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9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2/945

  其实,这也是事实。
  即便是在和平时期,梵罗国每年都有大约500万人死于饥饿,或者是跟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
  战争期间,特别是在征收粮食的时候,粮食问题就变得更突出了。
  关键就是,平时是分散在1年的12个月里面,准确说是在3个收获季节,分批次向外出售粮食。
  这次,在短短的3个月之内,就从西孟邦收购了1000万吨粮食!
  说是收购,其实是强行征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偏远乡村,负责收粮的梵军根本就不会向当地居民付款。即便是在小城镇,往往也是开白条,或者写欠条,让交粮的农民找当地政府兑现。
  毫无疑问,当地政府肯定不会给梵军开的白条买单。
  显然,对农民,以及小城镇居民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肯定是如何填饱肚皮。
  至于战争,跟他们有啥关系?
  不说加尔,只是在戴蒙德港,就有大约15万饥民,很多家庭已经断炊半个月,几乎每天都有人饿死。要不是港口城市,不少家庭有农村亲戚,以及还有不错的渔获,恐怕早已饿殍遍野了。
  在大城市,特别是加尔,情况肯定更加的严重。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军队面临的新问题,或者说一个之前没有想到,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何才能把足以养活数千万人的粮食送到前线?
  正是如此,在占领戴蒙德港之后,丁镇南根据前线指挥官反馈的消息,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也就是让保障部队提前上岸,加大保障物资的投送力度,以及在占领区设置救助点。
  虽然陆战队是来作战的,而不是来搞人道主义救援,但是不管10多万饥民的死活,肯定行不通。
  不说别的,在前线作战,也就是直接面对当地居民的官兵也是人。
  面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灾民,哪怕是钢铁战士,也会动恻隐之心,更别说大部分官兵都不是铁石心肠。
  结果就是,攻打戴蒙德港的战斗变成了赈济饥民的人道主义行动。
  其实,这也是丁镇那最为担心的事情,或者说是帝国当局不愿深入梵罗国,不愿在南方次大陆用兵的关键所在。
  在控制了戴蒙德港,准确说是安顿了10多万饥民之后,陆战队没有立即北上,也没有急于向前线部署航空兵。
  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准备的物资不够。
  虽然在发动进攻前,其实是准备阶段,丁镇南就采信了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即西孟邦的情况很不乐观,存在大量的饥民,并且做了相应的准备,比如把粮食等给养物资的投送量增加了两倍,但是跟实际情况相比,增加的这点投入根本就不够看,更别说还要攻打与占领人口接近2000万的加尔。
  这可不是小事。
  按照正常标准,2000万人一天要消耗4万吨食物,就算按温饱标准,日均消耗食物也高达16000吨。
  当然,不是说加尔的2000万人得由帝国军队养活。
  只是,相对于本来就比较紧张的运力来说,每天增加数千吨的运送量,必然会增加后勤保障负担。
  关键还有,从戴蒙德港到加尔的公路只有一条,路况还非常糟糕。
  哪怕把粮食运到了戴蒙德港,也未必能够送到加尔。
  为此,除了需要加大给养物资投送量,还必须调整作战部署,把攻打坎宁港的作战行动提前。
  道理也很简单,坎宁港距离加尔更近,交通也更加便捷。
  在接下来的2天里,陆战队除了加紧上岸,以及在戴蒙德港南面修建野战机场,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之外,主要就是让直升机转移到岸上,依托正在修建的野战机场,增强垂直空运力量的作战效率。
  攻打坎宁港依然以空中突击为主。
  在河网弥补的地区作战,坦克等主战装备反到成了累赘。
  帝国陆战队面对的问题,梵军同样逃不过。
  不说别的,守卫戴蒙德港的梵军就是步兵,别说是主战坦克,连装甲车都没有。
  要说的话,这也是丁镇南敢于采用空中突击战术的关键原因。
  在这2天里面,支援陆战队作战的第三十一特混舰队并没有离开,只是把炮口转向了坎宁港。
