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379

第276章
新风气
  柳畅看到杨长妹都要哭出声来了,当即有点慌了:“这根本两回事好不好!他再怎么样,也不过是外人而已,长妹你与汀兰,却是自己人!”
  “那我们也是担一个自己人的名义,没名没份!”那边柳畅已经看得清楚了,杨长妹的眼里根本没有泪花,而是带着一点狡黠:“你说,这到底算什么?”
  正说着,那边石汀兰也一边替柳畅换下了被雨打湿的衣物,一边逼宫:“我们明明是正宫好不好?可是硬是没名没份!”
  这段时间,柳畅与石汀兰和杨长妹的关系进展很快,双方在接触之中越来越了解对方,也越来越深入了,因此柳畅脱口而出:“我本来就想打下金华娶两位娘娘!”
  这是他内心的打算,结果一听到他的心里话,那边杨长妹又纠结起来:“打下金华府?才不嫁你了?”
  “就是,不嫁你!”
  女孩子的心思,如有三月天的天空,一会晴来一会雨来,但是柳畅却笑了:“真不嫁?那我直接找叶语蝶去凑数!”
  杨长妹装作恶狠狠地吐了下舌头:“你敢!”
  “就是!看你敢不敢!”石汀兰在一边替杨长妹助威:“看你有多大的胆量!”
  柳畅的胆量一向是很大的:“那好,我两个正宫一直娶,我这就叫石景芬出城投降!”
  “哪里那么着急草率的!”石汀兰已经轻轻地跺了脚:“嫁人是人家女孩子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不能这么草草办了,等雨停再说!”
  “是啊!不能这么草率,虽然我哥哥不在,但还是得给去一封书信!”杨长妹答道:“不管怎么样,我和汀兰在浙江总是替他们打出来一片江山。”
  杨秀清和石达开,这两位都是当世的人杰,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确确实实值得交往,柳畅轻轻叹了一口气。
  再有一年,就是天京事变了,自己远在浙江,估计是挽不回这一场悲剧,但是或许能改变更多的历史,因此柳畅就说道:“长妹,你给东王九千岁写信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如果出了问题,一定要来投我这个妹夫,我娶了他妹子,怎么也亏待不了他!”
  “还有,翼王千岁的信上也这么说!”
  杨长妹却是瞪了他一眼:“不说好的,尽说坏的,不过人家写就是!”
  他们离开天京的缘故,就是因为天京领导阶级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剧烈,特别是杨秀清权势滔天,已经到了威胁洪秀全地位的地步,这样下去的话,天国内部肯定会发生内讧,所以她们才特意离开天京。
  柳畅这么说,也是为了杨秀清与石达开的安全考虑。
  至少现在离开了天京,他们还有浙江这一步退路,在这方面,他们这个妹夫的人品是信得过的,连施退季这样的降官都得到重用,何况是自家亲戚。
  ……
  这一阵豪雨,让整个浙江省内的战事都停息下来了,狂风暴雨之下,清军纷纷退入城内,准备弹压可能发生的骚乱。
  而虹军则把几乎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去,这就金处台三府的民众对虹军有了崭新的认识。
  施退季自己投入虹军之前,就是一个小土豪,现在他站在太平县的金清闸上跟一群乡间的绅士与土豪说道:“尚好,今年太平的水害并不严重,这金清闸还能顶得住!”
  这些乡绅土豪,都是与这金清闸有着利害关系的人士,听了施退季这话都表示赞同:“施知县说得甚是,今年水情尚好,闸内受害不重。”
  在施退季担任知县的太平县,这金清闸可以说是知县最操心的一件事,原因很简单。
  金清闸排水不畅,结果一遇大雨就导致内涝严重,闸内与闸外民众就发生万人规模的武装械斗,常常有数十人以上的死亡,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明年金清闸还有一次大的械斗,双方开炮轰击,死者至少有百八十人。
  但是在这个时空,这些乡绅与土豪都被施退季邀请到这金清闸上,大家协议具体的细节问题,相互之间心平气和起来,也不致于发生往年那样的剑拔弩张。
  施退季告诉大家:“今年过去了就好办,大家和我都商量过了,好好把分水闸建好!明年就不致于重复现在的局面了。”
  施退季这是有些夸张了,金清闸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历史上是花了几十万银圆兴建了金清新闸,还不能彻底解决水害,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兴建新的水利工程,才勉强解决金清新闸遗留下来的水害问题。
  而施退季这个分水闸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工程,而且是所有工程里面投资最省见效最快的方案,这是石汀兰与杨长妹替柳畅选的方案,施退季只能照本宣科。
  但无论如何,这分水闸一建,能很大程度缓解金清闸的排水不畅问题,至少象往年那种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相互械斗,相互炮轰的局面不会再发生了。
  因此这些太平县的乡绅个个都表示赞同:“到时候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没错,关健是这分水闸的名字怎么叫才好,我以为,这是退季公主持的德政,不如叫退季闸!”
