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924

  至于木牌,只要来领的,都可以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自己刻,也可以自己写,随意。
  这是一种差异化,也是一种警告。
  有了“义士”之凭,至少在逼阳城下,那地位就是不一样的,你没有说明你不中用啊,否则猛男怎么不给你发凭证?肯定是你有什么问题,不然不可能的,大家有,就你没有?难道猛男差你一块“赤霞”?不存在的……
  而这番操作,还能警告那些怀揣小心思的诸侯,既然派了人过来给老子打下手,那就好好做好工作,别想有的没的,得听话,不听话就没“赤霞”,高档丝绸哟,名贵丝绸哟,只有江阴邑才能提供哟。
  威逼利诱,总归是有效果的。
  再说了,大部分前来凑热闹的小国,本身就干不过江阴邑,别说江阴邑了,连以前的白沙村都干不过。
  所以想拒绝交出本部指挥权的国家,其实数得着的。
  李解就是要形成一种压力,让那些怀揣小心思的国家,也不得不认怂。
  不打你,你也得认怂。
  十几万人看着呢,你表演一哈跳反?
  多国部队的问题除了指挥权,沟通也是极大的麻烦,所以李解要把翻译人才全部抓在手中。这样在一个包干区或者一个工段上,就能调和两三个三四个甚至更多国家的部队参与协作。
  比如唐国人和蔡国人,讲话完全不一样,互相交流就是鸡同鸭讲,但有了在江淮和汉水一带走商的商人,就能进行翻译,即便不精准,配合文字,也能传达命令。
  工程上的命令,本来就很少废话,这种条件,已经完全满足精准传达的要求。
  各国部队把指挥权交出来之后,李解还能调和某些有仇国家之间的矛盾,比如就不必把六国的部队,放在舒庸国的旁边,因为这两国最近几年,一直在互相卖队友,并且在国际上互甩对方的黑材料,总之就是脸皮撕破的冤家。
  要是没有指挥权,两国要是凑合着找地方安营扎寨,结果扎对方隔壁去了,那百分之一万要出事儿。
  营啸都是小意思,直接兵变互砍是可以预见的。
  同时统一了指挥权之后,分配各个部队的驻扎地,就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地方。
  反正都是在内环以外二环以内,再好能上天?再差能下地?不都是不能进城吗?
  李解召集了人手,除江阴邑的嫡系之外,还有逼阳国、郯国、六国、曹国、郠国等等国家的士人。
  尤其是曹国,偷偷摸摸地派出了不少公族子弟,曹伯也是挺能折腾的,下了死命令,就算吴国猛男让公族子弟去掏粪,也要遵守命令。
  李县长寻思着这不是白送老子一批管理人才嘛,当然了,李县长也不要什么高端管理人才,能够负责精准传达命令和监督工程进度,就已经绰绰有余。
  他这一套就是问责制,老大找大队长,大队长找中队长,中队长找小队长。
  然后大家伙儿一起拎着鞭子,开工抽友军,开打抽敌军。
  两边都要抽,两边都要硬!
  “命令:江北农具尽数抽调逼阳!”
  “是!”
  “命令:于逼阳增设柳营,招募健妇入营!”
  “是!”
  陆续又下达了几条命令之后,李解又把去年的“义胆营”重新拉了出来。
  老规矩,战争期间,肯定是要施行军事管制的。
  那么,再度设置“肃清反逼阳和消极怠工”委员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能会有友军不能理解,但是“义胆营”是很专业的,经验也很丰富,只要跟友军讲过道理,还能不顺利沟通吗?
第191章
微小工作
  宋国附近的地形,李县长摸得挺熟,原本要是没有这十几万废物,李县长琢磨的就是野战连续冲击,干死多少宋军是多少。
  尤其是宋国部队中,有大量凑数的,这一部分宋军,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夜盲症。
  不仅仅是宋国如此,附近诸国大多有这样的毛病。
  以鳄人、勇夫的机动力,还有脱产训练之后的超强体力,就算没火药,也能轮得宋军大部队摇摇欲坠体无完肤。
  只是让李县长万万没想到啊,自己咋这么有名气呢?
  太受人尊重了!
  十多万废物来投,要拜他为大哥,虽然从战斗素质上来看,他完全瞧不上,可从社会效应上来看,他……骄傲。
  “这,我等乃六国武士,岂能操持耒耜,犹如农夫?”
