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68

  “禁卫军!”柳镜晓带着满腔的愤怒,叫出了这三个字,那个痛苦的回忆又重新浮现在脑海里。
  禁卫军,这个部队和“步军统领”之职有着极亲密的联系。
  “步军统领”这个职务,是少数前金遗留下来的,而为共和官制保留的官职之一,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前金时期称为“九门提督”是也。
  “步军统领”直接听命于总统,负责北平城内及附近地区的治安,是人很让人眼红的位置。
  北平城内有两个肥缺,其中之一就是这个“步军统领”,另一个肥缺则是崇文门商税监督,每月可得税收十余万元,大有油水可捞。
  共和四十年间,为了准备南征,遂以步兵统领所属的巡捕营为基础,再调入其它部队,编成禁卫军两师,以步军统领兼任禁卫军军长。
  共和四十六年,南征失败,遂取消禁卫军名义,所辖两师改为普通步兵师,驻守近京。
  此外数十年,禁卫军屡设屡废,存在时间长则五六年,短则三四年。
  大致来说,中央政权每次希望加强中央集权的时候,便会编成禁卫军,而这种措施失败之后,便会解散禁卫军。
  而对于柳镜晓来说,以团级规模的定边军司令调任禁卫军副参谋长,表面上是升了一级。
  更要命的是,大多数部队里参谋长都是个摆设,更何况是更次一级的军副参谋长。
  一般来说,军副参谋长下部队的话,不一定有机会当上团长,实际柳镜晓还是降了一级。
  而这段命令背后有更深的含义,那就是柳镜晓的定边军将会被禁卫军吞并,先不管他是以什么方式吞并,至少柳镜晓将会被明升暗降到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上,等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再一脚踢开,估计到时会下个文件:“柳副参谋长,素来有勇有谋,征战多年,特晋升禁卫军总参议……”
  最关健的问题在于,如果是别的部队,柳镜晓说不定还能忍受,但是禁卫军对柳镜晓来说,更代表着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那得知真相时的无助,那夜雨中撕碎心肠的绝情,白雀园之会的丑恶嘴脸,那曾经刻意忘却的回忆又重新浮现在脑海之中。
  带着一班校友远走关外,受尽无数波折,难道不是拜他所赐?好不容易经营出这点实力,他又想夺走自己的一切……
  完颜玉琢在一旁看着柳镜晓突然发作,整个人杀气腾腾,一张脸完全变形了,拳头用力握紧了,青筋直蹦,活生生的一个链心里有些担心,退了半步,又连忙跑过去靠紧柳镜晓,让他放松下来。
  完颜玉琢帮着柳镜晓捶着背,好一会儿,柳镜晓才稍稍安静了一些,完颜玉琢温香柔玉的身子,虽不能消去柳镜晓的怒气和悲楚。
  柳镜晓回过头,仔细看了看完颜玉琢的俏脸,长舒了一口气。
  自己或许真的一无所有,但至少眼前的这个女子是把一片心思寄托在自己身上的,而且这世上还有许多关心自己的人。
  完颜玉琢被柳镜晓看得不好意思起来,只得低下头去,不看柳镜晓火热般的眼神。
  柳镜晓却不放过她,双手搂住完颜玉琢的纤腰往怀里一带,把完颜玉琢的整个身体揽进怀里,然后一张嘴就印在完颜玉琢的脸上。
  完颜玉琢见一旁王斌城还在看着,更是不好意思,刚想要出言抗议,却被柳镜晓火热的舌头封住了双唇,发不出话来。
  不多时,两个人便忘情地吻了起来,相互用火热的身体抚平过往的伤痕,感受着对方的爱意和关切。
  王斌城看着这对小夫妻如胶如漆,大是欢喜。他对完颜玉琢真是当作亲妹妹看待,这两日相处下来,柳镜晓在言语中隐隐约约地提到一些完颜玉琢的早年颠沛流离,对这个经历颇为不幸的义妹更是有一种爱怜。
  现如今,他们夫妻和和满满,别的名位权势反而轻了。
  柳镜晓和完颜玉琢的这次热吻一直吻了许久许久才分开,完颜玉琢仍旧靠在柳镜晓的怀里,柳镜晓陪她说了一会情话,才向王斌城问道:“大哥!你看这事怎么办才好?”
第三十章
鱼死网破
  王斌城没有正面回答柳镜晓的问题,反而问道:“你不能掌握得住部队?”
  柳镜晓心里估计了一下,然后才开口说道:“四个营里,至少有两个营是绝对服从我的,直属队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哥,你看我是不是马上赶回喜峰口?”
  王斌城摇摇头道:“照我看,你回喜峰口是白跑一趟!禁卫军既然有这个意思,肯定会把你的部队调到近京来解决!”
  这时候王斌城今天在船上说的话回响在柳镜晓的耳边:“十有八九就是把你架空,派到某个师当副师长或参谋长,然后剔除再原来的军官,把步兵拆散,再以连为单位补充到各个单位……”
  一想到,柳镜晓就越发着急了,他问道:“那可怎么办?”
