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924

  义从的队伍非常混乱,李解传达的意思是让一千五百人追击城外可能存在的楚国逃兵。
  但是司号手并不是高手,通讯传达的消息,只是包抄。
  于是乎,城外的义从,满满当当的三四千人,全部卸甲持矛。
  他们很疲惫,但是他们也清楚,上将军同样疲惫,义士同样疲惫!
  上将军以疲惫之躯,攻上了城头!
  义士以疲惫之躯,占领了城门!
  “全部都有——”
  义从各大队的大队长们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疯狂地扯着嗓门,“包抄追击——”
  夜晚想要追击,没有火把是万万不行的,尽管手持火把,很有可能成为活靶子,成为放冷箭的显眼目标,但此时数千人马齐齐追击,火海沸腾,蔚为壮观!
  “占据四门!”
  “二大队!”
  “三大队——”
  义士们飞快地重整,各大队的大队长同样披坚执锐,他们的盔甲极为醒目,身旁还有旗手,此刻有了火光,自然能够看到自己部队的旗号。
  他们的旗号极为特别,二大队的旗帜,一面是“二”,一面是“2”,相当好认。
  “出发——”
  混乱中带着秩序,秩序创造着更多的混乱。
  到处躲藏到处逃窜的蓼城之人,有些慌不择路,就冲到了义士奔跑的途中,本以为小命不保,却见义士熟视无睹,直接从他们身旁跑过。
  “降者不杀——”
  “持械必杀——”
  哐当哐当哐当……
  不知道多少个角落中,大量蓼城之人都丢了手中的兵器,不是他们不想以防万一,实在是李解名声在外,说了“降者不杀”,那就是真的降者不杀。
  昔日戴国旅贲中士沙飞,不正是如此吗?不仅沙飞不死,沙飞本部人马,也没听说有谁被坑杀。
  时有六国公子巴曾言:阴乡猛大帅,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事休矣。”
  护送云轸甪逃窜的门客幕僚们,看到火光冲天的蓼城,都是一声惜叹。
  白天的时候,他们还想着光复州来,可是到了晚上,不但州来没有光复,连蓼城也丢了。
  此刻,姒姓后裔却是神色兴奋,火光照耀着他们雀跃的面容,只见这些夏、蓼、廖等姓氏的蓼城土著,竟是纷纷出现在了义士队伍面前,给义士的军官们带路。
  蓼城的“城主”衙署,本地粮仓,本地镈库,原本寻找起来非常麻烦,但是现在,却是轻而易举。
  战斗从发动到结束相当的快,当周围喊杀声逐渐减少之后,黑暗之中,只能听到燃烧的哔啵声,还有妇女儿童的呜咽声。
  “上将军!城内夏氏、廖氏求见!”
  “传。”
  “是!”
  很快就有义士将几个本地士人带到了李解跟前,几人神色原本欣喜,但随着走向李解越来越近的时候,却是欣喜之色逐渐消失。
  李解一言不发,将头盔夹在腰间,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的到来。
  但是,那种极为恐怖的气势压迫,使得内心雀跃的士人,瞬间犹如掉落冰窖,明明是炎炎夏夜,周围还有火光冲天。
  热浪席卷,竟是半点快慰都没有。
  “恭喜上将……”
  “嗳!”
  不等他们马匹拍完,李解抬手直接打断,正色道:“蓼城风光,淮上一绝。不知城中,可有绝色?”
第278章
安全范围
  蓼国灭国复国的次数不少,而且早更早时期,蓼国并不在淮水一带,而且在汉水以东,毗邻唐国。
  只是早期碰上了楚国的上升期扩张期,最终流窜到了淮夷居住区,然后凭借姒姓之后,在周王室的可怜下,重新安家落户。
  因为这些祖上的动荡,也发展出了几个姓氏。比如夏氏、廖氏、濮氏,还有跟淮夷通婚之后,逐渐发展出来的偃氏。
  姒姓之后的偃氏,和嬴姓之后的偃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互相通婚。
  姓氏合一的时代下,弱小的势力,也顾不得什么“同姓不婚”,只要不是血亲,能够增长人口,管那许多。
  只不过一个族群之中,总归会有还在坚持伟大复兴的家伙,此时此刻,来到李解跟前的,就是准备为姒姓带来伟大复兴的蓼城夏、廖两族。
  他们给李解的部队带路,为的就是寻求李解的支持,但从李解那里,不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还被李解勒索美色。
  “吴国野人,粗鄙下贱!”
  “住口!”
  一人大惊失色,连忙捂住对方的嘴,左右看了看,这才双目圆瞪,“汝不欲生,吾辈却不愿死!”
  “吴人粗鄙,不通雅言。如之……奈何?”
  夏、廖两家都是非常的无语,作战的时候,李解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有如神助。
  可不打仗了,感觉就是犹如鬼上身,恨不得打死他。
  勒索美人的李解非常不耐烦,让两家赶紧上贡绝色。
  可惜两家挑选出来的女子,在李县长看来,这有侮辱他的嫌疑。
  难道他一副饥不择食的样子,就真的是看到细皮嫩肉的小女子就犹如恶狗扑食?
  不是绝色,他根本连尊敬的动作都不会有。
  “老匹夫云轸甪……不知是生是死。”
  “昨夜混乱之间,似是气绝?”
  “未必。”
  装死诈死,都是贵族们的基本操作,越是老牌政客,越是非常娴熟。
  比如说吴国太宰伯起,他亲爹原先就是楚国大夫,在被楚国几个山头围殴致死之前,那也是好机会诈死逃生。
  现在云轸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说他气绝,有意义?
  “若是云轸甪尚在,楚国于淮上,尚有一搏之力。”
  “一搏之力?呵。”
  听了这话,有人顿时冷笑,“你可知如今蓼城之中,有多少义士多少义从?”
  “一二万兵卒,楚人如何不能有自保之力?”
  “吴国野人手中兵卒,皆乃敢战之士,其余辎重力夫,并未计算其中。”
  有些聪明人早就发现了不对头,寮国原先也有一两万部队,可真正能拿出来打仗的,其实也就两千来号人,加上十几二十辆战车,这就是全部军力。
  但这支李解率领的队伍,显然就是奇葩。
  一两万部队,就是一两万战兵,后勤数量极少,或者说,后勤部队还没有过河呢。
  实际上义从大部分时候,都要充当后勤辎兵,只是这批义从,是在逼阳之战后筛选出来的,本身就是素质超越大多小国部队。
  这时候士气旺盛,打顺风仗,自然能够发挥出惊人的威力。
  “诸君稍安勿躁。”
  有个老者看上去已经苍老不看,须发全白不说,头顶还秃了好大一块,手持竹杖,缓缓地坐在了一只石凳上,这才喘了口气,“吴国猛男,必不能久留蓼城,倘使离去,而楚国又畏惧不前,我等复国,又有何难?”
  围在老者四周的人听了,都是微微点头,然后行礼道:“老君还有指教?”
  “成事之难,不在吴国猛男,在楚人也。”
  有人一愣:“如今吴国野人势大,楚人逃亡,如何难在楚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