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与李鸿章一样,在甲午战争之前,吴大澂可以说是好评如潮,公认是能员,几任巡抚任上都很称职,统兵练兵也有一手,内外都公认是知兵善任。
可就是这位通晓兵事的吴大澂,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让看好他的人跌了一个大跟头,谁都没想到这位能说会道的吴巡抚居然是一个赵括。
在甲午战争的最后关头,他纠集了新湘军和湘军大将的儿孙企图反攻出关,可是一直到战争结束,二百个营头的新湘军还一直没走到山海关,却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柳宇之所以敢以三十二个战斗连队的实力攻击湖南,就是挑中了吴大澂这个软柿子特别好捏--对于这位吴巡抚在甲午的表现,他印象极深。
事实证明,实在挑不出比吴巡抚更强大的,柳宇这赌局简直是翻了十倍的本。
现在吴大澂已经收不回他的大言,更没有想到两万大兵陆路开进是如此困难的一件事,但是他又无法承担责任--这两万兵力可以说是大清朝在两湖的顶梁柱。
他尝试着寻求王德榜的帮助,但是王德榜却无意地打起了官腔,因此他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既然来势甚强,依我看不如先退回长沙再做打算吧!”
王德榜算是知兵的老将了,一听这话就站了起来:“宪台老大人,这不行啊!万万不行,这可是把半个湖南尽数让与贼军啊!再说,好不容易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路程,若是就这么退回去,军心堪忧啊!”
可是吴大澂考虑得更大的是困难:“如今田德明从贼,湘南大乱,衡阳已不为我有,据奏报称除柳贼数大股精兵逾二万人外,又有会党、叛军数千名,四处袭击我兵,现在各地兵勇自保尚无力,无力助我军与贼决战!”
“现在湘南无粮无饷,会贼横行,是以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助我,故此……”吴大澂说道:“我以为还是安稳些为好!”
他很快替自己找到了借口,守湘南不若守长沙,长城工事险固,军民甚多,民风剽悍,早些年太平天国就没拿下长沙城,何况现在有会党在长沙附近起事,自己要保得长沙不失。
他知道这两万兵是他最大的本钱,不容有失:“王老哥,我主意定了,你就别再说了!”
与潮水一般的开进不同,二万清兵是小心翼翼地加快速度往回撤。
这也是湖南防线大崩溃的开始。
第二百一十二章
溃灭(上)
事实上,湖南防线的总崩溃来得比任何人想象都要早,就在吴大澂下定决心不战而退的时候,王德榜已经诱出了这种味道。
王德榜是黑旗军的手下败将,从北越、琼山、镇南关到桂林,他是一路见证了黑旗军的成功,但是即便是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作为楚军名将的声誉不降反减,所统领的兵力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他在某些方面也是成功人士。
因此吴大澂下定了决心,王德榜也同意了先期撤退的决心。
晚清自从曾国藩参照纪效新书建立起湘军来,在行军速度就是有一种稳妥的办法,每日最多行军三十里或四十里,然后就地修筑营寨,以防敌军来攻击,正所谓“结硬寨,打呆仗”,很少企图在野战中彻底歼灭敌军--真正担当野战任务的,往往是一些被认为十分野蛮,军纪不佳的部队,如湘军依赖鲍超,淮军依赖程学启,僧王依赖陈国瑞。
这种传统一直遗留到现在的湘军之中,这支部队更是把曾国藩当年的经验当作宝训,每日固定三十里,决不多走一步路,一走完就立即结营自保。
可是王德榜却是决心抛弃这种打算,他一出营就召集亲信:“吴巡抚要率军回长沙,我们立即走,争取走第一个,不要理其它队伍!”
