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268

  而直军防区,他虽然打电报请张克接防,但陈云杰和湘军早有协定,交由湘军接防,木琼音到时,湘军将领正在开前敌会议,其时张克所部号称七万,而湘军番号不过一师,实在枪枝不足三千,粮弹皆不足,这个战似乎毫无胜算。
  木琼音带来的大批枪枝弹药军饷数量不大,却可以说是解了湘军的燃眉之急,木小姐又捐出五万私房钱,而湘军将士士气之高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官兵连战连捷,不日连克数城直抵衡阳。
  张克得了消息,一方面把军属撤走,一方电令请北政府下达讨伐令,又派亲弟张汤为援衡总司令。
  这张汤自幼痴迷于诸葛先生的风采,身着八卦衣,手揺羽毛扇,他对部下说道:“我象不象孔明先生?”
  部下全道:“象!象极了!就是孔明再世!”
  不过这张汽有个爱好,喜欢闯到大户人家里,然后借走几件贵重物事回家研究鉴赏,湖南人全讽刺为:“孔明做贼!”
  今日孔明先生领兵作战,自然是与众不凡,张克以让出本兼师长一职相许,张汤那是慷慨激扬,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乘八人大轿出发,轿后悬着两个斗大灯笼,上书“总司令张”四个大字,卫队前呼后拥达数百人。
  长沙人看到这般威态,总担心湘军将士不敌张军,接着孔明先生果然惊人表现,此时湘军一战克衡阳,二战而宝庆得,三战北军溃退,张汤的部队还没见到湘军的影子,已经逃回长沙,连八人抬的大轿也不坐,浑身是泥。
  张克无计可施,向中央拼命请款请械,要求徐大总统早日下达讨伐令,讨伐侵犯湘省的南军,对于败北他则是说:“为保全和平起见,我军节节让防……”
  木琼音却很有见解,她代表湖南省议会致电说:“……湘民悲号呼诉,卒无一效,欲死不能,求生不得,遂至起而自决。此举出于自卫,纯系对人问题,并无南北之见……”
  这个主意很高明,将湖南问题和最关健的南北问题隔离开来,此时湖南已是全省发动,民众自发截击张军,张克眼见不对,就立即向省商会索要军饷一百万元,否则就要火烧长沙。
  只是湘军急进,解救了这个危机,第二天张克在发出一通:“克武夫也,杀敌何所惧”的通电之后,立即带着部队逃出长沙。
  这胜败就在将士的观念之间,湘军为了自救,人人抱着玉石俱焚的观念,张军则是人人腰包塞满了大洋,都想着如何回家去作富家翁,自然是溃不成军。
  张军一路北溃,一路烧杀劫掠,退至岳州已不足万,被湘军俘获将官多人,共和以来有将官免死的惯例,只是各地被害人民控诉张军种种罪行,甚至有大批人民在湘军总部前伏地悲号,身着麻衣,请求湘军将其处以极刑,否则愿在总司集体自杀,誓不一人生还,民意难违,湘军遂组织军法会审,不日处以极刑,此事在南北之间倒无异议。
  而直鄂双方都在调兵遣将,准备作了最后的一搏,张步云则扮演好好先生的角色,来往北京和保定之间,为曹明和段铁民牵线搭桥,作着最后的和平努力。
  鄂方为感谢张步云这个好好先生,愿以副总统相许,而曹明开出的条件计有:取消安福系,徐又铮去职,程云鹏复职,属于鄂系的安福三总长去职,撤销边防军改编后陆军部直辖。
  所谓边防军,则为原先之参战军,西洋战事既已结束,参战军已无继续存在之意义,但徐又铮忙名,改换名义而已。
  但曹明和张步云又觉得徐又铮去职这一款太严厉了,遂将这一款取消,到了北京之后,段铁民表示可以考虑,而程云鹏夹在双方之间难以作人,不愿复职,这安福三总长的问题也顺利得到解决,只是在边防军的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下。
第四十四章
剧变
  边防军是由徐又铮一手编练的,他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力持强烈态度,在会上他说道:“我们不能再退了……再退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提出的条件他一手操纵的三总长不能退出内阁,至多作人事调动,他本人的西北筹边使亦不能免去,边防军改由西北筹边使署直辖,他带着挑拔的语气说道:“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是不替督办留余地,而我辈今后也抬不起头来了!”
