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9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4/945

  这个在当时看来无关紧要的安排,在后来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按照丁镇南做的这一系列的部署,在12月的中旬,西北战场的兵力,除掉巴军之后都有25万。
  这里,还没包括第三十三步兵师。
  关键就是,第三十三步兵师不在丁镇南的调配范围之内。
  直到搭乘运输机离开卡拉港,丁镇南都没收到指示,因此第三十三步兵师依然隶属西北战区的卫戍司令部。
  要想调动本土卫戍部队,必须获得首辅的授权。
  也就是说,帝国高层还没有就是否动用第三十三步兵师,从本土直接对梵罗国发动进攻做出决定。
  其实,这并没让丁镇南感到意外。
  在他拟定的作战计划中,就没有提到过第三十三步兵师。
  别说是丁镇南,连刘尊山都知道,第三十三步兵师才是真正的战略预备队,或者说是夺取战略胜利的王牌。
  按照丁镇南的估计,要在取胜有望的时候,周涌涛才会让第三十三步兵师参战。
  至于战术安排,其实非常的简单。
  只要联军在西北战场的西线,也就是巴铁这边牵制住了梵军主力部队,打垮梵军的战斗意志,第三十三步兵师就会冲下无极高原,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冲向梵罗国首都,一举占领这座意义重大的城市。
  不过,重要的不是城市本身,而是其象征意义,尤其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说得形象一点,梵罗国既是战争泥潭,也是无价的宝藏,其潜在价值不但让觊觎者垂涎欲滴,还会引发更大的麻烦。等到梵罗国轰然倒下,跟随梁夏帝国参与围猎的猛犬,必然会一拥而上,抢食最为肥美的部位。如果没能控制住这些猛犬,等到梁夏帝国上场时,恐怕骨头都不会剩下几根。
  为此,就必须先入为主,掌握政治主动权。
  其中关键,也就是单独占领德城。
  要说的话,过去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也就是骆沙联邦战败之前,帝国当局本着大局为重的原则,没有让地面部队突击莫萨,把占领莫萨的机会留给了迢曼军队。只是在最后关头,才猛然醒悟过来,派遣空降兵,通过空运与空投发起突击,夺取了莫萨城郊外的机场,而且在最终占领了半个莫萨城。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骆沙就被割裂成东西两个部分。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帝国当局没让地面部队停下来,抢先攻入莫萨城,哪怕迢曼帝国出兵占领了骆沙西部边境地区,也会因为缺乏政治合法性,承认与接受梁夏帝国在骆沙的主导地位。
  或许,骆沙就不会分裂。
  没有了西骆沙,迢曼帝国未必能够在战后组建西陆集团,而且就算组建了,也不会有现在的规模。
  不要忘了,在西陆集团,西骆沙的军事实力仅次于迢曼帝国,陆军更加是集团第一!
  可见,有了骆沙联邦的教训,帝国当局肯定会避免梵罗国的局势失控,也就得确保单独占领德城。
  正是如此,丁镇南压根就没有打第三十三步兵师的主意。
  按照他的判断,25万大军已经足够。
  其实,就算勉强了一点,斯兰还有三个陆战师,而且至少有一个陆战师充当东海岸登陆作战行动的预备队。
  也就是说,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这个陆战师派过去救急。
  关键还有,西北战区需要救急的时候,恐怕已经是新历151年1月份,而到时候可以调动的作战部队肯定不止现在这些。
  不说别的,陆军至少有十个预备师在年内完成整训。
  就算需要重点照顾西北战区,向大陆战场增兵,确保春季攻势能如期展开,也肯定能调动2到3个师过来。
  总而言之,在经过这番部署之后,西北战场的兵力问题已经得到缓解。
  至于能够取得多大成果,丁镇南反到没有放在心上。
  关键就是,按照陆军司令部命令,西北战场的作战行动由巴铁三军参谋部全权负责。
  这是首辅亲自下的命令!
