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1/1348

  更别说,史嵩之这个曾经的京湖帅臣,还是巴结谄媚史弥远那个奸相才上位的,这就让李宗勉更加看不上眼了。
  说的也是,权臣史弥远死后,赵昀初掌大权这些年,提拔的李宗勉、杜范、赵茹谈、徐清叟等等,可是在后世被评价为小元佑的朝堂。
  大元祐是谁?宋哲宗赵煦在位时,王安石改革那个年代。
  王安石在历史上什么地位?李宗勉一票文臣和孟珙等一票武将,能被后世评价为直追王安石时代的小元佑,足以见证这个时期,南宋还是有希望的。
  无非是蒙古太BUG……横扫了欧亚大陆后几乎是以全大陆之力来围殴南宋小朝廷。
  有史以来华夏大地面临的草原民族入侵,从没有如蒙古这样势大难挡的。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匆匆从皇城内跑来,一见郑清之、李宗勉、史嵩之等大臣们聚在宫门外,这身影顿时急道,“诸位学士,官家可是等急了,才派内臣来催……”
  李宗勉见状,也不再纠结于几人间的矛盾,立刻上前,“董内监,到底出了什么事,可是庐州有变?”
  眼前的宦官就是赵昀的贴身内侍董宋臣,二十来年后宋理宗执政晚年,鼎鼎大名的奸相丁大全,就是靠着逢迎巴结董宋臣这类宦官,才崛起的。
  当然,一二十年后理宗朝晚期,赵昀开始进入了封建帝王沉迷酒色昏庸的套路中,才能让董宋臣权势加强,现如今理宗刚掌权三四年,还算有点英明果决,这时代的董宋臣丝毫没资格在李宗勉等丞相们面前摆谱。
  “郑大学士,李参知,小人只敢说,官家召见诸位不是坏事,快走吧。”
  董宋臣笑容谦卑中,更带着浓浓的震撼,荒谬感。
  身为赵昀贴身内侍,史弥远时代连赵昀都是摆设,董宋臣更加是挂件了,郑清之,在史弥远时代就是副相,他真的没资格摆谱。
第2180章
有点小惊喜
  内皇城选德殿,郑清之、李宗勉、史嵩之等人刚被董宋臣接引着入殿,33岁的赵昀就立刻惊喜的开口,“诸位学士总算来了,不用多礼,允升,赐座。”
  “另外,快把孟璞玉的折子给诸位爱卿看看。”
  伺候在赵昀身侧的宦官卢允升,是和董宋臣一样的人物,快速安排小太监赐座时,他也抓着一个奏折递向郑清之。
  虽然是递给郑清之的,李宗勉暂时看不到,但这位李副相还是愕然的看向赵昀。
  原本以为是庐州有变,官家才会急招他们这些大臣入宫,没想到和孟珙有关?孟珙是主战派将领,自然也很受李宗勉看重,更别提孟珙的确是猛将啊。
  这几年若非那家伙力挽狂澜,小朝廷恐怕就完蛋了。
  在李副丞相心目中,43岁的孟珙已经是属于赵构时代,比肩岳飞、韩世忠的角色了。
  那些年若非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名将,赵构能否坐稳皇位,把宋庭延续下来还真不好说。
  而蒙古全面南侵,也有孟珙、杜杲、吕文德等人守住了荆襄、江淮。
  就是这一年,孟珙接连收复失地把荆襄主要城池全部拿回来,这个名字,早就被李副相牢牢记在心里。
  若非孟珙是史嵩之的下属,李副丞相早就有大力提拔那位的心了。偏偏史嵩之这个主和派,软蛋,竟然也对孟珙各种支持……史嵩之因为孟珙升任华文阁学士,孟珙自身也是因为战功升任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的,这是湖北路大军统帅了。
  别说李宗勉对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史嵩之一样震惊。
  不过两人也没多说,静静等着郑清之看奏折,片刻后,郑清之一脸懵逼的把奏折递给李宗勉,李副丞相只是看郑清之的表情,就有些茫然了。
  等他接了奏折观看,表情很快就更加精彩了。
  等史嵩之也在随后看过奏折……
  三名大臣都是面面相觑,坐着发呆的模样。
  “郑学士,对孟璞玉的奏折,你怎么看?”赵煜一脸期待。
  郑清之重重咳了几声,“孟璞玉是史学士任京湖帅臣时的爱将,臣了解不多,还是史学士来说吧。”
  史嵩之傻傻发呆,似乎都没听到郑清之的话。
  没办法,孟珙的奏折太离谱了,竟然说有一个仙君下凡,在南地一个人暴虐上万蒙古骑兵,诛杀蒙军统帅兀良合台、万夫长脱里,得益于仙君神威,孟珙俘虏三千多蒙军溃卒,包括三千多匹良好的战马。
  而那位下凡的仙君,更是要去直冲围庐州的八十万蒙古军队,为了北望大局,孟珙才一边调兵追随仙君前往庐州,一边写了奏折来朝禀告。
  实际上,他原本是没资格,在没有皇命的情况下就调兵出湖北的,孟珙是湖北大帅,有权在那一地出兵平叛,收复失地什么的,但是调兵出湖北,前往南阳还好说点,那距离襄阳太近,去江淮庐州,没有皇命……那几乎等于谋逆行为了。
  在史嵩之发呆中,赵昀又急不可待的开口,“史学士?”
  这位才是孟珙的上司,和孟珙最熟悉。
  史嵩之终于回了神,一脸崩溃的开口,“官家,你真信有仙君下凡么?”