  在23日傍晚,准确说是日落前,梵罗空军派出了数十架攻击机发起反击,试图偷袭在近海支援陆战队的第三十一特混舰队。为了避开预警机,攻击机群不但全程超低空飞行,还保持了无线电静默,并且突破了第三十一特混舰队的外围防空网,至少在发起攻击之前没有被预警机发现。只可惜,在进入孟湾之后,带队的飞行员把几艘正在驶往戴蒙德港的货轮当成了战舰。接下来,20多架梵罗攻击机一拥而上,用几十枚炸弹把7艘大型货轮炸了个底朝天。
  其实,第三十一特混舰队的一支拥有8艘驱逐舰的火力支援分队,当时就在西南方向大约50千米外,而且8艘驱逐舰都在补充弹药,不但没有在战备状态,甚至连必要的警戒都没有。
  遭到突然袭击,这8艘驱逐舰绝对是凶多吉少。
  可惜的是,领队的行员急于求成。
  这也是帝国陆战队攻打戴蒙德港期间,梵罗空军的绝唱,严格说来也是唯一的一次反击行动。
  此后,在帝国军队攻打加尔之前,梵罗空军都再无表现。
  要说的话,梵罗空军已经拼尽了全力。
  让攻击机挂着炸弹执行制海任务,对付拥有防空导弹的战舰,更别说还要突破防空战斗机的拦截,本身就是疯狂的举动。这也反映出,梵罗空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离彻底丧失作战能力也不远了。
  只是,梵罗空军的反击,确实产生了影响。
  被炸沉的7艘货轮,运载的全是作战物资,其中1艘运载了差不多3万吨粮食,还全是军用给养。并不是罐头食品,或者密封包装的熟食,其实大部分都是按照军方标准处理过的食材。
  严格的说,军用给养主要就是经过了初加工的食材。
  在大规模战争,特别是正规军参与的作战行动,提供给前线官兵的肯定是在现场制作的新鲜食物。
  至于广为人知的军用罐头与袋装熟食,主要提供给特种部队,最多就用来应急。
  只是,丁镇南没有因此推辞攻打坎宁港的作战行动。
  按重新拟定的计划,在攻占了坎宁港之后,才会加大给养物资的运送力度,因此就算少了几万吨食物,也可以在占领坎宁港之后补充,没有必要因为所遭受的损失就推迟攻打坎宁港的作战行动。
  其实,囤积在戴蒙德港的给养物资并不少,足够支持陆战队去攻打坎宁港。
  要说影响,也只是说在下一批物资运到前,提供给当地居民,尤其是附近农村里的饥民的援助会减少。
  挨饿的也是梵罗人。
  
第274章
人海战术
  攻打坎宁港的战斗,再一次证明,梵军的战斗意志极为低落,从上到下都没有要决一死战的勇气。
  按照丁镇南拟定的计划,第五陆战师在25日凌晨出动空中突击部队,同时对坎宁港外围的几处要地发动进攻。
  与攻打戴蒙德港的行动一样,也是先控制外围,包围之后再向内推进。
  说是进攻,其实根本就没有遇到抵抗。
  别说顽抗,就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
  当然,最大的麻烦并非地面战斗,或者说作战行动,而是要如何应付成千上万从北面涌来的饥民。
  虽然攻占戴蒙德港也才几天,但是东方联军在当地救助饥民,向饥民分发粮食,甚至提供医疗服务的消息,已经传播了出去。结果是,加尔的饥民纷纷南下,涌向帝国陆战队控制的占领区。
  只是在24日白天,陆战队就收容了大约5万饥民。
  赈济用掉的粮食反到是小事,毕竟戴蒙德港里有几十艘货轮,只是已经卸下的粮食就多大5万吨,而且年底还会有船队送来数十万吨粮食。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必须动用兵力维持秩序。
  受此影响,第五陆战师不得不把主力留在戴蒙德港。
  当时,上岸官兵也就在15000名左右,而留在戴蒙德港维持秩序与修建野战机场的就超过了10000人。
  兵力不足,也是陆战队面临的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按最初的计划,需要用大约5天时间才能拿下戴蒙德港,然后还要耗费几天时间来巩固滩头阵地,特别是修建野战机场,因此最快在1周之后,搞不好是10天之后,才会发起下一轮进攻。
  兵力投送,肯定是按照作战计划实施。
  受此影响,在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初5天里面,只向前线投送一个标准陆战师。要等到占领戴蒙德港,才会把第二批部队送过去。按计划部署,也就是在12月26日之后,第二批部队才会到达。
  显然,这就是问题所在。
  第二批登陆部队也就是第十三陆战师与第十二陆战师的一部。
  因为涉及到向内陆地区挺进,并且预测会遭到梵军顽强抵抗,还必须考虑强攻加尔的可能性,所以为第二批部队配备了足够多的装甲武器,只是主战坦克就有数百台,也就只能走海运。
  此外,还只能安排民用船只运送。
  这意味着,哪怕想快也快不起来。
  就算运送第二批部队的船队在26日到达戴蒙德港,也需花2天时间进行整编,才能完成参战的准备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