  此外就是,将由李天凌担任联军的参谋长,虽然是临代,但是接下来的几个月,由他说了算。
  这么一来,就算出了问题那也是李天凌的责任。
  当然,上面做这个安排,其实也是在利用李天凌的身份去跟巴铁当局周旋,毕竟在巴铁军人眼里,廉旭升不但是帝国陆军的战神,还是巴铁的救星,因为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期间,在帝国主政的就是廉旭升。也是在他的坚持之下,帝国才会跟巴铁结盟,让巴铁搭上梁夏帝国这座靠山。
  显然,丁镇南可没有李天凌那样的影响力。
  有李天凌坐镇,自然轮不到丁镇南来操心。
  
第268章
及时脱身
  侯晨晟也就在斯兰呆了两天,在12月5日夜间就搭乘运输机返回古吉邦。
  说是考察,其实是跟第十三陆战师的军官碰头,确定随后的交接工作。
  别看都是师级部队,第五陆战师是在编的主力部队,而第十三陆战师是预备役,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如果要扩大编制,组建陆战军,也是以第五陆战师为基础,通过增编第十三陆战师这样的预备师来实现。事实上,第五陆战师的师部早就完成了扩编,随时能升级为军级指挥部。
  侯晨晟急着赶回去,主要是北上的陆战队提了10多个小时发起进攻,代奥格尔南边的梵军南方集群也是一触即溃。
  局势变化太快,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侯晨晟回去处理。
  比如,如何安顿越来越多的战俘。
  在第五陆战师发起进攻之前,就已经接纳了上万名战俘,而这些战俘全都是由保障部队送往后方,也就是巴伦布尔的临时战俘营。在进行必要的检查与整顿之后,再送往后方,移交给专门收容与管理战俘的联军。就一般情况而言,梵军战俘全都会被送往位于巴铁西部荒漠里的战俘营,由巴军统一看管。没发生意外的话,要等到大战结束之后,这些梵军战俘才会被遣返回国。
  现在的问题是,战俘实在太多了。
  仅仅在12月5日夜间,准确说是到6日天亮之前,突击的作战部队就收容了3万多名战俘。
  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小时超过2000人的速度增加!
  因为有太多的战俘需要安顿,而且受道路交通条件限制,后面的保障部队根本没办法跟上去,所以突击部队在天亮之前就已放慢推进速度,在天亮之后更是停了下来,等待保障部队来接管战俘。
  即便如此,仍然有梵军官兵成群结队的从战线对面涌来,向突击部队缴械投降。
  几乎全是伤员,有不少已经奄奄一息,是被同僚抬着来到突击部队的战线前面,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显然,这些命悬一线的梵军官兵把投降当成保命的办法,认为只要放下了武器,向东方联军缴械投降,就一定能够获得人道主义救助。至少在过去,东方联军确实是在无私救助投降的梵军伤员。
  可问题是,突击部队总共也就只有几千名官兵,而且随行的只有战地军医。
  至于野战医院,在巴伦布尔郊外。
  如果是陆战队官兵受伤,尤其是受了重伤,前线指挥官肯定会呼叫医疗直升机,把伤员直接送往野战医院。
  显然,战俘肯定享受不到如此特殊的待遇。
  再说,整个第五陆战师也就只有十几架能用来运送伤员的医疗直升机,怎么都轮不到去帮助战俘。
  结果就是,前线指挥官不得不在12月6日的上午,下令禁止收容梵军重伤员。
  侯晨晟回到古吉邦之后,下的第一道命令,也是让突击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建立临时战俘营。
  随后,他还安排直升机,把几十名医护人员与大批医疗设备送往前线。
  不收治梵军重伤员,虽然是情有可原,但是真要这么做,等于把战线对面的十几万梵军官兵逼入绝境。就算收容战俘与救治伤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也总比跟十几万梵军血战到底要好得多。
  再说,真正能救活的重伤员,其实并不多。
  很多重伤员在被送到战地医院的时候,已经快要断气了,军医能做的,也就是为其注射一支吗啡,让其平静的离开人世。
  其实,大部分战俘是轻伤员,不需要抢救,在简单包扎之后就被送往了战俘营。
  当然,关键还是需要体现出人道主义关怀,给绝望的梵军官兵一点点希望,从而在希望的引导下做出正确选择。
  折腾到12月8日,突击部队才再次出发。
  此时,收容的战俘已经超过6万!
  显然,南方集群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也许再过两三天,代奥格尔南边的战斗就将宣告结束。
  只是,第五陆战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侯晨晟在6日下午去了艾哈迈达巴德,处理一件跟第二十四机步师有关的事情。
  按丁镇南之前做的安排,在拿下艾哈迈达巴德之后,第二十四机步师的2个旅将南下攻打巴罗达,由第五陆战师安排1个加强团占领艾哈迈达巴德。如果有需要,第五陆战师还得派遣部队北上攻打乌代布尔。
  现在的问题是,第二十四机步师没有按照计划打下艾哈迈达巴德。
  当然,原因很复杂。
  比如,第二十四机步师的2个增编旅,官兵的素质都很一般,而且借用的主战装备也不是很顺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