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1348

  片刻后,陈矩离开寝宫,临走前还对陈安使了个眼色,走出去的陈矩已经没心情再去看三国系列电影了,主要是朱翊钧和他讲的话,太有轰动效应了。
  身为一个武林高手,一口气看了六七个时辰的电影他倒是不疲倦,有的只是精力充沛。
  站在寝宫外的花园里没等多久,陈矩就见到陈安走了出来,这位大太监才招了招手,等对方走近后一脸严肃的道,“陛下和你一起出宫了?去了戚家军大营?为什么没提前告诉我。”
  他从文华殿来的一路上,一直很安静,没有问少年皇帝召见他是为了什么事,就是因为陈矩觉得,若真有大事,陈安一定会主动汇报,陈安不说,那就没大事。
  可哪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炸弹等着他。
  少年皇帝这是让他去李太后那里劝说,废弃跪罚方式,可李太后这一招从朱翊钧五岁用到18岁,让他动不动跪了十三年了,哪那么容易换招数,这更是让他去劝说张居正放权,别那么操劳。
  诸葛亮那样的聪明人,难道不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会拖垮自己身体?难道他身边没有劝说的?可那位诸葛武侯依旧那么做了,直到累死自己。
  张居正若是类似的人,你什么分量啊,能轻易劝动那类人物?
  陈矩虽然是十二监大太监之一,统领一监,可谈到权势什么的,真不如冯保、二张多已。
  他就是尚义监太监,只负责皇帝所用的冠冕、袍服、鞋袜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太祖成祖流传下来的定式,能有多少权利?毕竟陈矩为官清廉,刚正正值。
  又不会像冯保那样巴结讨好李太后……名气虽然好,李太后对他这样的太监放心,平常时日却也不会太待见他。
  所以陈安刚来,陈矩就是严厉的训斥。
  反倒是陈安很淡定,远超出他这十七八岁小太监的年龄界限的淡定。
  “干爹,不是孩儿不想说,是有些事说了干爹你也不会相信。”淡定的送出一丝苦笑,陈安才继续道,“童仙师带陛下和孩儿,去蓟州戚家军大营,只是旅途上微不足道的一环。”
  “从京城到蓟州、各个最底层的乡村,一路所过卫所,童仙师都用隐身的仙法遮去了陛下和孩儿的身影,所有人都看不到我们,哪怕陛下就站在他们身前半步外,陛下也亲眼见证了众多地方卫所到底有多糜烂不堪。”
  陈矩愕然,如果只是从京城赶去蓟州戚家军大营,一路二三百里,来回也只是五六百里。
  八百里加急的话,以武林好手的身体素质,能在几个时辰里快马、换马跑个来回。
  但沿途还要见识各种地方乡村县城的景色和人间百态,还进出卫所??等等,隐身??
  你闹呢?
  可是一想起张士良的袖里乾坤,陈矩又有些无话可说。
  陈安再次笑道,“干爹,你肯定不知道也想不出,陛下和孩儿以及戚少保,后续的行程有多么精彩,童仙师竟然带着我们回了宋理宗嘉熙二年,三百多年前。”
  “我们一路从庐州府抵达临安,才用了不到一炷香时间,然后那个鼎鼎大名的权阉董宋臣,陪着宋理宗赵昀,和陛下把臂同游临安的美景。”
  “孩儿都有幸品尝了宋理宗专门安排的宋代美食,……”
  陈安还在讲说,陈矩就脑子一炸开口打断,“这不可能!”
  袖里乾坤、隐身、缩地成寸也就算了,诸如西游记之类故事话本,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可这一下子跑回三百多年前,见宋朝另一个皇帝,把臂同游?这都是什么鬼啊。
  陈安苦笑,“看吧,我现在和你说,你都不相信,来的路上,我又能怎么样?但这就是真的,童仙君在那个年代,亲手一人杀破蒙古八十万大军,然后交给名臣杜杲和名将孟珙去处理。”
  “那个位面,还是窝阔台、蒙哥、忽必烈这样的蒙古帝王正在横扫世界的时候,可有了童仙君插手,轻松一人破万军,破几十万蒙古兵,宋理宗必然可以轻松北上收复失地,成为中兴雄主。”
  “他捡的便宜也太大了,干爹你应该知道,窝阔台、蒙哥、忽必烈时代的蒙古兵,和我们这万历年的蒙古,根本不是一个级数的存在。”
  陈矩差点被吓死,“一人破万军,杀败八十万大军??就是嘉熙二年,大帅察罕围攻庐州之战?”
