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924

  卫生管理没有别的好办法,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紧靠个人道德的自我约束,也是没啥乱用。
  最好的方法,就是罚款。
  李县长当年还在流窜捞钱那会儿,当时罚款权力还比较模糊的时候,争创卫生文明城市的县市,谁要是朝中没人,还想着温和怀柔,那就继续努力下次再会。
  朝中没人,土鳖县市只有咬牙硬上,敢于罚款,大胆罚款,不惜一切代价,一个烟头就弄它个五块十块的,既创收,又立刻改善风气,效果不要太好。
  等到后来市民意识逐渐崛起,李县长流窜的新兴城市,想要弄个好牌子,基本全靠朝中有人好办事,但到了这时候,哪家还没有朝中大员照拂不是?
  公对公,宣传口的嘴炮在老百姓看来,那不就是擦屁股纸么。
  你只管宣传公众场合不要吸烟,我吐口痰再看你继续说。
  he……tui!
  再抽一根压压惊。
  有鉴于此,李县长当然要学习成熟的宝贵经验啦。
  反正他又不用跟这帮土著讲人权,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打,敢反抗就杀。
  谁会为了因为管理随地大小便就“匹夫一怒”啊,还不是得忍着。
  战俘营中卫生只要上来,就不容易出疫病,非正常减员就很少,总的可用劳力,也就更多。
  要是跟楚国一样瞎鸡儿操作,一万俘虏最后还剩个三五千,那就是昊天保佑,要不玄鸟保佑,实在不行炎帝保佑也行。
  管理战俘是个数学问题,配给制之下,吃多少怎么吃,吃了死不死,反应在小本本上,就是一个个数字。
  当初李县长在一阵冷嘲热讽中,淡定地推广“义胆营”先进模式,为的就是今天这样的局面。
  没错,他李某人是没人才,也没几个正常国家的人才会来投奔他。
  不过没关系啊,自己培养,这是个事儿吗?
  筛选人才太简单了,想筛选听话的,不听话的滚去做苦力,要不卖给国内山头做奴隶,实在是太有自我意识的……杀掉。
  有听话的,再筛选学习能力强的,忠诚度高的,剩下的,就拿去打地基,需要出去争抢地盘的时候,在一旁大喊六六六的主力,就是他们。
  质量高低且先不说,数量上来之后,总能筛选出极为出色甚至惊艳的人物。
  典型就是沙东,要是他投错胎,以他的资质,成为列国公子之一,绝对是惊才绝艳。
  可惜投错胎,万幸投错胎。
  至于哼哈二将、东南西北,那也是数十万“百沙”野人之中,最后脱颖而出的。
  当李解一通莽之后,总体而言,手头可用之人,还是有的,列国那些个士大夫,爱来不来的,不来他就打过去,灭国绝祀,看你还继续装逼。
  讲白了,李县长现在的状态,他能争取的阶层,最多就是“士”,而且还是落魄士人。能够被他大量吸收的,只有野人,以及少部分的国人。
  而这少部分的国人,还是因为商业活动,尤其是能够通过和江阴邑互市来赚取差价的国人。
  透过云山雾罩的阶级壁垒,不难看出,像李县长这样的小叼丝,指望靠着自己发达的胸大肌,就能吸引列国女神,可能性几乎为零。
  好不容易有公子巴这种倒霉蛋,那也是因为他长得丑,本身就很落魄。
  凡是看好李县长的贵族,无一例外,都是跟着李县长才能赚取丰厚回报的那一拨。
  他们在旧有的体制中,纯粹就是竞争失败者,唯有利用更强的外力,以暴力手段为契机,打破旧有格局,才能迎来蜕变。
  至于这个过程中,李县长到底会不会作妖作法,他们其实也没底。
  毕竟,与虎谋皮,通常情况是搞不来皮的,只会给猛虎加餐。
  淮上列国沦落成这种下场,并不仅仅是他们短视或者惜命,面对李解时候的各种不适应,遇上一个变数,直接改天换地。
  任你千万种算计,你老家都被偷了,你玩个鸟?
