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大佬(校对)第7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7/943

  “当然,只有一个延王,还不能保证殿下您有必胜的把握。”
  “所以,您还需继续加重筹码。”
  “毕竟,当初太祖定下八王镇国之策,早已想好了应对八王作乱之法。如延王的山河军,全靠户部供养,延王本身的田产,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山河铁骑。而一旦粮草调动有所异常,户部就会有所反应。”
  “山河铁骑要想入京,助殿下成事,一路上还得跨过孝王和竣王的辖地,二王联手……便是当年纵啸天下的山河铁骑,只怕也难以破城,长驱直入。所以即便是收服了延王,能够得到的真正助力,也十分有限。更多的,是威慑……有了延王,也只能牵制住部分区域,阻止这些地区的军队,入京勤王。”林溪又给大皇子浇了一盆冷水。
  这是必须的。
  需要让大皇子重视起来,谁才是他能成事的关健。
  以免他得了主意,便过河拆桥。
  一个没有节操的主家固然交流起来,没有障碍。但是自己的权益,也很难得到充分的保障。
  “而且,一旦起事,山河铁骑若不能快速前来援助,大殿下将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到时候……只需要拿下大殿下您……便一了百了。”
  “当然,大殿下也可以龟缩到北边,徐徐图之。只是延王虽有重兵,这个时代却已过时,更无粮草、浮财之助,远离海域……没有什么发展潜力,并非上策。”林溪继续打击大皇子。
  大皇子闻言,顿时慌了。
  他已经完全被林溪掌握了谈话节奏。
  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林溪为他编制好的思想牢笼,完全忽略了自己其实还有其它可能。
  比如……为什么非得造反这么激烈。
  为什么不能是通过更加正规的渠道争取。
  虽然从林溪的口中说来,他现在正常继位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如果运气来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比如……若是当今皇帝突然重病,即将不久于人世。
  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大皇子的暗中蓄权,就不是减分而是加分。
  因为一个有野心,有能力,且能掌握朝堂的继承者,对于即将病逝的老皇帝而言,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当然,要达成以上条件,需要运气。
  而运气这种东西,是最不靠谱的。
  传闻中,妄图利用奇技体系,为自己打造‘好运气’设定的家族不是没有,但是最终他们都灭亡于一些啼笑皆非的‘霉运’。
  人心最难揣度,也最为复杂多变。
  所以才会有越简单,越直观的奇技,越安全,越容易具象这种说法。
  “如此……如此,应该如何?还请先生救我!”大皇子双眼失神,然后对着林溪深鞠一躬。
  他已经彻底被林溪的才学折服了。
  当然……更确切的说,是被林溪给洗脑了。
  这其中,林溪也只是稍稍的利用了一下自己掌握的奇技,并没有过于倚重。
  重要的还是,林溪本身自己身负奇才!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夏天子
  夏国皇都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已经不一样了。
  守护了夏国皇都数百年的城墙,已经被拆除,如今只留下一小片装装样子。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坚固的堡垒。
  堡垒之中,不仅有执勤的火枪队,更有几门平夷大炮。
  堡垒之间互成犄角,如果有敌人前来进犯,很容易被这些金属绞肉机绞碎。
  或许,几座城门,算是这新式防御体系里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破绽。
  城内,繁华非常,万民喧沸。
  各国人种,交相掺杂,端是一派国际大都市的做派。
  皇城暖阁内,当朝天子正在批阅奏折。
  审批了几处,却又烦心放下,随后扶住额头,不断的揉搓。
  周遭的太监、宫女们都懂事的低着头,当做没有瞧见一般,并未有人上前献媚邀宠。
  以往也有太监宫女,以为这是个机会。
  然后他们就都永远的消失了。
  天子日渐衰老,虽然行事作风开始显得保守,却并不代表他变得仁慈宽厚。
  保守与仁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时一个老太监跨过了门槛,端着几份新出炉的奏折走了进来。
  “又是杨阁老他们的?”皇帝问道。
  老太监声音平稳,低头说道:“回禀陛下!是!”
  “拿过来!”皇帝招了招手。
  奏折被呈上。
  稍稍一翻,皇帝却又放下了。
  “立太子……立太子!他们在想什么,真当寡人不知么?”皇帝愤声怒道。
  暖阁内活人不少。
  但是无一人回答皇帝的问题。
  皇帝叹息一声道:“我大夏甄氏,立国三百二十七年,以预言奇术而得天下。然则世上之事,岂可尽知?所谓未来,不过是心念一起,而顺势衍化。”
  皇帝这话,说的却是有典故在其中。
  太祖之后,历代皇帝皆迷信预知未来之事。
  就连江山传承,也多依赖于此。
  满朝文武,似乎也习惯于此。
  文贤皇帝时期,见幼子将来文武双全,且聪慧过人,将天下打理的井井有条。便将江山,传给了幼子,而将几位长子分封为闲散王爷。
  文贤皇帝死后,幼子继位,起初确实有人君之色,只是逐渐却长歪了,不仅好色暴戾,并且好大喜功。
  大夏江山,差点就在这位思齐皇帝手中断送。
  幸好有昔年文贤皇帝的三子,联络群臣,拨乱反正,这才阻止了大厦倾塌。
  在群臣一力推举下,登上大宝,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辛苦经营,这才稳住了大夏江山。
  而这位保稷皇帝当初,在文贤皇帝的预见之中,不过是平平无奇的木讷之辈,难以成事。
  自此,皇室中人方才明悟,所见之未来,即为此事心中之所想。
  未来无数,时刻变化。
  文贤皇帝喜爱幼子,所以在他预见的未来里,幼子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最好的那个未来。
  他有可能,成为文贤皇帝所期待的那个人。
  但是也有可能,走岔了路,朝着其它方向而去。
  因此,天下之宝器传承,不能单靠对未来的预见而去判断,还需要佐以其它的方面去判断。
  未来之见,存于人心偏私。
  “罢了!罢了!”老皇帝似乎想到了点什么,摆了摆手,说话显得没有头绪,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结尾。
  当然,还是没有人会追问他。
  前朝有皇帝倚重内侍而引祸,甚至被太监把持了朝政,擅言帝王之废立。
  故而到了夏朝,历代皇帝对太监都不假颜色,时常苛刻以待。
  也让这夏朝的太监都夹紧了尾巴,安分守己,未曾出过什么亮眼的角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7/9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