  “没错,叫退季闸为好!”
  “退季闸,这名字甚好!”
  人生在世,一则为名,一则为利,名利兼收是人生的最大梦想,但很多时候,名利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季退思就选择名声了。
  他听到大家纷纷赞同这新的分水闸叫作退季闸,心里那简直是飘飘欲仙,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要知道,人生在世,这样的机会能有几个,这分水闸叫了退季闸,那就是几百年下来都叫这个名字,大家提起这水闸来,肯定会说起当年施退季县尊的德政。
  这么一个德政工程,施退季已经下了决心,绝不捞钱,只作名声,亲自抓好这分水闸的兴建,绝不偷工减料,要千方百计地建成百年大业,让百年之后的太平民众与台州民众还记得他施退季这么一个县太爷。
  他并不清楚,这些乡绅就是担心他捞钱捞得过火,弄了一个豆腐渣工程,因此才建议顺合施退季的心思,把新闸命名为退季闸。
  只是施退季也知道这命名或许有点不对,而且检点都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过水闸,因此他犹豫了一下,就说道:“叫退季太过于明显了,不如叫作季退闸吧!”
  季退闸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只是若干年后,施退季后悔不已,原因很简单,他的名字季退闸很快就走样了,大家很亲切地叫作“鸡腿闸”。
  鸡腿闸很符合新闸的形象,而且通俗易懂,他自己定名的季退闸却是无人知晓。
  不过这鸡腿闸正是虹军在台州建设事业又一个的起点。
  ……
  这一场豪雨对金处的影响更大,柳畅几天之内都接到了好多险情,许多金华府的民众都说这一次若不是虹军出动救灾,或许就会出大问题了。
  正如九八年的洪灾让民众对于解放军又有一种军民鱼水情的感觉,这一场台风也让金华府的民众对虹军有了亲近感,现在虹军并不是什么征服者,而是金华人自己的队伍。
  “那就是柳绝户了!”
  几个金华人一边坐在茶馆里喝茶,一边说道:“大名鼎鼎的柳绝户!赤手空拳,硬是打下三府二十五县的地盘来!”
  当即有人往下看了一眼,这柳绝户倒没有什么威风,身边除了两个大脚女子之外,就只有四五个警卫人员而已:“要敬称柳检点才对,这就是柳检点?我觉得威风离捕头都差得远,更不要说县太爷了!”
  算起来,有清一代,算是官威最重的时代,一个县太爷下乡,身边至少要带上百人马出动,段光清在知县任上号称简朴,平时身边也跟着一二十个家人、长随和属史,至于省郡一级,那就更夸张了,要知道一个总督过境,下面负责接待的府县往往要花上几万吊钱,这是有实例的。
  道光二十二年,闽浙总督颜伯焘因鸦片战争中兵败而被撤职回乡,路过漳州“至初一日,即有扛夫过境,每日总在六七百名,至初十日,余与英镇迎至十里东郊,大雨如注。随帅兵役、抬夫、家属、余马仆从几千名,分住考院及各歇店安顿,酒席上下四百余桌。帅有亲军营三百人,感恩护送回粤,沿途皆须酒饭犒劳,是以酒席数多”,“将至城边,见帅眷舆过,余将轿立于道旁,见大小轿十余乘,每轿皆夫四名,轿前则戈什哈引马,轿旁则兵役八名,每轿皆然,虽仆妇使女,未尝不然。及入城,见一惫赖粗役,亦坐四人肩舆。又见竹杠上抬一粗黑水瓮,两条粗木板凳,不知带去何用,无怪用夫之多也”,光是迎接颜伯焘这次过境,漳州就花去白银一万余两。
  一个被撤职回任的总督尚且如此,这种风气同样影响到太平天国,东王、西王出巡,都是数百人甚至千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举牌子的人就有好几十人,不过这很正常,他们在乡间平时看到的官威就是如此,只是如法泡制而已。
  而柳畅的随行人员都少得多,而且他也只是穿了一件白衣,遇到相熟的人还会打声招呼,茶馆里的人觉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或许会以为这只是个普通大户人家的少爷出行而已。
  但是谁也不敢小看了这位柳绝户,茶馆上的人一声看着柳畅走在路上,一边赞道:“连嚷声回避都没有,石府台的威风比这强上一千倍了!”
