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924

  说这话的时候,公叔勤还有点不好意思。
  六国想要帮忙,这一点不假,但要说在战场上起什么帮助,那也就是说说。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他们自己说了不算,得李解提出来,他们尽可能地去满足。
  现在毫无疑问,李解需要的是情报,而且还得是比较稳的情报,但显然六国无法满足李解的需求。
  “夫子误会李某之意。”
  抬了抬手,李县长笑道,“吾非用间,而是售卖情报于楚人。”
  “噢?”
  愣了一下,公叔勤有点惊讶,转念一想,顿时明白过来,李解这是要迷惑楚人。只是为了欺诈楚军,全力对付蔡国;还是说虚晃一枪,偷了楚军的鸡……这都不是公叔勤需要琢磨透彻的。
  李解用兵,和列国将军完全不同,这一点,两次逼阳之战已经打出了名声来。
  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管对手强还是不强,都是正面刚。
  只是正面刚的形式,有点诡异。
  第一次逼阳之战,直接打爆右军。
  第二次逼阳之战,全程修墙挖沟,就是不让宋军步兵方阵发挥作用,至于战车,那更是成了摆设。
  两次战胜宋国,李解就算不是名将,也是良将。
  在公叔勤看来,要是李解被吴王放逐,搞不好列国都会争着把李解请回去掌兵。
  实际上那么多撮尔小国愿意拜李解为将,除了有抱吴国大腿的意思,未必没有打着万一李解跑他们家小住几日的念头。
  前有鳄人、勇夫,后有义士、义从。
  不是公叔勤瞧不起自家君上和同僚,他们的眼光就是低,只看着楚国强大,却看不到李解的潜力之深厚。
  甚至公叔勤敢断言,哪怕李解打了楚国不知道多少土地,抢了不知道多少人口财富,只要李解说愿意出仕楚国,令尹或许是不行的,随便来个大夫就跟玩儿一样。
  “夫子若是方便,可命六国之人,在蓼城放出消息,我李某人,不日就要前往蓼城,看一看蓼城山水风光。”
  “此事易尔,上将军放心,六国上下,定是全力以赴。”
  “好!”
  李解重重地拍了一下案桌,“那就有劳夫子,有劳六国!”
  公叔勤淡然一笑,起身行了一礼,李解也相当给面子,当场还了一礼。
  客套完之后,立刻酒肉管够,爽快又实惠。
  跟着公叔勤过来的六国士人,也是暗自称奇,寻思着在李解这里做事,还真是简单明了,没那么多屁事。
  第二天老公叔也没有含糊,直接让人前往蓼城,六国商队往来黄、蒋,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到了蓼城,便一刻也没有停歇,让六国在蓼城的细作,开始充当情报贩子。
  此刻,云轸甪也在布置着蓼城的防御,上千条船直扑州来城的画面,现在还是历历在目。
  他也是常年作战颇有名声之辈,当时的选择,并没有任何问题,如果硬要死守州来城,那么大部队全都要陷进去。
  楚国现在困难重重,且不说为国尽忠这个事情,只说楚国内斗不休,云轸甪要是手中没有兵马,他这个云氏大夫,那就是个摆设,是个屁。
  在此刻的楚国之中,想要说话有人听,手中必须要有东西。
  要么有钱,要么有人。
  须发斑白的云轸甪现在忧心忡忡,他不知道郢都到底有没有收到消息,也不知道淮上驻扎的楚军,有没有开始布防,更不知道已经打下州来城的李解,下一步是要干嘛。
  尽管淮水两岸的人,都已经听说了李解的口号,说是要伐蔡,要惩罚蔡国在趁火打劫许国一事上的丧心病狂。
  可要是真信了,那才是真的蠢。
  “君子!”
  “何事?”
  “蓼城内有传言,说是李解准备攻打蓼城。”
  “传言可信?”
  云轸甪并没有怀疑的意思,而是想要确认一下情报来源。
  “乃是蓼城吏员,六国人士。”
  “可靠?”
  “可靠。”
  “唉……时下困难重重,只怕这蓼城,也不能守。”
  “君子!”
  幕僚突然喊住了云轸甪,“君子何不派人查探一番?倘若李解当真蠢蠢欲动,不若将计就计!”
  “子之意,莫非欲设伏兵?”
  “此时李解兵多,然则蔡人亦是兵多,此刻蔡人大军四出,李解岂能听之任之?故而分兵一事,乃是不得不为之。”
  “说下去。”
  “倘若李解分兵,我蓼城坚壁清野,开沟挖渠,只消少量守军,便能牵制李解大军。此时,若是派兵顺流直下,再扑州来城,岂不是首尾阶段,令李解无暇兼顾?”
  “万一事败……”
  云轸甪目光凝重。
  “倘若事不可为,君子再撤离蓼城也不迟。”
  想了想,云轸甪抚摸白须,然后眼神肃然:“命人先去查探,倘若李解来攻我蓼城,便让他损兵折将!”
  “嗨!”
第270章
老公叔的判断
  从蓼城往州来方向传递物资和消息速度很快,因为是顺流直下,只要不是菜到抠脚的船工,通常情况下半天就能抵达目的地。
  新修的淮中城水寨,除了水寨本体之外,还有两个闸口,以及沿着淮水北岸顺延出去的堤坝。
  土石堤坝的加固并不难,即便没有金属工具,只要统筹调度得当,也能够相对轻松完成。
  李解用的方法比较传统,就是大量使用柳条、竹筋来编制成巨大的长桶型笼子。
  这些编制笼中,装满了石块,然后顺着河岸一定的坡度,滚动下水。
  在临河的一定距离内,先行打桩,那么至少短期内,这一段河岸都不会都太大的问题。
  只要淮中城的制度没有被废弃,每年定期打桩加固,就能管上好几年。
  “主公,上游来船。”
  “自己人?”
  “六国细作。”
  “嗯,带到老公叔那里。”
  “是。”
  得了李解命令,嬴剑先行前往水门闸口,这里的大埝因为水势变强,已经有一段泥土被冲走,好在发现得早,已经组织了人手,补强了外围河堤。
  芦苇荡的重要性,这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前嬴剑还觉得奇怪,江阴邑为何要在河堤外种植芦苇,当时给他的答案是为了防护堤坝,嬴剑不以为意,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自己太年轻。
  公叔勤也收到了通知,第一时间就亲自前往一号水门闸口,这种态度,让嬴剑很是佩服。
  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嬴剑心中暗自赞叹。
  “舒子,老朽迟来,勿怪、勿怪。”
  拱了拱手,老公叔微微行礼,嬴剑连忙还礼,诚恳道:“老公叔有礼,剑亦是才到。”
  “舒子先请。”
  “老公叔为长,先请。”
  略作推让,二人联袂前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