  “粮食收集的如何?”
  李解拿起望远镜,看了看工地上的状况,暂时没啥大问题,也没人逃跑,就算要逃也逃不了多远。
  四周都是牵马行走的游哨,敢跑就追上一矛戳死。
  “这几日都是编组楚人抢收夏粮,新蔡东西及息城以东田地,收获颇丰。”
  “息城那边抢收成果如何?”
  “百石船,三日装了十二艘。”
  “三个大队,一旬的消耗?”
  “义从用度,大约如此。义士肉食多,足用一月。”
  “预计息城能装多少船?”
  “四千!”
  说到这里,汇报工作的陈奎目光闪烁,“上将军,息城此刻只有蔡军六七千,因北路断绝,此刻正欲弃城逃窜。不过,这几日大军按兵不动,只是编组楚人抢收夏粮,蔡人还未逃跑。”
  “你的建议是什么。”
  “属下以为,可以遣使入息城,就言我军只求粮秣。”
  “蔡人能信?”
  “蔡人必不信,不过,不信也要信。”
  陈奎抱拳道,“上将军,大军压境,本就敌强我弱,如今蔡人连人数都不如外敌,其必军心大乱。心乱则行不明,息城必为蔡人所祸!”
  条理清晰,推断合理,陈奎的判断,就是息城的蔡国部队,一定会逃跑,但是逃跑之前,肯定会捞一把。
  怎么捞?
  抢劫呗。
  而“义军”需要抢劫什么财物吗?
  李解这边的高层都很清楚,财物这种东西,远没有人口、粮食甚至武器装备来得重要。
  有了后者,什么财物抢不到?
  此刻“义军”按兵不动,攻蔡行动也已经开始,尽管只是挖了汝水给新蔡人民群众消消暑降降温,但在列国看来,这就是动手了。
  只不过李解是打算虚晃一枪,先把蔡国伸出去的爪子斩断,自己先美美地大餐一顿,把淮上列国给蹂躏一番。
  理由充分,动机强烈,还有绝对的实力,不过显然陈奎想得更多。
  与其玩“黑吃黑”角色扮演,不如假装真英雄真汉子,现在息城就是落在蔡国这个歹徒手中的嫩妹子,而“义军”,就是路过的……另外一个歹徒。
  不过这个歹徒,却大吼一声“放开那个女孩!”,毫无疑问,这个女孩在那一瞬间,肯定会觉得有点小感动。
  人间自有真情在,总算还是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豪杰。
  “你觉得息城蔡军,多久能动手劫掠息城?”
  “快则三五日。”
  “三五日……”
  李解看着前方,“三五日,说不定蔡侯已经从郑国求援成功,而楚国也很有可能集结了兵力赶往大别山。别忘了,楚国斗氏柏举这一支,可是死了一个精英在淮中城下。就算楚国不想折腾,斗氏自己,也是要报复回来的。”
  听到李解的话,陈奎一时错愕,正要放弃,却听李解道:“给你两天时间,成就成,不成就攻城。”
  “是!”
  陈奎大喜,立刻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第304章
斗氏好战
  淮上乱战的消息传回大国核心决策圈,其实不会很快,根据李解的判断,像吴国这样十分重视骑传、舟传的新兴霸主,通传全国,也要一旬时间,也就是十天左右。
  而吴国的势力范围,远没有楚国来得那么广大。
  同时吴国的地理复杂程度,也没有楚国那么夸张。
  以进出淮河流域为例,因为云梦泽和大别山的缘故,楚国反而从北方领土出发,前往淮水,要比从郢都出发快得多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楚国在淮水两岸,多是据点型的军事基地,并没有真正长久经营的痕迹。
  无非是想着时机成熟,再从本土平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运气好,那就是一波横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