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9/1348

  其中俞大遒还是和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人物,可以想见这位的军威有多显赫,奈何四人组穿越的时间,有点尴尬,俞大遒在去年1579年就死了。
  李成梁不说了,能打归能打,可是养寇自重,养出来女真集团,这就是童健毫无好感还有点厌恶的原因。
  秦良玉也是一生征战,为大明奉献一切,但1580年时,秦良玉才六岁,还是个小丫头呢。
  朱翊钧震惊了,“戚少保??”
  他当然知道戚继光是谁,张居正手下最能打的大将,目前是蓟州总兵,除了总兵的武将职外,还屡屡因功被封为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封少保。
  北方的蒙古小王子和麾下蒙古部落,屡屡想要犯边,每次都被戚继光按住一通暴打,打的这十几年里蒙古那边都怀疑人生了,再不敢南下寇边,而是跑去辽东打秋风了。
  就算跑去辽东,戚继光这个少保,总兵,镇守的不只是蓟州,还包括永平、山海等地,那位又发兵协助李成梁再次把蒙古小王子一通暴揍。
  少年皇帝知道戚继光相当能打,不过……不过这时的朱翊钧,内心深处早就给张居正、冯保,以及这两位手下的主要文武支持者,被判了死刑呢。
  史实上,张居正病死后,这位万历皇帝可是对他抄家、流放全家,家属或饿死或病死,甚至差点开棺鞭尸,戚继光身为张居正手下最能打的武将,也被万历先是调去广州,然后又罢免,没过多久这位千古名将就病死了。
  他会对张居正这么记恨,除了是之前自己调戏宫女,被冯保告状后差点被废了帝位有关,这件事里张居正替他代写罪己诏,也让朱翊钧对这位元辅张先生深感痛恨。
  更因为,那张先生自己在外面过得奢华无度,却每每要训他节俭节约等等,对他管束的太严,同样的,朝堂上的事,国家大事小事,朱翊钧一个皇帝根本没有丝毫影响力,没有一点权力。
  他已经十八岁了啊,还是毫无话语权,傀儡一样的存在。
  这不就是内冯保,外张居正搞出来的么?
  少年皇帝万万没想到,在童健这样的异人口中,浩大皇明,子民千万计,文武如林,这么大的明皇竟然只有他这个皇帝,张居正、戚继光三人值得他们接触?
  还有,戚继光这个猛将,在张居正面前都还要自称门下走狗,可见这时代的大明,文贵武贱到了什么程度,虽然不敢说比大宋差,但也强不到哪去。
  那么多文臣,只有一个张居正值得接触?其他的,甚至都不如戚继光?这话要是传出去,戚继光得被多少文臣记在小本本上,整天上书弹劾他?
  申时行,嘉靖41年状元,科举后短短十六年,已经在万历六年入阁,现在充当阁臣两年了,你说这样升官速度爆炸的申阁老,在童健这些异人眼中都不如一个戚继光?
  他要是知道了这话,九成九会记戚继光的黑本本。
  马自强、吕调阳、张四维……就算没有申状元的升官速度,也是文臣之中出类拔萃的存在啊,不然怎么能入阁。
  在朱翊钧惊呼里,童健笑的很神秘,“纵观华夏数千年史书,最出色的改革家,无非是商鞅、始皇、隋唐创立科举等,影响最为深远,张居正的改革,是足以和这些先贤比肩的。”
  朱翊钧直接被这话打的大脑晕乎乎,有点昏沉,开什么玩笑,张先生的改革能有这么伟大的评价?你闹呢?
  少年皇帝还想着等张居正哪天失势了,自己掌权了,一定要好好惩治惩罚这个权臣,坏老师,哪会想到对方在这群异人眼中地位这么搞?
  就算异人们不插手他的皇明朝堂,若是张居正真有这样的历史评价,他若在对张居正下手,那史书会怎么评价他这个皇帝?
  隋唐开科举,打破世家门阀对朝堂的垄断,如今发展到现在,大明上下,科举早已经是无可动摇的庞然大物,是和所有士子读书人都有着切身利益的。
  其意义,已经不是一般的庞大可怕。
  张居正改革,能比肩隋唐开科举??始皇不用说了,书同文、车同轨,修长城,影响数千载,这还是华夏第一位皇帝。
  商鞅?没有商鞅改革,能有大秦的辉煌?
  震撼懵逼片刻,朱翊钧才好奇道,“戚少保?”
  这句戚少保和上句戚少保的发问,明显有着本质的区别。
  童健微笑不变,“这是岳武穆式的英豪,值得我华夏苗裔千年传唱。”
  “戚少保在蓟州么?不如我带陛下去见见这位大明的岳武穆?”
