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268

  而当夜,十七师前线也是欢声雷动,那是因为柳镜晓已经亲临前线指挥了。
第三十六章
意外
  柳镜晓一动前线也不休息,直接找到前线总指挥韩信海说道:“先跟我到部队走走……”
  他只是一现身,立即有当初跟随他的老干部跑过来敬礼,柳镜晓先是问寒问暖,然后就地召集官兵演讲,几个小时已经把附近的部队访问个遍。
  接着就是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前方的中高级军官除部分人员留守外,几乎全部到场。
  柳镜晓先指着地图便说道:“岳钟林这次进攻山东,由于李定远的关系,绝对不会假道徐州,而是必定直趋曹州,经巨野直接向济宁、兖州—带进攻……”
  接着丁宁接过话头说道:“河南陕军一向以人多枪少著称于世,战场上一来就是一大片,我们的新兵不少,见到这种场面,一定会有心惊胆战,原本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慎重选择有利地形作战,山连山、山套山的地带,最为符合我们的要求。这样的地方,敌人虽多,但我军官兵不能窥其全貌,我军虽少,也不会暴露无遗,让敌人一目了然……”
  柳镜晓继续说道:“我军能运用到山东边境的只有六个步兵团和两个骑兵团,面对陕军的二百个团,真有些显得吃力……而曹州以至济宁、兖州,地形过于简单,只有泰安以北,也就是东岳泰山一线,地形最为复杂,最能出奇制胜,所以原本按我们的计划,万不得已就退到泰安以此……”
  韩信海一惊,他站了起来:“那岂不是把半个山东都让出去了?”
  柳军居鲁已有数载,外省籍的干部也把山东视为自己的第二故土,自然不愿退到泰山以东,把地盘尽数送于陕军,这时候柳镜晓反问道:“如果守省境线,你要多少兵力?现在最大的危机在南线和北线,光凭他河南陕军二百个团……”
  冷哼了一句,柳镜晓说了句:“我还不把他眼里!”
  韩信海估计了一下,最后说道:“请师长再调两个步兵团给我……我有信心守住省境线……”
  柳镜晓当即拍道:“那好!”
  下面有干部大声说道:“以我军的现有兵力,绝不能守一条如此长的省境线,必须掌握足够的机动兵力以作机动……”
  柳镜晓往下瞄了一眼,原来是他在漠北定边军时的老部下孙尽忱,平时一向文质彬彬,这时候倒说出一番话来,柳镜晓点点头,说道:“那你的意见是?”
  孙尽忱说道:“前人有云,山东以自守则易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而集事,一向不易固守,加上现在三面受敌,只要几处险要一被突破,全境即可能被击穿……”
  柳镜晓说了句:“集中兵力解决河南陕军?我们的兵力有些不足啊……这一线顶多只能动用十个步兵团!这是极限了!”
  接着他对韩信海说道:“等打完这一战,我们这个部队也要改编改编了……旅的招牌用了这么多年,也就换一换吧……”
  虽然山东现在的步兵旅实际就是标准的三单位步兵师,但是师旅之间总是有点区别,而且大伙听说预备第二旅已经换回了老招牌:二十三师,柳镜晓自己的老部队估计也会改编成师,柳镜晓说道:“这次打得最好的一个旅,我已经决定改师之后是十七师……”
  十七师是柳镜晓的基本部队,在他的眼中,十七这个番号比之什么一师、二师更为重要,韩信海也是心情激动,他的部队番号是第一旅,在这方面就连柳镜晓的基本部队骑兵营都只能改编为第二旅,这次开战自他而始,若以劣势兵力击破陕军,这个十七师的番号岂会落入他人之手?
