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580

  不过他也懒得拆穿这老戏精,见人起身相迎,他略一点头就到主位坐了,随即直截了当地说:“那三个人都安置好了?总算你分寸还把握得不错,他们要是再逾越一点,那就够得上过堂了!”
  “我办事您还有什么不放心?”老咸鱼笑得眉眼都眯缝了起来,“先找了个小院子暂时住着,蒋大少派人代齐家来谈赔偿,我也让他们别狮子大开口,于是蒋大少那边答应在原来的地方给他们重新造新屋子。至于他们,嚷嚷出一句沧州没有乱民,就已经把力气都用完了。”
  见张寿不置可否,也不提那让自己办的另外一档子事,他突然站起身来朝着张寿疾走几步,直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跟着张寿进屋的阿六陡然闪了出来,他方才赶紧止步,满脸堆笑地说:“张博士,其实我之前还有事儿没说。我在海东大陆,其实还得了另外一样东西。”
  “据那位大明过去的‘先知’说,那叫金鸡纳霜,能治恶疟。”
第三百七十八章
偷换概念
  早在番茄、玉米、花生等各种植物名称出现时,张寿就断定太祖皇帝的船队确实到了美洲,至于这位前辈是真的客死异乡,还是悄然回国之后再悄无声息死在什么地方,又或者是干脆死在海上,他就没法确定了。
  毕竟,就老咸鱼和藏海和尚之前悄悄话被阿六听到的那部分,也只能说他们是受人之托出海,却也没有真的找到太祖皇帝的下落。
  可是,此时听到金鸡纳霜四个字时,他还是忍不住愣了一愣。金鸡纳霜……不就是奎宁吗?虽说那曾经是疟疾的特效药,传入清朝时,康熙皇帝还当宝贝似的,只赐给最亲信的臣下,但最初提取奎宁的技术极其落后,最原始的办法甚至是树皮晒干再磨成粉……
  当然,后来化学萃取总算是实现了,等到二十世纪的时候,人工合成奎宁已经成功了。但随着各种各样新式药物,尤其是青蒿素的发明,效果不怎么好的这玩意已经基本上退出治疗疟疾的大舞台,只用来治疗少量恶性疟疾。老咸鱼刚刚一再强调恶疟估摸也是听先知说的。
  见老咸鱼一脸献宝似的郑重其事地看着自己,张寿很想说,与其千里迢迢引种并不那么有效的金鸡纳霜,还不如试试青蒿素提取。然而,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不要打击人家的积极性,当下就故意好奇地问道:“哦,能治恶疟?怎么回事,你说说?”
  等听完了老咸鱼那个海上感染疟疾,而后在靠岸遇到将死“先知”的同时,却又得到了“神药”的故事,他就似笑非笑地说:“敢情你之前对我说的故事,还有这样的隐情?之前不说,现在倒是舍得说了?”
  “张博士你担了这么大风险,我这不是实在过意不去吗?而且这金鸡纳霜我们当初试着服用过,药性是不错,但风险也很大,再加上你看我连棉花都没种好,这玩意能否种出来,我也实在是没把握,所以之前哪里敢说。”
  老咸鱼脸皮极厚,哪里会在意张寿这区区揶揄,那笑脸连一丝一毫的尴尬都没有:“而且,我这样的小人物,胆小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不是真的感念您恩德,这种只有药和种子的东西真的不敢拿出来。真的,这药虽说有效,但药性太烈……”
  “好了好了!”张寿终于阻止了老咸鱼那喋喋不休的介绍,心想奎宁那玩意到底有多大效用,我还不知道吗?
  本来金鸡纳霜,也就是奎宁并不是对治疗所有疟疾都有效,在如今这年头,提取的方法落后,又很可能造成纯度不够。就和青蒿素提取一样,他看过某些资料,说是青蒿种植在南北不同地域,提取的纯度也会出现高低,药效也会有分别,更别说奎宁了。
  真正说起来,金鸡纳树比起天然橡胶树,价值远远不可同日而语。
  话虽如此,张寿却到底知道一个道理,天然橡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效果不明,而金鸡纳树产的金鸡纳霜,却很可能挽救一些人的命,如此孰重孰轻就很容易理解了。
  别小看疟疾,就算是这年头的达官贵人,感染疟疾的比例也相当高!
  至于青蒿……他记得这玩意在中国传统治疗疟疾药物中本来都是很靠后的,而且和奎宁一样,青蒿素提纯起来麻烦得不得了,否则也不会一举摘下诺贝尔桂冠。而他又不是化学家和医师,这可不是什么水煮药汤就能见效的,贸贸然提出来,只会被当今那些名医喷死!
