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校对)第147部分在线阅读
柳宇却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慈不掌兵!”
……
慈不掌兵。
解决纸桥对岸法军残部的战斗比柳宇意料中艰难,七点半发现战斗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柳宇的瀚海营就参加了这一样的扫除战斗。
但是战斗直到到早上九时正才彻底结束,除了少数逃走的人员,蔡云楠在九时正通过电话报告他的战况:“法寇李维业部队,现已被我彻底歼灭!”
而在另一侧,大家都小心细致地进行战场扫除,无论是俘虏,残存的抵抗点,或是物资,都是几支部队搜索的目标。
毕竟这支部队可是携带着三门最先进的火炮、七百枝步枪和大量辎重骡马出发,各个营头都希望多捞到一些战利品,特别是更多的步枪,即使是步枪弹不足也没有问题。
细柳步兵团收获最多,光是步枪就缴获了四百枝,两门火炮落过他们手里,至于其余两个营头也是满载而归。
怀德府。
“李维业部已经全部被歼灭!”
唐景崧笑着恭喜道:“渊亭兄,此不世奇勋也,堪与姚石甫数破英军的奇勋比美。”
他说的姚石甫,指的是一次鸦片战争时的台湾兵备道姚莹,一次鸦片战争清军战无不败,惟独姚莹在台湾三破英军,两次俘虏大批英军并杀之。
战后虽迫于英国压力而一度入狱,但是清朝上下,皆以为姚莹在台湾立下不世奇勋,刘永福当即微笑道:“多奖了!只不过有此一胜,我便可兵进河内,一战而定。”
唐景崧也以陈汤、傅子介自许:“渊亭,此事甚好。”
刘永福倒是关切另外一事:“不知诸营损伤如何,尚不得报,嗯……你以为新立营头不妥?”
“凭我黑旗七营破河内足也,何须再新募营头,空耗军饷,何况兵至四营之多。”
柳宇在做着他的全面动员计划,而刘永福同样有着扩军的计划,只是他受的限制较柳宇更多,兵员、军饷、军械皆无着落。
只是细细想想,刘永福却是摇头:“唐大人,我觉得扩军不可不扩,我……”
他多年积蓄,现在也只能拿出当公款使用:“兵员、军械,还得唐大人帮心解决,既然扩充至四营,不如暂设三小营。”
唐景崧见到刘永福向自己让步,当即说起另一件事:“前营足有千人,我总以为不妥,所以我觉得不如分设正副两营最好。”
这段时间他与黄守忠相处甚善,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又替前营去争夺利益,刘永福当即点头:“如此亦好!”
这是利益交换的结果,他还是想问道:“我们如兵进河内,北宁诸位大人能不能给予协助,纵不能借兵,借枪借炮亦可。”
而柳宇也在规划着进兵河内:“诸位,大事已定,接下去我们进兵河内了!”
他的老窝在山西,离河内太近,现在李维业主力就歼,正是兵进河内的最好机会。
只是正在大家喜气洋洋的时候,那边花间教的二号人物苏穗急冲冲地走过来:“柳统领,教主派我送来的急件。”
当柳宇打开书信后,神色竟是大色。
五年经营,力求一战而定河内,哪料想竟生此变。
第一百零一章
河内
柳宇握着书信陷入了沉思,好一会他才抬起头询问苏穗:“现在河内还有多少法国守军?”
虽然细柳营有自己的独立情报来源,但是关于河内法军的情报质量却远不如花间教,这完全是花间教收罗了大量天主教叛徒,他们的线人之中甚至有几位河内的西方传教士。
苏穗微一低头说道:“李维业出击之后,大约是两百四十名法国人,以及一百名土著步兵,不过他们城内还有上百名洋教民团和几百名武装教民。”
柳宇问到关健的问题:“援兵估计有多少?”
“大约是一船法国人,据说有半个连,是海防的梅依少将派来的。”
柳宇确认了自己得到的情报,或者说得到援军之前,包括土著步兵在内,河内大约有三个半连队的留守连队,至于李维业部队几乎被已方歼灭,逃回去的兵力至多是一个连队的规模,其中还包括一部分伤兵。
加上天主教民团和即将到达的援军,河内至多只有五百名守军外加一些战斗力很差的天主教民,已方仍然拥有四千以上的优势兵力,胜算极大。
但是他清楚得认识到,真正的胜败关健并不在河内,而是千里之外,无论遇到什么意外,他仍将实施计划中的行动。
“命令!细柳营二连,乌鸦营三连,瀚海营三连自即日起归团本部直属,转为总预备队。”
柳宇转过身去,对他的军官命令道:“柳随云!”
柳随云向前一步,柳宇命令道:“总预备队暂由你充任支队长。”
看着年轻得不象话的柳随气朝气腾勃的姿态,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将是第二个统领。”
要知道抽调的这三个连队,都是各个步营最老的连队,而且在这次纸桥战斗基本保持建制完整,这么三个步兵连队组成的独立支队堪与乌鸦营比美,仅仅稍稍逊于细柳营。
柳随云自己更是骄傲地向柳宇敬了一个军礼,他事先已经清楚得自己的使命:“一定完成任务。”
在细柳步兵团的最高层中,也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这个大胆到疯狂的计划,所有人,包括制定计划的柳宇自己,都认为这个任务是细柳营到现在最艰难的一项战斗任务,是注定无法完成的使命。
在反复踏勘过地形之后,柳随云自己更是清楚得认识到,只有最强的部队,最强的武器,最完美的准备,最强的指挥官结合起来,再加上一点运气,才能完成这样的艰难任务。
他甚至明白,在柳宇的命令后面,是怎么样的期望!
