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9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9/945

  如果早几十年,哪怕早十年诞生,新军事学说都能改变全球格局,甚至有望让全球大战变成历史。
  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波沙湾战争展现出来的全新战争形态,把江河日下的迢曼帝国逼上了绝路。
  梁夏帝国有资本与能力发动局部战争,并且在局部战争当中获益。
  迢曼帝国能够照葫芦画瓢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以梁夏帝国在波沙湾战争当中展现出来的实力,尤其是应用高科技装备的能力,迢曼帝国的未来极为黯淡,或者说根本没有未来可言。此外就军事战略而言,在随后爆发的第三次全球大战当中,西陆军团奉行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闪击战与大纵深战略,其基本军事理论几十年都没有进化。
  其实,在波沙湾战争结束前,纽兰军方就做过战略推演。
  就杰克逊所知,如果西陆集团没有发动第三次全球大战,那么在几年之后,梁夏帝国就会动用包括战争在内的必要手段,控制忒尔共和国,同时通过加强在夕梵运河的军事部署提升在北玄地区的影响力,并且向北玄地区渗透,动摇西陆集团在陆心海南岸的根基,从侧翼包围西陆集团。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迢曼帝国就只能缴械投降,做拼死一搏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有人早十年提出新军事学说,以迢曼帝国在当时的实力,准确的说是跟梁夏帝国的实力对比,迢曼当局都不会选择铤而走险,反到有可能效仿梁夏帝国,通过局部战争来扩大生存空间。
  不说别的,在十年之前,只要有理论支撑,而且相信战争是有利可图,迢曼帝国有很大概率通过局部战争,逼迫梁夏帝国从夕梵运河撤兵,也就是退守基布要塞,从而实现对陆心海的全面控制。
  有了这个基础,西陆集团就能够从尼罗河南下,以及从夕梵运河向东推进,扩大在世界岛上的影响力。
  随着生存空间拓展,西陆集团至少还能奋战几十年,不至于迅速走向衰亡。
  当然,也不存在通过发动全球大战来拼死一搏的可能了。
  可惜的是,丁镇南晚诞生了十年。
  现在的问题是,纽兰共和国需要效仿迢曼帝国,去跟梁夏帝国拼命吗?
  
第264章
画饼充饥
  杰克逊一直不看好梵罗国的关键,也就在这里。
  虽然做为“离岸”国家,纽兰共和国存在很多特殊之处,肯定无法照搬梁夏帝国的发展经验,而且在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之后两百余年的历史当中,纽兰共和国也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策略,但是落到具体事情上,特别是跟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军事战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必须承认,梁夏帝国取得的成功,尤其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大获全胜,对纽兰共和国造成的影响简直不可估量。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前,梁夏帝国产生的影响其实相对有限。
  道理也很简单,打赢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前,梁夏帝国仍然是一个陆权国家,海洋属性不是很突出。
  虽然梁夏帝国打造了全球数一数二的海军,还取得过极为辉煌的成就,但是其国家的核心利益依然建立在陆权之上,而且围绕着国家核心利益所进行的对外扩张,也主要是集中在世界岛上进行。
  即便在最为鼎盛的时期,比如陈炳勋时代,梁夏帝国对海权的依赖都不是很大。
  在很大程度上,梁夏帝国不惜血本的打造一支强大海军,更像是锦上添花,或者说用来巩固在世界岛上的陆权。
  显然,对远离世界岛的纽兰来说,陆权远没有海权重要,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其效仿对象都是布兰王国。
  一直到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纽兰当局才猛然发现,梁夏帝国才是真正的楷模。
  虽然梁夏帝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强国,但是通过打赢第二次全球大战,等于用事实证明,陆权与海权并不是二选一,而且以其成功的经验,只有陆权强国才具有发展成陆海两强的可能。
  尤其是第一次全球大战,梁夏帝国用行动证明,一个强大的陆权国家,只要能够保住基本盘,哪怕丢掉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重新崛起,并且再一次变得强大。
  当然,这里说的“基本盘”不仅仅是本土安全。
  布兰王国的失败也证明,面对实力高出一个级别的陆权强国,海权强国的胜算其实非常渺茫。
  说得更加直接一点,人类文明的中心永远都在世界岛上,位于世界岛上的陆权强国天生就拥有控制人类文明中心的优势。对世界岛之外的强国来说,要想发挥离岸平衡的作用,除了需要拥有强大的海军,还得拥有足够强大的陆军。要不然就变成了离岸国家,无法发挥平衡的作用。
  其实,在梁夏帝国崛起之前,布兰王国也算得上是海陆双强。即便在部分时期,比如在洛克帝国称雄西大陆的时候,布兰王国的陆上军事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布兰当局也会用其他方式,比如跟迢曼王国结盟,获得制衡对手需要的陆上军事力量,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海权强国的优势。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纽兰共和国开始全面学习梁夏帝国,尤其是军事战略。
  哪怕没有照抄,也是在刻意模仿。
  比如,在波伊战争期间,梁夏陆军开始重视航空兵,重点打造以直升机为主的战场空运力量,并且以此为基础,创造了空中突击战术。纽兰陆军也亦步亦趋,打造了全球第二的陆军航空兵。
  当然,对梁夏帝国的模仿与学习,更多的体现在战略思想上。
  往简单说,也就是陆海并种,并且高度重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予技术类军兵种极高的地位。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空军。
  在很大程度上,纽兰空军其实就是小了一号的梁夏空军,两者在基本编制,甚至是装备类型上都高度一致。
  按纽兰军队内部的观点,模仿与学习梁夏帝国,肯定没有错!
