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924

  二世祖不傻,以前耀武扬威,那是老爹还在朝中做大官,大王欣赏大王抬举大王倚重。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这些米虫废物们,就怕被杀猪吃肉,所以能低调就低调,给他们小官当当也不干,就是宅在家中坐吃山空。
  当然能培养一两个精英出来最好,二世祖们不但不傻,正相反,他们对自家的财富来源,认知上相当深刻的。
  既然没有权力了,肯定是要培养权力喽。
  趁着现在大环境好,能去淮中城的去淮中城,能去姑苏城的去姑苏城,横竖都是塞一点人。
  万一蹦跶出来一个顶级英杰,那又能苟个一两代人,还不是美滋滋?
  至于说二世祖自己,那肯定是继续做米虫,人畜无害嘛。
  此时出挑的家族,反而很被动,越是出来争,越是死得快。
  反而是人尽皆知的废物米虫,因为要给人面子,基本没谁来折腾。
  吃力不讨好么,既得罪了李解,还得罪了太叔卯,新王“仁德”的人设是不能崩的,杀哪头猪,也不会杀子起全家,哪怕诱惑力极大,哪怕十分的好杀。
  再者子起老归老,经验能力还在,跑其他小国搞个制度建设,玩生产建设,那也是有一套的。
  比不上淮中城,却足够让不少小国家混得仓满库满。
  而且子起也不用卖什么能力,卖关系卖门路,就足够让大大小小的诸侯请他为座上宾。
  卫侯为什么这么乖巧?那是因为有子起这条线,去南方哪怕进口一些奢侈品,也要比别人少走不少歪路。
  子起掌握的渠道,和别人能一样吗?
  子起能用吴国的骑传、舟传来夹带走私货物,因为很多县师、县令、县邑大夫,就是他曾经的老部下。
  李解不管生产多少货物,总归是要散出去的,这些市场上的散货,子起稍微收集一下,赚个一两倍利润又有何难?
  只不过子起看不上而已,他看不上,卫侯之流是看得上的,所以这才有了卫侯乖巧如犬。
  绝非简单的卫侯尊敬长者,大头还是因为子起有实力。
  如今知道子起猫在朝歌的诸侯并不在少数,有些国君还特意派了使者过来问好,比如说滕国、曹国的国君,就会专门派人过来打听一下太宰老夫子生活上还需要点什么。
  要婢女给婢女,要童子给童子,只要开口提,没有说不答应的。
  卫郑之战的时候,别说曹国了,齐国、鲁国甚至是燕国,都派了人过来询问。
  子起在中原厮混,也就更加淡定的多。
  这些国家派人过来问候,目的不单纯,不过对子起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像燕国派了使者过来,那是因为尊敬他子起的人生经历吗?狗屁,就是燕国公子申想要打听一下,公子甲是不是真滚到李解手下厮混去了。
  李解知不知道燕国的变数,子起不清楚,不过子起在朝歌呆的久了,对燕国却是有了新的看法,这燕国公子申,小小年纪,还真是不简单。
  甚至跟着各种情报的汇总,加上利害关系的分析,子起推测,刺杀公子巳的幕后主使,搞不好就是燕国的这位公子申。
  如今的中原、江淮、江东一锅粥,引爆点,都要从吴晋会盟时候死了一条蛇开始说起。
  事到如今,用天下大乱来形容,不足为过。
  列国征战纷纷,真正的太平地界,少之又少,而还能算得上正统国家的,细细数来,其实只有燕国一家。
  旁人看来,燕国闭塞苦寒,只配跟蛮子肉搏。
  但这光景,很多地方小氏族,都是拖家带口跑路。
  因为被战乱截断去路的,就通过河北这条路,前往燕国。
  现在燕国,已经在易水之南扩大城邑规模,这些人口来源,或者说支撑这些城邑扩张的“基石”,就是那些不得已入燕的避难世族。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判断,子起这才明明瞧不起齐侯,以“老儿”相称,但还是选择前往齐国。
  毕竟,最近的各方争斗中,泰山的齐鲁争雄,子起不认为鲁国有什么希望。
  现在的齐国,尽管齐侯也是“垂垂老矣”,但是扩张需求,很快就会出现,哪怕这种需求,是被南方势力逼出来的。
  “老君,此去齐国,还是如在卫国时,隐匿而居?”
  “老夫此去齐国,还能如何隐匿?”