王德榜原来就是全军的后卫,现在把后队转前队,难度并不大,何况王德榜本人还下定了决心:“我们的大炮、粮弹都屯在长沙,现在只有一些笨重的辎重,不要理了,全部负轻粮疾行……”
就在各支湘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王德榜已经率四千所谓“能战之兵”一路狂奔,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朝着长沙前进,一路抢先征集粮食。
而湘军的主力是在第二天上午才陆续得到了撤回长沙的消息,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生怕黑旗军就这么追击上来。
只是他们一路往回走,却遇到了大麻烦,王德榜的部队已经先走过了一遍,他以为这些地区既然就要放弃了,不若最后捞上一笔。
抓壮丁的抓壮丁,征集粮草的征集粮草,还有人负责拉走骡子以方便大军回撤,结果把沿路无数村落的资源都搜刮一净。
结果这支万多人的大军在军食上就遇到了困难,更要命的是军中湘乡子弟甚多,出征的时候是抱着万里觅封候的打算,可一回头,大家的军心就散,不少人干脆号衣一解,就拖枪回家了。
一路上这支军队更是遭到了几十次枪击和小规模的袭击,一些小单位损失颇大,但是第二天却有了更坏的兆头。
左路的一个营头居然遇到了大批敌军的袭扰,而且根据对方兵力和武器来看,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起事的会党,而是本乡本土的团练聚集而成了。
这些团练排枪连放,让这个步营折损了四五十人,营官当即派人去联络:“打错了,打错了!我们是官军!我们是官军!”
回答他们的是一排密集的排枪:“我们打的就是你们这些混账官军!”
自从王聪儿收元教起事,团练是大清朝最后的一道防线,绿营、八旗以至湘淮军都有可能有腐朽不堪的一天,只有团练有着生气。这些地主武装和大清朝在利益上一致,他们对于镇压农民武装的起义有着自发的主动。
无论是收元教、太平天国还是捻子,他们几乎无日无夜与团练展开激战,事实上湘军、淮军都是出自团练,由一地的地主武装而跃身成为军事集团。
但是就在今天,就在吴大澂的眼皮底下,却出现了团练公然袭击官军的现象,这就让吴大澂心知不妙,只有加快撤退的速度。
无论如何,这万多人的清军还是整个湖南最强大的一支封建武力,凭借着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硬生生冲出了一道防线。
但是麻烦还在前头,军食无着,平时出面欢迎官军的士绅尽数消失了,即便找到一两个也是冷着脸:“大清朝养你们何用!大清朝养你们何用!”
原来准备着给官军胜利返回的慰劳品,也精心藏了起来,准备用于欢迎黑旗军,但是对于清军来说,最大的麻烦是敌人潮水的攻势。
事实上,他们根本搞不清楚敌人到底是谁,吴大澂只觉得一切都疯了,乡勇、团练、会党在一切可能出现或不可能出现的地方袭击这支脆弱的官军,特别是零星的掉队人员更是成了他们攻击的首要目标。
现在只要一脱离队伍,就注定是死亡的结局,但是这些乡勇、团练、会党往往又会相互攻击,以致于他根本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对于原来行军能力只有三四十公里的清军来说,每天遭到几十起甚至上百起的攻击,简直是一场恶梦,有的营头刚一出头就遇到袭击,然后一天只跑了五六公里。
部队的辎重是越来越少,绥巩军原来是大小辎重数百辆,扎营要分散十来个村子才行,现在倒好,辎重越丢越多,兵力越打越少,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现在算是露出了本来面目,竟是所有部队最肉脚的一个。
有什么样的长官就有什么样的部队,吴大澂带的巩绥军实际水平在这种乱战中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原来是十来个村落住不下,现在一个村子都塞不满了,再这么下去的话,说不定一个大院就能把巩绥军塞下了。
越是受到袭击,吴大澂越觉得湖南形势恶劣,非北撤不可--连湘中都糜烂到这种程度,南下湘南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反而越往北行,越有些忠于大清朝的团练、乡勇,只是远火救不了近渴,这些团练、乡勇也是自身难保--他并不明白大部分团练、乡勇的叛乱是在绝望之后的一种发泄。
他既然抱定北撤的决心,任是再多的敌人都挡不住他的决心,在四天之后,吴大澂终于把部队拉回了长沙城。
只不过这支出征时浩浩荡荡的部队,到现在还没和黑旗军开过一枪就近乎于溃灭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溃灭(中)
没开一枪,已经几乎全部溃散,这还是客气的话,如果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兵败如山倒。
从出师到现在,湘军除了先期撤走的王德榜,几乎是丢掉了所有的重装备和辎重,而且在兵力上的损失更大。
