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580


第二百零四章
辈数乱了?
  赵国公府庆安堂中,当太夫人得知朱莹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回来了,张寿则是带着阿六跟在后头,纵使一贯睿智如她,却也不禁觉得莫名其妙。这要是过个十年八年,两个人成婚之后,朱莹这幅光景,还能说成是带着女儿回娘家,可现在嘛……
  张寿这么一丁点大的年纪,怎么也不可能有个这么大的女儿!就算是和别人也不可能!
  当下太夫人便对一旁的玉棠吩咐道:“你去玉庆堂,请夫人过来一趟。”
  万一是小两口难得吵架,那么九娘也许还能过来劝一劝……
  虽说这只是以防万一的念头,可是,当朱莹犹如一阵风似的闯进了庆安堂,一只手还牵着一个懵懵懂懂,明显搞不清楚状况的小女孩时,太夫人见她虎着一张脸,还是忍不住觉得,朱莹和张寿说不定真的是闹别扭。
  果然,下一刻,朱莹就松开了手,直接冲了过来,委屈地叫了一声:“祖母!”
  太夫人被这一声祖母叫得心中一颤,愈发觉得事情严重,连忙揽着这个自己一向最疼爱的孙女,低声问道:“怎么回事?别急,慢慢说,我已经让人去叫了你娘……”她一面说,一面用眼角余光观察那翠衣绿裙上还沾着尘土的小女孩。
  以她那犀利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来,小女孩那衣裙看上去还算不错,实则并不是什么好料子。而且,人颇有些瘦弱,从脸色来看,分明有些营养不良,站在那儿不安地看着四周,眼神警惕,就犹如一头闯进陌生环境的幼兽。
  等到看见门帘一动,恰是张寿也进了屋子,后头还跟着阿六,太夫人瞥见一旁的朱莹眼圈已经是红了,她想了想,到底还是没有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兴师问罪,而是和蔼地对拱手行礼的张寿点了点头,这才温和地问道:“阿寿,到底出了什么事?莹莹怎么会这个样子?”
  张寿从阿六手中接过匣子,缓步上前双手打开盖子递给了太夫人:“这匣子里的文章和笔迹,莹莹看了之后,说是她大哥的,还请太夫人您也看看,是否真的如此?”
  莹莹的大哥?朱廷芳?
  太夫人登时轻轻吸了一口气,立时伸手把匣子里一沓字纸全都拿了出来,只翻看了几张,她发现每一张纸上头都有抚平压实的痕迹,仿佛是从字纸篓里一张张捡出来,特意保存下来的。然而,她却分明记得,赵国公府一贯有最严格的规矩,所有废弃字纸一律焚毁。
  毕竟,想当初便有很多官宦人家因为在这上头不够谨慎,而被下人出卖引来了大案。
  确定那字迹确确实实就是自己最器重的长孙朱廷芳所写,她就连忙抬头问道:“确实是莹莹大哥的文笔和字迹,阿寿,这是哪儿来的?”
  张寿把匣子往旁边一递,见阿六动作飞快地接了过去,他就拉了萧成过来,随即一五一十地将事情原委始末和盘托出。就连阿六把国子监周边全都挨个摸底,早发现两家有疑,而自己为了研究皇帝赐物的玄虚,所以由陆三郎出面买那铁匠铺,他也并没有隐瞒。
  一则是别人很容易有所猜测,二则是他对张康都透了个气,也没必要瞒着赵国公府。
  太夫人最初有些惊异,随即就叹息连连,最终那表情,却是复杂难明。可当张寿解释说,翠衣绿裙的萧成只是因为阿六想让人安静一点,这才在成衣店给其买了一套女孩子的衣服,实则却是个如假包换的男孩子时,她却有些哭笑不得。
  然而,反应更大的却是朱莹。大小姐险些跳了起来,满脸恼火地说:“怎么会是男孩子!”
  这一次,纵使她再漂亮,萧成仍旧不免羞怒,昂着头就叫道:“又不是我想穿的,都是被他逼的!”他一边说一边怒指阿六,可见人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不禁又有些气馁。
  而朱莹气恼过后,见萧成气鼓鼓的样子,忍不住又为之莞尔。她从前在其他达官显贵家里遇到的男女小孩子都多了,乖戾高傲的固然不少,但乖巧可爱的却也很多,但相同的是大多人小鬼大,很会装。而眼前的萧成,却显得真实很多。
  当下,她就看着阿六微嗔道:“阿六,下次不许再这样胡闹了!就算小,男子汉大丈夫,那也是有尊严的,怎么能这样戏弄?”
