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4/1348

  许三一脸尴尬,还是硬着头皮道,“少爷,时代变了,我们再肆无忌惮杀人,是会有报应的。”
  整个云州,目前的各大家族人心惶惶,当然也会影响到下面,连这群真正的士绅豪强,面对远在几百上千里外的薛城都人心慌乱的厉害,这还指望办事的家丁,能有勇气去对抗大势?
  不要忘了,吴起良这类士绅,就算在地方上根深蒂固,权势无双,可他们办事,依旧是利用许三这类人去做的。
  他们的所有消息来源,也都是许三这类人,整理收集之后才传到他们这里的。
  “换了以前,少爷你要整谁,咱们自然不惧,可李仙人就在薛城,指不定哪天打过来,到时候若是算旧账,咱们小的可扛不住。”
  时代真的变了啊,许三早就卖身为奴,成了吴家的家仆,问题是,就算吴家对他不错,眼前的吴起良对他也不错,可,有朝一日能获得自由身,谁愿意继续为奴?
  身为家奴,就是哪天恶了吴少爷,被少爷下令打死,官府都不会管的,许三以前待遇不错,那也是他一次次尽心尽力去办事,才换来的回报,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就能得到吴起良的厚待。
  许三更不愿意,自己的后代也一直为奴。
  吴起良再次大怒,“你要留下来,留在大月城?”
  吴家举家族逃亡,带走海量的财富,自然要有一定人手护卫才行,在他想象中,许三这类家仆自然要带,那是护卫团主力。
  可许三这些话,却表明对方没有一起走的意思。
  许三无奈摇头,“少爷,宾主一场,吴家要走我等自然会相助,可一起跟着走就算了,小的打算留在这里,娶个媳妇当个良民。”
  吴起良都不急着快马赶回家了,只是伸出手指着许三,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打死许三么?既然连他很信任,也很重用的许三,都这样了,你还指望能有多少以前的吴家仆从,听他的话去随意杀人?他甚至开始恐惧,许三表态要留下,那目前还被掌握着卖身契的其他仆从,有多少都要留下?
  若是那些全都不愿意跟着吴家走。海量的财富,怎么保护?没有足够的家丁水手,装满金银珠宝,名贵字画等等的船只,遇上了海盗就是任人宰割的肥羊啊。
  许三再次开口,“少爷,你们要走自然随主上的意,可小的真不能奉陪了,我总要等一份光明的未来,不止为自己,也为后代。”
  只要不傻,底层百姓和这类家仆,都知道,薛城的平民生活水准待遇直追齐国!他们跟着地主老爷走,日后继续当任人宰割的家丁?大家的脑子呢?
  你但凡还有一点点理智,就都知道怎么选择。
  时代变了,薛城李元书代表的是地主士绅的穷途末路,却是他们这类人的光明未来啊。
  “到底有多少人,和你一样的想法?”
  深吸一口气,吴起良终于说出来一句话,他现在都已经把爱妾出逃的事放在一边了。
  许三只是讪笑,不说话,他不好意思说,难道说,家里所有签了卖身契的家仆,都不愿意走?
  他会来汇报爱妾出逃一事,也只是尽一份主仆一场的情谊。
第1881章
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吴起良去的匆忙,更是在离去的路上就发现了家族的巨大新危机,而还在码头上的李剑南一行人,也是面面相觑。
  望着前方越跑越慢的两匹马,以及马背上的人,出身修岩府唐家的精英子弟唐怀澜才开口道,“连远离薛城数百近千里的大月城,当地顶尖豪门已经有了撤离老家的打算,咱们还需要去薛城么?”
  他们这一行人,是代表修岩府高层豪门去薛城探风的,想确认李家李元书一事的真假。
  现在,还有必要继续扬帆起航了么?