  王斌城倒是不慌不忙地说道:“你放心好了,咱们直军连整编计划都能弄来,难道还弄不来一个调动计划?放心好了,我已经叫人去查你的部队位置现在在哪里了。”
  直军的势力虽仅局限于江苏和直隶两省,所属部队也只有直隶的两师两旅和江苏的两师四旅,但其传统的人脉关系,健全的情报网络,根本不是柳镜晓这种小毛头所能比的。
  这份整编命令是总理段铁民的头号爱将徐又铮弄出来,这个徐又诤是共和初年名将徐定铮的后人,因崇拜徐定铮当年出塞定边的旧事,因此特意改名“又铮”,共和军中人称“小徐”,最擅长煽风点火挑起事端。
  这份文件还在鄂系最高层内部传阅的时候,就已经落到直军最高层的手里。
  直系在震怒之余,立即把文件转发给各师各旅的主官,王斌城手里的这份就是这样得来的。
  既然连这种整编命令都能弄来,所以定军军的具体位置很快就被弄清,北平方面的电报将调动命令原文附上:“陆军部命令:原东北保安暂编第二支队即日自喜峰口调往廊坊驻扎。”
  廊坊位于平津之间,正是禁卫军的势力范围,也从侧面说明了禁卫军准备吞并定边军的确切性。
  柳镜晓再看了命令最后的日期,是大前天下的命令,估计部队已经出发,喜峰口到廊坊。
  柳镜晓一思索,说出一番话:“大哥!我得去廊坊等我的部队,玉琢先托你照顾了!”
  王斌城点点头:“没错!先把部队掌握住,你放心,有我们帮你遥相呼应,玉琢先在秦皇岛呆几天。”
  完颜玉琢却不肯呆在秦皇岛,她拉着柳镜晓的手硬要跟去:“我和你一起去,你若是嫌我的马跑得慢,张夫人不是给我们不少好马,我换一匹就是!”
  来秦皇岛之前,柳镜晓特意给完颜玉琢挑了匹温顺的小马,现在倒成了她硬要跟去的理由。
  柳镜晓和王斌城劝了完颜玉琢一会,完颜玉琢却固执着要跟去,柳镜晓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说道:“那好吧!”
  跟着,柳镜晓把随自己而来的骑兵全部叫醒,四十多号精干汉子很快就起来了,柳镜晓训了一通话,又隐约提了部队的处境,便宣布立即赴廊坊和定边军主力会合。
  跟着柳镜晓就带着部队启程了,完颜玉琢挑了一匹高大骏马,跟在他的身后。
  一行四十余人日夜兼程直奔廊坊,军马跑得挥汗如雨,柳镜晓却也不肯稍做休息。
  这条路他十分熟悉,早年他在朱雀军校的时候,燕傲霜经常率队到北京附近进行实兵演练,柳镜晓就专挑捷径走。
  一路上只有遇到少量路警,但这时候的定边军全换上新式装备,路警根本不敢动这支杀气腾腾的部队。
  那是程慧香的缘故,十分大方将王文丰护卫队的装备全给了柳镜晓,统共有近五十件武器,随柳镜晓来的骑兵人手一件,一看到这些装备,路警就得先掂量掂量对方的来路。
  此外剩下五支左轮手枪交给柳镜晓,柳镜晓给了完颜玉琢两支左轮自卫,剩下三支就暂时留给自己。
  还好沿路一切平安,只是看着完颜玉琢脸上全是风霜扫过的痕迹,说不出的疲倦,整个身子又瘦了半圈,柳镜晓打心里过意不去。
  不过这路上快马加鞭,柳镜晓带着这队骑兵,反而比定边军主力先到了廊坊。
  不过这也难怪,定边军主力全是步兵,虽然早走两步,还是比不过柳镜晓的轻骑。
  柳镜晓匆忙找了个旅馆住下,又派了几个可靠的干部出去打探消息。
  当天晚上,完颜玉琢和柳镜晓都是倒头就睡,根本没力气来个亲亲蜜蜜。
  第二天起来,柳镜晓就带着部队向西搜索,中午时分刚要大休息,就撞到了定边军的行军纵队。
  柳镜晓仔细看了看眼前的这支队伍,确认是定边军,连忙策马跑了上去,大声呼叫:“不要去廊坊!我们上当了!”
  走在最前方的是李何一的第一营和李剑霜连,带队的也正是他们,他们一见是柳镜晓,连忙快点跑了过来,大声问道:“镜晓!怎么回事?”
  柳镜晓一甩马鞭,朝着远处的行军队形看了看,还好定边军的主力全在这里,一颗石头终于落地了,大口大口地吸着气,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第一营和骑兵营的其它干部,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骑兵营营长陈策大声问道:“镜晓!怎么了?”
  完颜玉琢跟在柳镜晓的背后,这时候抢着说道:“不能去廊坊,是禁卫军的阴谋!他们想把定边军吞并了……”
  话还没说完,干部已经大声骂起来了:
  “白雀园给他们的教训还不够吗?”
  “我们与禁卫军誓不两立!”
  “老子就是回去投奉军,也不去禁卫军!”
  “死就死,坚决和禁卫军誓不两立,这是原则问题……”
  看着军官们怒气冲天的叫骂,完颜玉琢无法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回头看了看柳镜晓。
  柳镜晓终于缓过神来,他一挥手,叫道:“把军官们都叫来开会!”
  一群军官就在大路旁边的露天下临时开了一个大会。
  对于这种原则问题,定边军上下当然是团结一致,绝不愿意做刀俎上的肥肉任人斩割。
  最后柳镜晓开口做了总结:“干!让他们看看我们定边军也不是好欺负的!”
  这话一出,军官们是发出轰雷般的掌声,就连士兵得到消息也纷纷鼓起掌来。
  既然柳镜晓做了主,定边军当然就要大干一场。
  首先部队展开了战斗队形,接着柳镜晓就现学现用,学关山河的模样,先把铁路的路轨拆除,再把南北交通截断,但凡有机车过境,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扣下再说。
  接着是向全国发通电,柳镜晓的这封电报当真是妙趣横生:“鄂奉战事已然结束,柔然匪寇于林西城下大受挫折,定边军实无存在之意义,故此我部上下愿意全体退役,此等退役不同于遣散,是我官兵上下意愿,为国家着想,是为无上之光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