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8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6/924

  嘀——
  “高抬臂——”
  “放!”
  嘭!
  宋军的军官脸色一变,这声音可比哐啷哐啷作响的要熟悉得多。
  抄起盾牌,直接躲在了廊柱和土坯墙后头。
  笃笃笃笃……
  急促的箭矢射中物体的声音传来,这规模,这力度,宋国的一线军官们,都是知道今天这破事儿大条了。
  “速速禀明君上——”
  脸色难看的军官们吼叫起来。
  嘭!
  哐!
  声音交替起来,这种局面,陡然就让人非常的恶心。
  魏子羽此时身旁点头哈腰的齐国人鲁国人,都是欣喜不已,反正现在魏子羽说啥就是啥,魏子羽说他是他们的老父亲转世,他们也信。
  真正的汉军虽然没来,可汉军的装备……哎呀,那叫一个香,太香了!
  甲具不多,主要都是皮甲,但铁片子也是有的,当做奖赏来用。
  真正给力的,受步兵喜欢的,还是弓箭。
  弓是好弓,箭是好箭,关键一点是管够啊。
  魏子羽在这里囤了多少货,反正他们也不清楚,这几天动不动就从藏兵洞里钻出来玩混合双打,反复拉锯的过程中,宋国人自以为占据地利,那都是假象。
  “子羽君,眼下宋军前后不接,是不是……”
  “稍安勿躁。”
  站在瓮城盯上,不断地观察着战斗变化,短兵相接拼的是勇气、技艺,但除非是开挂,否则只要前后衔接出问题,就会形成多打一。
  宋军一开始问题不大,但因为抛石机和箭如雨的缘故,有些冒进的宋军部队,显然在巷战中发挥不出勇猛。
  原本勇于争先的,都是当头兵。
  结果现在当头兵死得最快,等于说最勇敢最带种的那一拨,就这么白白消耗在了这里。
  在自家的城市中,打巷战、攻坚战,原本就是憋屈,现在更是憋闷。
  “传令!”
  魏子羽看到了战场上的变化,然后道,“八区九区反攻!”
  “是!”
  和别处不同,占据商丘东城三门之后,盘在手里的建筑街道,被魏子羽划分成了包干区。
  一共十八个包干区、片区,每个片区都有负责的军官,战术命令通过旗语和号令来传递。
  这一部分工作,齐国人、鲁国人是不能胜任的,这也是为什么魏子羽身旁,还带着几百号“老乡”。
  反正都是打烂仗,有纪律有组织的,就是要强,巷战也是如此。
  宋国人急急忙忙调动大军合围,有个屁用,资源优势发挥不出来,就是干瞪眼。
  而魏子羽挖了这么多坑,可不是白挖的。
  是真·挖了很多坑!
  藏兵洞的规模不大,但都在客舍之中,有些民宅,则是关系好的“友商”,提前出租了一下。
  租个一年不多,半年不少,反正“开元通宝”是货真价实的,其余的,管它呢。
  每天晚上,只要按照路线,摸清藏兵洞不难,提前藏在民宅中,宋军虽然飞快地查探情况,但只要发现一处民宅没有异常,就不可能住进去。
  先行封锁,也就是正常操作。
  他们哪里知晓,配合大量狭窄且没有多少长的地道,藏兵洞能够发挥出惊人的作用。
  只要熟悉的号声响起,反击就会打响。
  突然给冲锋的宋军,在后方来个狠的,这种出其不意,极其打击宋军的士气。
  一开始戴举本以为,汉人的小把戏,也就这样了。
  结果在组织大反攻的时候,强攻的过程中,出现了抛石机和箭如雨的混合双打。
  这种憋屈,已经不是败坏士气的问题,而是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重大误判过后,损失了大量的尖兵,下一次再想组织如此规模的反攻,就不是光靠勇气就行的。
  得掏钱呐!
第779章
有人生不逢时
  “报——”
  “将军!汉军占据瓮城,两翼城墙不得靠近!更有顽石如雷,士卒触之,非死即伤,如今……”
  “非死即伤?!”
  宋国将军以前是实权大佬,但是现在,就是个摆设。
  倒也不是说戴举不放权,而是新君登基,这个将军位子,更多的是荣誉,而非实权。
  在上位之前,尤其是子橐蜚“大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戴举就琢磨过李解的军制,他认为,光靠士大夫、国人的日子,可能到头了。
  为此,戴举在戴氏内部,以“良贱”为高低之分,“贱”人立功,就能为“良”。
  整个范围,从原本的国人、乡士、大夫,扩大到了外郭之野。
  倒不是说戴举如何的聪明,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原先的子姓戴氏,损失两三千精华,换成别的地方世族,早就完蛋了。一蹶不振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是戴举撑了下来,通过各种手段,把五服戴氏和戴国的戴氏,统合到了一起。
  随后又进行各种联姻,加强了戴氏的核心凝聚力、影响力。
  最后,就是把全国的贵族们,都拉低到一个水平上,再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打败他们。
  这个拉低水平的方法,就是把成为“武士”资格扩大化。
  整个手法,说穿了就是稀释,之前所有的一切手段,子橐蜚都背了黑锅,其中包括“庶子继承”、“诸子平等”等等成文的律令法度。
  当时的宋国宣传,是说参考了吴威王勾陈的“庶常吉士大法好”,但本质而言,还是戴举对内的一种平衡。
  全国都念他的好,同时又把大贵族们的力量稀释,再翻云覆雨,也就容易得多。
  戴举上位前后,针对宋国军制,是有改变的。
  其中就包括“将军”这个称呼,列国之中,宋国是头一个把“将军”泛滥化的。
  原本“将军”是全国军队的总指挥,甚至在政治上,还有国相的一部分职能,但是戴举上台前后,整个宋国被分成了三个片区,设“左中右”三个将军。
  左将军主管丹水东北,右将军主管睢水西南,中将军主管都邑郡县。
  三个将军,一年工资大概在两千五百石左右,不算福利津贴还有分红。
  之所以说有分红,是因为三个将军,都有“虚封”食邑。
  原先贵族都是直接拿封邑,然后回去自己经营,过年之前缴纳一笔粮食,第二年税赋季的时候,再缴纳税赋。
  但是现在不一样,宋国搞了一个“虚封”出来,那么当左将军戴挺主持丹水防务的时候,其封邑明面上是在商丘附近。
  不过,戴挺并非是商丘附近那块食邑的封建主,他不存在任何义务,只是从那块食邑中,拿到食邑提供的“食”。
  产多少算多少,三百户人家,养活一个左将军,绰绰有余。
  而这一份分红,在左将军戴挺卸任或者转岗之后,就是没有的。
  因为,此时的三个将军称呼,更多的还是荣誉,代表自己能够从国君的地盘上,吃到福利。
  老阴逼戴举这一系列操作,跟军事改革完全没有关系,他分析的从来都只是人心,着眼处,都是人心和利益的交换、算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6/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