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924

  到时候掏钱请客吃饭的反正又不是吴王。
  历次会盟,吴国就没掏过钱!
  大王勾陈吃你几百套“太牢”,还要掏钱?!
  正因如此,临近列国又惊又怕,那是肯定的。
  但是,又惊又怕的反应,绝对不会是这么安分守己。
  李乡长从不来不信这一套。
  以前李解接过一个活儿,是一家家族企业,主要做快销成衣。结果掌门人跟小老婆东南亚旅游,嗨过头了,爽死在床上。整个家族企业立刻内讧,李解当时接的那活儿,主要就是弄个冷却塔。
  结果整个活儿忙完了,才知道会计、出纳、司机、厂长、经理到除能力最强大儿子之外的所有子女,全他娘的跟“外人”勾结。
  李解累死累活,扣除人工材料税费,也就剩个几万块。
  结果他娘的厂里一个司机,搂汽油、香烟、残次品等等东西,就搞了三十多万。
  而这一切,要不是最后爆出来,李解压根就不知道深浅。
  所以说,此时吴国内乱,邻国却一副人畜无害的和谐模样。
  李乡长一猜就知道肯定是有人憋着坏,这要是有国家咋咋呼呼,说要支持羿阳君或者跪舔吴王,反而是真没啥问题。
  不过有一点李解却很放心,和吴王勾陈这个狠人不同,中原这几个地区大国因为国际环境和地理气候的缘故,还真是按照“春耕秋战”来运行军事体制的。
  哪里像勾陈,什么?有人造反?寡人管你冬天还是夏天,有仇当然是马上报了!
第92章
为人表率
  “君子要出行?”
  见李解在夹衣中塞了一块“护心镜”,商小妹就知道老公这是要出门。
  “去‘使廨’打听一些事情。”
  列国在逼阳城的“大使馆”都集中在北城,离逼阳子妘豹的家很近。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国的使者们可以随时过来抗议狂喷,小国嘛,就是挨喷挨揍的。
  “君子还是要多加谨慎,这几日游侠出没,恐有刺客。”
  “艺高人胆大!”
  李乡长显露了一下肱二头肌,小老婆当时就娇羞起来,昨天差点就干成了,就差那么一点点。
  要不是李解睡着的话,一定会干她!
  离开妘豹赠送给李解的私人别院之后,李解带着“鳄人”直接前往吴国的“使廨”。本地上档次的使臣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
  主要工作就是做生意,吴国的出口贸易,就是他们在折腾。然后就是赚外汇,比如秦国大钱,在咸阳城,就能在马市交易,买到不错的“瑶池马”。
  瑶池马是秦国远征瑶池诸部之后的战利品,属于硬得不能再硬的硬通货。
  普通丝绢都不能交易,马市别的不认,就认本国大钱。
  因为马市的管理者,都是跪舔秦王的蛮子出身,个人需求是放在第二位的。
  第一位是大王的需求!
  蛮子本身是希望绫罗绸缎多多益善,可这玩意儿大王不要,那就没办法了。所以还是认大钱。
  市面上钱币交换比较频繁,还有私铸的,但成色好不好,入手就知道。最终还是直接贸易来得爽快,轻松又不烦人。
  就是贩运大钱是个麻烦事,好在因为国际贸易发达的缘故,像逼阳国这样的国家,就等于是中转站。
  一定的金融服务……还是有的。
  没有票证,但是有“玉鉴”,凭“玉鉴”,可以在两地同一个金融服务商手中进行现金操作。
  存取皆可,但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
  逼阳国这么久都没被灭国,除了抱上了两条大粗腿之外,自身也是有点内功的。至少逼阳国不穷,关键时候掏钱贿赂列国大臣,也能续续命。
  又不是只有吴国有太宰子起这样的奇葩,列国多多少少都有。
  因为贸易发达,所以逼阳国的“使臣”大多承担的都是进出口贸易业务,外交上的事情,其实就一句话:我们家大王说了……
  凡是不这么说的,都不是霸主级大国,顶天就是个地区小强。
  吴国“使廨”的规模比较大,因为主要功用不是为了办公,而是为了存放丝绸、漆器、陶器、青铜器等等高附加值商品。
  来吴国“使廨”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官方人物,也可以是民间商人,甚至是逼阳国的小老百姓,也能过来买东西,只要肯掏钱,一切都好说。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诸君,猛男来了!”
  本来吴国“使廨”的日常挺温和的,自从李解来之后,温和的日常变成了心惊肉跳的大冒险。
  这才多久啊,王命猛男、阴乡乡帅李解就杀了小一百号人。列国“行者”的心态已经彻底爆炸,可有干不死李解,所以就有瘪三拿他们这些“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出气。
  抢货抢钱都算好的,抄起一把匕首,趁你不注意就捅一下,那才是冤枉得慌。
  本想着李解会收敛,结果这个野人头子变本加厉,反复打了列国的脸不说,还成天招摇过市,公开放话不敢行刺他的人都是废物,是孬种,是窝囊废!
  这话让吴国“行者”们听了,那当真是……爽!
  不过爽归爽,怕也是怕的。
  他们又不是李解这种牲口,悍不畏死根本不符合常识好不好?!
  “啊?!猛男又来?!”
  “快快快,把……把羊肉端出来,还有羹汤!有鱼么?”
  “有的有的!”
  “猛男爱吃鱼,把鱼端上来!”
  李解背着手,大摇大摆地带着“鳄人”在街面上行走,路过的逼阳城百姓都是纷纷和他打招呼。
  “猛男何往?”
  “还未就食,故往‘使廨’用膳。”
  “来吾家就食何如?”
  “多谢,王命在身,不可叨扰……”
  “猛男忠于任事,可谓忠臣,可谓表率。”
  “愧不敢当!”
  然后逼阳城人民群众又学到了一个成语,叫做“愧不敢当”。
  你看人猛男多谦虚,明明是个大忠臣,给吴王挣了多大的面子,可还是很谦虚地说一句“愧不敢当”。
  这是品德啊!这是节操啊!
  高尚,太高尚了!
  “有贤焉,在吴之野。”
  逼阳国的人民群众对李乡长的评价相当的高,人李乡长既然谦虚“愧不敢当”,那么逼阳国百姓也得吹两下嘛。
  在野贤才……一般人受用不住。
  不过李乡长却很坦然:没错,说的对,说的就是我,多说一点。
  有勤勤恳恳上班的逼阳国官吏,也佩服李乡长这种“一心为公”的做派,这种高尚情操,他们很羡慕,但因为生活艰难,也不可能像李乡长这么潇洒。
  所以,只有唱唱歌,感慨感慨。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到吴国“使廨”门口,就听附近的逼阳小官们在唱歌解闷。
  李解一听,顿时连连点头:没错,说的对,说的就是我,多说一点!
  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味,有秦国的茴香、楚国的桂皮、吴国的生姜、蜀国的花椒,都是硬通货啊。
  当然了,李乡长闻到了这股香味,不是为了吃作料。
  而是为了吃本地羊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