西朕就是让人照着雕第二个,都未必是这股精气神,让朕看看这下头的字。唔,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直到这时候,随侍皇帝进来的楚宽方才开口说道:“那就应该没错了,就是不久之前乾清宫中失窃的东西,当初皇上生辰,一时兴起命巧匠雕了的那件巧物。太后极其不喜,还是皇上坚持方才没有毁弃,只是令人下头刻了这太祖皇帝留下的十六个字,作为镇压。”
  我就说么,肯定是皇帝的随身之物,只是这来由还真是让人不知道怎么吐槽是好!
  皇帝斜睨了楚宽一眼,仿佛是在责他多事,随即就似笑非笑地说:“当初朕是得人敬献了一条精巧的核舟,惊为天人,可想想这样的奇人未免乖僻,再加上进宫之后战战兢兢,也许雕不出好东西,朕就趁着生辰便装找上门,可出重金人也不肯,朕一气之下,就拔了剑。”
  此话一出,别说张川目瞪口呆,张寿亦然,敢情这尊小小的木人那拔剑骂娘的姿态是这么来的?而皇帝顿了一顿,脸上露出了几分肃杀:“这么多年了,也有不少人给朕雕刻画像,但唯有这一尊最为神似,不想竟然被奸人盗出宫栽赃。”
  直到这时候,楚宽方才低声说道:“奴婢这一年多悄然追查,已经查得,是御膳房周掌御与乾清宫郭尚宫勾结,郭尚宫窃出了这尊木人,而周掌御曾和临海大营叛贼有书信往来。”
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试吃?
  皇帝起初说得轻松有趣,楚宽却说得肃然沉重,一旁的朱莹听得糊涂,干脆趁皇帝不备,突然出手抢了那木人来看。这一瞧,她就忍不住扑哧笑道:“难不成那个本来不肯为皇上雕刻的巧匠,居然就直接照着皇上那时候拔剑相对,凶神恶煞的姿态,雕了这么个木人?”
  别人就算已经想到了这么一回事,却也断然不敢说出来,可朱莹却是从小在太后膝头和皇帝嬉闹惯了,此时顺口就道出了实情,还用上了凶神恶煞这种形容词。可这里到底还有秦国公张川这样的外人,话一出口她就意识到了失言,当下就赶紧改口。
  “要真是这样,这巧匠还真是欺软怕硬!早答应不就好了?”
  皇帝却毫不在意地说:“那时候朕年轻气盛,脾气比现在可糟糕多了,只要被人一撩拨就火冒三丈,更何况是朕以礼相请,以利动之,却还遭到别人的回绝和驱赶。直到看见那人能够在朕那利刃威逼下雕出这样栩栩如生的木人,那时候朕才真正服气。”
  “最难得的是,那位巧匠直接把木人送给了朕,然后就没好气地撵人。他说,挟技者难免自傲,虽不敢说傲公侯,但都倔得很,就和朝中某些官员明知道错了却死不悔改,最终弄成意气之争一个样。”
  “他是擅长雕刻,但更擅长的是造船,只可惜被人撵出船厂再无机会,所以曾经发誓,绝不为那些富贵骄人的家伙雕刻。但他还惜命,不想死在朕剑下,所以雕好了就赶紧走你吧。”
  这一刻,张寿忍不住脱口而出道:“然后皇上就送了他一个船厂?”
  “怎么可能!”秦国公张川不禁哑然失笑,“皇上那会儿应该是十六七岁的时候,尚未亲政,而且就算是亲政,太后也不会答应……”他说着说着,声音就越来越小,因为他赫然发现,皇帝竟然用极其赞赏的目光冲着张寿微微颔首。
  “张寿你倒是猜得挺准,朕虽说不能送给他一个船厂,但朕自己就有一个船厂,却是把他直接招募了去做大匠。这十几年来,他在船厂打造出的大船就有七艘,倒是没有辜负朕,就是这份雕刻的技艺不知道还留着几分。”
  张寿只是随口一说,却没想到当年那位少年天子竟然真的会这么简单粗暴任性。他只能有些窘迫地干笑道:“臣也就是姑且猜一猜……”
  一旁的楚宽却忍不住面色阴了一阴,他明明已经揭出了今天这桩事与宫中那桩窃案的关联,但被朱莹这么一打岔,在场众人的关注点一下子就歪了。
  朱莹是我行我素,想着什么说什么的性格,张寿和皇帝相处时,大多数时候也显得很轻松随便,同样是有什么说什么,也难怪素来不拘常理的皇帝一向对张寿颇为偏爱,至于张川的态度,在楚宽看来,就有些故意避重就轻之嫌了。
  然而,既然已经提过,他自不会纠缠不放,当下默然侍立一旁,静静等着话题转回来。他相信,皇帝断然不是连这种事都能轻轻放下的性格。果然,不一会儿,他就听到皇帝突然开口问道:“御膳房那个姓周的勾连叛贼也就罢了,他怎么就能和乾清宫郭尚宫勾结的?”