  可就在萧成感激涕零的时候,只有哥哥没有弟弟的朱莹却又笑眯眯地说:“要他穿女装,那也该让他自己乖乖答应,怎么能随便强迫?”
  张寿见那刚刚还如释重负的小家伙瞬间又气得眼睛圆瞪,他不禁笑了起来,随即就上前摸了摸那脑袋,温和地说:“别怕,你那朱大哥,也是这位漂亮姐姐的嫡亲大哥,是太夫人的嫡亲孙子。他既然收留了你,还教了你很久,那我们也会把你当自己人。”
  虽说年纪幼小,但之前和现在听了这许许多多的话,萧成心中已经有所猜测,而之前车子进来的时候,因为并未停在大门,而是直接停在庆安堂,他下了车就被那雕梁画栋给震晕了。此时张寿直接捅破了真相,他顿时觉得脑袋更加晕乎乎的。
  而太夫人也笑着点点头道:“阿寿说得对,莹莹的大哥要是早点告诉我们,他不在的这段时日,你也不至于颠沛流离,过得这么艰难,就是刘家,我们也能出面照顾一二。”
  见萧成一下子就泪流满面,却是抽噎得说不出话来,太夫人就吩咐玉棠玉兰,带着萧成去换一身衣裳,等小家伙在张寿劝说下,迟迟疑疑跟着去了,她见九娘已经是进了门来,便三言两语简略对其解说了一下刚刚那事情。
  紧跟着,太夫人才若有所思地叹了一口气。
  “莹莹的大哥从小就要强,更有文武兼通的决心,可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瞒着我和他爹,这样私底下悄悄去求学!”话虽如此,太夫人想到自己那个从小就很有主意的儿子朱泾,心中却隐隐觉得,她也许是真不知道,可朱泾却很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朱莹已经忍不住伏在了太夫人肩头:“怪不得大哥从前常常以会友为名,一出去就是一整天,还不肯带着我,为此我没少怨他,原来他竟然去拜师求学了!祖母,那位刘老大人是谁?听说大哥最初为了拜师还在他那儿受了不少委屈,我大哥那么优秀,他为什么看不上!”
  “如果说姓刘,你大哥还对他这么推崇,那么多半就只有一个人。”
  九娘这些年在昭明寺带发修行,但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青灯古佛求清静。她比朱莹多十八年阅历,此时想了一想,她的脸色就微妙了起来,竟是斜睨了张寿一眼。结果,张寿倒还没什么感觉,已经擦了擦眼睛坐好的朱莹却眼尖地瞧见了。
  “娘,你看阿寿干什么?大哥的那个老师难不成还和阿寿有关系?”
  “差不多吧。”九娘少有地笑了一声,“你二哥如今算是阿寿的学生,而你大哥……他的那位刘老师,应该也要叫阿寿一声师弟,毕竟,刘老大人大器晚成,是阿寿的老师葛太师主持会试的时候录取的会元。所以,刘老大人要叫葛太师一声老师,岂不是要叫阿寿小师弟?”
  朱莹顿时目瞪口呆,见张寿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她这才惊醒过来,当下就气急败坏地说:“可当初爹还请了葛爷爷来教我的!大哥那么厉害,那么优秀,爹应该也会请葛爷爷来教他才是,他干什么还要去找别人!”
  结果大哥平白无故还低了张寿一辈……等等,她一直都是叫葛爷爷的,这样说起来,她岂不是也平白无故低了张寿一辈?
  太夫人却不知道朱莹在瞬息之间把思路岔开得这么远,她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才面带嗔怒地说:“谁像你,身在福中不知福,葛太师当初来教你,被你气得够呛,幸亏还捡到了阿寿这个弟子!你们俩和永平公主儿时经历一场大难,皇上觉得对不住你们,方才求了葛太师。”
  “结果,永平公主更推崇葛太师的制艺时文,葛太师这些年对那些敲门砖却兴趣不大了。而你呢,学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算经更是一窍不通,葛太师哪会收你们这种弟子!”
  张寿原本听说葛雍当初还在融水村那竹屋里住了几个月时,就总觉得赵国公朱泾那面子实在是太大了一些,能为一个不知资质如何的孩子请动葛雍。如今听太夫人揭开那竟然是皇帝亲自去求了老师,他不禁百感交集。
  有些事情是因缘巧合,而有些事情,还真的是时也命也。
  听到出生旧事,朱莹顿时不大自在地看了张寿一眼,见他面色只是少许黯淡了一下,她连忙岔开话题道:“好好,就算爹当初没有求动葛爷爷,可大哥总该知道葛爷爷学问好呀!他只要诚心诚意去求,葛爷爷说不定也会收他的!”
