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0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6/1348

  对上鲁国?哪怕鲁国在赵国诸豪强心目中是个菜鸡,只是大商士绅豪强饭桌上的一盘菜,但不管怎么说,鲁国六百多万人口,商贸发达,就算表面上兵不多,他们也不敢明面上招惹。
  还是要小心的降下国旗化妆海盗才敢去搞,冒充海盗?那就不可能让巡洋舰出马了。
  所以,当鲁国这一只十多艘商船组成的商队,即将抵达航线上某个补给岛屿休息时,一艘艘挂着海盗旗的商船,也快速从补给岛上冲了出来……
  占据着打埋伏,抢先机的优势,文特拉海军很明显是要抢T字位,T字型战术,是这个风帆青铜炮时代,最经典的战术之一。
  但他们才冲出来,鲁国商队最前方的旗舰上,马上也开始打出了各种旗号,通知后方商船了。
  “快,转向!妈的,这群垃圾果然又来了。等爷过了这一波,回到鲁国,非要杀几个白皮去去晦气不可。”
  商队旗舰上,一个拿着百里镜的青年,先是喝令水手打旗语通知友军后,才让自身商船急速转向避免吃大亏。
  T字型战术为什么说是经典?就因为这个时代的商船也好,战列舰也罢,都没有火炮可以直接攻击你船只前后的能力,所有火炮都是排列在船只两侧。
  你只有用船只侧方,面对目标时,才能发挥大炮的打击力。
  他直线航行中,船头对着前方呈一字型、侧面拦截你的船只,面对的就是一排排大炮炮口,反观他的大船向前冲,毫无火力可以发挥,只能转向,船侧对船侧,才能对轰。
  这青年,同样是这只商队的主人,鲁国萧家顶梁柱之一,萧继晨。
  不管赵国将军府、赵王何俭、高震等军阀如何看不起鲁国本土士绅,但萧家本身,还是有一定傲气和底气的。
  毕竟,鲁国的地理位置太好了,九成以上来往商和罗马的商队,都要经过鲁国补给,站在中间,他们很多时候都能赚差价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萧家身为鲁国本土豪强,实力还是很不错的。
  伴随着萧继晨发号施令,站在他不远处的一个水手也是大笑,“二少爷,放心,虽然咱们出发前肯定有人把消息散了出去,可那些眼线,不会知道咱们已经背地里大换血了,这次一定给这群渣滓,来票狠得。”
  赚差价,是个很不错的手段,比如商帝国商队到了鲁国,不想继续跑了直接在鲁国卖货,丝绸瓷器,就只是大商本土的五倍左右。
  鲁国士绅豪强,只需要等到了从罗马出发抵达鲁国的罗马商队,以六倍价格出售,罗马商队会收的,等他们到了罗马,就是大商发货时的十几倍出售。
  这顺手赚的快钱,也足够鲁国士绅豪强吃饱了。
  也只有打着大商、大唐帝国或者罗马帝国旗号的商队,一路上基本不会被海盗打扰。
  但若是鲁国士绅,想自建商队直接把货运到罗马,就可以用大商本土十倍以上价格,把货物出售给罗马商人。
  当然,这赚的更多,前提是路上海盗会有很多。
  就算这样,萧继晨也已经是第六次跑罗马航线了,风险大?对比利润来说,有足够利润,冒点风险算什么,他们不止可以把瓷器丝绸运输到罗马大赚一笔,回城采购罗马的商品,回来又是一大笔财富。
  现在这十几艘商船,就是萧继晨最大的底气和信心,看起来他们全是武装商船,可武装商船,与武装商船也是有区别的。
  就说文特拉公国的武装商船,基本不存在加厚的船壳,火炮数量有限,往往一艘船只有8到16火炮,整个船上货仓多,人少,为了节省成本还喜欢用档次质量较差的木头造船,基本上只要命中,一跑就是一个大窟窿。
  但萧家的这十多艘武装商船,不一样啊。
  被海盗埋伏?萧继晨此刻没有紧张,有的只是浓浓的兴奋和激动,他的大船,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第1812章
淡定沉稳的老司机
  萧继晨跑了六次鲁国到罗马的商,每次一来一回,就是12次经受海盗劫掠骚扰的机会。
  每一次的三个月航行,他见到海盗,反应已经从第一次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担惊受怕等等,迅速成长为了一个淡定沉稳的老司机了。
  也是这些经历,反而让萧继晨越发迷恋上了这样的刺激。
  萧家在鲁国算得上士绅豪强里顶尖家族之一,他是庶出次子,在鲁国内其实没多少发挥的地方,不能像嫡长子大哥那样从政,也不能像三弟、那个嫡次子的弟弟那样花天酒地酒肉人生,毕竟,三弟不管怎么纨绔,闯了什么样的货,因为他是嫡子,就有的是靠山给他摆平。
  萧继晨不只是庶出,娘也早就死了,在老爹那里虽然还算有不错的感情,却不敢仗着萧家背景为所欲为,否则萧家那位主母,是会让他明白什么叫做毒打的。
  从一位族中长辈手中接下了这样的航线后,在大海上飞奔诸海,到了其他国度,他才是船队之主,那掌握一切的豪强,才是让他沉迷的。
  当然,海洋中与天斗,与人斗,不管是暴风雨来临时的恐怖景象,还是指挥船队和海盗搏杀,那种生死线上的刺激,带给萧继晨的刺激,更让他沉迷不已。
  12次单向航程,每一次都见惯了海盗,但要说最让他吃亏的,还是上一次满载货物从罗马返回时,眼看就要回到鲁国了,突然杀出来一群文特拉大公手下的海军,伪装成的海盗,那一次战斗,真叫一个惨烈。
  萧家商队最初的30多艘商船,直接有四艘被打沉,近十艘受损,严重程度各有不同,死伤了数百人包括大量财物。
  当然,文特拉大公手下的海军也没占多大便宜,同样在沉了三艘船,并且有三艘被打的失去了航行能力后,其他船只带着伤痕灰溜溜跑回了自己的公国。
  你必须明白一点,文特拉公国虽然会有海军装海盗,来打劫的操作,但因为他们和刘国常年开战,并不能做到天天来打劫,而这条航道上的商船商队,也不只是有萧家一个。
  大商自己的商船,赵国的商船,偶尔也会有周国或其他国度的商船路过,这目标太多了,一个国家内,又分为多少家族?多少个船队?