  拂须片刻,子起便道,“以李解习性,楚国定是大败亏输,到时……楚人必往齐国求援。”
  言罢,子起便笑呵呵道:“你父亲如今便在淮中城?”
  “夫子如今便在码头做个刀笔吏,专管水上盗匪判刑。”
  “甚好。”
  点了点头,子起倒是没有觉得自己儿子做这种活儿有什么丢人的,正相反,有实权又有面子,在淮中城算得上为数不多人面广的位置,只是想要晋升,难度系数不小。
  一般做刀笔吏,就是做狗,主君要的是意志能够随时传达,要杀谁怎么杀,刀笔吏老老实实地像个木头人一样去工作执行,就行了。
  自己几个儿子都是废物米虫,干这种工作,实在是完美,李解的安排,在子起看来,是真的相当照顾。
  “此去齐国,便助李解一臂之力吧。”
  子起此言一出,相随的少年顿时一愣,“老君如何相助?齐国不比卫国,如今齐国之下诸君子,皆是手握良田重兵,齐侯老迈,早不能威慑诸等。只是诸君子唯有联手,方能抗衡齐侯,单独一家,皆大不如齐侯。”
  “老夫又非助齐侯,理会那老儿作甚?”
  拂须笑了笑,子起很是自信地说道,“老夫先去千乘邑,同高氏把酒言欢,再去临淄,促成齐国反汉一事。到时‘反汉会盟’,齐国为盟主,如何?”
  “反汉?汉子?”
  “周室确有密约,只消李解攻克郢都,饮马汉水,便以汉水相封。”
  这一点,外界只是猜测,但子起却是能肯定有这么一回事儿。
  “这……这促成‘反汉会盟’,如何能是相助一臂之力呢?”
  “痴儿,彼时晋国为霸主,所为何事?”
  “尊周败楚。嗯?”
  少年顿时反应过来,“如是说来,今时反汉犹如当年反楚?”
  “正是如此。只是晋国称王,如何能反?唯秦、齐、燕而已。”
  子起说罢,又是对孙子笃定说道,“只怕此时,楚国使者,已然在前往齐国的路上。”
第630章
都是大忠臣
  “哈哈哈哈……好!好啊!”
  “商君,可是要进攻三关?!”
  “不!”
  北线大营之中,商无忌手一抬,否决了营帐之中渴求一战军官们的期望,面带微笑说道:“楚国大乱,楚国大乱啊。此时三关人心惶惶,楚国陵师中军不攻自破,但左右二军及大隧守军俱在,不可逼迫太甚。”
  “可是,主公尚在郢都……”
  “无妨!”
  商无忌目光坚决,“要相信主公!”
  “是!”
  这并非是创造什么奇迹,而是勇夫和新编义士的各个大队长,对李解的信心都是相当的足。
  尤其是鳄人主力都在南线,就算楚国上下一心,甚至有人能够效仿吴威王的“万众一心”,但也只是自保,不能拿李解怎样。
  此次跟随李解南下的本就是鳄人,加上楚国大后方空虚,根本不存在可以威胁到李解的武装力量。
  为数不多可圈可点的,大概也就只剩下郢都的“环列之师”,商无忌跟前的幕府军官们,担心的也就是楚国郢都的“环列之师”,因为打防御战的话,按照楚国体制,“环列之尹”可以随时动员,将原本长期不满编的“环列之师”,变成满编甚至超额。
  幕府对“环列之师”的长官项拔还是有所了解的,淮中城的军官,都是知道这家伙是大夫之身,同时是楚国为数不多对太后、楚王都忠心的。
  这样的人,身为“环列之尹”,只要肯动员,拉壮丁充斥到“环列之师”中,然后打个郢都保卫战,根本不算难事儿。
  不过眼见着商无忌并没有担心这个项拔,幕府军官们就算再怎么有想法,暂时也只能按捺下来。
  在楚国陵师中军自爆后的第三天,郢都附近就出现了仓皇南逃的之陵师随军民夫,这些青壮返回之后,就把前线自爆的事情说了出来,只一天,郢都原本留守的部队和国人,又跑了最少三分之一。
  从白天到晚上,郢都四门打开,到处都是狼狈出逃的居民。
  城墙上的守军有心阻拦,但也阻拦的不是很坚决,甚至有的城墙角落,还有楚军用箩筐,把亲族吊放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