  “术业有专攻,葛太师文章写得好,算学上更是一代宗师,而且在民计民生上也颇有见地,但葛太师唯有一样是不喜欢碰的,那就是军略,更确切地说,是边务。但你大哥是一心希望能够出镇一方为总兵的,所以对于他来说,葛太师当然就不是最好的选择。”
  出言解释的,正是太夫人,而她接下来也对张寿和朱莹,进一步揭开了谜底:“莹莹,你大哥拜师求学的刘老大人,就是曾经担任过兵部侍郎,后来被人攻谮参劾,一气之下就辞官在家的刘志沅。对了,当初张琛帮人告状之后,就是他奉圣命去清理的临海大营。”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随即意味深长地说:“那一次,营门前斩首一百零三人,流放苦役的更是无数,也断了很多人的财路。那一次,刘志沅就得了断头刘的恶名。”
  “张琛那时候年少轻狂,出身显贵,别人不能拿他怎么样,刘志沅却是四十八岁才中的会元,六十出头才当到兵部侍郎,后来被人攻谮辞官,自然几乎是不可能再复起了。葛太师倒劝过他,但他说,把大好时光放在和人争斗上,还不如著书立说!”
  朱莹仔仔细细地回忆,终于想起来当年是听说过兵部刘侍郎为人很强硬,临海大营杀了个血流成河,但具体内情,没人会在她一个女孩子面前说,她自然也是听过便罢。可此时此刻,她之前那一点为大哥抱不平的心思,到底无影无踪。
  而张寿也不禁赞叹道:“如此刚正的一位老大人,确实是值得钦佩,朱大公子实在是好眼光。不过,能瞒着家里人和外人拜师求学这么久,他这保密的本事也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就是啊,瞒着家里人干什么!”朱莹对张寿的话的非常赞同,但紧跟着就若有所思地说,“可阿六说司礼监外衙的探子在那附近出没,这是他们因为阿寿的缘故才盯着国子监周边,还是本来就因为大哥和刘老大人的缘故,盯着那儿?”
  朱莹确实是到这时候才木知木觉地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提了出来。见张寿没有答话,而是看向太夫人和九娘,她就连忙说道:“娘,既然是大哥的老师,又被什么所谓的债主逼得扶柩回乡,这事儿肯定和之前那些攻击爹和大哥的人是一伙的!赶紧派人去打探打探吧!”
  “等你想起来这事的时候,早就晚了!”太夫人没好气地摇了摇头,随即看着阿六说,“阿六,你可告诉你师父了?”
  “最近没遇到过疯子。”习惯性地用疯子两个字来指代花七,阿六想了想又解释道,“但刘老大人肯定不会有事。”
  这样的担保,朱莹自然不满意。而这时候,张寿突然笑道:“就算朱大公子给萧成留下过钱和吃的,但总不可能坚持几个月,尤其是在隔壁刘家也搬走过后。小家伙仅仅只是瘦了一点,却不是皮包骨,应该这段日子也有人给他送吃的才对。”
  太夫人和九娘立时心中了然。说不定,给那孩子定期送去食物的,就是那些司礼监外衙的探子。既然司礼监早就知道了,皇帝肯定也知道,那刘家的现状,大可不必担心。
  相反,至今下落不明的朱廷芳,那才更值得担心!
第二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压力大
  翠衣绿裙变成了红色小袄,撒花绫裤,原本的总角被打散了,头发垂落下来,已经在九娘那灵巧的手下变成两根冲天小辫,乍一眼看去,萧成仿佛就像是年画上的白胖童子,如果他脸上的笑容不是那样僵硬的话。
  而送到他眼前的那些菜肴,不但看上去精致漂亮,而且吃起来也确实美味,虽说他竭力告诉自己,要有礼貌,要有教养,可还是不知不觉吃撑了,最终所有盘盘碗碗都撤下去之后,他忍不住打了个饱嗝,随即就发窘到脸色通红。
  “这孩子,着实吃过很多苦。”太夫人本来就是想心软就心软,想心硬就心硬的人,更何况眼前这还是长孙照顾过的孩子,太夫人自然很愿意把人收留下来。因此,等到玉棠和玉兰双双给在场众人送上茶来,她就温和地说道,“萧成,你以后就住在这儿,如何?”