  上一次,就是萧继晨第一次遇到那个大公麾下的海军冒充海盗。
  而要知道大部分时期,他们所遭遇的海盗,真的只是海盗……
  鲁国从主航线去罗马,沿路所过主要有两大王国,罗斯王国、维斯特王国。
  那两个王国的待遇,和鲁国差不多,基本就是罗马贵族或教会餐桌上的菜,正规属于王国的军力,很少,而两个王国内的贵族商队?贵族商队也很强,但贵族商队为了口碑、长远利益出发,很少把武装商船冒充海盗船的。
  这一路上,萧继晨遇到的大部分海盗,就真是海盗了。
  那些海盗哪有多少大炮巨舰啊,大部分海盗们手中,火绳枪都有限,更多还是弓弩,靠着船挨船之后的跳帮战术来抢劫的。
  以往的萧家商队,普通的武装商船就足够对付绝大部分海盗了,二三十条船,哪怕面对上百数百大小船只的劫掠,也能靠着成排的青铜炮,以及精炼的火枪手去搞定。
  哪怕遇到了狠茬子,或者大盗巨贼后,对方也能拉出来一批炮船对轰,可萧家也不会吃多大亏。
  只有上次才是他们损失最惨重的。
  所以这次出发前,萧继晨就觉得,自己只要出港,还会遇到文特拉的海军来搞事。
  他们上次也没占便宜,只是白白损失了六艘船,一批人手罢了。
  鲁国也毕竟生活着两成混血,一成多白人,文特拉身为一个公国大公,想撒下来一点耳目盯着他们萧家,找机会报复,很简单的。
  但这群家伙绝对不会知道,这次出海,为了给文特拉公国的白皮们来一票狠得,他手下这17艘商船,其中两艘,是真正的战舰!
  还是排水量近千吨的大舰。
  一艘战舰,火炮88门,上面全是萧家的精锐家丁,另外15艘商船,也是更新换代后的产品,以前萧家武装商船,也是吨位有限,尽量搞仓库,少装人,一艘船20门火炮左右,就算没有以次充好,全是用的最上等木材,但也没有加厚。
  上次才会损失惨重。
  这次不一样,每一艘商船吨位都扩大了很多,七八百、八九百吨的排水量,直追那两艘战舰,每船不下于30门火炮。
  你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风帆远洋船只,其实商船和战列舰,外观变化并不是很大,最大区别还是商船多建造货仓,战船则是基本没有货仓,全是炮仓和水手仓,装甲很厚。
  所以,萧家船队这次看起来船只数量少了,实际上战斗力反而更强大了许多。
  透过百里镜看着前方扑出来的船队,至少五十艘的数量,萧继晨不止不急,还有些想笑。
  没办法不笑,他17艘船,但拉成一排对轰,单侧一次能轰出去多少火炮?两艘战舰88炮,15艘商船也是200多炮弹了。
  可远处的文特拉公国?50多艘船只里,最小的竟然只有几十吨的体量,最大的也不过是三百吨,对方加起来,恐怕还不如他们呢。
  再对比装甲的厚度……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速度了。
  这群家伙既然是抢劫的,船舱里肯定没有那么多货物,跑起来会更快。
  但萧继晨依旧不怕,他的两艘战舰上不止火炮数量多,大炮口径也大啊!
  口径大基本就代表着射程更远,里面还有他花重金从大商帝国请来的三十多个精锐炮兵。
  而且战舰,本身就要比商船跑得快,上面也没有什么货物存在,全是炮和兵。
  那两艘战舰,就是这一战力最关键最凶狠的拳头。
  急速的航行中,萧家船队是差不多时间掉头转向的,在自身进入文特拉公国海军的射程前,就排成了一排,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也纷纷从炮仓中推了出来,当然,害怕两艘战舰的密集火炮,吓到敌人,他们并没有急着把所有火炮都推出炮仓。
第1813章
来自现实的毒打?
  轰~
  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文特拉公国海军呈线型逼近萧家商队至一公里距离,就见两艘巨大的战舰里,响起了大炮的轰鸣声。
  这炮声刚起,文特拉船队旗舰,正站在甲板上拿着百里镜遥望前方的一名白人中年,顿时失笑出声,“废物,这么远就开炮……”
  白人中年是文特拉海军里一名还算有才华的将领,同样是文特拉公国的一名贵族,埃文斯伯爵。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海战,大炮虽然已经很普及,可受限于海战的各种难题,比如船只飘在海面上不稳定,炮窗火炮还不能像炮塔那样子灵活调节瞄准,点火不能做到立即发射,这情况下就是双方相距离四五百米,准头都飘得厉害。
  这样的海战,远远无法做到陆战大炮一响,砸进密集阵型中能砸出血河那样夸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6/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