  段铁民偏偏在这个时候意气用事,他当即拍桌子:“对,我们不能再退一步了。他们欺人太甚!”
  那边张步云正准备向段铁民辞行,去保定方面再作调解工作,没想到段铁民一见面就是咆哮道:“陈云杰区区一个小小师长,然要挟罢免边防大员,此风一开,中央政府威信何在!又铮有何过错?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国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天地良心?一定要他去职!好!你们一定要他去职,那就同时罢免陈云杰好了!”
  张步云也不说话,开即备车出京,连保定也不去了,消息传到保定,直军将士无不愤愤不平,将边防军改隶于徐又铮的西北筹边使署,根本是换汤不换药,这不是在玩弄直系吗?
  一时间战云密布,此时陈云杰的数万大军沿平汉路北上已直抵保定和曹明会合,两位院前任秘书长欧阳欣和丁权洤想作一下最后的和平努力,结果徐又铮没有牺牲自己挽回大局的觉悟,当即给拦了驾,丁权洤和欧阳欣都是长叹不止。
  五月一日,保定发表了直军将士告边防军、西北边防军将士书如下:“直军全体将士致书于边防军、西北军全体将士曰:我辈谊切袍泽,情属手足,谨抒亲爱恳挚之宣言,敬告于明顺逆知大义者,夫同类不相残,同国无义战,千古之铁案也。……我国边防军、西北军之设制,为对外御侮之嚆矢,凡属袍泽,畴不以手加额,踊跃三百,边防有托,西北无忧矣。野心权利者,利用愚民政策,拥我数十万朔方健儿,以为同室操戈之用,不以防边,而以防内,凭借西北,讨伐西南,直视我堂堂国军,桓桓武士为一家之鹰犬。……西南各省同隶版图,既无卖国媚外之罪,又焉有侵凌讨伐之理……安福系跳梁跋扈,而指挥安福祸国者,惟徐又铮一个。我昂藏七尺男儿,讵甘心供其驱使耶?彼安福系屈膝借债,豢养国军以残害同胞。我国军不乏忠义之士,明达之人,孰肯为一党一系效死命哉。”
  这文字一看便知出自于陈云杰的手笔,下面的文字更妙了:“……此次直军撤防,原为扫除祸国殃民之安福系,及倡乱卖国之徐又铮。对于先进泰斗,同气友军,毫无挟带恶感,及并峙对敌行为。乃彼少数奸人,自知无立足之地,故为捏造流言,怂恿当道,希图妄施离间。我亲爱友军必不为其稍动。此后凡我军人,遐迩一体,披肝沥胆,敌忾同仇,耿耿此心,可对天日。外御其侮,内息阋墙,堂堂男儿,绝不坠其收买离间术中。……”
  最后的电文实际下了宣战书:“边防军暨西北同袍果有能先我着鞭,驱除徐又铮,解散安福系,以顺人心,而慰民望者,亦即所以爱国家爱人民也。直军愿执鞭弭以从其后。他日历史增荣,俾直军得附边防军与西北军之骥尾,则荣幸多矣。袍泽志士,盍兴乎来!直军全体将士敬告。”
  徐菊人总统亲自出关请回张步云作最后一次努力,结果段铁民一见面就说:“罢免陈云杰一切都好商量……”
  张步云当即说了句:“这恐怕办不到……”,接着坐车到军粮城下车宣布局外中立,等着捡便宜,徐菊人这位北方军人的老前辈也无法调和双方的矛盾,只能沦为鄂方的一棵棋子。
  五月五日,段铁民以边防督办名义命令边防军紧急动员,边防军下级军官联名上书请求说明开拔地点和作战任务。段向他们作了一次简短训话,鼓励他们奋勇作战,如果这一战不能打胜,不但他个人失败,边防军也一定不能存在,全体官兵的命运均将不堪设想。
  当晚,鄂系要角云集在段府,段铁民只说了一句:“能筹多少军饷出来?”