出师的时候有两万一万战兵,长夫三千人,可是撤回长沙时战兵加上长夫统共只得八千人,其中三千五百人还是先期撤走的王德榜,其余二万一千人之中,只有近五千人撤回。
这样的损失比率,在任何时代都是无法接受的,许多新老营头都因此消失了,更令人郁闷的是,他们直到失败还没有搞清楚他们是怎么失败的,他们又是因何失败的。
站在黑旗军一方的军事史学家很好地总结了吴大澂失败的原因:“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统领的军事决策被认为是公开的军事冒险,以四十个连队攻击约有三百营敌军的湘鄂诸省,但是事实证明,统领有着充满智慧的目光,敌吴大澂部确属弱敌……”
“但弱敌亦非可以轻视之敌,吴大澂部敌军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在没有查清我军具体部署之前,已经冒然以主力出长沙,企图与我决战,在发现形势变化之化,决心数变,最后仓皇撤回长沙,导致遭受空前的损失……”
“在这里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敌吴大澂部不顾损失,强行进入湘南与我军决战,那么我军至少要付出十到二十个连队的伤亡,敌人的损失,不会超过吴大澂强行撤退所造成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由于吴大澂无谋的撤退所造成军心民心的变化,虽然造成了我军在日后剿匪斗争上的若干困难,但是这一变化促成了我军解放长沙的加速……”
“因此我们必须说明,湘鄂战争是特殊战争形势下的特殊战例,但是仍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而在吴大澂仓皇撤回长沙的时候,柳宇却迎来好消息的到来,那就是经世易支队已经赶来了。
经世易支队共有十七个连队的兵力,是以南越、中越北撤的兵力混编而成,规模差不多是一个加强团,所属各个战斗连队都经受了对法战争战火的考验,战斗力强。
在柳宇的先期规划之中,是准备把这个支队放在广西作为预备队和剿匪战斗单位,自己只率三十二个连队攻击湘鄂,但是由于形势变化,这个支队提前投入了湖南战场。
“经世易支队上来了!我们北进就有把握了!”柳随云虽然和经世易素有矛盾,也知道这十七个连队规模的加强支队投入到湖南战场上来,足以改变整个战场了。
何况湘中、湘北的剧烈变化让他们这些作战参谋都目不瑕接,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形势变化得太快了。
“算是经世易支队,我们现在有多少个连?”
“九十个连队,包括两个刚刚组建的预备团……”
正是因为这样辉煌的胜利,现在黑旗军的兵力也大为增加,在后方有两个完整的新建步兵团,前线各大连改编成小营,小营改编为大营,大营改编为小团,兵力增加很快。
兵力来源虽然比较复杂,有自愿入伍的湖南子弟,有俘虏后志愿从军的旧湘军,还有一部分主动受编又愿意把队伍拆散的地方豪强,但总体上扩编仍旧是黑旗军为基干,柳宇对这九十个连队的控制可以说是得心应心,干部还是黑旗军的老干部!
“好!九十个连队!队伍扩大了一倍!”柳宇对柳随云说道:“经世易也要扩编,他现在是十七个连队吧?我给他五天的时间,允许他把编制增加到二十八个连队,两个整团,但是干部和武器,由他们自行解决!”
柳随云继续说道:“还有……花间教自愿组建的志愿从军旅也即将入湘了!”
花间教所谓的志愿从军旅,实际是从花间教最精锐的护教武士中抽调出来的,最初组成了一个营,名义上是虽然是一个营,实际只有一个加强连,这还是抽出了一半的护教武士才组建起来。
教中有些老人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场赌博太大了,但是教主等女干部却认为这是最好的机会,一旦成功,花间教必然获得在中国国内对于基督教的优势。
因此这个志愿营是几乎与黑旗军同时突破镇南关的,以后在广西方面的战斗中,这个志愿营主要担当了守备任务,并在黑旗军的同意之下,招收一部分新兵,同时补充了一部分老教友,扩编为团。
这次借入湘的机会,这个所谓“花间志愿从军团”又再次扩编为“旅”,只是规模依旧小得可怜,只有两个步兵营和一个搜索连、一个炮兵连,总兵力不过六百余人。
只是兵力虽小,这支部队在绥靖地方和守备任务上却很有一套,在广西的几次战斗都进行相当漂亮,几次歼灭了流散的团练武装。
“嗯,允许他们再增加两百人的编制,让他们担当我们的后方守备,把兵力解放出来!”
无论是经世易支队还是花间教的到来,都大大增强黑旗军的实力,现在柳宇很显然,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长沙,而是更远的武汉。
饮马长江,这是他所许下的豪言壮语,许多以为他率领黑旗军四十个步兵连队绝可能进抵武汉的可能,可是现在,机会却摆在了眼前。
“除去守备用兵之外,我们现在至少有六十个连队可以直冲长沙!”柳随云并不清楚柳宇的心思:“六十个连队,打下长沙绝对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