  河南方面的动作和柳镜晓估计得差不多,虽然分为三路,北路准备攻德州,南路攻徐州,但是都是在等直苏两军发动之后再作策应,唯独中路的战斗最为激列。
  岳钟林驱动大军攻击,决心南路攻曹州后克安武,中路准备向定陶攻击,北路则攻泽荷,不过战事一开就感到大为不对劲。
  平素十七师从不越境追击,现在柳镜晓却摆出一副主动还击的态势,已方的前锋部队如果失败,他的步兵骑兵照样过境掩杀,一营士兵刚刚越过省境线,倒在地上轻轻松松地朝山东那边大骂,结果被一阵炮兵狂轰,接着大队骑兵挥着军刀冲过来。
  岳钟林也知道双方已经扯破脸,急急忙忙从后方赶到前线督战,等他赶到前线的时候,陕军已经损失了上千人。
  不过战事尚算顺利,尤其是南线战斗部队在极大的兵力优势之下,一举突破柳镜晓所部的多次狙击,直抵曹州城下。
  曹州守军正规军一个营附属地方部队两个营,另有炮兵一连助战,据城死守,南线部队多是河南籍的杂牌部队,战斗力不强,装备亦劣,几次攻城不下之后,便意气消沉,只是围住城池,北路、中路也都略有进展。
  只是山西严东海鉴于钟秀入晋故事,现在省境上,大有袭取河南之势,逼得岳钟林不能全军尽出,现在河南陕军在前线部队达十五万人,除去在后方监督的八万嫡系部队,用于前线足有七万人,而现在查明柳镜晓的前线部队不过万余人,胜算极大。
  到了这个地步,岳钟林决心彻底翻脸,通电全国:“柳镜晓督鲁以来,一贯对抗中央,不服管教,各类税收未见分文解京,拥兵自重,鲁民苦不堪言……今岳受山东父老之请,决心出兵山东为民除害……但有取柳贼首级者来归,赏洋十万……”
  北京方面的效率这次很高,这电文一收到,曹明就在讨伐令盖下了印章,接着双方在德州的一线部队开始发生小规模接火。
  江苏方面的动作也很快,李定远当即下令江浙联军附同赣军向徐州进行总攻击,只是前线总指挥江南镝的战术实在太有问题了。
  这位江南镝中将不是军事干部出身,而是军工干部出身。
  江南本人是江苏武进县人,祖籍苏州,祖父时因烈风浪人闹事乃举家转进武进,读书不成转投叔父所在的民营兵器制造厂,并负责开展新兵器的研制工作。
  在十年任职期间,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根据他回忆录自称在此期间研制出如下兵器:如炸药抛射筒(号称口径300毫米、长900毫米,10千克集团装药射程200米,也可抛射集束手榴弹和洋油桶,这是江南镝最得意的兵器,不过根据历史记载,这种武器的唯一问题是从没有过成功使用记录,自爆率百分之百);改良型康格里夫火箭及其12管联装发射槽(江南中将没有在回忆录提及这种兵器的造价超过一门大口径火炮);装置速射连发枪的四轮马车(很显然,江南中将的记忆力有问题,他提出速射连发枪的时间是共和百年以后的事情,他提前了好多年);击穿一切防弹衣而且价格低廉的新式枪发明后大量销售(这个大量销售的概念就是卖了五十枝,当然新式鸟枪的重量也达到了惊人的八十斤,即使有了可以一切防弹衣的新式枪,江南镝仍是防弹衣从不离身)……
  本来兵器制造厂就不景气,经过他这样一开拓思路,整个工厂彻底破产,当然根据江南镝自己的回忆,这是因为沈家军械所低价竞争加上最新式连珠枪推销失败大量积压接近破产(瞧,江南镝的记忆力又出问题了,第一支连珠枪出现共和一百零三年枪,他厂里连米尼步枪都没生产过……当然了,江南镝始终是以新式连珠枪的发明者自许),始悟无权不做军火之至理,决定携表弟三人和志愿青壮员工四百人离厂,持械投奔有势力有前途的大帅打出一片天地。
  正值李定远南下,江南镝在苏南起兵策应,一路收编溃军,部队一下子扩充到六七千人,事后因为几次献美有功,在李定远手下步步高升,现在更是因为献美连升三级,高居讨柳军前敌总指挥的位置。
