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大秦(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861

  林泽看到她显现这副表情,不由笑了:“怎么样,懂了吗?”
  吕雉一脸茫然,我懂什么了?
  林泽一旁解释道:“吕小姐不是已经明白了,不管是谁说的,他说的有多么权威,我们也要看事实说话。”
  “丞相虽然跟你说过,在下可以帮吕家振兴家业,于我看来,不过是给了你一颗果树。”
  “当然,你可以等着果树自己生长的很好,最后硕果累累,但这必然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而现状则是,我目前实力弱小,手下的势力也不强,如同这棵果树一般,能不能存活还是个问题,你现在催促我也无济于事。”
  “因而吕小姐何不多等待一段时间,以待将来呢?”
  林泽觉得自己这番比喻,简直完美。
  然而吕雉思索了半刻,说道:“林公子是既想收了吕家好处,又不想帮助吕家振兴?”
  林泽……
  场面气氛一度十分尴尬,还是吕雉率先打破沉默说道:“于我而言,已遵照曾祖嘱咐,将答应林公子的都带了过来,至于林公子最终选择如何,全凭公子心意。”
  林泽无语,这话说的自己好像想赖账一样,不过自己这般作法好像是有点渣,有点像前世收了人家彩礼,却告诉人家慢慢再谈一般。
  这种尴尬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突然有门子汇报,大秦公子胡亥登门拜访林泽。
  是的,胡亥终于被解开了软禁,吕春秋自绝第二天,天下无乱事,秦皇便觉得扶苏和胡亥已经算是安全了,故让人将他们将过了出来。
  而胡亥连甘泉宫都没回,直接跑了出去找林泽了,林府没找到,胡亥就猜测林泽来了国师府,遂带着宫卫直奔而来。
  胡亥见到林泽第一句便是:“不知哪来的一群黑衣卫,将本公子软禁了,差点没把本公子憋死在宫里。”
  林泽只是含笑不语,不用说,肯定是秦皇做的。
  吕雉看到胡亥自称本公子,哪来还不知道他是谁,立刻盈盈行礼道:“小女子吕雉,见过胡亥公子。”
  若是能将眼中那点冷漠去掉,林泽是真要夸她一句,表现系满心啊。
  胡亥将头转向林泽,疑惑地问道:“林泽,她是?”
  林泽正色地回道:“她是公子您新收的门客啊,将会为公子的大业,给予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亥……我门客,我不认识?
第183章
朝堂余波
  从秦皇下旨到吕春秋自尽,短短不过三天时间,而整个大秦朝堂却狠狠地震了震。
  吕春秋为相多年,朝中百官多为门生故吏,如今顶头靠山已倒,如何不慌?
  看似一如既往平静的长安城,私下却有无数官员相互奔走,有的惶恐不安,有的却想更进一步。
  养心殿,秦皇批完一筐奏折后,再伸手,竟摸了个空,微微皱眉:“赵高,今日这奏折为何如此之少?”
  赵高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低声说道:“前丞相吕春秋不在,百官无首,遂呈上来的奏折大量减少。”
  秦皇冷哼一声:“朕养的一群臣子就是这种货色,没有个丞相,还不会干活了?”
  赵高低头站在秦皇旁边,不敢轻易回话,难道他要提醒秦皇没有丞相首肯,很多奏折是到不了秦皇面前的,非为吕春秋弄权,而是丞相的职责之一,就是筛选各地的奏折。
  良久,秦皇才冷冷道:“既然大秦非要有个丞相不可,那朕就再立一个就是,赵高,你觉得谁来继任这个丞相比较好?”
  赵高赶紧行礼回道:“臣愚钝,不知,还请陛下圣断。”回话间,竟有一丝冷汗流下。
  秦皇抬起头,冷冷地看着他:“朕看你不是愚钝,而是滑头,有什么想法尽管开口,难道朕还会怪罪你不成?”
  赵高连忙行礼,咬牙说道:“请陛下恕罪,微臣实在不知,不如陛下询问一下朝中其他大臣?”
  对于赵高来说,这种事上装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哪怕秦皇有轻微的怪罪,也比自己表达看法要强。
  第一,能担任丞相之位的,整个大秦其实也就那么几个人,目前来看,谁想做丞相,还不明朗,贸然推荐,只会得罪人。
  其二,这本就是秦皇独有的权力,一个不小心,引起秦皇的猜忌可就不好了,万一赵高推荐的人做了丞相,最后又为秦皇不喜,谁知道这位帝皇会不会想起,当初是谁向他推荐的?