  李剑南苦笑,“唐兄,不如留在大月城多呆两天?若能在这里打听更多消息,就真没必要去薛城了。”
  他们船队抵达大月城后驶入码头,只是想在这里做一下补给和休整,然后继续杨帆,沿海路去薛城。
  云州所在大岛,内部可没有修岩州上望月湖、湘河之类四通八达的水路运输渠道,最快效率只能继续走海运。
  可李剑南真心觉得,没必要再去薛城了,停下来,多看看本地豪族是不是真的在卖房子,卖商铺,真心转移走各种家当,就能确认薛城一事的真假了。
  你说李元书一事,都在整个云州传的沸沸扬扬了,只要李元书杀过来,如吴起良所在吴家的大宅庄园,商铺都会充公,在低廉的租给普通人,那为什么他们现在还能卖房子,卖商铺?
  当然能卖,李元书打过来把那些不动产充公后,租给谁,租金多少,都是要统一安排的,现在你若有点钱,低价买了过来,那就是你自己的豪宅庄园了。
  普通的小手工业者肯定买不起,就算吴家之类跳楼价大甩卖,小手工业者家庭也买不起,但一个城市里,还有中等收入阶层的,就比如,以前为吴家打工,做到商铺主管层次的,就算不贪污也靠自己高薪酬,攒一些家底。
  或者一个城市里木工、铁匠等技术人才,基层肯定最多吃饱,手艺最牛的那一批,只靠手艺吃饭,也能攒出来一定的家底,成为中等收入者。火炮大舰横行的时代,一个一流水准的铸炮师,能轻松攒起来不菲的家业。
  还有,吴家之流占地大几千平方米的庄园,几进几出,一座院子挨一座,一个大院子套几个小院子。
  中等收入的家庭,即便一家买不起整体,可是多联合几个人,多联合几个十几个家庭,大家凑钱平分,也是可以的。
  这类自身没有什么恶行恶迹,靠自己水平发家,小富的,正常买下来的家产,李家来了也不会没收的。
  这是有例子可以依据的,比如李元书拿下薛城府城,过去一周多了,才去薛城治下三县进发,在那一周多时间里,三县顶尖豪族早就听到了风声,跑路了,庄园就是卖给县城里的中层收入者,吐血价大甩卖。
  平时能值几万两白银的大宅子,修建的布置堂皇富丽,用才也都是最讲究的,吐血跳楼卖个几百两。一群中等收入的家庭凑一凑,联合买下来,十几户住在一个庄园里,都宽敞的很。
  等李家杀过去,也认可了对方的地契。
  毕竟李家只是想让基层富裕起来,都过上好日子,那些靠自己能力过上中等收入的家庭,攒钱买到了大宅子,凭什么不认可啊,商铺也是如此。
  薛城治下三县既然有了那样的例子,如大月城这里,吴起良所在吴家,还有其他士绅豪门,就能拖一拖时间,宁可吐血大甩卖,也要卖出一点家产带走。
  废话,他们现在不卖,李家来了就是免费充公,现在能卖几百两是几百两,祖传的宅子卖几百上千两,城市商业中心最繁华的店铺,酒楼等等,随便再卖个几百上千两,城市外的船只,造船工厂,种粮的良田,所有不动产凑在一起,也算是一笔还凑合的财富了。
  当然,若有可能,他们绝对不想这样子舍弃大把的祖业啊,只是扛不住李元书那样的神仙腿,才不得不为之。
  唐怀澜无奈一叹,“通知更多人下船,去城里找个客栈休息。”
  ……
  一段时间后,修岩府众人刚在大月城最好的客栈住下,还没洗刷一下身上的风尘之色,李剑南就迫不及待的拉着各家里,最主要的话事人汇聚在了一起。
  “诸位兄台,出大事了!”抓起酒杯灌了一口佳酿解渴,李剑南才苦涩的道,“刚来的消息,吴起良所在吴家,变卖了四五成家产后,第一批船队都打算起航,先去曲阜那里避祸,或者观望一下。”
  “可临到头了,却发现家丁仆从水手等等,竟然不愿意跟着吴家一起撤。”
  “若没有那些家丁仆从护航,为他们提供武力,别说路上的海盗侵袭了,就是到了曲阜,只有一群老爷少爷,怎么护得住那随时可以被带走的金银珠宝?”