  在心里这么想,他对老咸鱼献宝似的举动,还是给予了充分肯定:“此物若是能救人,确实是功德无量。”
  然而,老咸鱼接下来走近两步,几乎是贴在他耳边说出的话,却让他不由得眉头紧皱。
  “张博士,之前你让我去捣腾的那块碑石碎片,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不刻橡胶树。不是我自作主张,金鸡纳树上出产的这种金鸡纳霜,是我们在海东那块大陆上试用过的,但橡胶树的汁液,除了黏性大,我们却不知道有什么用。您不觉得,如果要借用太祖之德的话,金鸡纳树更有效吗?当然,如果张博士你不同意,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过。”
  老咸鱼顿了一顿,这才小声说道:“要是你同意,这事情我不会居功,一定会一口咬定,这是你根据碑石碎片,从我那些海东捎回来的种子当中找出来的,然后才在我这找到用途不明的金鸡纳霜!”
  “你不居功的话,怎么告诉别人,你们已经试用过,确认其确实有那药效?”
  张寿有些哭笑不得,可他随口一问,却只见老咸鱼的脸色恰已是变得微妙了起来:“试过的人如今还活着的,只剩下了我和藏海,只要我们不说,就不会再有人知道。再者,朝廷肯定会找一批罹患恶疟的平民来试药,药效有无,让他们试一试不就好了吗?”
  见张寿登时眉头紧皱,赫然是非常不赞同这样一个提议,老咸鱼不知道是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不愿争功的达官贵人,还是该恼火自己遇到了一个不知变通的死脑筋。但不论如何,他当然更愿意遇到这样一个正人君子!
  “张博士要是怕上头觉得你挂羊头卖狗肉,可以上奏解释这是不得已。我是自作主张,回头认打认罚,但我真的是一片好意,要知道,朝中那些顽固的老大人,恨不得天下男耕女织永远死气沉沉,哪会重视海外种子。要是他们有开拓进取的意识,说不定北虏早就平了!”
  张寿没想到老咸鱼竟然一大把年纪却还是个激进派,顿时又好气又好笑。虽然气恼这家伙竟然自以为是,自作主张,但考虑到事情也就过去两天,不是木已成舟的时候才来通知自己,他在沉吟片刻之后,最终沉声说道:“好吧,此事就姑且如此,但是……”
  他一下子加重了语气,瞪着老头儿一字一句地说:“没有下一次了!而且,你最好自己再搜肠刮肚想一想,到底还有没有什么瞒我的东西。否则,我不介意用皇上赐给我,只有我和他知道密钥的太祖密匣,专门上奏,给皇上讲一讲你这个传奇海客的故事!”
  他这原本是恐吓,然而,老咸鱼听了之后,眉眼间却是流露出了非同一般的神采。
  然而,这个老戏精的关注点,还是和任何人都不一样:“张博士,真是太祖皇帝遗留下来的密匣?能不能让我看一眼?真的就一眼!只要看一眼,就算我死了也心甘情愿!”
  张寿随手抓起一旁的茶盏作势欲砸,见人动都不动,他就没好气地说:“行了,你要是老老实实别出幺蛾子,回头自有让你见识的时候!有这功夫在我这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大牢里探望探望你那外甥和其他人。这案子我这审了不算,得上奏听回音。”
  老咸鱼顿时眼睛一亮:“真的可以?对了,张博士你昨天暂缓行刑,是想让他们好好用点伤药,等回头他养好了伤再行刑流放?”
  “哪那么容易!我是让你去见他一面,省得回头再没了机会!你别看我是把这案子姑且审完了,可万一判词和罪名在朝廷那边被打了回来,我也无能为力了。所以我拖着行刑也是这道理,如果伸头缩头都要挨这一刀,也就没必要再让他们挨一顿!”
  “当然,如果朝廷有人搬出太祖旧规我也没办法。”张寿见老咸鱼瞬间面色大变,他就淡淡地说:“这本来就不是我一言能决的事,所以接下来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好了,你跟着阿六去吧,牢房那边朱将军本来就打过招呼,断然不会让他们像之前在行宫中那样难熬。”
  阿六不由分说地拖了有些失魂落魄的老咸鱼出去,张寿却开始考虑,自己应该怎么把这件事好好润色一下,用密匣给皇帝送去。
  没错,因为之前在沧州的那些事情并不涉及到太需要保密的细节,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动用这样可以直接递到御前的大杀器。
  但老咸鱼唆使他用金鸡纳树替换橡胶树——偷换种树这个概念的说法,他必须先说清楚。
  皇帝好歹都损失了一个儿子,哪怕是一个桀骜不驯的熊儿子,他也最好能够重视一下一个当爹的愤怒。一个愤怒的父亲,在很多时候都是完全不讲道理的。
  之前那些碑石碎片他已经一一检视过了,因为老咸鱼拍胸脯打包票说擅长篆刻,而且擅长作旧(造假),他就嘱托人利用一块已经完全看不见字迹的石碑刻点橡胶树取汁液的图形,想来,现在那上头已经变成了从金鸡纳树剥树皮救人……想不到他也有假造文物的这一天!
