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5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3/924

  本地良民很是恭敬地行礼。
  东郭乡正牌良人还礼之后,面带微笑环视四周:“老朽叨扰,勿怪勿怪。”
  说罢,他又招了招手,后头的车马就向前,只听东郭乡老良人冲四周道:“闻治下有贤才出,当慰国人。中行季子出仕吴国,还需牢记,己身乃东郭所养。”
  车马上前,有坛坛罐罐还有木炭布匹之类的东西,要说值钱,放以前的中行家来看,绝对是值钱,能养活不少人了。
  要说不值钱的话,这么些东西,也就是郢爰上面掰一块下来的档次。
  不过老良人显然会做人,手指点了点一辆小车:“有东郭藏书一车,乃老朽少时刻本。贤才远行,当赠之。”
  “长者厚赐,云,深谢之。”
  长长地作了一揖,一揖到底,中行云的礼数,让老良人很是满意,不住地拂须。
  不过不等老良人夸赞两句,中行云直接起身看着他:“长者有提携之恩,云自当图报,愿出十金,以助庠序。”
  一听才十金,乡大夫顿时觉得这中行家的小子,还真是抠门。
  小砸,你这点儿钱,让老夫很为难啊。
  只是当两个随从捧着两坨黄金出来的时候,乡大夫突然一个趔趄,捂着心口差点闭气过去。
  要不是随行小厮眼疾手快,可能乡大夫就要当场扑街。
  捂着心口,顺了好一会儿气,老良人这才艰难地吐出一句话:“老……老朽,当……当为中行家,立……立碑也。”
  没办法,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就算黑掉九成九,也够打发本地土鳖啊!
  不过乡大夫人老成精,自然晓得手头有了两坨黄金,那就不能吃独食。
  盯着自己的人,恐怕不会少。
  要知道,这可是单位的合法收入。
  单位的合法收入,要变成自己的合法收入,很难吗?
  不是说要助一下庠序嘛,办学这种事情,没有房子怎么可以呢?
  孩子是晋国未来的希望,是晋国的花朵,他们这些园丁,修一个大花园,是很合理也很符合逻辑的事情。
  至于修花园的过程中,是谁来做工,跟乡大夫是不是亲戚,很重要吗?
  正所谓,要听其言,但更要观其行啊。
  结果对国人,才是最重要的啊!
  想到这里,乡大夫老泪纵横,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给人民做一点微末的工作,一点微小的贡献吗?
  至于立碑这个事情吧,反正四十个里总有石匠要出力役,到时候顺便刻一下,又算得了什么?!
  谁不愿意义务劳动,谁就是反对东郭乡的教化事业,是对晋国未来的背叛,当诛!
  常言道:情比金坚。
  有了黄金在前比较,东郭乡白马里的人民群众,顿时明白高尚的情操,是比黄金还要坚固的事物。
  随后官民同乐,堪称鱼水情,一起吃吃喝喝唱唱跳跳,晚上还点了社火,祭祀一下祖先。
  跳傩戏的老铁们更是把中行氏先祖怎么干蛮子的故事演了一遍,总之一句话,中行季子啊,这是根正苗红,妥妥的自家精英。
  完事儿之后,中行云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说是乡大夫要是有空的话,能不能一起出去逛逛街,拜访拜访绛城的贤才,他中行云从个人角度出发,是很想增长见识,然后多交几个朋友的。
  把两坨黄金揣好的乡大夫表示这算个事儿吗?这能算是要求吗?这是我作为一个长者的基本素养,是应该的,是本来就要做的,需要提吗?
  然后乡大夫就说了,拜访谁?只要老朽认识的,那肯定能走一遭啊。
  当然了,商人的话,就算了,老朽不能给商人站台做广告。
  中行云表示两家都是贤良之后,一个是魏氏,一个是胥氏。
  听了这话,乡大夫顿时大喜,表示这还寻思啥啊,就明天吧,只要是老朽认识的魏氏、胥氏之家,老朽肯定带到!
  有了老大夫这句话,中行云就让两个随从,把江阴会馆之后又送过来的酒食,提了两坛“白沙酿”,放在了老良人的牛车上。
  都在酒里。
  交个朋友。
第505章
诡异的平衡
  棐林邑往南有一条人工河,是郑国早年因陋就简为了干戎狄挖的,当时周天子分封的时候,郑国的地盘还没到这里,南边还有个鄢国,附近还有传说中的“洧水之戎”。
  之所以是传说,那是因为现在也没见着有“洧水之戎”的后代血脉。
  不过郑国的国家图书馆,或者说是郑国的国君私人家传图书馆中,确实有记载“洧水之戎”。
  李专员不识字,但是有高级知识分子同床翻译,卫国公主姬豆子告诉李专员,传说中的“洧水之戎”,其实就是“伊洛之戎”的分支,后来被郑国打爆,就族灭消亡,不见于典册。
  听姬豆子描述这事儿的时候,李专员不得不感慨:谁家祖上还没阔过啊!