  中交两行和交通部的要角都属于鄂方,都拍板说道:“交通部这里能出一千五百万……平绥铁路局二百万……”
  半个小时下来,段铁民已经筹措军饷七千万元,八日鄂军已作好一切战斗准备,段铁民遂请徐菊人拿办曹陈,徐菊人虽然百般挽回,但威逼之下,终于在九日午后下达了惩办曹陈之令,不过语气缓和了许多:“陈云杰着即开去第三师师长署职,并褫夺陆军中将原官,暨所得勋位勋章,交陆军部依法惩办。其第三师原系中央直辖军队,应由部接收,切实整顿。曹明督率无方,应褫职留任,以观后效……”
  同日曹明亲至保定誓师,将所部编为讨贼军,任命陈云杰为前敌总指挥,更要命的是张步云这时候宣布入关助直作战,“……是用派兵入关,扶危定乱。其与我一致者,甚愿引为同袍;其敢于抗我者,即当视为公敌”。
  鄂军没想到张步云会玩这么一手,不得已派禁卫军准备抵抗奉军,这期间双方的电文战打得炽热得极点,什么总商会、联合会相互讨伐的电文,有的电文干脆直接攻击段铁民和曹明本人。
  七月十四日,在段铁民压力下,徐菊人刚刚颁布停战电,那边徐又铮又觉得师老无功,对军心是很大的打击,于是徐菊人这个盖章机器又颁布了总攻击令。
  十六日双方正式交火,直军先是败出高碑店,继而退出杨村,柳镜晓派出细作多人,准备详细战场情形,以便投机,按他估计,他统兵三万和鄂军六七万人血战归德,激战几达半月之久,现下直鄂两军三四十万,恐怕没十天半个月无法结束,他就准备在一周之后大看好戏。
  结果第三天晚上柳镜晓正在和徐如冰谈天常的时候,熊处长已经十万火急地来报告:“鄂军败了……”
  胜败兵家常事,柳镜晓也不在意,这时候熊处长大声说道:“师长,鄂军已经全线崩溃了……”
  柳镜晓惊道:“陈云杰竟如此能战?二十万鄂军竟然这么快就跨了?”
第四十五章
海州
  原来段铁民用了两员前敌总司令,一员是人称“干殿下”的段鹭,他亲赴戎机,司令部设在专列之上,车上设有麻将十余席,终日不息,随侍的青楼女子十余人,段鹭是哪里战事紧急,就避开哪里,最最善长就是大打电报报捷,不过一天功夫,他已经宣布歼灭直军四五万人。
  这次鄂军虽被奉军牵制,段鹭所部又是暮气沉沉,但主力仍由大将曲同丰统率,这些部队包括新编制的边防军、西北边防军及鄂系基本部队第二师、第八师。
  这是段铁民最寄以厚望的一支强兵,第一天交战,边防军这支新锐果然占了不少小便宜,但是第二天就是一场硬仗了,陈云杰亲率第三师主力上来攻击。
  第三师先是屡次以小部队袭拢,边防军当即以火力还击,边防军是新锐部队,甚有朝气,装备亦好,当日双方炮火不断,消耗枪弹达数十万发。
  可惜事情也坏在这个“新”上面,边防军和西北边防军都是新部队,部队团结性好,行军力强,善守备,善于组织火力,但是作战经验不足,军官都是刚从军校毕业的学生,特别不长于进攻,当日虽然两个共计三师二旅轮番进攻,但是第三师以少数兵力组织守备,鄂军稍遇抵搞即就地停止前进,然后依书本教条展开进攻,进攻速度奇慢,反攻第三师甚至敢以一个步兵营在敌前发动反击,因此午夜前双方战线只是稍有变动。
  倒是鄂系的基本部队第二师、第八师打出一个小高潮,直系负责侧翼的一个步兵旅几乎崩溃,有一个多步兵营被鄂军全歼,多亏王斌城赶来支援,亲上前线来回冲杀,和鄂军连番肉搏,这才顶住鄂军的攻势。