  直到这时候,楚宽才低下头,轻声说道:“郭尚宫进宫时已经年过三十,因是精通诗书礼仪,又没有子女的寡妇,所以太后将她选入宫,看她谨慎,方才放在乾清宫侍奉,希望能借由她管束那些宫人。然则……”
  他顿了一顿,最终沉声说道:“郭尚宫在当初文君新寡后,就和那姓周的结识,两人本是半路夫妻。但太后征召才女为女官的诏命之后,她为了这个机会选择入宫,却承诺为奸夫寻一份好差事。三年后,她立足稳当,就走通光禄寺的门路,把姓周的提挈进了御膳房。”
  郭尚宫进宫时已经年过三十,皇帝记得那时候自己才十几岁,自然只是将其当成保母。而且他性格跳脱,和年纪大了喜欢说教的郭尚宫谈不上十分投契,也就更谈不上多少孺慕了。只不过,因为陪侍了那么多年,他到底还是给人几分礼遇的。
  然而,若是按照楚宽这般说,郭尚宫赫然是处心积虑进入宫中,甚至提挈奸夫,这要不说图谋不轨,谁信?更何况,楚宽还言之凿凿地说,那姓周的掌御竟然和临海大营叛贼相关!
  皇帝强压下心头怒火,这才看着张寿说:“光禄寺账目已经全部封存,你明日就让择定的九章堂监生前往光禄寺接手所有账目,给朕用心查,不要放过一丝一毫的漏洞。尤其是光禄寺中关于御膳房的那账册,给朕一条一条查清楚。”
  见皇帝已然动了真火,张寿当然不会讨价还价,当即一口答应。而一旁的张川虽说是勋贵,但他因为天性好文,对那些文官也更有认同感,此时却忍不住问道:“这光禄寺账目一旦封存,那接下来的日常运作……”
  “光禄寺所有账目和存有的银钱等物全部封存,从即日起的所有开销,另列新帐,由九章堂监生开列,一应开销,先由内库拨付,不走户部库,省得外头那些人在私下诽谤。”皇帝说到这里,突然又沉声问道,“楚宽,你既说查出郭尚宫和姓周的勾结,这两人可拿下了?”
  没等楚宽回答,他就嘿然笑道:“你可不要说什么人死了留下遗书诸如此类的鬼话,朕最恨的就是什么脏水都往死人头上泼!”
  皇帝能有这样的认识,张寿倒是不禁暗中赞叹,因为这原本是他想说却又忍着没说的话。然而,他没说不代表别人不说,朱莹就立刻附和道:“皇上说得没错,死人不会说话,什么罪名扣在头上也无可辩白。若是人死了,这事可就说不清楚了。”
  楚宽坦然说道:“奴婢断然不敢用死人来欺哄皇上,郭尚宫和周掌御如今都还活着。他二人的关系不但有两人亲笔书信作为书证,还有人证。郭尚宫偷窃木人,乃是她亲口招认,道是周掌御要的。但周掌御虽不肯承认此事,但他和叛贼勾连却也一样有书证有人证。”
  他说着又顿了一顿,随即沉声说道:“至于郭尚宫以宫侍的身份走通光禄寺门路,将御膳房要职私相授受给自己的奸夫,却还要彻查。不过,那位曾经经手的光禄少卿,如今尚在人世,但棘手的是,此人乃是孔大学士的亲家。”
  这还真是错综复杂的关系一大堆!
  张寿心中凛然,对楚宽的警惕不由得提高了一个层级。能在暗中牢牢掌握这一连串人物的关系,随即牵扯出了曾经的次辅,如今首辅的最热门人选孔大学士,单单处心积虑四个字都不足以概括此人城府了!
  而且,楚宽所言这些事,乍一听极其容易勾人怒火。这要是换成这木人雕成那年代的皇帝,怕是会暴跳如雷到想要立刻杀人吧?
