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9/1348

  上仙不开眼啊,怎么就选了李元书那样的家伙,而且上仙的站位,竟然站在了那些大字不识粗鄙不堪的普通百姓那一边。
  不管怎么看,他们这类不止相貌出众,还掌握各种学识学说的有才华人士,才值得仙人看重吧?
  薛城府府城十几万普通百姓,九成以上都是大字不识,相貌粗鲁,不知礼数等等,谈外在谈内涵,他们这样的士绅之流,哪个不把那些普通屁民甩开了几百里?
  可现在,事实就是许家损失惨重!
  上百年打拼来的家业,各种田产,商铺宅院等等,一下子全没了,你以为这容易么?田产商铺之类,不都是一年接一年,专门等着那些小门小户受了灾,在低价吞并过来的?
  这不容易啊,不止等着小门小户受灾时间长,他们主动去制造灾难,也不容易啊,需要花销和注意影响、形象的。
  府城之外沿海平原那成千上万亩农田更是如此!
  一百多年好多代人,才累积出一份值得自豪的家业,一下子全没了。
  金银珠宝,字画绸缎等等,这些浮财都没能全部整理干净,留在薛城的也等于没了。
  这些还不是最大的损失,最大损失是人口!
  其实,士绅们很清楚,人口资源,才是最值得重视在意的资源,你就算没钱,没地,没产业,但若有几百上千人,被你指挥着去劳动,只靠正场正当的劳动方式,用不了多久也能置办出一份大基业。
  前提得是,那些被你指挥的几百上千人,只需要最基本的吃饱,不要其他薪酬。
  放在现代科技社会,哪怕一个普通毕业生,一穷二白没家世没背景没人脉没能力,最多找一份月薪两千块的工作……但你若有几百人,听你的话工作,他们只需要吃馒头米饭管饱?一个月下来,搬砖也能让你富贵起来。
  许家几百年累积,之前初听到李望江带着二三百披甲精锐来闹事时,一声令下,一炷香时间就拉起了二三百披甲执锐的青壮!那里面七八成全是卖身奴。
  你可以想象,诺大的许家,到底有多少人力资源了!
  只是许家庄园内,随时拉起二三百青壮年男性,那么丫鬟婢女之类女性呢?年长一些的家仆,年幼一些的家仆又有多少?
  许府庄园之外,他们一个个商铺里做事的家仆又有多少?许家商队里,盐场里的家仆又有多少?
  但现在,那几乎全没了。
  不是全没有,是几乎,就是因为,目前在帮许家操控这一艘大船的,是许府多年来的外宅管家,还有管家的儿孙子侄辈。
  到了许家这层次,他们的管家,管家子侄辈,生活远比普通的齐国平民优越的多。再如各商铺管事,内外宅管事等等……都跟着一起走了。
  许家近海商队里,原本能当上船长、大副、水手长之类职务的,也在帮忙操控着其他船只在跑路。
  但许家依旧处于严重的人力不足状态。要不然,他们此刻就不会只驾驶三艘二百多吨的船只出海了,许家本身商队,船只数量都有十几艘的。
  十几艘二三百吨商船,远远比不上萧家那类十几艘近千吨大舰的规模,但这样的“小船”,你想全部顺利运转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到梁道府招人,通过以往老生意伙伴刘家的力量,尽快搞定,尽快远离,这才是许继骞心中的决断。
  这话下,许伟凡倒是苦笑起来,“父亲说得对,李元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背后真正的仙人,神话传说中,各种仙神神魔,都是能毁天灭地的,哪里只有李元书一道龙卷风,吹翻几十人那么孱弱?”
  “真正仙人,怕不是挥手就能制造几十个,几百个李元书。”
  “我们只能退让,我现在担心的是,到了梁道府,咱们也不容易招到人手了,昨天咱们在整理家产的时间里,估计就有梁道府的商人,已经把消息传回那边了。”
  “只要不是太笨,那边的士绅,也会做出足够聪明的选择,李元书,不是一府之地能抗拒的,说不定,刘家之类,已经提前招收人手,抛售产业跑路了。”
  说到这里,许伟凡都有些小绝望式的抱怨,“话说,仙人既然插手了人间事,在薛城提拔了一个李元书,那我们鲁国,还能有乐土么?”