  陈安点头,很认真道,“我当时就问过,仙君带我们回几百年前,改写了庐州之战,以及理宗一朝的命运,会不会对我大明有影响,仙君肯定回应我,没影响,当历史出现改变,偏差时,宋理宗所在世界,已经从正常的轨道中分流出去,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未来。”
  “而我们这条历史河流,并没有变弱,也没有其他影响,依旧会按照原本的轨迹运转下去。”
  “童仙君甚至威胁陛下,若是做不好皇帝这个职位,他会回溯到太祖所在时代,把太祖带来调教陛下。”
  “噗~”
  大太监陈矩就快被刺激的吐血了。这简直就像是运功修炼中突然全身内力倒流逆转,走火入魔了一样。
  这刺激,真的太大了。
  陈安忍不住感慨,“若是太祖回归,恐怕满朝文武,只有海刚峰一人可以面不改色,内廷之中,也只有干爹你一个坦然应对了。”
  陈矩急忙摆手,“别闹,我可没脸和海刚峰比肩。”
  海瑞海刚峰啊,那真是鼎鼎大名威震朝野,就是张居正改革,提出的一条鞭法,并不是张叔大首创,一条鞭法是嘉靖朝,内阁首辅桂萼首倡,还是桂鄂这个首辅告老还乡后,以在野状态提出,第二年桂鄂就病死了。
  那才嘉靖10年,1530年,这个世界的50年前。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中举后做官,等升到了知县的位置,就在淳安和兴国两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毫不手软,一步步升官后,就开始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还各种手段盘剥来的民田。
  这才是民间海青天的美誉来源。
  谈改革,海瑞力度比张居正手段更激烈激进。
  要知道张居正七年多前当首辅,先推出的是考成法,整治官吏体系,直到去年才开始推行一条鞭法,还是先选了一个省当试点,成功后才推行全国。
  目前海瑞一直在海南老家蹲着,朝廷中外屡屡有人举荐海瑞出仕,张居正都不敢用,就是怕驾驭不了这位老前辈。
第2202章
面由心生定理
  一夜时间晃过,连续追看了十几个时辰三国电影系列的李太后,终于在临近凌晨时熬不住疲倦回了慈宁宫休息。
  这一睡就是到午饭后才醒,从宫女口中问明了时间,李太后都开始暗自责怪自己,昨天实在太不成体统了,竟然和内外群臣看了一晚上……电影?
  反正在那异人张士良口中,这就是电影。
  生平为人严谨的李太后,在刚遇到电影这新兴事物时,不知觉就沉迷了进去,可回过味来,发现明皇朝从上到她这太后,再到外面闻讯而来的二三品大员们,都放弃一切政事不去处理,熬夜看这些,太荒唐,太不可思议了。
  洗刷装扮中,李太后刚下定决心,以后切不可再沉迷于此事,就听到了外面冯保的觐见声。
  李太后让冯保等待片刻,自己洗刷完毕才宣了冯保进宫。
  现年五十多岁的冯保卖相白净,气质文雅,猛一看是一个极富魅力的中老年帅大叔,不过说的也是,在封建时代讲究面由心生的那一套时,一个人长相如何,基本已经决定了你在官场上能走多远。
  大部分正常情况下,长得帅,才有资格升为高官,那些长相普通能在政坛杀出一条血路的,往往都是异数了。
  即便皇朝内廷也逃不过这个“面由心生”的定理,能成为12监一监之掌的,忽略他们是宦官这个特点的话,拉出去都会是帅哥,帅大叔。
  不过此刻的冯保表情却有些微妙,是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还没等他组织好语言开口,李太后就好奇道,“冯公公有何事?可是和那几位异人有关?”