  但是,为了那些“先知”已经找到,至今却不曾传入中原的众多植物,造假也值得!
  当张寿也好,朱廷芳也罢,正在绞尽脑汁写奏疏的时候,日夜兼程的朱莹,用了足足两天两夜的时间,也已经进了京城的外城。她素来很注重养身,能晚起绝不早起,能慵懒绝不勤奋,可这次一连两昼夜几乎赶路不休,每次都是深夜和中午稍微歇息一会儿。
  此时此刻的她又累又倦,可外城和内城一样,都不好快马加鞭,因此她只能差使朱宏上前吆喝开道,直到进了宣武门,她就于御道旁边官道纵马小跑驰行,在不少惊诧的目光之下直接拐进了赵国公府前街,而后策马进了门。
  大小姐突然这样毫无预兆地回来,府中上下自然是好一阵鸡飞狗跳。然而,朱莹却不管这些,她先差使人去给父母以及祖母报信,自己则是赶紧回房痛痛快快用热水洗了个澡,随即又换下了那一身风尘仆仆的衣裳,连头都没梳就去了庆安堂。
  进门看见祖母和母亲都在,父亲却不见踪影,朱莹也不在意,三言两语把张寿断案和判词说了,随即却又词锋一转道:“祖母,娘,我这会儿要进宫去见皇上。”
  太夫人本待阻拦,可看到朱莹那高傲却又倔强的眼神,她忍不住就想起了孙女小时候。和同龄人在一起时,如若被人排斥,朱莹便会独自一人去结交同样落单的小伙伴,绝不与排挤自己的人妥协。只要是朱莹认定的亲朋好友,她就绝不会放弃,这是从来不变的事实。
  因而,她见九娘默然上前,用玉梳替朱莹重新梳理了一下尚未干透,因此干脆全数披散下来的如云秀发,就开口说道:“去吧,记着早些回来就是!”
  “嗯!”朱莹高兴地点了点头,随即就满不在乎地任凭九娘将她的头发扎成了低低一束,等九娘取来一件连帽斗篷,道是给她遮挡尘土,她就穿在了身上,随即匆匆转身出了门。
  到了大门口,眼见牵出来的是那匹自己最喜爱,都不舍得带去沧州的御马,她笑着拍了拍那颈子,随即就跃上了马背:“走吧,直接去北安门!”
  从下头人通报朱莹进宫,到看见那个活生生的艳丽少女出现在面前,仿佛只不过是前后脚功夫,尽管皇帝连日以来的心情都非常不好,可是,朱莹进门的一刹那,就仿佛是太阳肆无忌惮地照亮了整个屋子,他甚至忍不住不习惯地眯了眯眼睛,这才出声。
  “莹莹,你怎么舍得从沧州回来了?”
  这在旁人听来也许是调侃,但对于朱莹来说,却是犹如皇帝久别重逢的问候。她笑着上前行了个礼,随即就大大方方地用理所当然的口气说:“呆够了,当然也该回来了,反正阿寿回头也是要回来的!”
  “哦,就这么简单?”皇帝哂然一笑,打趣的口气一如既往,“不是为了你那如意郎君才回来见朕的?”
  “皇上知道还明知故问什么!”朱莹有些微嗔地打断了皇帝,这无礼的行径她也不是第一次了,噌噌噌上前冲上前之后,她就猛地伸手按着皇帝面前的案桌。
  “阿寿和我找到了太祖皇帝梦天帝时曾经画出来的海东那块大陆……不对,是找到了曾经到过海东那块大陆的人,还见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植物!我听阿寿说,这些东西中的不少都是很多地方都能种的,但也有不少是只有特定地方才能种活的。”
  “既然如此,我也赞同阿寿的做法,让一群原本待死的囚徒去试种一下!更何况……”她顿了一顿,仿佛是在组织语句一般,许久才一字一句地说,“更何况,有去过海东大陆的老咸鱼带路,也许朝廷的船队能够到达那里!”
第三百七十九章
犹如阳光
  盯着朱莹那张从小看到大,越大越漂亮的脸瞅了好一会儿,皇帝方才深深叹了一口气。
  “朕真是不该从你小的时候就给你讲太祖皇帝的故事……朕的两个儿子全都没往心里去,反倒是你一天到晚记在心里,都快走火入魔了!莹莹,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如果从太祖皇帝出海失踪开始算,也已经八十多年了,各种各样的传言,实在是太多太多……”
  “但传言和事实不一样!如果皇上你说耳听为虚,眼见甚至也可能为虚,那么,我亲口尝过的东西,总不至于有假吧?我落地便是赵国公府的千金,您和太后都宠着我,天下珍品,就没有我不曾见过的!天下珍馐美味,就没有我不曾吃过的。”
  “但这次在沧州,我就吃到了从来没有吃过,味道匪夷所思的东西!”