  “此为‘大义’,我等正义之师,只为锄强扶弱!今宋国如稗草居田,徒手亦除,况乎耒耜?!”
  “……”
  “莫非诸君欲舍‘大义’而就小我?”
  “……”
  跟老乡唠嗑的,是公子巴的团队。以前出去吹牛逼的只有公子巴一个人,现在不一样了,面对淮南老乡,公子巴的小伙伴们一起组团吹牛逼。
  总之面对老乡就一句话:你是要自己的面子呢?还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做眼保健操?
  老乡们还能说什么?说老子不干了?敢吗?
  他们只能拍着胸膛怒目圆睁,然后狂呼:为了正义,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没办法,当初自己要来装逼的,现在吴国猛男说这事儿是“大义”,那就“大义”吧。
  再说了,猛男的左膀右臂来得时候先跟小弟们做了沟通,一说家乡话,就让人觉得很亲切。
  那些小兵们懂个卵,原本急吼吼地跟着这公子那大夫的,以为就要打仗,心里怕得要死。
  现在好了,在吴国这个跨国公司上班的白领精英骨干公子巴说了:打仗是要死人的啊,咱们是老乡,本公子能让你们随随便便就去送死吗?现在老大那里有个流汗不流血的任务,去工地上挖土方,要不要考虑一哈?
  小兵们虎躯一震,心想我堂堂六国武夫,怎么可以这么没骨气,当时就偷偷地跟公子巴表了态:OjbK!
  公子巴第一个搞定,后续小伙伴们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地搞定了六国、英国、宗国这仨。
  仨小国总人数其实也没多少,六国出兵拢共就五百,后勤一千六,战车也有,但就十辆,还是祖传的破车,是想着在这一场仗玩坏它,然后打赢了宋国索赔。
  现在一看,可能战车也用不上了,有点小亏。
  不过亏钱事小,保命事大啊。
  六国这次领兵的,是公子巴的叔叔,原本还想拿捏一下,比如说抬抬身价,让猛男因为上宾什么的。
  结果大侄子上来就架空了他的兵权,然后连吓带哄的,整个六国的维和部队,等于全部喂了狗,成了公子巴招募的工地小工。
  当天划分包干区,当天配发农具,当天安排监工,当天安排记录出勤绩效的“自己人”,六国小兵当天上工当天拿补贴,工地内外,传扬着欢快的气息。
  不用上前线,挺好。
  自从李县长决定玩“乌龟流”之后,中原诸侯们都是一脸懵逼,这都是啥玩意儿啊。说好的猛男呢?你就这么猛的?太菜了吧。
  人宋国还没有进攻呢,你就苟成这样,这要是真打过来,你该不会是跑了吧。
  跑是不会跑的,这让诸侯们又觉得李县长还挺坚强,面对宋国这样的强劲对手,有着不一般的韧性。
  只是一番操作实在是辣眼睛,整个逼阳城外面,到处都是用麻线拉起来的包干区,各种口音的士人跟着鳄人、勇夫穿梭在田间地头。城寨立起来很快,这方面江阴邑的经验极其丰富。
  模块化是谈不上,主要是物料不缺,比如麻绳,江阴邑的麻绳生产效率,是四方霸主的几十倍。
  为了解决麻绳的供应问题,除了从江北地区调用纺织工之外,还紧急培训了一批郯国打工仔。
  没办法,郯庄子说要尽一点力,那郯国除了一点土特产,也就剩下人力还算可观。
  逼阳国东南方向,新设的工棚数量,比军寨还要多,而且同样划分片区,并且有专业的武士看管。
  除了勇夫之外,就是“义胆营”的“义士”。
  人数破万,智商减半。
  人一旦多了,不仅仅是群体智商瞬间降低,各种突发事件要是没有暴力机关的威慑警戒,也会频发。
  盗贼、间谍等等此起彼伏,但几天就被打了下去。“义士”们表示这种渣滓就应该被拉到江北去挖芋头!
  “义胆营”的存在感极为强烈,也正因为“义胆营”的存在,使得李解迅速而有力地控制住了十几万废物们的躁动灵魂。
  小乱子频发,大乱子没有。
  尽管李县长自己还是有点不满意,但中原诸侯们已经惊呆了。
  那是几十家大小不同的势力,来自东南西北不同的地方,这些性格、习惯、口音等等都不相同的士卒、力夫、奴隶,居然都能在逼阳城老老实实地受着管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