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大秦(校对)第5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9/861

  林泽沉默了一会,突然笑道:“师兄既心怀顾虑,不肯随军西进,师弟亦不勉强,好在临走之前,老师有言,若有难为之事,可向他老人家求助。”
  “看来师弟有必要回趟道宫,与老师好好聊几句。”
  庄周闻言如被呛到,连连咳了几下,假装刚刚啥都没发生,一脸正色道:“师弟可是想向西进军,却又担心实力受损,想要师兄随军护佑一二?”
  林泽轻笑一声,陪着演戏,拱手一礼道:“师兄料事如神,师弟佩服。”
  庄周瞥了惠施一眼,一脸傲然道:“此事确实得你师兄我出马,哪怕换作是你三师兄,都不一定能行。”
  林泽神色一动,问道:“哦,这又是为何?”
  庄周不加掩饰露出一丝不屑之色道:“你三师兄虽也是天人第三境,实力不凡,可论保命的本事,比师兄我差的远了。”
  “若让他去护佑大军,说不得会将自己都折进去。”
  惠施忍不住嘲笑道:“庄周,你又何必以此等不入流的激将之法激我?难道你以为,我会主动替你跑一趟极西之地不成?”
  “再说了,极西之地此时哪有天人境?那些实力不强的天人境,说不定还在天外,苦苦思寻打破壁垒的办法呢。”
  林泽神色一动,问道:“难道不是所有天人都从天外降临了吗?”
  惠施微微一笑道:“当然不是,只有像老师这等第四境强者,才能趁着天地大变,强行在天外与人间之间,打开一条通道。”
  “如今在人间的天人,除了秦皇以外,全都来自于道佛儒三家。极西之地那些所谓的神袛,修为普遍低于诸子百家的开创者,连诸子百家都未能降临,更何况他们?”
  林泽闻言,面色复杂看了庄周。
  后者脸不红气不喘说道:“师兄那是为了小师弟好,谁能笃定极西之地的天人,就被困在天外,不得降临?”
  “万一有人手段非凡,通过取巧的方式降临了呢?小师弟若是撞上去,岂不悲惨?”
  林泽闻言微微点头,庄周这话说的没错,这么危险的事,有师兄代劳,为啥要自己莽上去?
  眼看林泽认可,庄周轻笑道:“小师弟,来,我们商议一下西征事宜。”
  林泽目光转向韩信,面色严肃道:“灭国之战,你可愿为帅?”
  韩信闻言,单膝跪地道:“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林泽高声赞道:“好,孤从秦国一共带了四十万大军出来,其中十万分别为章邯虞子期率领,攻占牧场。”
  “剩余三十万,孤将其中二十五万交予你,一应军械,任你挑选,粮草给足。”
  “孤就一个要求,过段时间后,你派使者告诉孤,极西之地,只有一个王国,那就是西秦。”
  韩信亦高声回道:“诺。”
  林泽随即转向陈平吴凡说道:“出征准备事宜,由丞相全力配合,越快越好。”
  “锦衣卫安排两千精锐随军,为大军刺探军情,以及必要时,刺杀敌军将领,混入敌城,打开城门。”
  陈平吴凡齐齐拱手道:“臣遵命。”
  最后林泽朝庄周躬身一拜道:“此事拜托师兄了。”
  “大军乃是师弟争夺天命的倚仗,还望师兄务必上心,莫要让他们折损过多。”
第786章
说降
  初春,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不同,此时的辽东尚积雪三尺。
  以往这个时候,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高丽人,会躲在封的密密实实的房屋里,如同妖兽冬眠一般,躲过寒冬,等待春暖花开到来。
  而今年,他们大部分人,不得不顶着风雪出门,在冰天雪地里打柴打猎,艰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因为这片辽阔但物产贫瘠的土地上,比往年多了三十多万秦军。
  本来以辽东的产出,除了供养高丽国主及贵族外,普通百姓尚能维持生计。
  秦军既然来了,占领了此地,自然以供养秦军优先,其次是投靠秦军的高丽贵族。
  至于普通高丽百姓,除了他们自己,谁会在意他们的死活?
  举辽东之力供养秦军尚且勉强,哪有余力顾及他们?