  “护得了一时,又能护得了一世?”
  财帛动人心,小儿闹市持金,下场只会有一个。被坑忙拐骗吃个干净,就算吴家是士绅一员又如何?士绅们,对自己的同行下起手来,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修岩府那些高层顶层士绅,不就指望着一次次民乱,把中下层县乡士绅地主,被打的血崩,家业丢光,然后他们才好下口?
  吴家若没了保护力量,一个府城的土豪带着海量现金财富进了国都?不被吃干抹净才怪了。
  就算鲁国士绅可能还会有一点点良心不安,或者兔死狐悲不下口,大商呢?鲁国士绅不管对平民阶层怎么欺压盘剥,都掩饰不了他们其实也是大商士绅口中一盘菜的事实。
  唐怀澜听得直抽冷气,“安敢如此?!彼辈奴仆,竟然不尊家主号令?这……”
  这是找死啊,问题是,一旦所有奴仆都抱团起来,一起违抗你的命令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这些老爷少爷,也翻不起大风浪了。
  若没有李元书大旗扎根在薛城,大月城这里的家丁仆从敢不听命?就算一起不听命,架空了本地士绅豪族,其他地方也会立刻出现平叛的军队,扫灭了这里的叛逆。
  但李元书的大旗就飘在薛城,一天不倒,就没人会顾忌这里的小事了。
  唐怀澜身为唐家这次的主事者,当然不傻,一眼就看穿了本质,却又有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第1882章
氛围逐渐变得诡异起来
  几个时辰一晃而过,天色入了夜,吴起良被唐怀澜、李剑南等主动邀请到了客栈内,简单寒暄之后,唐怀澜才开口道,“吴兄,形势到了这一步,你们吴家打算怎么做?”
  “那些即将被转移的家产,若没有一支可靠的人手保护,到了外地就是惹祸的根源啊。”
  吴起良哭了,他都没心思再去理会那个和青梅竹马私奔的爱妾了,抓起酒壶哭着灌了一口,才悲愤的道,“那群天杀的杀才,真是恨不得屠光了这群畜生,吃我们家的,用我们家的,一点小事就敢集体背叛……”
  哭着吐槽谩骂一阵子,他才崩溃的道,“到了这一步,只能和那些贱人妥协了,按薛城例,单人出海一次月例六两,发生战争,战后还活着的二两赏金,死者五十两抚恤。”
  “噗~”
  李剑南直接听喷了,一口好酒就这样喷了一桌子,可此刻没有谁怪他,所有修岩府士绅豪强家的少爷,都是差不多的反应。
  “疯了?这哪是家丁啊,对外招兵都不可能有这样的优厚待遇。”唐怀澜拍着桌子打骂。
  一个人都这样,而一艘船上,大船动辄几百船工,就算按300人算,月例六两就是一个月需要一千八百两,死一个五十?死十个不就是五百两了?这还是一只大船。
  随便遇到一次战斗,甚至海上的风浪,损失都会让人肉疼。
  而在以往,他们这些豪强,家丁战死才三四两的烧埋银,萧家那档次是四两,唐家、沈家、刘家次一档,三两就不错了。
  死一个壮丁,三两银子能做什么?没有灾荒时,十来文一斤米面,三千文才买二百多斤米粮。
  当然,你以为这中间没有克扣么?战死的负伤的,怎么可能是家主少爷之类去支付烧埋银,都是管家在做,管家下面还有各种管事,你抽一点我抽一点,以往他们家里死一个壮丁家丁,死者家属最后拿到二两多银子,买一百多米面过个好年,就不错了。
  战死才是这级别,更别说月例什么的了,大家都知道水手这职业,动辄远航以月计算,成年累月窝在一个船上,还有海洋风暴的威胁,这职业薪酬肯定要比码头的苦力,或者城内的轿夫之类薪水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4/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