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0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5/1348

  而北方的入海口青龙城?同样是整个王国,除王都临淄外,最大的城市,这里更是南来北往,茫茫大洋中最重要一个中转地。
  大商到大唐,几乎有九成以上船只船队,都是在青龙港休养中转的。
  平日里,青龙港防御能力也不差,一座座炮台绝对不是摆设,也会有属于齐国官方的舰队驻扎,但驻扎的往往都只是青龙江水师,远远不是北海舰队这么庞大的远洋舰队。
  突然间这里汇聚这么多舰船,还有众多的运输舰……
  再加上,谁提了一声还有陆军在向青龙城而来?
  一下子,脑子转得快的就灵光一闪,震惊道,“难道齐国要对外国用兵么?嘶……”
  打海盗,绝对不需要这么夸张的阵仗,更不需要陆军来配合,只有说是对外国用兵,才需要这么大兵力。
  对谁?最近的海洋国度,就是任、卫、周三国了,经常混迹海洋的,哪个不知道任卫周三国,军事实力和齐对比,提鞋都不配?
  齐国一直没对外发动战争,还是忌惮商唐两大帝国罢了。
  人群中,原本就也有出身任卫周三国,在航海贸易途中,停留在青龙城休养生息的。
  某豪商脸都绿了,“该死,齐国真要对外用兵?该不会是我周国吧,应该不会的,我们周国可是大商的藩属国,齐国吃撑了也不敢吧。”
  虽然周国百姓生活的很艰苦,很困顿,即便是周国士绅豪强,所赚取盘剥的各种利润,也要被临近的大商两省里的大人物分走一批,但是只要你有靠山,找对了门路,家族日子也能很滋润的。
  一旦发生战争,那可就不一样了。
  该豪商就确信,若是齐对周用兵,几乎不用废什么力气,就能轻松吞下周国,那些百姓会迎来一番幸福的盛世,可他们这些土豪劣绅,就没办法继续骑在那些人身上作威作福了啊。
  他又不是瞎子,每年从周国主动逃亡来齐的百姓,他都知道也看的清楚。
  在周来齐的海路上,各个补给岛屿设下重重关卡,防止百姓逃亡,也有他背后家族的一份力。
  但那些关卡拦拦百姓还可以,对上齐国大军?别逗了,恐怕齐国舰队还有几天才到,那些关卡岛屿上的家丁、士兵就要么一哄而散,要么主动投降。
  说真的,他们这些家族养的家丁,还有几分靠谱,指望周国海军?那些海军有哪个不是被层层将领盘剥欺压……
  伴随着某海商的惨叫,一个出身卫国的海商才惊叫道,“屁的周国,若是想去攻打周国,就不是在青龙城汇聚了,这里出发,距离我卫国最近,该死,该死……他们怎么敢,他们怎么就敢?他们不怕大唐天威么?”
  毋庸置疑,青龙港在蓬莱岛最北方,从这里出发,去卫国和大唐最近。
  若是调兵针对任、周两国,那就是在蓬莱岛东方或者南方集合了,虽然东方。南方在没有青龙城、青龙港这样繁华庞大的城池海港,可次一档的总是存在的。
  伴随卫国海商的惨叫,周国海商才猛的松了一口气,彻底轻松了,可不是么,若是对付周,怎么可能在这里集结?松了口气,该海商顿时大笑起来,“哈哈,怕大唐天威?别逗了,你们的宗主国,现在都快被玩坏了……哪里有我们宗主国大商强盛?”
  大唐自己后花园各种混乱,被折腾,连越国那远不如大齐的国家都能连年入侵,就这样,举大唐之力,都搞不定。
  大唐虚弱到那一步,被玩坏到那一步,哪里还有什么帝国威严啊。
  在商言商,虽然他也资本家,商人的一份子,眼睁睁看着大唐资本力量的壮大崛起,享受的各种特权有多么庞大,他是眼红的。
  可这一刻他只是深深庆幸,他们周国背后的大商,没有崩坏,还是很强大的帝国,海军……大商的海军绝对可以拉出来一只,不怎么弱于大齐的舰队。
  毕竟,大商是几千万人口的大帝国啊。
  不管周国再怎么烂,再怎么弱,不看僧面看佛面,齐想对周动手都要顾及大商的面子,反观大唐,一群群资本豪商的私家舰队不会弱,至少会比任卫周海军强大的多,甚至可能比大唐海军都更强。
  因为大唐军队体系也快被各种大手给搞得烂成渣了。
  但那些全部加起来,扛不扛得住齐国大军,真的不好说。
  调动全国四海之力,有希望,但那能调动的起来么?最积极的只会是坐拥卫国大把利益的荆州豪强罢了。
  这些话语后,在附近的一些任国海商都也轻松了,不是对付他们就好……
  反观,汇聚在这里的各种下层人士,比如齐国的码头工人,比如各个商队里,本身只是底层水手的卫国人,一个个都激动了,像是吃了药一样激动。
  “我大齐要对卫国下手了?太好了,哈哈~”
  “齐国终于要攻打我们卫国了么?太好了,老天保佑一切顺利!”