围攻河内是怎么样的重要战斗,可是柳宇之所以把这三个极有战斗力的连队抽调出来,就是要最大可能地保存这个独立支队的战力,为下一步的艰巨任务作好准备。
他的双肩将担上重担,整个细柳营的成败兴衰将压在他的肩上,他朝着那火热的太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必将完成这个艰巨的使命!”
同样的太阳,在不同的一方有着不同的想法。
比塞尔上尉作为残存部队的指挥,他朝着前来迎接的人群说道:“全在这里了!”
在他的面前是多得不象话的慰劳品,天主教的传教士动员了好几百名教民为这次讨伐野蛮人异教徒准备好了一切。
但是现在连天主教传教士的眼神都变了,这是一次掺败。
在他们面前的李维业派遣队,只残存了五六十名军官和士兵,只是几个小时的战斗根本分不清他们是军官还是士兵,甚至你到面前才能看清本土士兵和土著士兵。
而在几个小时,他们还是战无不胜的李维业派遣队,步伐整齐,是整个北圻最强的一支军队,但是现在他们甚至连十分之一的人都回来。
在这五六十人队伍之中,甚至还有好多不能独自行军的重伤员,不得不说明法军在这次战斗仍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士兵,他们没有抛弃自己战友,但是所有人都明白,李维业派遣军的辉煌已经属于过去了。
他们是从地狱杀回来的士兵,一个传教士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说法:“你们好象从地狱回来……”
没错,他们除了随身的步枪之后,丢弃了一切,火炮、辎重、靴子,甚至许多人都视若生命的步枪都丢在战场上,他们被血和征尘沾染过。
作为残存部队总指挥,比塞尔上尉同意他的看法,他看了一眼满是诧异的人群:“没错!我们是从地狱杀回去的士兵。”
所有人都无法理解李维业的失败,他可是带了八百名士兵,其中还有四百五十名法国士兵,而且还配备了三门世界上最好的钢炮,可是他失败了。
彻底失败了,残存部队的总指挥说他从地狱归来,甚至连留守的法军都无法理解这一点,他感觉受到无法理解的冲击。
一群中国边境上的野蛮人,一群操着落后火器的异教徒,怎么就击败了强大的李维业派遣队,一个法军少尉不由询问了一句:“那真是地狱?”
比塞尔上尉回答了他的问题:“在那个真正的地狱之中,仍有闪闪发电的东西,我们小看了这一批野蛮人异教徒,李维业上校的失败,正如罗马帝国在条顿森林的失败!”
条顿森林是西方历史最著名的失败之一,日尔曼人在黑森林中歼灭瓦卢斯率领的三个罗马军团,以致于屋大致听到这次失败之后,痛苦得撕破长袍,以头撞墙,连声高呼:“瓦卢斯,还我军团。”
比塞尔上尉作为一个从地狱归来的军官,他清楚得知道自己的责任:“从现在,我便是河内的最高指挥官。”
法兰西的浪漫传统已经不适合战场,现在需要的是拿破仑,他大声命令道:“从现在对河内实施军事管制,所有人都必须我的命令!”
没有人反对他的意思,他们还沉醉在李维业惊人的失败之中,法国人的这次失败,真的有若罗马帝国在条顿森林损失三个军团一般。
大家更关心的是河内何云何来,连同撤回来的少量法军,在河内现在纯正的本土士兵不足三百人,加上土著步兵和天主教民团也不过五百而已。
而能击败李维业的野蛮人部队是何等强大?不,是歼灭!
不对,是一个小时之内歼灭了一支强大的法国派遣队的野蛮人部队,所有人都想到一个词:“黄祸!”
“比塞尔阁下,我们的敌人有多少人?”
在另一个时空,李维业以四五百人攻击黑旗军三个营一千六百人败北,事后法军报告他当面的黑旗军约有一万五千人,而这个时空,比塞尔上尉已经不由自主增加了黑旗军的数量,而且他给梅依少将的报告更是火上添油。
“亲爱的中国海及日本海分舰队司令官梅依少将阁下:我不得向你报告一个坏消息,我们遭到我们殖民史最大的失败之一,李维业上校、韦医少校及许多军官阵亡,向山西进军的派遣队遭到重创,整个部队溃灭。”
“作为亲历这一战事的军官,我有义务向您报告这一战事的详细经过……”
“……李维业司令官以先遣队发动攻击,但是很快判明当面的敌军是黑旗军的三个精锐步兵旅,约一万五千人,他们装备五十挺机关枪、数千把速射步枪,还有许多德国造的后膛钢炮,因此先遣队遭到相当伤亡,李维业司令官不得不将主力纵队投入战斗,并命令全部炮兵过河,战斗才获得进展……”
比塞尔上尉很快写好接下去的战斗:“就在这一关健的时候,自巴尼庙方向,出现黑旗军的三个精锐步兵师,总兵力达到两万五千左右,他装备许多欧洲式的火炮,根据目击者报告,他们至少装备了一百门先进的后膛火炮,为此马罗尔上尉率领五十名法军及若干名土著步兵坚守巴尼庙一个小时,掩护部队撤退……”
“在四五万名装备大量先进装备的敌军围攻之下,我李维业派遣队坚持多四个小时,给敌人造成五六千人的伤亡,最后因为弹药耗尽大部战死……”
“为此我迫切得要求,梅依少将立即派您手上所有的部队前来支援,如果不能派来步兵,期望你可以让多余的水兵上岸作战,如果不能派来步兵,可以派内河炮舰来……”
比塞尔飞速地写完了求援电报,示意立即送去海防,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欢呼,一个军官大声叫道:“上尉!援兵来了!”
比塞尔上尉现在还没有换过衣服,他仍是那个地狱归来的恶魔,浑身是血,一听到这句话,他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援兵来了!法兰西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