  冯保陪笑道,“并非和几位异人有关,而是奴婢听到了一些奇怪的风声。尚义监陈矩,竟然在串联张鲸、张诚,想要给两位太后上奏折。”
  李太后愕然,几个呼吸后这位才三十多岁的太后就俏脸发黑,“这内廷事务,还有什么需要劳烦陈姐姐?不知道陈姐姐久病需要静养么?”
  李太后并非隆庆皇帝的皇后,只是贵妃。
  正常来说,新皇登基,只能尊嫡母也就是正宫皇后为太后,也就是隆庆帝的陈皇后为太后,太监冯保为了讨好李氏,才和张居正商量下,全力成全了李氏,让她和陈皇后同时被尊为太后。
  陈太后居住在慈庆宫,李太后居住慈宁宫。
  陈太后生性温和,而且身子多病,自万历一朝开始就是安安静静居住在慈庆宫,什么事都不掺和,这也导致了李太后一后独尊力压内廷,冯保也是讨好了她,才能成为内相。
  讨好了李太后,只要有李太后支持,冯保甚至往往不把万历皇帝放在心里,万历对他还有惧意。
  由此可知,突然听到了这样的消息,李太后心情会是什么滋味了。那三位把陈太后也牵扯进来,是觉得她李氏掌管内廷,不力不当么?
  陈矩、张鲸、张诚三个,也是冯宝之外最威风最有名气的大太监了,可只要李太后厌恶了他们,一旨发配那几个家伙也没有一点难度,他们难道不明白这点?
  现在那三个,竟然做出这么奇葩的事?
  就在李太后暴怒中,慈宁宫外很快响起了一阵参拜声,全是参拜陈太后的,李氏立刻皱眉,但不管心情如何,她也不得不快步走出去迎接。
  外面正在走来的那位,才是隆庆皇帝最正统的皇后,她只是贵妃。
  等李氏走到门口,想要向几步外陈太后行礼时,就见脸色微微有着病态白的一名贵妇娇笑着上前,“妹妹无须多礼,我们之间不需要那些。”
  两位太后走向宫内时,李太后还狠狠扫视了陈矩二张一眼,陈矩在注视下一脸坦荡,二张则是惶恐中带着一丝坚定。
  一盏茶功夫,等两位太后在大殿内落座,唠了一下简单的家常,陈太后才苦笑着开口,“妹妹,有些事并非我这外人该插手的,你和翊钧才是亲生母子,我一个外人……”
  李氏惶恐,“姐姐千万不要这么说,您才是陛下的嫡母。”
  封建时代嫡庶之别,是贯穿上千年的礼教规则,久远到三国时代,袁术还经常歧视袁绍的庶子身份呢。
  说到这里,李氏也是心下一震,难道陈矩三个太监不满自己对少年皇帝的严加管束,想要搬出陈太后,逼迫自己放权让朱翊钧亲政??
  这件事,难道是朱翊钧挑起来的?是自己前阵子想要废掉这个皇帝的事,吓得大儿子想要逼宫夺权??
  脑海里瞬间闪出各种风暴时,陈太后才轻咳一声,“妹妹,今儿个这事,是陈矩上了奏折,原本我是不该说什么,这些年你对翊钧的教导极为成功,让他成为知书达理,明辨是非的明君,但有件事却事关重大,既然我知道了,就不得不说几句。”
  “陈矩外出寻访诸多名医,已经确定了一件事,长期久跪会对人双腿伤害极大,甚至引发腿疾,我皇明总不能日后出现一个行走不便,要靠人搀扶的帝王,那才会让妾身愧对皇明列祖列宗,死后也无颜去见祖宗。”
  “你对翊钧的教导很成功,但日后罚跪的习惯可真的要改一改了,你也不想日后看着他成为一个行走不便的残疾人吧?”
  陈矩当然知道,想要改变李太后对朱翊钧的教导方式,真的很困难,人家用了十来年的罚跪套路,凭什么你一个太监说一句,就给你改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