  “可是石府台现在不是也从贼了,他是学柳绝户这一套,还是原来那一套?原来他上街至少要用三五百号人啊,多的时候要用七八百人!”
  “我估计石景芬是没胆子用原来那一套,你要想想,柳检点身边不过是七八人而已,他石景芬胆大包天,敢带七八百随行出来!”
第277章
待遇
  “就是,检点都只用七八人,谁敢多用人?我看进了金华府的虹军头目,顶多就是带了两个亲兵而已!”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柳畅作为虹军的最高指挥官,他平时虽然带了一个警卫排,但是多数时候只带了四五人而已,即便处于有事的情况下,也不过是把警卫排全带上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瞿杰、霍虬这样的团长,也只配备一个警卫班,营长更是只配备了一两个警卫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实力就直接转换为战争潜力,不但不需要养活成百上千的无用人员,而且最大程度上充实了第一线的战斗人员。
  不过茶馆上这些人的话题很快转向了柳畅身边的两个大脚女人,虽然大脚,却是一等一的俏秀人才,有人已经指出了她们的来历:“那两位就是石娘娘与杨娘娘了!”
  “这两位是娘娘啊?我还以为是身边的丫环,真是朴素得很,这样的人才能坐江山啊!”
  “确实如此,这两位娘娘一位管钱财,一位管文书,身边都没用几个宫女,了不得!”
  “不过检点下令放足,以后咱们家的闺女就是大脚姑娘,这成不成啊!”
  “不管成不成,你听了虹军的话再说,现在金华府是虹军的地盘,虹军说什么,你就做什么,省得被抓到府里挨了板子!”
  大家一路闲谈,也有人说起了虹军禁烟的事:“虹军的政策,别的尚有,就是禁烟一项不好,我是吃烟的人,现在买不到烟土,这日子难受啊!”
  “难受总比家破人亡好!”当即有人回答:“检点这是为了你好!你吸了这些年烟土,家里卖了多少亩田地!”
  “可是这吸口烟,比什么都享受啊!”
  “我说虹军施行的方略,就是这禁烟一项最好,你还是早点把烟禁了吧!”
  大家一路闲谈,那边倒是兰溪有名的乡正朱爱澜在接待几位兰溪县里的土豪:“几位都是善叶军校的高材,以后还要多多照顾兄弟我啊!”
  对面这几位土豪笑了:“应当是朱乡正多多照顾我们才是!我们就是凭借了您的关系,才有机会进善叶军校读书!”
  这几位土豪,都是在兰溪县拥有武力的强人,只不过现在暂时脱离了部队,带着亲兵进善叶军校学习,带头的周益世就说了:“别的倒是好,就是怕出来以后,我们身边的亲兵少了!”
  “我问过了!”朱爱澜告诉他:“你们身边可以带两个警卫员,虽然少了些,但是带兵打仗,手里有的是兵,还临时找不到人照顾!”
  周益世笑了笑,又说道:“也倒是够了,只是少了些威风而已。”
  朱爱澜喝了一口茶,询问他们:“你们在善叶军校过得怎么样?”
  “挺苦的!”当即有人回答他L:“但是这个苦头吃得值,学的都是真功夫真本领,我平时就是知道临阵往前一冲,现在学到的东西,足够我这一辈子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3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