  朱莹神采飞扬地说着张寿亲手做的那些美味,脸上洋溢着满满当当的幸福,而皇帝看在眼里,脸上表情不知不觉就渐渐柔和了下来。他有几个女儿,在他面前不是恭敬就是矜持,就算才貌出色,生母是裕妃的永平公主,大多数时候也都表现得端方高华,从不会使小性子。
  可大概就像他从前喜欢性情明朗,从不矫饰的裕妃一样,因为知道永平公主和朱莹难辨谁是谁的身世,自打襁褓中的朱莹常常被太后接到宫中小住开始,他就一直把人当成女儿似的看待,最喜欢看的就是她那鲜活的,犹如明媚阳光的笑容。
  无论快乐还或是满足,厌恶还是愤怒,朱莹全都会毫不遮掩地放在脸上,喜怒哀乐让人一看就清清楚楚,根本不屑于遮掩。想到那些过去的点点滴滴,他不由得站起身来,一如儿时对那小团子似的小姑娘一般,直接一指头点在了朱莹脑门上。
  “哎呀……”朱莹赶紧后退一步,随即就嗔道,“皇上,我不是小孩子了,您到底有没有好好听我说话!”
  “听着呢,你说那个绰号老咸鱼的家伙从海东带回来了番茄、土豆、玉米、花生等等各式各样的种子,但棉花却种不好,橡胶树更是种得只活了一棵……哦,那一棵都快死了。”皇帝说着就敛去了笑容,淡淡地说,“但这些事,张寿也都派人一一禀报了朕。”
  “事实上,你那如意郎君做事很出人意料。自从他去了沧州,平常他只跟着你家大哥随大流地象征性上奏一下,私底下却是不停有信送到司礼监外衙,然后经由楚宽之手送到朕面前,端的是事无巨细。但是,私奏大于公奏,这是为官大忌,他就不怕别人说他媚上幸进?”
  “他才不在乎呢!”朱莹轻哼了一声,脸上却没有气恼,反而显得很高兴,“他说对为官没多大兴趣,反而是看到我二哥和张琛陆三郎他们各有长进,他才更觉乐趣。奏疏那是不止给皇上您一个人看的,还得给很多官员看,当然是冠冕堂皇的话多。”
  “既然有其他的渠道可以直达天听,为什么要因为避嫌而不去使用?再说了,他还告诉我,那些来自海东的植物,好吃其次,果腹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地方不像水稻小麦的这么挑地,产量也高……”
  “好好好,朕明白了,你不要在朕面前再夸耀你的如意郎君了,朕都要嫉妒了!”皇帝不得不打手势示意朱莹赶紧打住,等她意犹未尽地闭上了嘴,他却直截了当地说,“不管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些都不是他饶过一群侵占行宫,还挟持了大皇子之人性命的理由。”
  见话题终归还是到了这桩最重要的事情上,朱莹不禁轻轻咬了咬嘴唇,随即就把心一横,直视着皇帝的眼睛道:“那如果是我呢?如果是我被逼无奈,挟持了大皇子,要求皇上您给一个公道呢?其实要不是看在皇上您面上,我很早就当着您的面,狠狠揍他一顿了!”
  “他从小就看不惯我出入宫闱如同回家,在我面前装得温文宽厚犹如好兄长,可却在二皇子面前挑唆人和我放对,甚至还唆使过下人放猫吓我,那次要不是祖母派给我的李妈妈厉害,我险些就被那只野猫抓了一爪子。我吞不下这口气,也不愿意求助人,于是拼命练武。”
  “总算我在练武上头有些天分,比成天都只顾着和人斗心眼的他强。那天,我让人调走他的亲信,亲自拿着棍子在他的必经之路上守株待兔,狠狠揍了他一顿,揍完之后我告诉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是小人,所以只等得了一年!他要在背地里阴我,我就当面打他!”
  皇帝没想到朱莹竟然会翻出当年旧事,大皇子那次鼻青脸肿却推说走路没看路摔的,他当然知道,后来楚宽又悄悄告诉他,那是被朱莹打的——可那会儿朱莹九岁,大皇子十三岁,他想想也就是两个小孩子胡闹,大皇子都选择隐忍,也就没太深究。
  可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一回事!
  他沉下脸道:“什么叫不愿意求助人?后来你到朕面前告状的时候,怎么就不矫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5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