  赵昀无言以对。
  他这个时期也不怎么信这些的,仙神这玩意……你看看宋徽宗赵佶多么崇信道教,都能让一个林灵素祸乱朝堂,结果呢?赵佶成了千古以来难得一见的耻辱帝王。
  那么相信仙神这些玩意的赵佶前辈都成这样了,你让赵昀怎么信?赵昀不是赵佶的后人,他是赵匡胤这个太祖的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
  可以说到了赵昀这里,被赵匡义抢走的皇位,才算回落到了赵匡胤一脉。这还是史弥远的骚操作,为了长期把持权利,才搞了这一出大戏。
  不是赵佶后代,也不是赵匡义后代,赵昀自然不介意偶尔表漏出对赵佶之类人物的不屑和轻视,可……孟珙啊,这是在小朝廷有了危局时,力挽狂澜收复失地的猛将。
  也是赵昀视之为国之柱臣的猛将。
  在赵昀心里,孟珙就是他赵昀的岳武穆。
  就算没有皇命就调兵出湖北,赵昀也不相信孟珙是要谋逆。当年大势倾颓,史嵩之一力主和,想和蒙古谈和,赵昀也是犹豫摇摆不定,还是孟珙以及李宗勉等主战派,最终定了他战下去的心,也真的战成功了。
  若非孟珙,他赵昀恐怕才初掌权就要学赵构成为跑路皇帝了。
  这样的猛臣怎么可能会谋逆?不是谋逆……这家伙所说的,仙君下凡帮助朝廷打败蒙古大军?怎么这么不靠谱呢。
  就算有仙神,会下凡帮助大宋,不该是赵佶那个坑货得到帮助么,那位才是最信这些的,反而成了有华夏以来最悲催可笑的帝王。
  这除非是太祖赵匡胤显灵,才会有仙神在这时下凡帮助他赵昀吧?难道真是太祖显灵了?赵佶那个坑货不是赵匡胤的子孙。一想到这里,赵昀都有些很微妙的感觉。
  赵昀沉默着不说话,史嵩之则是在崩溃后终于回过来了一些情绪,再次开口道,“虽然事情很荒诞不羁,但臣能保证,孟珙非谋逆之臣。”
  李宗勉都忍不住开口,“臣也觉得,孟珙非李全、王旻之流。”
  王旻不用说,就是那怂货在蒙宋战争初期,被吓得开了襄阳城投降,才导致整个荆襄一路溃败,几乎有了天倾的危局,而李全,则是山东世候李璮的父亲。
  李璮能成为掌山东地的汉人世候,继承的就是李全的兵马。
  李全是反金的起义军,被宋庭招安,不过后来还是又反出了宋庭,他没有反出宋庭之前,表面上对宋庭恭顺,实际上是为了获得南宋的钱粮,就是李宗勉屡屡上书指出李全有反意的。
  赵昀这才有点小惊喜的开口,“既然诸位学士都认为孟珙非反臣,难道这奏折所言为真?真有天上仙神下凡来助我大宋?”
  “是太祖显灵么?”
  郑清之、史嵩之、李宗勉等人再次无语,无言以对。
  大家都觉得,若真有仙神愿意帮助大宋,赵佶才是对仙神之说最热诚,最有机会得到帮助的。偏偏赵佶没等到仙神帮助成了千古之耻。
  赵昀……他和赵佶比,不信仙神,却属于赵匡胤这个太祖血脉后裔。
第2181章
现在的大宋百姓都这么狂野么?
  赵昀、郑清之、李宗勉等一屋子君臣呆坐选德殿内面面相觑片刻,还是李宗勉最快清醒,起身微微对赵昀行了一礼,“官家,事到如今,臣请官家尽快派遣使臣前往庐州查证。”
  “孟珙非王旻、李全之辈,庐州杜子昕更是我士大夫表率,文武双全,既然孟璞玉的奏章是率兵前往庐州,那不管仙君下凡一事是真是假,等使臣到了庐州就能知晓。”
  赵昀也猛的清醒,拍着大腿笑道,“李相说得对,宋臣,就由你充当中使前往庐州查看真相。若是太祖显灵令仙君降世助我皇宋,那就犒赏全军……”
  “若是仙君下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孟璞玉无皇命调兵北上一事,无过,当记大功。”
  董宋臣立刻跪地,“臣接旨。”
  过了这个流程,董宋臣就屁颠颠离开殿宇去做事了。
  临安到庐州直线距离差不多八九百里,当然,这个时代你不可能一直用直线去赶路,好在南宋航运发达,从临安到应天府走水路,然后在乘船在大江对岸上岸,快马……
  事情紧急,以最加急效率去庐州,一天多也就到了。
  这个时代航运速度,不会比陆地上八百里加急慢到哪去,甚至会更快。这是一个有内功,有侠客的位面,赵昀这里再怎么说也是宋庭代表,皇城内有一些有武功修为在身的宦官还是正常的。
  连忽必烈那个蒙古诸王之一,这个时代的忽必烈也不是诸王里最耀眼的,都能汇聚金轮法王、尹克西、尼摩星等高手,宋庭自然也有对应的存在。
  就是孟珙派人来送奏章时,没有差遣武林高手来赶路,这奏章才会刚到赵昀手里不久,若他在南阳地当天,就请黄药师或郭靖来送奏章,早就到好几天了。
  等董宋臣离去后,选德殿再次安静了下来,大家一时间都是,兴奋,狐疑,茫然,好奇等等情绪加身,都有些被搞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又沉默了一阵子,一阵急促的奔跑声才让众人惊醒,几个呼吸过去,董宋臣满身湿汗的露出了身影,“官家,臣刚刚准备动身,就接到了门下传讯,庐州杜知州遣一民间义士来汇报庐州军情,已经到了皇城外。”
  赵昀呆了一下才惊喜道,“快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1/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