  见小家伙两眼圆瞪,分明很意外,张寿就笑着说道:“这儿是赵国公府朱家,你在这儿可以继续读书认字,学习武艺,然后安安稳稳等着你朱大哥回来。当然,一旦有你朱大哥的消息,大家也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赵国公府?年纪太小,萧成根本不能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可之前看上去和气而面善的张寿告诉他,这里就是朱大哥的家,他却能够理解。虽说很感激别人因为朱大哥而愿意收留自己,可想到自己那个好不容易恢复旧观的家,他却不舍得就这么离开。
  他最终黯然摇了摇头:“朱大哥临走时,让我在家里乖乖等他回来。到时候,他会送我一匹适合我骑的马,送我一条雪白无暇的羊毛毯子,但条件是我能把太祖皇帝亲自编撰的《唐诗三百首》都背下来。可我这些天都荒废了,我要回去好好背书!”
  “而且,家里还有朱大哥留给我防身的一把剑呢!”
  对于他这番话,太夫人和九娘感慨的是他小小年纪却知道信义,朱莹感伤的是大哥至今下落全无,张寿则是腹诽太祖皇帝连唐诗三百首都不放过,而直到吃饭的时候才被拎来的朱二……
  吃这顿晚饭时,他才刚明白大哥曾经瞒着家里人去向前兵部侍郎刘志沅拜师求学,只觉得人生实在是灰暗。大哥已经是那样优秀的人了,为什么还要那样不遗余力的提升自己,还给不给他这种庸才活路了?家里有这样一个大哥,他怎么会压力不大?
  朱二的自怨自艾,并不像他认为的那样,无人察觉——当然,永远乐天派的朱莹,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现的。太夫人和九娘隐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既有些踌躇如何安置萧成这个孩子,又有些烦恼如何让朱二这个如今家中仅剩的男丁振作。
  而这时候,张寿却慢悠悠地开口说道:“太夫人,九姨,让萧成住在他自己家里,安安稳稳等待大公子归来,我看这更适合他。隔壁的屋子我正好买了下来,虽说一个铁匠,两个木匠,做起事来未免会有些吵,但我还把家里杨好和乔当也派了过去,萧成也能有个伴。”
  他说着就冲那又惊又喜的小家伙微微颔首道:“横竖我也要回国子监,一会儿就送你回去。”见萧成连连点头,他却突然侧头看向了朱二。
  “还要麻烦二公子和我同行,陆三郎之前琢磨出一个奖学金的点子,你也帮他一块参详一下。”见朱二先是愕然,随即就露出了犹疑的表情,他便咳嗽一声说,“这是正事,做得好,能惠及国子监中人,于你的名声也有利。反正如果晚了,有萧家寄宿,误不了你明天的课。”
  朱二如今最头疼的就是自己那洗脱不了的名声,再加上今夜经受的打击太大,他不大想面对祖母和继母,当然更不想面对简单粗暴直接的妹妹。于是,他就当机立断地说:“好!”
  祖母和继母因为张寿的话轻易就答应了自己外出过夜,朱二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也不免有些委屈,只觉得自己是家里不需要的人。跟着张寿出门上了马车之后,他依旧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无精打采不想说话。
  更何况,旁边还有一个明显把自己的大哥当成神明一般崇拜的孩子。
  随着马车的颠簸,紧张担心了一整天的萧成渐渐睡熟了,口中还不时喃喃自语,叫着朱大哥,朱二越发心浮气躁。可是,就在他被马车颠得有些头疼的时候,一旁却突然传来了张寿的声音:“你听陆三郎说过,皇上要为永平公主和德阳公主亲自选婿的事情了吗?”
  什么,皇帝在亲自选驸马?
  朱二又不是张琛和张武张陆这样在半山堂还要承担管理责任的人,下午又是选修课,他那鼓瑟的课又是除了他就只有两个人选,当然是上完课就回了家,所以张寿透露的这个消息,他竟是第一次听说!措手不及的他本能地迸出了五个字:“关我什么事?”
  张寿意味深长地笑道:“看来你不想尚主,那我就放心了。”
  朱二本来就已经脸色略僵硬,等听到张寿竟然这么说,他不禁愣神了片刻,随即才有些恼羞成怒地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放心?你觉得我配不上公主吗?”
  “不是你配得上配不上的问题,是因为想尚主的人太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5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