  不过江南镝虽然是兵工出身的干部,却有着极高的战术指挥水准,在看过十本进攻战例选编之后,他已经制定好一个极其完美的作战计划:持久战和碉堡战政策,用短促出击,在纵深处构筑碉堡,步步为营,节节筑路,划区兜割,分进合击,战术上取守势即以守为攻,战略上取攻势即以攻为守,四面包围,逐步推进,稳扎稳打,绝不轻进。最后靠优势兵力寻求决战……
  简而言之,那就是乌龟在爬行,稍有敌军还击就缩回龟壳里去。
  堂堂三十个团的精锐部队,在沈大小姐的大力支持下,在李定远督军的正确领导下,江南镝中将的英明指挥之下,全军浩浩荡荡地向北讨伐罪恶的柳镜晓,柳镜晓所部无不望风而溃,我讨柳大军进军神速,至日终为止,江浙联军已经势如破竹地前进了八百米到五百米不等。
  当然了,如果没有十七师侦察兵那一发失火的子弹(这是当天遇到的最激烈抵抗,为此江南中将把自己的指挥部后退了整整五公里,江浙联军也退回原控制区),江浙联军肯定能前进一千米以上,江南总指挥官对此成果表示非常满意,决定继续施行交替掩护,到处大修防御工事,进四步退三步的不败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沈家的情报人员注意到柳镜晓已经从海州抽调部分兵力北上支援,而他对江南中将来说,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为此他更心关心自己的伙食了,为了每天能喝到新鲜的牛奶,他在司令部养了一头牛,为了能有羊肉串,他又养了五头羊,为了得到能吃到香肠和火腿养了两头猪,此外还养了几只鸡,此外还从军官聚会的名义从军需那领走了整整十缸茅台酒。
  第二天,江南中将的部队终于加快了行进速度,当日日终时在遇到柳镜晓极其激烈抵抗的情况前进了一公里之多(要知道!柳镜晓指挥的保安队至少打了50发子弹!这是多么激烈的抵抗啊!)
  不过有了河北和江苏方面的策应,岳钟林的胆子一下子大了许多,连自己的嫡系部队都派到后方督战了,只是这一天进展不大,攻曹县的部队在炮火支持下的两次进攻都因为十七师在城内放了三个连的十二磅山地榴而失败,而荷泽和定陶的两路部队也遭遇了激烈的抵抗,前线部队不断得到支援,双方甚至发生肉搏战,虽然有所进展,可是离预定的目标还远着。
  岳钟林经过考虑之后决心继续投入嫡系部队,至少要攻到济宁一线才不至于蚀了老本,另一方面催促直苏两方赶紧进攻,而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攻下曹县,只要攻下一座城池,让这帮饿狼闻到了血味,他们自然会奋力攻击,在这种考量之下,岳钟林决心向曹县增派四个师两个旅的部队,外加炮兵三个团,增援的兵力达到两万人,加上原有兵力几乎达到四万人。
  刚刚送走援军,前线又来了紧急报告:“归德马牧集附近发现敌军骑兵……”
  岳钟林知道柳镜晓的骑兵团一直没有动静,没想到居然突袭到自己的后方,马牧集是陇海路上的重要车站,归德附近的要地,绝不容有失,岳钟林当即下令附近部队增援,以求驱逐敌军。
  没过多久,支援部队又来了紧急报告:“马牧集车站现在激战之中,一切情况尚且不明……”
  最后来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消息:“发现柳镜晓的主力出现在马牧集一线,现在马牧集车站已无枪声……”
第三十七章
迷离
  岳钟林的第一反应是大声叫好:“总算把他们的主力给找到了……看他们跑到哪去!解决了马牧集的敌军一切都好办了……”
  下面有人提醒道:“支援曹州的我军是不是要调回来?”
  岳钟林想了半会,才说道:“那不好……以我们现在的兵力足够解决马牧集的敌军……”
  还有人提醒道:“当年归德之战,柳镜晓以残军击破李福的精锐,一举扭转了战局,这个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岳钟林信心十足地说道:“怕什么!我们兵力是李福的几倍,再说我们既然动手,那两路援军就是爬也能爬出个战果来!”
  援军又是个怎么样的结果?