  若不是入辽东时,杨端和特意派人将东北征辽府的所有物资装车带上,别说高丽人,就连三十万秦军,都得饿死一半。
  只是秦军带的物资,跟高丽人没半点关系。
  甚至杨端和为了笼络手下,巩固国主之位,默许秦军劫掠高丽百姓。
  没了军纪约束的秦军,可是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足够的苦难。
  高丽人不是没想过反抗,然而实力相差悬殊,敢反抗的,全部变成了一条幽魂,用来警示苟延残喘的高丽百姓。
  今日大雪纷飞,一辆马车自南而来,从辽省行向高丽。
  不少正在山林之间苦苦挣扎的高丽百姓,看见这辆马车出现在眼前,心神不由自主被吸引了过去。
  有人赫然发现,这辆马车看似行走缓慢,却在不经意间远去,消失不见。
  待马车消失,看到这幕的高丽百姓,竟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有人“顿悟”,不顾雪地冰寒,跪在地上,面露狂热之色,高声呼道:“是天神,天神降临来解救我们了。”
  马车里,一名身穿朴素衣物,面冠如玉的青年儒生,似有所感,微微皱眉,叹了口气道:“妖魔横行,苦的终究是良善百姓。”
  马车内,坐在青年儒生对面的张良,闻言一笑道:“颜圣何必叹气,你我此来,顺带就能解救了这群百姓,难道不应该因此而欣喜吗?”
  被称为“颜圣”的青年儒生,意味深长望了张良一眼,问道:“此地离平壤尚有多远?”
  张良掀开遮挡风雪的帘子,往马车外看了一眼,略微思寻了一下,回道:“禀颜圣,约三百余里。”
  青年儒生“颜圣”闻言道:“辽东情况如何也看了,既相距不远,那就加快速度,早一日到达平壤,这些无辜百姓早一日解脱。”
  话刚落音,整辆马车,连着马和车厢,迅速飘浮至半空中,化作一道流光,消失不见。
  ……
  片刻后,马车落在一座城墙高达十丈的城池面前,城墙上刻着两个古篆大字“平壤”。
  “颜圣稍等,在下去叫门,”张良朝青年儒生说了一句,掀开马车门帘,跳下马车,奋进全力,朗声喊道:“儒家颜回圣贤驾到,请杨端和国主出来相迎。”
  平壤城内,高丽王宫,正在与嫔妃嬉戏的杨端和,顿时打了个激灵。
  儒家圣贤?
  杨端和脑海里刚浮现这四个字,随即脸色一变,将嫔妃一把推开,顺手拿起用紫貂皮缝制而成的大衣往身上一披,带着一队护卫,匆匆忙忙赶往城门口。
  最先映入杨端和眼中的,是站在马车面前的张良。
  感受着张良身上那几乎不加掩饰的宗师境气息,杨端和神色一凛,隐隐有些心惊胆战。
  张良亦看到了出现在城墙上的杨端和,朗声道:“阁下可是杨端和国主?儒家圣贤颜回在此,还不快快打开城门迎接?”
  杨端和闻言顿时神色不定,面露犹豫。
  此时一只宛若玉石的左手,从马车内伸出,将门帘掀开,一道身影,缓缓出现在马车前。
  杨端和脑袋一嗡,一阵恍神,只觉得整个天地间,无处不是颜回。
  颜回温和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是杨端和国主吗?”
  杨端和缓过神来,急忙行礼道:“是是是。在下正是杨端和,杨端和拜见颜回圣贤。”
  “来人,快快打开城门,迎颜回圣贤入城。”
  杨端和一边吩咐手下打开城门,一边飞快跑下城墙,站在城门处,伸手示意道:“外面寒冷,请圣贤随在下入城进宫,躲避风寒。”
  在杨端和亲自引路下,马车入了平壤城,进了高丽王宫。
  ……
  杨端和亲手将一杯热茶奉到颜回面前,恭声道:“不知圣贤大驾光临,所为何时?”
  颜回望了张良一眼,后者会意,轻咳一声道:“不瞒国主,今日颜回圣贤与在下来此,是想邀请您一起反秦。”
  杨端和讶然看了张良一眼,问道:“怎么个一起法?”
  张良一脸正色道:“秦失其德,百姓早已不堪其苦,今有我主刘季,应天命而生,得儒家之助,顺应天命反秦。”
  “我主听闻国主因不满秦国君臣暴虐,倒行逆施,命在下与国主共商伐秦大业。”
  杨端和没有回应,而是看向颜回,却见颜回目视张良,示意以张良为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9/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