  蓟州是后世的天津一带,戚继光抛开少保之类官职,武将属性还是蓟州总兵官。
  以童健一步数里的速度,从皇宫杀到蓟州根本用不了多久。
  说到这里,他都不等朱翊钧回答,一步踏步,混元幡的仙力覆盖,朱翊钧、陈安两人和他一起,瞬间横跨数里出现在了这个时代的京城大街上。
  朱翊钧惊讶的满脸凌乱,陈安也好不到哪去。
  没等这一对少年说什么,童健就笑道,“陛下不用慌,我已经施展仙术,让我们三人隐身了,所以咱们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象,但外界,谁都看不到我们。”
第2194章
朕的岳武穆
  片刻后,京城东方数里外,童健刚想重新起步,一脸兴奋欢呼的朱翊钧就开口道,“先生且慢,且慢,这真的是缩地成寸,一步数里啊,哈哈,陈安,我们上一个呼吸还在京城门下,这个呼吸就到了数里外,你看,京城的轮廓好伟岸……”
  “先生,我好不容易出宫一次,带我好好玩玩好不好?趁着他们都不知道,哈哈哈……”
  切身感受过几次缩地成寸,还有隐身的仙术,朱翊钧这个少年皇帝再也不想克制压制各种天性了,笑的灿烂无比。
  反倒是小太监陈安,虽然有各种震惊、凌乱等情绪,他还是忍不住惊异的道,“童先生,我们就这样出宫,真的没事么?一旦被朝臣发现,或者冯老祖知道……”
  先生这个称呼可不低,朱翊钧这少年天子对外时,只有对张居正一个,言必称张先生,元辅张先生,其他阁臣都没这待遇。
  童健微笑不变,“没事,我相信所有在文华殿外的人,都没心思去理会外界,早就沉溺在老张那边了。”
  “咱们别说出去玩一两个时辰,就是明天再回来,他们都可能想不起陛下呢。”
  朱翊钧大惊,“那位张先生在表演什么?”
  童健大笑,却不回答。
  张士良在表演什么?
  他除了拉出火锅架势请一群明朝大佬们吃饭,还搬出了荧幕,播放器等等,给那边闻讯而去的内廷太监、外庭朝臣们,播放电影呢。
  放的还是现代位面版本的豪华版三国演义。
  童健他们所在的现代位面,影视圈有苏见、杨云飞这类穿越客导演,华夏影视圈横扫全球,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而连续系列版的三国演义,也是大导演苏见搞起来的大场面。
  动辄上万群演上阵扮演杀场对战,巨星如云,美女如林,各种历史考究也极为详细,甚至内地的最大影视城之一,其最初的原址,就是为了建造汉庭才起来的。
  穿越客大导演苏见,就是这么不讲理。谁让人家有钱呢?就说苏见,八十年代穿越港岛,抢拍了无数国内外经典,提拔了无数巨星,他手中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是去内地投资,投资的也是影视行业。
  那位爱国大导演,最大投资就是影视城的建设,各种影院的建设。
  他初入内地,也喜欢提拔内地新人,提拔各种还在埋没状态的未来明星,然后国内外,混影视圈的有几个没受过苏见的恩惠和人情?
  他想拍系列电影,名著?你就是友情客串也要来啊。
  那个版本的三国演义,真的是十几部的电影系列。
  什么发哥,华仔,星爷等等,都在里面有自己的角色,比如大魔王董卓就是发胖后的发哥扮演的,你可以想象他在荧幕上的魅力了。但凡三国里随便一个有分量的角色,全都是现实中的明星。
  这样的三国系列影片,一口气播完就到明天了。
  童健才有机会忽悠朱翊钧出城玩,而童健本身,对于历史知识了解的真不多,张士良懂的多,为了帮老岳那个岳掌门,化身岳状元,他没少查询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
  齐宣是本就爱好历史,上学时就喜欢这些,算是历史通一个,开着直升机从西安飞来京城的几个小时里,那两位各种讲解,以童健目前的灵魂力,也算过目不忘,记忆深刻了。
  知道了,他才明白张居正的历史地位,改革的分量,更知道下场多么悲凉,这个首辅当然有自己的缺点,有其人性的另一面,可谈改革效果,是在替大明王朝续命。
  戚继光?了解戚继光的历史地位,童健都不忍心这位戚少保还像原本史书上那样,几年后郁郁而终了。
  他才会施展缩地成寸神通,来忽悠少年皇帝出宫。
  就算离开了京城,童健用脑子想也知道,1580年的大明,突然看到了21世纪的电影,第一次就是精装豪华版三国系列……那会引发多么庞大的震撼和轰动了。
  童健笑而不语,朱翊钧倒是更好奇了,但他也没多问,再次移开话题,“童先生,先生行走时慢一点好不好?我真想好好看看宫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然后……
  朱翊钧很快笑不出来了,童健缩地成寸,专门带着少年皇帝出现在底层大众的身边。
  朱翊钧被震撼了。
  张居正为什么要改革?再不改革,皇明已经成为草民无立锥之地的状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民间的真实生态。
  现在已经是改革后期,取得了一定成果,可底层小民的真实生活环境,依旧是凄凉的很。
  打个比方,改革前的大明是随时可能掀起大规模流民,乱民的时代,改革后期,也就是草民们能糊口,有点饭吃。
  第一次亲眼目睹各种民间疾苦的少年皇帝,深深被震撼,以及颠覆了以前的世界观,这样的大明,和诸位先生所说的,不一样啊。
  齐宣就算走的比较慢,还会走走停停,故意让朱翊钧看到人生百态,两个小时后,他还是抵达了蓟州,戚继光这位少保,所统辖的戚家军军营外。
  “这就是戚家军??”
  看着前方井然有序,个个精气神都极为饱满的军士们,朱翊钧再次震撼了,之前两个小时行程,他还被刻意带进了一些地方卫所之中,观看大明的军户们目前是什么生态。
  越看,朱翊钧越崩溃,那样的大明军户卫所,简直烂的超出天际,超出少年皇帝的想象。
  对于卫所之中,千户百户们一个个化身土财主,大地主,卫所兵成为千户百户的佃户,很多兵卒早已经成了职业农夫,工匠下人等等,早不修刀兵好多年了。
  那么烂的卫所军户让他崩溃,而之前多崩溃,现在的戚家军,给他的惊喜就有多强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9/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