  江南镝嘴里虽然唱着十八摸的民间小调,心情却相当不好。
  在柳镜晓所部至少两个保安中队的截击之下,江浙赣三省联军进军速度,在三天之内前锋已经前进了足足五公里。
  只是赣军和浙军的军官对他并不理解,“乌龟也比我们跑得快……”、“还有多少天我们才能打到山东了啊……”
  只是人家柳镜晓的便宜就那么好占?他早和李督商量好了,能占多少便宜,至不济缩回原地,绝不能让部队冒险,毕竟现在苏军主力尽出,整个江苏省除了两个步兵团和一堆后勤机构外,几乎所有的部队都被他搜刮干净了。
  对于江苏省内的柳军,江南镝比之其它人有着更深的了解,当初柳镜晓入主两淮,和李定远谈成的一个条件就是两淮和徐州不驻正规部队,只驻留少量保安部队。
  这样一来,如此庞大的地盘除了拿着几千名小警察之外,每个县都只有一个相当于连级的保安中队,可以说是几乎等于不设防,一旦遇到大股匪队来袭,根本就是毫无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况柳镜晓也只有想着办法变通。
  几个相领的县组成一个独立保安支队,其建制相当于一个营,另外在淮南、淮北和徐州各组建一个保安总队,其级别大致于团,只是为了不刺激李定远,这些保安系统的部队建制很小,一个独立保安支队只有三百多人,两淮的两个保安总队才刚过一千人,只有徐州因为地处兵家必争之地,故此徐州保安总队建制稍大,由四个保安支队组成,总数也不过一千五百人。
  所有的保安中队、保安支队都没有装备火炮,只有每个保安总队有一个装备轻型火炮的炮兵排,把柳镜晓所有保安部队加起来,总共也不过七千人,以江南镝的三十个步兵团,可以轻易碾碎任何敢于抵挡的敌军。
  可问题不在于这里,问题在于海州,为了海州的盐税,柳镜晓在那里整整放了一个完整的步兵旅!
  一个步兵旅啊!要知道柳镜晓的步兵旅实际都是一个编制完整、战力坚强的步兵师,而且这个步兵旅还是他最嫡系的第二旅,而且这个步兵旅是山东所有部队中唯一保持战时编制的部队,炮骑辎工建制完整,还有三个足足三千人的大团啊!
  除了第二旅之外,海州还有一个税警总队,整整六个步兵营的编制,此外鲁南方面还可以向南增援两个步兵团,不过最让江南中将担心不在于此,而在于海州附近的三万垦殖兵团。
  当年柳镜晓的部队成份非常复杂,除了他从漠北带出来的嫡系部队外,还有收编大量的民众武装、土匪、土杂、降军、俘虏、起义部队……
  这些部队的总量达到六万之多,而柳镜晓裁军的刀子也首先落在这些人身上,只是柳镜晓的手法相当温和。
  他在两淮提供废灶兴垦,大事垦殖滩涂,在刺刀的保护下圈占了大量滩涂,足足三万人的部队就地转业成垦殖兵团。
  柳镜晓的政策出奇意料得好,垦区数年即可植棉,长势惊人,正好赶上山东工业回升急需大量棉纱的好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从海州到两淮出现数个大型的垦殖公司,雇佣起数万员工,只是这些人仍然维持半军事化的训练体系,这些大型垦殖公司甚至拥有一万枝步枪用以武装自己的员工。
  如果逼急了柳镜晓,他把这三万人全部重装武装起来,六七万人拼死一搏,首当其冲的还是三省联军,所以在和李定远反复交心之后,李定远和江南镝决心占了便宜就走。
  原来足足三十个步兵团的十万大军,沿着津浦铁路北上是最好的捷径,只是安徽督军胡杰如疑神疑鬼,生怕李定远搞一个假道伐虢,宁可单独派几个团向徐州进攻,死也不肯让联军入境,所以江浙赣联军只能沿着大运河北进。
  一想到这个,江南镝就头大,现在四省联军内部胡杰如是明摆着拆台,至于浙军和赣军的那几位那是暗地里拆台,可以为了团结起见,不得不百般容忍。
  就说今晚上吧,李督派了个戏团来慰劳大军,为首的那个戏子叫什么?对,叫苏利秀,唱工绝佳,身段绝妙,再看那脸蛋儿啊,若是能弄到床上去啊……可是浙军和赣军的那队匹狼眼睛比自己还要锐利,还没等自己看够,已经派了护兵把人家给绑了……
  结果一帮人谁也不让谁,最后还是江南镝出来调停哥俩轮流享用,单日归浙军,双日归赣军……一想到这个,江南镝就肉痛了,那苏利秀的身段实在是……
  他正想着,已经有传令兵窜进屋子把一份紧急情报送到他的手里,这一看他就急了。
  “江南镝统兵十万,面对千余残众,龟缩不进是何道理?限十日内抵达徐州!”他拿起电报想要撕掉,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