  仙人插手人间事,提拔李元书,让薛城成为了普通百姓的乐土,可这对士绅豪门,就是炼狱。
  他们向往的乐土,是以往的那些时代,百姓任由他们盘剥压榨,吸髓吞骨的美好时代。
  就算逃离了云州,万一仙人也在其他州府培养第二个,第三个李元书,他们又该怎么办,该逃去哪里?
  现在没有足够的人手,他们甚至要担心,这一路的海路,会不会安全,会不会被海盗突然出现抢杀一空。
  薛城附近的事,若是被三狼岛的三狼岛、一线岛的一线匪知晓,即便以前三狼盗都是听许家指挥做事,也未必不会反水,一口吞下他们所有的财富。
第1853章
一进一退,仙凡殊途
  许家等士绅豪门远航而去时,薛城,李望江则是大笑着抓住鲁振南的手臂,“鲁兄,从今天起,我李氏与鲁氏共治薛城府,还要鲁兄多多出力才行。”
  许家、王家之类被赶走,但鲁振南代表的鲁氏一族,还是留在城内,这主要是鲁国兴和李元书关系好。
  真要严格计算一下,其实鲁氏也不比许家、王家之流好到哪里去,可真要谈这个,你就会发现李家内,抛开李元书之外,其他家族高层也不会比许家、王家高层好到哪里去。
  所以,鲁氏就因为鲁国兴的原因留下了,不管以前如何,有了目前李元书可以飞天凌空,操控龙卷风的实力,鲁家也只会安安静静听李家安排,一起去造福薛城府的百姓子民。
  若只是薛城府城,李家也不是必须鲁氏留下来帮忙,只谈府城他们一家的精英,还有原本的各种吏员衙役,足以轻松搞定,架不住薛城府城之外,还有三县,以及众多的乡镇、村落呢。
  就是以后,把薛城府全府所有百姓生活水准,都提升到了齐国子民的高度,他们李家再继续向外扩张,吞下梁道府之类,那更加需要帮手来管制。
  目前这个阶段,普通的鲁国百姓,九成以上都不识字,还真没办法不借士绅之力。
  笑声持续几息,李望江又凝重的道,“不过鲁兄留下来帮我治理薛城,可不能像以往的官差士绅一样,无度盘剥欺压百姓了,就是鲁府之内,也不能再出现卖身为奴的情况,我们都只能去聘请,花之前三四倍的价格去聘请人来工作。”
  “除此外,更不能随意打骂家丁仆婢,更别说杀了,若是鲁兄不能坚守这一点,尤其是鲁兄府内几个作风比较不靠谱的子弟,若有违反,我也只能公事公办了。”
  “不知鲁兄意下如何?”
  鲁振南满脸的苦笑,他能意下如何?他只能毫无意见,深吸一口气,他才保证道,“李兄放心,我鲁家既然愿意留下,那就会全心全意辅佐李兄的大业。”
  “我府中也已经烧毁了所有卖身契了,所有家丁仆从的月例薪酬也调整到了齐国水准,就从这个月开始计算的,那几个行事比较纨绔的,我也已经下了禁足令。”
  “从此以后,李兄怎么说,我鲁家上上下下就怎么做,绝无推辞!”
  天地可鉴,这一刻鲁振南的心情是崩溃的,超级崩塌,李元书是和他儿子鲁国兴一起遇到的苏恒,一起遇到的那位大仙啊,因为上仙卖相不凡,气质出众,鲁国兴都也和李元书一样,去主动尝试接触,交流,一开始就是低姿态,只是想示好。
  结果好嘛,对方发话了,有事让两人办,因为还不清楚对方的具体身份,李元书直接莽起来做了,鲁国兴退了一步。
  这一进一退,就是仙凡殊途啊!!
