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0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1/1348


第1820章
我大齐?
  蓬莱岛东部、东莱郡,近海某处渔村,斜阳西下的时候,众多渔村村民,家家户户都升起了炊烟,这里虽然是靠海渔村,不过若从天空向大地俯瞰,也能轻易看出,这是一座渔耕结合的封建村落。
  村子向东数里就是大海,海边一个小码头停靠着十多艘渔船。
  在村子西部、以及东南等地,都有着茂盛的农耕作物在生长。
  整个渔村面积不大,看起来只有一二百户人家,但村子正中央却有着一些集体式建筑群落,比如乡村学院、慈幼院。
  当炊烟升起的时候,村中央学院里也撒欢式的奔跑出大量孩童,这些孩童男女都有,放学后的打闹玩乐,搞得整个村子都有些鸡飞狗跳。
  这样的景象放在商唐一些贫苦地区,恐怕都会让帝国民众羡慕的流口水,要知道读书识字,往往只是士绅豪强才能享有的权利。
  更别说,村外的农田里,农作物长势极度喜人,随便一个有经验的老农看一眼,就能知道这些代表的,会是一个极大的丰收之年,而这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悬挂的咸鱼,或者其他肉食。
  吃饱穿暖,免费教育,免费医疗,赡养老弱等等政策,就是推行到了齐国上下,全国各地的王国政策。
  这个村子,就是一个极为普通的齐国村落。
  村南路口,当十几道身影沿着农田小路,一路靠近村落时,越走,这群人就越惊疑不定。
  “罗海,这里真是阴间?地府?这路边特么不就是种的麦子么?嘶……好收成,这地也太肥了,你们看看这些麦穗,要是我们老家能有这么肥沃的良土,老子哪还至于卖身为奴去养弟妹。”
  “五哥,好香啊,你们闻到了没?前面的香味都快馋死我了。”
  “真疼,死了后,我掐一下自己也这么疼的么?走了这么一段路,还又累又饿,我怎么觉得自己和活着时,没区别啊。”
  ……
  这十几道身影,是某大副刘爷分派出来,向各个方向探索环境的队伍之一。
  带队的是罗汉,张小六还有其他十几个少年青年水手家丁。
  罗汉年龄最大,就成了这队人的老大。
  越走,大家的惊愕就越大。
  他们可以发誓,若不是自己临死前,都受到了各种折磨,那种痛苦和绝望感,大家都记忆的深刻无比,现在,恐怕没人相信这里会是阴间地府之类。
  不管周边环境,路边的麦田,还有数里外偶尔吹过来的清凉海风……走路会累,会流汗,会饿,掐自己会疼,这是死人的体验?
  偏偏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都能清晰说出自己,甚至彼此的死亡历程,死亡惨状啊。
  这不合理啊。
  等人群声音越来越杂,罗海才低骂一声,“闭嘴!”
  见十多人都闻声而止,罗海再次道,“大家都闻到香味了,甚至都能看到炊烟了,那就说明快要接近……都给我小心点,等下若有了接触,要有礼貌,都听我的。”
  接近什么?
  他很想说快接近村落,接近人烟了,但这到底是人烟,还是死亡后某些大神厉鬼,幻化出的环境?谁知道?谁能肯定?
  他不知道,张小六和其他十多个少年、青年也没人知道以及确定什么,很快就克制着情绪继续前行。
  片刻后,等他们走到了村路口,看到几个孩子正在村口边玩耍,还有几个穿着简单的汉子,正聚在一张桌案前饮酒吃喝,罗海等才纷纷警惕起来。
  反倒是吃喝的几个汉子,望了罗海等人一眼,就有一个中年放下酒碗大笑,“诸位,这是从哪里来?不知道来我大营村有什么事?”
  中年笑声豪迈,也带着一股热情劲。
  罗海、张小六等还是面面相觑,大营村?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但阴间地府,也是这样子按村落划分居住?还要自己种田,耕作劳息和阳间一模一样的么?
  沉默几个呼吸,罗海还不知道该怎么回话,那中年就再次大笑,“诸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若是不介意,可以过来喝上几杯。”
  不等回话,那中年就冲着不远处正在玩耍一个孩童笑骂,“海狗子,快回家告诉你娘,有客人远道而来,多准备些酒菜招呼。”
  不止这位中年,原本坐在桌案其他几个方位的三个男子也纷纷起身,开口冲几个孩童呼喝起来。
  热情,豪爽,见了陌生人也不问请详细就招呼起来大吃大喝,这其实在齐国内很常见。
  主要是齐国太富有,太强大了,至少在海洋中,国力称得上霸主,不止官方富裕能打造重兵保护国家、推行各种良策,民间也是富的流油。
  农田、渔获等等,就是普通渔村也能保暖的厉害,有时候粮食生产过剩,家家户户都有余量吃不完,也是常态,这才会让任卫周三国百姓,犹如投奔仙境一样,年年都有冒生命危险来投奔的。
  见了陌生人,先别管那么多,吃起来喝起来……等喝的差不多了,大家也就熟悉了。
  酒桌上谈交情,这可是传统。
  至于是否会是外敌?别逗了,齐国的强大,不去攻略其他国度,已经是对方烧高香的恩典,因为国富民强,国内也就基本不存在流寇海匪之类。
  当然,不要忘了,齐国立国才几十年,刚立国那些年,因为不甘心丢掉蓬莱岛的庞大利润,商唐士绅豪强,动不动会发兵来侵犯,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齐国只要是成年男子,也就属于预备役,成年时都接触过一定时间军事训练,民间也自备有各种冷兵器……若你好心拿着酒菜去招待陌生朋友,一转眼发现对方是恶贼?