  ……
  齐国码头工人会闻战而喜,除了是身为齐国人的自豪感之外,也有着切身利益的,毕竟开启国战,会有多少物资来回运转?他们能赚的更多了。
  卫国水手狂呼?大齐攻打卫国,简直就是去解放他们的父母亲人的。
  若不是有各种威胁和恐吓在,所有的底层水手,几乎是踏上齐国土地的那一刻,就想彻底融入这个盛世王国了。
  归根结底,所有人都知道,不管是商唐还是各王国,大家都是一个祖先,一个族裔。这根本没有被入侵的感觉好不好。
第1793章
赶紧滚下台换我们来
  实际上,此刻汇聚在青龙城外,围观北海舰队集结的众多各国人士,并不清楚在王都临淄,老齐王姜慧已经禅位给了世子姜秀。
  消息传递不那么快速的情况下,新王姜秀是以各种八百里加急,通传各方调集军马,大齐要吞并任国,就是新王上位后,在临淄文武中力推的一个主策略。
  这个主策略,也让临淄文武,乃至执政在野党派等人士,即觉得震撼懵逼,又有种理所当然、总算等来了这样的王命的错乱感。
  是的,大齐一直在努力发展,快速奋进,姜慧和姜秀、姜潮等鹰派王子们,全都知道齐吞任,甚至取李唐而代之,不发生在姜慧手中,就必然是下一代王者会去做的事。
  两代王室都有这样的共识和心理准备。
  那么朝野上那群大臣,最主要的高层文武,或者各政党领袖,难道就察觉不到这氛围么?不可能察觉不到。
  你到了一定的位置后,若连那么明显的两代王室共识,都察觉不到,早就被人搞下去了。
  齐王朝高层的大佬们,也都清楚,齐吞任国,几乎不在他们这一代执政者手中发生,就必然是下一代小辈们去操作。
  现任的文武高层、各政党领袖,还是希望发生在他们执政期间的,不清楚修仙一道的事情时,大家已经掌握了权势、富贵等等人间各种优秀,下一个追求是什么?名啊。
  他们不是三大帝国的臣子,那么在普通王国中,还有什么比吞并他国这样的伟业更能留名的?
  更关键是,大家都不是傻子,卫国国力如何?周国国力如何?任国又如何?
  吞并那三国,根本没有一点军事压力,这主要吞并后,如何让那三国内的子民,最快速融入齐国,最快速以齐国人身份而感到荣耀,才是需要深度操作的。
  一旦那三国子民都强力认可齐国的统治,维护齐国的统治,那么就算商唐反应过来,想要搞事反击,也会难度暴增,齐国的统治才会更稳定。
  所以,当新齐王姜秀的第一道王命发出,令北海舰队北伐卫国的诏令宣扬出去后,所有大臣高官,以及党派领袖,都是懵了一时片刻,就以最快速度接受,以及行动。
  尤其是目前齐国的执政党,民主党的各位大佬,生怕行动不及时被在野党们各种攻击。
  话说齐国身为第一个在天语星鼓励推行政党的王国,这里的政党格局还是很骚的。
  民主党、拥王党、齐民党,就是最大的三个党派,此外还有几个中小规模的政党。
  每一个政党,都是志同道合,做事或执政理念等相和的人们走在一起创建的,每个党派成员来源也都很复杂,有诗书传家的各学派学者、有武将勋贵子弟,也有平民读书人,一些基层吏员等等。
  具体是哪个党派组成内阁执政,拼的就是你每个不同党派的执政纲领,未来执政刚要……
  比如民主党提出一个五年计划,齐民党提出一个八年展望,拼计划书,谁得到了齐王的青睐,你就上位组内阁。
  内阁上位,内阁下各省各部头头,也可以让你党派的高官去担任。
  这时候,你以为就完事了?不!
  就像现在民主党,他上一次的三年规划,让齐王姜慧最满意,让你们上位了,但拥王党、齐民党等两大党派的大佬们,就愿意儍瞪眼,干等着你任期结束?
  他们从上到下,都是死死盯着民主党各大佬,各级官吏的执政具体细节,就等着挑错呢。
  你要是在一定时间内,没达到没完成你预定的规划……乐子就大了,众多在野党会疯狂弹劾攻击执政党吹牛了,吹牛却没实现,这就是欺君……
  最后又是王室圣裁了,可以批评你一下,再给你点时间和机会,也可以直接让你下野,换其他党派来。
  齐王室掌握军队的绝对权力,在齐国民间威望如日中天。
  一个个执政党在野党,更像是后世去大集团应聘的职业经理人一样,这个职业经理人,需要规定未来发展速度,发展方向,一旦做不好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下台,换人重来。
  所以,当执政的民主党大佬,各民主党文武,适应了王要吞并卫国的旨意后,真不敢有一丝怠慢。
  就算新的王命,和他们之前执政理念,规划,有着极大冲突,可依旧不敢有一丝怠慢,你慢一点,有的是拥王党、齐民党大佬们想推你下台,然后抢走这种灭国的伟业的。
  后世史书记载一下,齐国吞并卫国,是在哪个党派执政中完成的?是在哪几位大佬辅助下完成的?
  一旦搞定就是名垂青史。
  民主党上上下下,都是在使劲了吃奶力气在做这件事,务必要完成齐王姜秀的一切旨意,而且要尽善尽美,稍微做的不好,就可能下台把无边伟业、无上荣耀让给对手了。
  北海舰队五万海军最快速度向青龙城集合,更有一万陆军精锐在奔赴青龙城,这还没完!
  隶属于民主党的大小官吏,后备候补中管理、施政人才,也在飞速集结向青龙城而去。
  这个世界,不管大帝国还是小王国,从来不缺想当官,想掌握权力的人。
  尤其是齐国上下推行免费的义务教育,让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时,上到管理一个国家的内阁辅臣,下到管理一个街道的小吏,储备人才多的不计其数,平时却远远没那么多位子给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5/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