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8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4/924

  魏子羽甚至不无恶意地揣摩,等李解嗝屁之后,李雷要是继位,肯定会有大臣们撺掇着让他找个好祖宗,他爹不愿意,他年纪小,完全可以给他灌输贵族血统更好听的价值观啊。
  商丘城南北,魏子羽纠结的事情比较遥远,但宋国国君戴举,纠结的就是要不要听大臣们的建议,现在直接跑路去河北。
  宋国,对戴举来说,现在是恶意满满。
  建立一个流亡政府,然后依靠外国力量重新复国,是现在最好的办法。
  向李解称臣,这活儿,他戴举干了。
  可没用啊!
  李解这头畜生,就是一只发了情的公狗,正屁颠屁颠奔郑国找美女呢,谁理他戴举这个老男人?
  正纠结呢,却终于有了一个全新的消息,坚定了戴举的信心!
  戴挺劝说还没有结果呢,葛邑外又来了几个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宋国使者,使者是从天子脚下的洛京而来。
  到了葛邑,使者连忙拜见戴举,然后说出了一个重要消息。
  “什么?!列国合从?!”
  “正是!楚国使者再度前往齐国,越人前往姑苏。晋国上卿之门客,便在洛邑之内;燕国太子申……”
  絮絮叨叨说了一通,除了出名的大国之外,一些黄河两岸的小国家,都跟着大国出兵出力。
  “如此看来,丰镐之战,秦晋分不出胜负,当罢兵休战。”
  秦晋之间只要不继续开打,那两个大国牵头,完全可以组织一支前所未有的联军,集结河洛,往来虎牢关。
  汉军现在连续作战,又临近冬天,双方只要一起过冬,第二年春天,就是一场休息够了的大战。
  在戴举看来,汉军的物资投送会有极限,他们对舟船的需求极大,冬季筹措粮秣是个重大难题,对人力要求更高。
  而秦晋周郑燕齐的人口,显然要比汉国多得多。
  汉国东南还有吴越,西部有巴蜀楚国,北部并没有吞并陈国宋国,一旦相约合战日期,汉军肯定要四面受敌。
  “寡人时运,至矣!”
  戴举抚掌大笑,如是叹道。
第804章
澶渊之盟
  济水的商路因为秋末的一场战争,直接断绝。
  下游的齐鲁诸国,还并不清楚卫国发生了什么,沙哼在裹挟卫国君臣南下的时候,原本的打算是继续在戎邑或者陶丘驻扎,随后就转道孟渚又或者泗水。
  卫人的安置,显然不能胡来,得远离卫国中央,设置在薛城或者傅城。
  通勤的白沙勇夫也把傅城的准备汇报的十分详细,现在的状况来看,傅城的粮食储备是足够的,随着驻军离开之后,大量的沙船都是在运输淮水的秋粮。
  今年粮食依然是增产,汉东还上缴了两百多万石粮赋,保留本地的粮食,在四百多万石。
  也就是汉东的粮食产出,今年就保证了不需要继续接济,就算还要赈灾粮,缺额也不大,支撑本地维护还是不成问题的。
  加上淮南治理增补了一些岗位,云轸甪留下来的班子扩大到了十六个县,新增的岗位,都是代理。
  参加淮中城考试的人,最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淮中城的特点。
  衣食住行,便宜。
  和洛京那种居行大不易比起来,淮中城优先保障的就是一张嘴,其次就是住房,至于说津渡远行,大车和舟船的总装备量已经拉到了十五万架。
  通勤的小舟每天在内河上航行的,都是数以千计。
  至于大车,往往都是生产组装之后,就迅速投放到陈蔡、吴越、周楚等地。
  汉国生产的车,使得小有产者的单次出行距离,直接扩展到了一百五十里以上。
  所需要的,只是一匹合格的骡子,又或者是一匹合格的马,最不济,有两三个合格的健壮奴客,也能拉着大车走。
  沙哼敢于在泗上作妖,敢于在濮水、济水之间大肆行动,原因就在于后方可以轻松供应五千精锐的用度。
  正常来说,他率领的五千骑马步兵,每一个的装备,其消耗都是晋军的十倍。
  武装一个鳄人的成本,可以武装十个晋军,这还没有包括特制的军粮。