  当天夜晚,陈云杰亲领第三师发动夜袭,双方在村落中展开激战,边防军和西北边防军由于是新部队,夜战能力很弱,亦不长于肉搏,哪能抵挡得第三师的如潮攻势,连续丢了好几个阵地,被俘了好几百人。
  陈云杰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可以说是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出击的方向刚好打在边防军的要害之上,然后直接冲向边防军的辎重。
  此时,奉军也不断把部队开入军粮城,一时间战云密布,奉军大有随时投入战斗助直交战,牵制了鄂军很大一部分兵力,段铁民派人联络张步云,张步云只能冷冰冰回了四个字:“坚主中立。”
  面对第三师的冲击,曲同丰用上二十一师,采取全师上刺刀向直军反扑的战术,没想这个师发挥最大的效用。
  这个师就是当年冯黎入京任职带来的一师一旅之一,这两个旅据说是冯黎用来防备霄小剪径之徒打劫之用,后改编为共和陆军二十一师和二十二师,所部待遇甚佳,冯黎用自己的私房钱供养这两个师,因此官兵军饷从来不拖欠,也只服冯一人的指挥,冯黎死后这两个部队即有哗变的迹象,结果段铁民请出段士真这位老前辈安抚,后又强行收编,这次反击曲同丰就决心用这个师来打头阵。
  当然曲同丰对这个师能歼灭第三师不抱任何希望,不过好歹也是一个师,现在曲同丰就准备等这个师和第三师都打得死伤累累之后,然后再来一个全面反击,一举歼灭第三师。
  只是计划永远是计划,这个师前身就是直军,毫无战意,结果一上战场部队就散了,有些官兵干脆调转了枪口,连军服都不用换,他们身上穿的还是直军的军服。
  新任的师长根本控制不住部队,这时候有些干部干脆带着直军杀到了师部,师长一见不对,赶紧来个临危处置,从师部抓了一把银洋,然后脱去军装,换上僧装,然后剃了个光头,再狂奔七百里,出关投靠张步云去也。
  只是曲同丰就苦了,一部分溃兵干脆冲破了鄂军的防线,另一部哗变的部队带着直军横冲直撞,第三师的前锋已经冲到了他的司令部附近,陈云杰倒是很有礼貌,说是请曲老师出来谈判双方停战事宜。
  曲同丰确实当过陈云杰的老师,不疑有诈,当即前去直军方面,结果立即被陈云杰扣下,鄂军既失主帅,部队完全失去指挥,情况更为不堪,而曲同丰既落直军之手,也只能任其摆布,先是下达命令让部队缴械,其后又上演一个献刀仪式,完全是失败者向胜利者投降的姿态。
  与此同时,奉军也正式翻脸了。首先变换的是热河方面的瑞军,瑞军以一支弱旅屹立热河数十载,自然靠是这墙头草的功夫,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通电服从张步云指挥,其后察哈尔和绥远也赶紧发电报支持张步云。
  关健的动向是禁卫军的三个步兵师,禁卫军原本是用来防备奉系,没想到张步云竟同禁卫军勾搭在一起,结果禁卫军和张步云得到鄂军不支的消息,双方立即转换旗帜,部队开到北平附近,同时大事收编鄂军,捞取最大利益。
  段鹭一圈麻将还没打完,那边听见几排枪声就赶紧溜回北京城,对报馆记者声称自己杀敌之功,只是后来才知道那阵枪声是鄂军进行一次射击训练,直军还远着,用上这样的前敌总指挥,段铁民想不失败都难。