  一村子接受过军事训练,家里有常备刀枪棍棒、弓箭甚至弩箭的齐国男人,也会让你明白,不需要官府出面,就能打的你跪地求饶。
  短短时间后,罗海、张小六一行就在大营村村民热情的招待下,坐在村口几张大桌上吃喝起来。
  酒,是好酒,比他们当水手来往各国时,码头酒馆喝的都要好一些,菜同样是好菜,吃起来味道很好。
  但是,吃喝中还在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的身份,酒桌上某位村民,突然一拍桌子灌一口酒遗憾的叹息,我大齐这次出兵卫国,绝对是一举灭国的壮举,能名垂史册的国战,他们竟然没能参与,太遗憾了。
  这话,让罗海等惊得差点跳起来。
  我大齐?这里是齐国?
第1821章
你们不能这样?!
  两天后,齐国东莱郡郡城,太守府内,太守何广奇一脸错愕的看向前方,“你说什么?我东莱郡离县,突然出现了200多名鲁国青壮年水手、炮兵、火枪手?”
  “他们说是在海上航行时遇到风暴,意外漂流到了咱们东莱郡?”
  伴随着何太守的问询,台下一名青年忙不迭苦笑,“禀太守大人,虽然事情有些不可思议,但我离县县尊已经多方确认,他们的确是鲁国水手、炮兵、火枪手之类远航商船所需的各种成员。”
  这青年就是离县县令派出来,向何太守汇报消息的人,青年同样知道何太守会这么错愕的原因。
  鲁国在哪?
  在赵国西南方,大约三个月的航程之外,折算下就是数千里之遥,赵国在哪?在齐国西南方大约两三个月航程之外,折算下也有数千里。
  也就是说鲁国到齐国,几乎是万里之遥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是,若有商船从鲁国出发,一路向东北方,那也是横跨近万里后,抵达齐国西部海疆。
  东莱郡则是在齐国东部沿海。
  按照那票鲁国水手的言辞,那得是多么夸张离奇的海洋风暴,才能让他们稀里糊涂跨越万里,莫名其妙出现在齐国东莱郡?
  但不管你心下觉得这事有多么荒唐,多么扯淡,离县百姓在陆陆续续发现那票青壮,并且彼此间通传消息后,等县令知晓,还是尽快去接触,查探了。
  那毕竟是200多名青壮年,来历不明,放在沿海村落,也是一股能让小村庄产生动荡的力量,所以,各方面排查汇总之后,离县那边已经确定这是200多名鲁国人。
  哪怕排查中,离县上下也发现那票青壮,在回答问题时,多有遮掩,还有人支支吾吾不敢细说,但对方是鲁国人身份,这一点确凿无疑。
  何广奇沉默不语,十几个呼吸后,何太守才大笑道,“先不管他们到底是怎么来的,我问你,这群鲁国青壮,目前都是什么心态?是想留在我们齐国,成为我大齐一份子,还是想要借助来往商船,返回鲁国?”
  那只是200多普通青壮年罢了,齐国上下也有几百万人口,二十万精兵,缺这么一点人口么?
  他们愿意留下,何太守会欢迎他们成为大齐一份子,就像是欢迎那些从任卫周三国逃亡来的百姓一样,但若是对方想要离开,也无所谓,不管是送出一些盘缠,让他们走人。
  还是让那些家伙自力更生,以工代薪借来往商船回鲁国,都无所谓,任由那些家伙自己选择就行了。
  以工代薪?那200多青壮不都是跑海的老手了么,路过齐国的商船、商队那么多,随便以水手身份加入某个船队,以工作能力去蹭一下航线船程,就是以工代薪。
  鲁国而已……
  齐国是海洋中众岛国的霸主,鲁国就只是一个弟中弟了。再加上彼此距离太远,他们想走就送行,一点小事,何太守在最初的惊愕之后,还真觉得没必要为此多说什么。
  这话下,某青年倒是笑了,“回太守大人,初步接触,私下里已经有150多名鲁国水手,愿意加入我大齐成为齐国百姓了。”
  “他们这些水手,绝大部分也只是鲁国士绅的奴隶,家丁,在那边就算是常年跑船,也没什么积蓄,今天有幸被风暴席卷着抵达我齐国,还真是他们的大运了。”
  短短两天,就在罗海、张小六等一支支探索队伍,接触到东莱郡沿海各村落后,那些村落里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已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美好了。
  那些生活,以往在罗海等人心目中,都是做梦才能拥有的啊,再说了,他们就算是鲁国人,鲁国和齐国相隔近万里,但大家都是海洋岛国,在海贸极度发达的现代,谁还没听说过齐国的传闻?
  以往的传闻,加上两天来近距离接触,观察了解,有一百多人当即就想抛弃鲁国人身份,加入齐国,是很正常的选择。
  200多青壮里,也只有大副刘爷,或者某船长的小舅子张汉等等,这一票本身在鲁国萧家有一定地位权势的中层,才会还想着返回鲁国。
  何太守哑然失笑,“那就这么办,愿意留下的,给他们办理户籍,就落户我东莱郡,想走的,哪天有商队要去青龙港的话,顺路送去就是了。”
  青龙港身为齐国最大的港口,在齐国北方,东莱郡也是沿海城市,商路也算发达,一个个商队沿着近海航线,跑青龙港航道,也很频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1/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