  “姻亲而已,就算是同族同宗乃至于嫡亲父子兄弟,秉性为人也会截然不同,在没有彻查清楚之前,你不要把孔大学士牵扯进来。”
  皇帝给出了一个一锤定音的表态,随即突然若有所思地看着张寿说,“张寿,御膳房从前那批人,朕不想用了,朕听莹莹说,你是个顶尖的吃货,不但会吃,而且会做,又很擅长寻觅美食。既如此,你给朕找几个真正好手艺的厨子来,朕会给他们和现在同样的薪俸。”
  虽说不是高薪挖人,但皇宫里招御厨,张寿相信这种事只要公布出去,那绝对会是无数人打破头的美差,哪个厨子不好名?然而,这种事皇帝竟交托给他,他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众口难调,他觉得好吃,皇帝却觉得不好吃,这已经是一个难题了,但最要命的是这种推荐是要负责任的!万一某个愚蠢的家伙也像那个周掌御似的出问题呢?
  张寿正纠结该怎么想办法把突发奇想的皇帝给挡回去,张川就立刻开口说道:“皇上,既然已经有那周掌御的前车之鉴在,这御厨还是要仔细查探清楚根底,让张博士就这么凭空推荐,只怕他也会觉得为难。”
  “有什么为难的!”皇帝直接摁住了正想说话的朱莹,随即就笑眯眯地说,“朕只需要他告诉朕,哪家的厨子饭菜做得好吃。至于查人家祖宗十八代这种事,张卿你和楚宽一内一外,分头核查。也就是说,张寿只管荐才能,至于品行和出身,你们俩去管。”
  见张川登时瞠目结舌,明显没想到这开口劝谏却给自己兜了个大麻烦,纵使张寿也忍不住有点同情他。可看到楚宽已经想都不想就躬身答应,他权衡再三,见朱莹竟然在那拼命点头,又眨眼睛给他使眼色——他感觉大小姐似乎是想要他答应,最终只好做出了决定。
  “臣只能说……尽力试试看?”
  皇帝却嘿然笑道:“奉旨试吃这种美差你若是要推,也就真对不起吃货这名头了。借着这名头,你跑到哪儿,人家恐怕都会把你当成座上嘉宾,十八般本事恨不得都拿了出来讨好你,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说到这里,明显心情复又转好的他低头看着那持剑而立,意气风发的木人,不由得有些唏嘘:“朕命楚宽在宫中找寻许久,如今才算是功德圆满,找回了这失物。不过话说回来,朕倒是想不明白,栽赃陷害陆筑是什么鬼?那小胖子得罪人了?”
  就在这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阿六那平淡的声音:“宋推官求见。”
  秦国公张川正愁自己还没答应皇帝,皇帝却当自己默认,竟然就把这事定下来了,乍然听到这话,他本待吩咐让宋推官进来,可一想到皇帝在这儿,轮不到他做主,他索性就快步先出了门。等到他再次回转来时,却是斜睨了张寿一眼,面色却是有些古怪。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低声说道:“刚刚宋推官已经审过了那个栽赃的家伙,此人吃不住打,招认说给他钱财指使他做这件事的人他确实不认得,但对方指使他栽赃的人,不是九章堂斋长陆筑陆三郎,而是……而是张博士你自己。”
  此话一出,张寿顿时愣住了。而朱莹则是眉头倒竖:“这简直荒谬,那号舍是陆三郎的,能做出盗取禁中物的人,难道连这个也会分不清楚?”
  张川低声请示了皇帝,随即干脆就出去把宋推官叫了进来。因为他事先知会,宋推官进屋之后,却也不随意抬头,躬身行礼之后就不卑不亢开了口。
  “指使者说,那号舍名为陆三郎所有,实则都存放的是张博士的东西,让他将木人混在其中就好。指使者还说,自己和朱大小姐有仇,此事可以顺理成章栽赃在朱大小姐身上。”
  “谁这么卑劣,竟然把我和阿寿全都扫了进去!”朱莹气得想骂人,直到被张寿拉住,她这才气鼓鼓地站在一旁,但眼神却凶光毕露,忿忿不平地说,“要让我抓到那个该死的家伙,我非打死他不可!”
  而皇帝若有所思地说:“既然是一头勾连宫中,那么指使者理应知道朕的脾气。虽说是曾经的心爱之物,可莹莹若是喜欢,朕也会送了给她,更何况,莹莹喜欢的是华服美饰,真喜欢木人的雕工,要雕刻朕的木人干什么?央求朕找人来给她和阿寿刻一对,那还差不多。”
  张寿没想到皇帝直到这时候还有兴致开玩笑,顿时啼笑皆非。他正想安抚一下可能会暴跳如雷的朱莹,却不想朱莹立刻叫道:“皇上,这可是您说的,这话我可记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5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