  到了这个地步,鄂军败局已定,十九日,徐菊人总统下达停战电,同日段铁民宣布下野,安福俱乐部自动解散,柳镜晓也不想到鄂军这么快就败了。
  在下野之前,段铁民宣布收回对曹明的查办令,但是只字不提陈云杰的问题,他对陈云杰的恨意可想而知,至于直军方面也趁机收编鄂军各部以扩充实力。
  唇亡齿寒,李定远和他同属鄂军一脉,一听说鄂军失败就赶紧打电报表示,而江苏方面的直军田直明已经向海州开进。
  虽然去年在柳镜晓手里吃了大亏,可李定远前段时间在鲁南大败损失掺重,连刘黑七匪部入境都顶不住,趁他病要他命,现在不趁机拿下海州,田督会很不安地。
  李定远的电报语气越来越来亲密,开始是直称“柳师长镜晓”,后面变成了“镜晓师长”,没过半天,因为田直明一出动,立即变成了“镜晓我弟”,只是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来要援兵。
  柳镜晓的部队现下只有五万来人,虽然其中有三万多人的骨干部队,只是这点兵力防备直军南下攻击都不够,还好听说鄂系倒台之后,直奉双方矛盾很大,双方都闹得很不愉快,一时间还没功夫来收拾柳镜晓。
  虽然直奉双方达成一个互相合作的协定,鄂系首脑曹明出身贫寒,而张步云却是金汤匙出世的,而这次直鄂大战,出力最多,损失最大的是直军,奉军没开一枪一弹,就占了大便宜。
  但是正是因为未曾交战忽然投入战场,事实上奉军和禁卫军收编的部队比直军差不多,特别是在技术装备上,位于后方的大型仓库都为奉军接收,在南菀就收编了陈琛的重炮一个团和邹华的一个野战炮兵营,西北边防军大部及王自齐余部陈升旅等部亦奉军接收。
  更叫直军无奈的是,位于北菀的通信兵一个团人员连同装备器材全部为奉军接收,但清点器材时,发现在因战事需要前线架设水泥电线杆十余杆连同电线数千米,张步云连忙向直军提出,要求把这些水泥杆子交还。
  曹明的涵养很好,这个时候也不由发火了,他对陈云杰说道:“他们拿了这么多东西,我们都一句没说……现在可好,连几个电线杆子都要!”
  直奉矛盾闹得越大,柳镜晓的日子也是越舒服,原本鄂系的一堆要角纷纷倒戈到直系那边去,直系一下子似乎控制大半个北中国,只有少数人和张步云勾搭在一起。
  此外,柳镜晓还顺便重重踩踩了徐又铮一脚,那是以丁静的名义提出的状纸,控诉徐又铮擅自杀害丁重的种种罪行,最后不忘一句“请为小女鸣冤……”,一省督军兼省长说句话,地面都要震三震,何况是控诉状,结果徐又铮好不狼狈。
  不过鄂系对于柳镜晓有一个莫大好处,就是为十七师制造了一个最强大的假想敌,一时间全师都处于战备状态,清剿土匪不遗余力,眼下柳镜晓可以拍着胸膛说道:“山东匪患已绝……”
  至于战备,那是没话说,柳镜晓经常进行抽查,可部队的表现确实可以让他满意,毕竟大家好不容易升到这个位置,怎么能直军抢走了地盘。
  鉴于直鄂之战的教训,柳镜晓要求各个步兵团都保有一个拉出去就能用的骨干连队,用上去部队长就能放心的连队,这种连队装备精良,清一色的米尼步枪,旅长亲自联系连队,每次下团一定要到连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