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924

  “首李。”
  沙哼坐在了李解左侧首位,上蔡大夫蔡美坐在了右侧首位。
  吴国其实传统上尚左,但蔡国是尚右,左右为尊的定论尽管没有一成不变,一直在根据时代而变化浮动,但李解还是照顾了蔡国人的心情。
  果然,原平舆司寇蔡夕看到李解的安排之后,嘴上虽然没说,却暗自赞叹。
  粗中有细,让蔡夕认为李解做事很有水平。
  最晚到来的是原州来大夫云轸甪,最近他忙着写信,还有接触随人,尽管礼节上其实李解要想跟随国上大夫曾善会晤,不过事急从权,所以李解提前跟随国人打了招呼,大略地把云轸甪的要求说了,曾善听说云轸甪要干一票大的,自然也就配合。
  因为最晚到,云轸甪冲众人拱手致歉,这才坐在了右侧最末。
  “开个会,三件事情,但实际上就是一件事情。”
  此刻,众人面前都已经泡好了一杯茶,士大夫们喝茶显然优雅的多,而武夫大多就是“顿顿顿顿顿顿”……
  各义士、义从大队的大队长们要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
  “第一,斗氏彻底退回大别山以南,主要是西关和黾关,短期内,只要楚国国内还没有稳定,就无力再出兵大别山。”
  柏举斗氏、权邑斗氏联手的这一波,从准备到发动,因为太突然,最资源的消耗其实非常之大。
  尤其是柏举斗氏,对李解的了解非常粗浅,导致大量优质青壮损耗在了大别山,并且又因为连续受挫,在大别山荆蛮部落中的地位,直接就是从天到地。
  “第二,随国上大夫曾善已经进驻白邑,虽然我还没有跟这位上大夫正式碰面,但已经互相通信数次。随国这一次,应该是全面背离楚国,随国君臣,这次是没有退路的。所以,从长远考虑,我们要给随国准备退路。”
  随国现在的表态,等于就是彻底“入伙”,比一般的盟友关系要高得多,可以说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之前“正义联盟”,顶天就是个战略伙伴关系,有的甚至只是战略协作关系。
  尽管这事儿李解自己也没搞明白随国是怎么想的,但不管随国怎么决定的,对李解现在影响的地盘规模来说,能够增加部队的机动性,这都是大大的好处。
  不管是从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出发,都应该支持随国,至于怎么支持,还得谈。
  “第三,蔡侯北逃,对蔡国影响很大,水淹新蔡之后,新蔡驻军的士气,现在应该到了低点。是时候把新蔡拿下了。”
  李解双手按着桌面,眼神扫过两边文武,“三件事情,都是一回事,拿下新蔡。威慑斗氏、拉拢随国、惩罚蔡国……一步到位!”
  言罢,李解便道:“如何拿下新蔡,大家讨论一下。”
  很多刚投效过来的蔡国士人,其实听不太懂李解在说什么,语法用词甚至还有吴地口音,都是一种交流的障碍。
  但是对云轸甪、蔡美、蔡夕这些精英而言,并不是什么太大问题。
  反而听完李解的叙述之后,这三人都是眼神意外,李解的确是草莽英豪,但草莽和草莽的差别,还是有点大。
  “羊舌肱想要劝降,几无可能。”
  上蔡大夫说罢,便看着李解,“不过,新蔡四方小城驻军,老夫可以前往劝降。”
  之前蔡美要去说服小城驻军,可能把握只有五成,但因为水淹新蔡,导致蔡国部队士气低落,羊舌肱就算再怎么打鸡血,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不是钢铁之躯。
  更何况,蔡美前后劝降的一众蔡国士大夫,不纯粹只有蔡美的面子,还有蔡美带过去的承诺。
  仅从收益上来说,“赤霞”这个东西,杀伤力简直惊人。
  更何况,像平舆司寇蔡夕,从李解这里还得到了代理江阴邑蜂蜜和白沙麻布的承诺,就这么一个承诺,就足够让蔡夕族人死心塌地。
  现在虽然蔡、李对峙,但民间流动还是容易,消息这种东西,只要有心传播,总能交流一下。
  平舆司寇全家在李解那里拿到什么样的好处,蔡国士大夫只要不是傻子,稍微掐指一算,都是心中有数。
  至于说土地,这年头的土地,反而是最不值钱的,真正可以兴盛家族的,从来都只是人。
  而李解,可以轻轻松松地给蔡夕家族带来足够的劳动力去开发土地,尽管这些劳动力,并不归蔡夕所有,但开发之后,想要养活多少族人,无非是看自己的胃口有多大。
  两相比较,李解显然要大方的多,而且比蔡侯那抠抠搜搜的鸟样要爽快得多。
  在这种利益加持之下,又有上蔡大夫作保,或者说背书,能够抵挡这种诱惑的家族,其实并不多。
  真正愿意死心塌地跟着蔡侯走的,无非都是“与国同休”或者“新贵”,老牌贵族反而更放得开。
  只是老牌贵族的想法有点不一样,主动投靠的意愿不强,更希望李解打过来之后,再顺势而降。
  羊舌肱是蔡侯提拔上来的能臣,想要让他这时候背叛“恩主”,既不符合利益,也不符合潮流。
  “能劝降新蔡小城驻军,已经成功一半了啊。”
  李解相当的感慨,瞄了一眼陈安,心说这小子运气够好的,出去浪了一圈,居然就带了个金手指回来。
  典型的随身带个老爷爷啊!