  良久,秦皇才出声:“去找商君过来,朕想听听他的意见。”
  赵高连忙应诺,如释负重般离去。
  商君府,赵高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门子通报,被拦在门外的他,脸上没有丝毫的恼怒。
  很快,商君府的大门被打开,商君长子卫岭满脸歉意地走了出来,对着赵高行礼道:“见过中书令大人,家父突染伤寒,卧病在床,却是不方便出来迎接,还望恕罪。”
  赵高眼睛微眯,心里有一丝凉意,暗暗想道:大家虽然嘴上不说,其实对陛下逼死吕春秋还是有意见的吗?不然,神魂境强者,还会感染伤寒吗?
  然而赵高并未放弃,而是笑着说道:“陛下有口谕,请商君入宫,特命我来请,无论如何,都要见上一面,才好回去与陛下交差,卫岭,你带我去见你父亲吧。”
  卫岭连连点头:“中书令里面请。”到了他这个层面,如何不知父亲如此做,会给家族带来莫大的隐患,如今有人能劝上一劝,自是乐意至极。
  赵高跟随着卫岭进入到卫鞅卧房,只见他安然无恙地站在那里,挥斥方遒,行云流水下,两个大字印在纸上“秦律”。
  赵高苦笑一声,艰难开口道:“商君,陛下请您进宫,有要事商议,不如现在跟我走吧。”
  只见卫鞅淡淡地说了句:“于秦律无罪,为何惨死,中书令大人何以教我?”
  赵高无言以对,脑海中突然闪过儒家一句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
  卫鞅见赵高未答,也懒得久等,拿起自己写好的那副字,对着赵高说道:“走吧,我随你一同入宫,这个问题,该问陛下才对。”说完大步向外走去。
  赵高赶紧跟在身后,劝道:“商君何必执拗,逝者已矣,商君当以大局为重。”
  卫鞅怒了,扬起手中字帖说道:“大局?这才是大局。”
  赵高沉默不语。
  赵高将卫鞅引到养心殿,自觉退去,不敢有半点沾连。
  卫鞅向秦皇行过礼后。
  秦皇开口问道:“朝中相位空缺,商君可有意?”
  赵高心中一惊,难怪招商君过来,原来是属意他来当丞相。
  然而卫鞅摇头道:“老臣年事已高,却是不适合做这丞相之位了。”
  “朕看你老当益壮,挺适合的。”
  “恕老臣无能为力。”
  ……
  秦皇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你对朕有意见?”
  “老臣不敢。”
  秦皇脸上闪过一丝怒色,是不敢,而不是没有,然而秦皇不想争辩此事,淡淡地说道:“你退下吧。”
  卫鞅却向前一步行礼道:“老臣尚有一事,请求陛下。”
  “你说。”
  “臣既年事已高,故向陛下请辞,卸下这商君封号,有生之年,想再回老家颐养天年,望陛下恩准。”
  秦皇面露冷笑,按捺着怒气说道:“好,好的很,朕恩准了,退下吧。”
  卫鞅行了一礼:“老臣告退。”
  等到卫鞅离开大殿,秦皇终于忍不住,一脚踢翻面前的桌案,怒道:“简直放肆。”
  随后心底一惊,朕最近怎么变得有点易怒起来了,是秘法的后遗症吗?
  卫鞅感受到背后的动静,心中叹息:“愿你我君臣一场,能善始善终。”
  脑海中犹自想起,年轻时的秦皇,两人讨论国事,抵足而眠的画面。
  真当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想要卫鞅为相失败后,秦皇脑海里思考着合适的人选:公孙起,尉缭,王翦,都是一群武夫,并不适合。
  突然间,那日李斯带头行礼的画面浮现在秦皇脑海中,秦皇暗自点了点头,叫来赵高:“传朕旨意,迁李斯为丞相。”
  经历过卫鞅之事,秦皇已经不想再去问自己臣子的意见了,直接下了圣旨。
  很快旨意出了咸阳宫,到了李斯手上,很快李家门前,门庭若市,众人纷纷上门恭喜。
  唯有李斯,一手拿着圣旨,一脸叹息:“是福是祸,尚未可知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