  即便是简易军粮,也是压制严实的炒面,炒面之中还有肉丁,油脂含量非常高,秋冬作战只要能量跟得上,鳄人的行军距离,就是普通诸侯国精锐的三倍以上。
  真正麻烦的地方,反而是牲口的精料,马匹光吃草是没办法作战的,所以大量的运力,都浪费在了运送牲口饲料上。
  人和牲畜养殖中心尽管研磨调配了一些精料,但也只是减少了豆子的携带,饲料总质量减少不多。
  不过因为作战范围和作战对象的缘故,沙哼打得相对保守一点,依然可以延伸到三四百里乃至五百里以上的范围。
  这次突袭卫国成果,沙哼算计着后方的补给,应该可以换装一批,然后轮休,再带上白沙勇夫,再次进入濮阳一带扫荡。
  他的作战计划,就是逼迫卫国无法在冬季休整,然后在来年不能够进入河南地区。
  冬天对濮阳以北的地区来说,就是纯消耗,产出非常稀少,而汉国在冬季,往往还有一些工程,同时也会有一定的产出,即便不大,但类似莲藕和干货的加工,都是在冬季。
  再加上冬季清塘带来的渔获,总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整个冬季出产的咸肉、咸鱼、咸鸡,都是来年一整年的重要肉食组成。
  之所以选择在冬天制作类似香肠、熏肉之类的东西,也无非是不想让牲口过冬,没有劳动产出的季节,大部分牲口就是在跟人争夺粮食。
  把牲口杀了,类似猪狗牛羊,既能产出肉食,也能保障口粮。
  沙哼率领大部队南下的时候,已经开始想象傅城的熏肉炖煮一番,撒一些干香菇,再来一些芋头粉,这个冬天,一定很美。
  只是,让沙哼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卫人似乎有狠人,又或者说,卫人被吓得有点过分,于是……有人把南河的河堤,掘了。
  “廪延邑、漕邑、栗邑、南燕……”
  气喘吁吁的骑士喝了口水,这才继续对沙哼禀报道,“河水大堤决口,我遇上棘津方向南逃的卫人,才知道济遂天降大雨,已经引发秋汛。河水暴涨,大堤短期内,不可能堵上。”
  “掘了河水大堤?!”
  沙哼整个人都是懵了,一双眼睛瞪圆了,“当真是卫人所为?”
  “当真!棘津那个方向,有大量败兵,应该是卫人在河北内讧。队长,怎么办?”
  斥候这么问,是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河南流离失所,那完全可以抄掠卫国的各大城邑,这种机会,就跟当年他们讨伐宋国时候类似。
  一路打一路灭,现在的情况,几乎就是翻版。
  而且在曲濮一带,并非没有小国在夹缝中生存。
  比如胙国,比如南燕,比如已经衰败的曹国,这样的机会,就是名正言顺吞并小国家的时候。
  然而沙哼脑子里转了一圈,就立刻否决了这个念头。
  今时不同往日,当年他们的口号是“大义”,所以新建的部队叫义士,仆从军叫义从。
  现在不是那么一回事,老大上头已经没有老大了。
  原本名义上还有吴王勾陈,现在老大就是唯一,头顶没有老大了,天皇大帝看不见摸不着。
  “沙九!”
  “有!”
  “我命令你部沿河招募流民,渡过曲濮,前往济水,不论平丘、武父、戎郊,皆可临时征用。戎、宋驻军不愿出让城邑,尽数阵斩!”
  “是!”
  “拿几个卫国大夫去,命他们遇见灾民,就说若要求活过冬,可前往汉国接受庇护!”
  “是!”
  拉了一个中队的人马出来,一人双马,直奔北方而去。
  沙哼跟随李解多年,自然知晓汉国的根基是什么,死多少贵族都不可怕,贵族的知识能传承下来即可。
  但总的人口不能锐减,汉国能够撑起来,靠的就是总的人口疯狂暴增。
  什么夷虎人、淮夷、吴人、越人、楚人,一股脑儿收录过来,拜同一个天皇大帝、帝勾陈,下淮水就认汉家淮水女神,还有什么好说的?
  祖先反正都一样。
  此时,沙哼再度派出三路斥候,一路前往邾娄邑,一路前往薛城,一路则是前往丹水直奔商丘。
  帝丘歼灭战打得好,但要收拾残局,就不是这点人口可以解决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4/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