  顺着那条祖传的郑国人工河,现在人们称之为“洧东沟”,李专员一行过了鄢陵之后,就从桐丘过境,再次汇入洧水。
  到了曲洧,在曲洧码头等候多时的行者,就把晋国传来的消息,递交给了李专员。
  自从接受了吴国禽兽的棍棒教育之后,卫国公主姬豆子最近乖顺了许多,还时不时就吹一下枕边风,比如说卖给卫国的铁矛,是不是数量可以再加一点儿?!
  北冶氏的人现在全程追踪李专员的行藏,跑死多少匹马,也要把国内的消息反馈到李专员这里。
  没办法,大买卖……得做啊。
  不过李专员现在嚣张的很,新任吴王姬虒的封赏已经到了,说是说让他李解抽个空回姑苏一趟,不过派来的使者,明里暗里都透露了一个意思,大王完全不想淮水伯回姑苏。
  理由嘛……虽然不认识“董太师”、“曹丞相”,但不妨碍大王姬虒在屁股问题上,自然而然地就隔着时空有所感悟啊。
  所以“淮水伯”这个封爵,事业上非常繁重,基本上就是淮水中上游的广大地区,都需要“淮水伯”悉心照料细心呵护,差一点都不行,淮水两岸人民群众嗷嗷待哺,少了“淮水伯”这口吃的,那真是死路一条!
  姑苏嘛,朝中尚有老臣若干,发挥一下余热,还是没有问题的。
  李专员就问跑过来传达消息的使者:你们认识一个叫小杰的吗?
  阉了大概也没两年的使者们纷纷表示,什么小杰,那是我们杰哥!
  OK,自己人,妥了。
  关起门来再详细询问了一下状况,李专员这才知道,姑苏现在是各家老世族都高举先王遗诏搞事,凡是没有先王遗诏的,在朝会上连发挥的余地都没有。
  稍微嚷嚷一下,反手就是一巴掌:先王曾经说过,你说的不对。
  于是乎,很微妙的,卿士大臣们之间,居然相当的和平,当然这种和平,是斗争中的和平,谁要是想要重新位列重臣,直接以没有先王遗诏给怼回去。
  你不够啊!
  大贵族们形成了一个默契,互相之间斗归斗,但是,桌子上的位子不能再加了,谁加谁是小狗,谁就是先王的敌人,大王的敌人,我们的敌人。
  至于中下级官僚,尤其是基层,太叔卯表示全国“庶常吉士”团结起来,大家都是承蒙先王关照,这才有了机会,这才有了地位,怎么可以浪费呢?
  基层治理,还得仰赖“兄弟们”多多出力,多多出钱,多多出汗呐。
  当然太叔卯又再三表示,先王拉着大家伙儿一起发财一起发家,跟着先王这条路走的,才是“庶常吉士”,那些个当初灭越之战都不肯出钱出力的,怎么可以在事后跑过来叽叽歪歪指指点点呢?
  “庶常吉士”们纷纷表示太叔卯说得对,同时又再三强调,我们“庶常吉士”坚决拥护大王!
  谁要是反对大王,我们就砸烂谁的狗头!
  整个吴国核心区的权力场,就形成了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姑苏王畿地区,成了寡头们的斗兽场,下场的资格证,就是先王遗诏。
  寡头们的老家,一般就是各自的大本营,但是在大本营的周围,各郡县乡市,又形成了“忠君爱国”集团。
  这个集团并没有固定的首领或者固定的组织,但是核心思想,就是“忠君爱国”,凡是受先王恩惠,成为“庶常吉士”的,都有资格参与地方政治,甚至在乡野这一层级,都能干涉深入。
  野人,这个庞大又游离在传统政治之外的大量人口,终于开始被人利用,当然野人还是工具人。
  不过因为“庶常吉士”大批发的缘故,野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显然有了变化。
  大量无主之地,开始进一步细分,其中尤其是以“五湖”野人为代表,居然有资格授田。
  不过这些野人授田的来源,却并非真的就是无主之地。
  首先无主之地因为先王恩惠,让“庶常吉士”根据灭越之战的贡献,获得了曾经原本就耕种了一百多年的田地的所有权。
  以前耕种,只能说是民不举官不究,国人中有本事的,凭本事吃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3/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