  若早知道一进和一退之间,就是仙缘,登仙路的恩赐,当时鲁家说什么也要拼啊。
  可他们不可能有后悔药,也没有早知道。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不管你能不能接受,想不想接受,都必须认清现实。
  现实就是李元书已经成了修仙路的领跑者,鲁家,必须把握这一线机缘,是啊,李元书被上仙恩赐,就是因为他身怀仁善,对百姓,有着重视和施善之心。
  他也只是拿着普通金银这样的财货,去施善的。
  那鲁家就算亡羊补牢,从现在开始舍弃普通家财,去善待百姓,也未必没有一丝丝丝希望,重新得到那位上仙的关注啊。
  这就像商帝国,从赵煜展露了修炼术法之后,就刺激的众多帝国豪门勋贵们,不惜散尽家财去善待百姓,只求那么一丝希望,而商帝国众多的勋贵豪门,求得还只是让赵煜有兴趣去检测一下,他们有没有修炼天赋而已。
  若鲁家留下来,从现在起大散家财善待百姓,能重新得到苏恒的重视,他们说不定也会有机会,像李元书一样,直接可以凌空飞天,可以操控风雨呢。
  不管这样的机会多渺茫,这都值得拼一把,拼下去啊。
  为了这样的机会,散一散家财算什么?只要以往鲁家的各种经商渠道还在,市场还在,那就是把现在所有金银珠宝都送给薛城百姓,过不了多久,又能快速席卷积累出庞大财富了。
  接下去,鲁振南就是带着鲁国兴,还有鲁家其他高层,快速在薛城统计起来……先统计整个城市具体有多少人。
  然后,若是孤儿或者孤寡老人,直接送进幼慈院免费赡养起来。
  下一步就是乞丐,或者流民,若有病症在身的,直接有两大家族请聘来的医生免费是治疗,若是身体还行,只是饥饿虚弱的,就免费发放米粮衣衫等等,先让他们调养起来。
  李府接管薛城的第一天,只是两件事就忙到了夜幕降临,这样的事,也让不少旁观的,或者中途加入帮忙的百姓们,越来越期待,越来越欢呼起来。
  到了晚上,无数百姓都是在外面点着篝火欢庆起来。
  要知道以前薛城可没有幼慈院,这还是今天刚建立起来的,住在里面的数百孤寡老人,失家儿童,全是李府、鲁府里的婢女们在照顾照看的。
  幼慈院的地址,就是以前薛城餐饮住宿包括青楼方面的大亨,王家庄园。
  亲眼目睹旁观了这样的事,即便好事还没轮到他们头上,也足以让普通百姓欢呼欢庆了。
  事情也不出百姓们所料,第二天开始,阳光刚起,李府、鲁府两大家族,就开始从薛城最贫困的那些正常家庭开始,招聘,只要你还能劳动,那么李家鲁家的商行,盐场之类,就会给与你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你忙起来,待遇薪酬?绝对是高薪中的高薪,比以往两府的帮工们高了三四倍……但要知道,薛城最贫困家庭,对比李鲁两府以前帮工家庭,要更差的多,这就是他们以往收入的十倍以上了。
  薛城的自治,以最快速度和效率,让全城子民幸福感暴增。
第1854章
你为什么不早说?
  薛城进入稳步的发展期时,鲁国另一座大岛所在州,修岩州州城外数十里出,一片广袤的平原地,苏恒正带着一丝感慨看向左右,修岩州一州,也是八成平原,一成多湖泊河流,外加山岭。
  在此刻州城修岩府,却正上演着一场旱灾。
  海量农村、乡镇的百姓,面对已经三个多月滴水未下的天气,无不面露忧愁。
  常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鲁国所在地,算是亚热带,一年三熟,一亩地丢下种子,不去打理都能收割200斤以上的麦子,一年一亩至少六百斤以上,这气候和齐国差不多。
  一家四口只要有十亩地,算下来至少就是六千斤以上的收成,一个成年男子一天三顿,吃两斤,也才吃700多斤,6000斤?一家五口也轻松养得起。毕竟封建时代,有多少人是一天两顿的?有多少并不会吃饱,只是吃个半饱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9/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