  当然,在军事理论方面,那就更加如此了。
  严格说来,纽兰共和国也是唯一能跟上梁夏帝国的节奏,把新军事学说的理论转变为实践的国家。
  道理非常简单,只有纽兰共和国拥有推进第三轮军事变革的实力。
  此外,纽兰共和国也确实在积极的推动第三轮军事变革,还寄希望于借此缩短跟梁夏帝国的差距。
  至少在杰克逊这些年轻军官看来,这是追上梁夏帝国的唯一途径。
  关键就是,纽兰共和国是典型的离岸国家,天生就拥有很多梁夏帝国不具备的优势,也就能弥补国力上的差距。
  最重要的,就是纽兰共和国不需要为了保护本土而耗费大量资源加强本土防御。
  做为西半球的头号强国,纽兰共和国不但霸占着北孤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还只有两个邻国。关键是,这两个邻国都很弱小,而且早已放弃争霸的念头,还全都成了纽兰共和国的盟友。
  曾几何时,南边的邻国还希望并入纽兰共和国。
  至于北面的枫叶国,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已经沦落成纽兰的编外州,连国防安全都完全依赖纽兰共和国。
  虽然阿拉斯地区落入了梁夏帝国手中,让纽兰本土西北地区受到威胁,但是阿拉斯地区的特殊性,让纽兰当局暂时不用为此发愁,至少用不着为了防范驻守阿拉斯地区的几千名梁夏陆军的官兵,就在本土的西北地区部署重兵。事实上,只是上千千米的冰封雪原就足以挡住入侵者。
  正是如此,纽兰共和国可以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对外扩张。
  其实,这也是在大战后,准确说是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决裂之后,纽兰共和国敢于在加勒比地区与南孤大陆扩张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利用这十几年,纽兰共和国完成了在大战期间都没有能够实现的壮举。几乎横扫了整个南孤大陆,让众多在大战期间投靠梁夏帝国或者迢曼帝国的国家,重新回到了纽兰共和国的怀抱。关键是,纽兰共和国还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北孤集团。
  说是“北孤”集团,只是因为初创成员国是几个北孤大陆的国家,而在经过了数轮扩张之后,已经囊括了几乎所有南孤大陆国家。也正是如此,才有成员国提议更名,觉得现在的名字不合时宜。
  由此也就不难看出,仅就纽兰共和国而言,其实更加愿意通过军备竞赛的方式来跟梁夏帝国竞争。
  扎根于西半球,纽兰共和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全球大战,纽兰共和国反到没有必然胜算。
  从这个角度看,也就能够清楚的看到,在纽兰共和国的战略体系当中,梵罗国其实就是一颗精心安排,在最后关头用来牺牲掉的棋子。即便是纽兰共和国的盟国,梵罗国的最大价值也只是替纽兰共和国挡枪。
  只要能够达到主要目的,收复霍瓦依群岛,牺牲掉梵罗国又何妨?
  再说,相隔了半个地球,而且海运与空运都已断绝,就算纽兰共和国不愿放手,也未必救得了梵罗国。
  相反,在梵罗国耗费了太多资源,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就算没有能够跟梁夏帝国达成停战协议,也不等于说纽兰共和国就一定会死保梵罗国。
  以当前的局面,更应该把重点放在西大陆。
  虽然受到天气影响,大陆战场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当春天在几个月之后到来,决战将在所难免。
  谁能笑到最后,就得看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做的准备。
  就杰克逊所知,陆军主力部队已经去了西大陆,而且肯定会在今后几个月之内把主战装备送过去。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国防部对援助梵罗国的事情含糊其辞的主要原因。
  随后,由国防部发来的最新指示,再次证明了杰克逊的猜测。
  继续等待,针对南方次大陆的基本战略暂时不做调整或变动,而军事顾问团的首要任务是稳住德城的局势。
  随后,五角大楼发来了一份战略计划。
  杰克逊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去了总理府。
  这份计划跟梵罗国没有直接关系,意义却非同凡响。
  灰宫已经批准了在奥洲推进与事实反抗行动的方案,还责成海军全权负责,预计最快能在3个月,最晚在半年之内实施,而且海军将安排舰队策应,确保奥洲原住民发起的反抗行动能大获成功。
  按照国防部提供的资料,已有500万原住民响应了号召,其中50万愿意拿起武器跟当权者战斗。
  不过,这些数字肯定有水分,只是到底有多大,恐怕没人说得准。
  毫无疑问,这是一针分量十足的鸡血!
  迪迦拉表现得非常亢奋,仿佛奥洲已经重新回到了原住民的手里,或者说原住民的反抗行动一定就能大获成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