第336章
控几不住
  当初攻蔡的理由,是为了许国,发展到现在,连白邑的狗都知道这就是个扯淡理由,但李专员寻思着就算手中攥着一管洗衣粉,说它是蔡国藏匿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有啥关系?
  至少现在国际舆论还是站在他李某人这一边。
  淮上列弱,那些被灭的和正在被灭的,都得先基调跟李解一致,不然怎么搞?随国唐国之流,跟李解的利益一致,才能有生存空间,否则早晚被楚国干死。
  固然李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至少李解没有足够的生力军来维持淮上地区的“殖民”统治,在随国看来,李解必须妥协,也必须利用地头蛇。
  事情发展,因为上蔡大夫、平舆司寇、州来大夫等等曾经的“大人物”,也的确让随国君臣很满意。
  李解的合作态度,现在看来,很诚恳。
  “上大夫。”
  “‘龙子’之事,可流传于白邑?”
  “白邑多有议论‘龙子’一事,只是……”
  见亲随吞吞吐吐,曾善有些奇怪:“直言便是。”
  “只是义军之中多有流传,江阴子言‘德行在人不在物’,如今追捧‘龙子’者,多是城中住户,诸义士、义从大队大队长,多不甚在意。”
  “这……”
  曾善当真是诧异了,他万万没想到,随国的宝物,顶着极大的风险才夹带出来,结果到了地头,对方居然不看重?
  “德行在人不在物……当真是江阴子所言?”
  “属下从军府打听得来的消息,有人言,当时上蔡大夫很是意动,劝说江阴子以礼相待。随后江阴子便说,若是得‘龙子’宝珠,便转赠上蔡大夫。”
  “……”
  随国上大夫顿时震惊无比,这个吴国野人,还真是超出他的想象。
  “老夫见城中兵卒调动,还以为起因‘龙子’,不曾想,并非如此。”
  很是感慨的曾善,突然对此次出访李解,信心更加大增。
  他并非迂腐之辈,否则也不会一力承担此次重任,随国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能不能从李解乃至从吴国那里获得援助,就要看这次出访谈判的结果。
  随国其实没什么退路,李解真要是欺负“君子”,随国还真是没啥好办法。
  不过现在看来,李解有点讲究。
  “那……如今城中兵卒调动,所为何事?”
  “城中街头多有义士活动,已经布告内外,言近日攻克新蔡。”
  “啊?!”
  曾善大吃一惊,“水淹新蔡这才过去数日,李解又同斗师战罢,疲敝之师,如何能陷泥泞之地?”
  水淹新蔡之后的地面环境会非常糟糕,不过对防守一方来说,还是能够坚持坚持的。
  进攻方就恶心了,而且是相当的恶心,哪怕仅仅是行军,都会非常的麻烦,甚至会产生大量非战斗减员。
  这种常识,在曾善看来,名震天下的李解,不可能不知道。
  “上大夫。”
  亲随犹豫了一下,小声道,“此次攻新蔡,乃是事出有因。”
  “噢?”曾善略微思索,道,“可是新蔡羊舌肱激怒李解?”
  “非是新蔡羊舌肱,乃是蔡侯细妹欲归新蔡,江阴子便许诺于蔡姬……”
  “……”
  随国上大夫曾善的心情非常复杂,非常非常的复杂。
  重点有三个,一是他妈的蔡国公主居然落李解手里了?二是他妈的蔡国公主要不要脸啊,让李解攻打自己国家的首都?三是随侯这里的女儿……咋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