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9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5/945

  不过,“航空扫雷”也存在缺陷。
  主要就是,扫雷用的航空温压弹是非制导炸弹,而且为了保证载机的安全,投弹高度必须高于500米,因此投弹的精度不会太高,在前后两批载机的投弹区域之间有可能存在没有覆盖到的缝隙。
  为此,在作战行动当中,依然需要由工程部队的火箭扫雷车开道。
  其实,在18日的白天,第十七装甲师前锋部队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为即将赶到的主力部队开路。
  至于梵军,依然积极的调兵遣将,只是没什么成效。
  为了掩护第十七装甲师,也是在为强攻杰伊瑟尔梅尔做准备,帝国空军在18日白天提供的空中支援,创造了开战以来的新记录。仅仅12个小时,就出动了2400余架次,投弹量更是超过了1万吨。
  平均每架次的投弹量超过了4吨!
  在此之前,哪怕是大陆战场那边最紧要的时刻,空军战术航空兵的平均架每次投弹量也没有超过3吨。
  不是说攻击机携带不了太多炸弹,而是每个飞行架次能够打击的目标就那么多。炸弹用不完,还得带回去,而带弹降落肯定存在安全隐患。更何况,炸弹带多了,装载的燃油就会降低,或者是无法携带更多的副油箱,也就会对作战半径与滞空时间产生影响,等于降低了攻击机的作战效率。
  能够创造这个纪录,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前线机场距离战场足够近。
  从苏库而到杰伊瑟尔梅尔还不到250千米。
  此外,原本属于第十七装甲师的远程炮兵营别送往代奥格尔,只能由前线航空兵补上远程炮兵的漏洞。
  当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围绕着杰伊瑟尔梅尔进行的战斗有多么激烈。
  严格说来,应该是惨烈。
  持续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轰炸,让部署在外围的梵军苦不堪言,结果在18日夜间,第十七装甲师的主力部队到达,并且发起进攻的时候,在杰伊瑟尔梅尔西边,已经没有一支能够组织起来战斗的梵军作战部队。
  攻打杰伊瑟尔梅尔的作战行动直接就进入到了攻坚阶段。
  
第253章
攻坚利器
  相对于在野战中避无可避的雷场,城市战更让帝国军队头痛。
  用前线官兵的话说,宁愿跟在扫雷车后面走进雷场,也不愿意坐在步兵战车里面进入敌人盘踞的城市。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在波沙湾战争中,联军遭受的伤亡超过一半跟城市战有关。
  正是如此,只要有选择,帝国军队都会避开敌人控制的城市,就算避不了,也会通过包围与火力打击对付盘踞在城市里面的敌人,哪怕必须得攻占城市,也会花大量时间进行前期准备。
  其实,波沙湾那边的最后一场城市战,即攻打摩苏城的战斗,第七装甲师给帝国陆军的其他作战部队上了一课。
  围攻摩苏的战斗持续了近2个月,第七装甲师用了50天做准备。
  在整个9月份,第七装甲师对摩苏城都是围而不攻,并且通过炮击与轰炸,持续不断的削弱城内敌军的作战能力与战斗意志。关键是,第七装甲师充分利用各种战术侦查设备,尽可能提高打击精度,确保在打击顽敌的同时把附带伤害奖到最低限度,并且为离开城区的平民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救助。
  经过这些努力,在进入大规模火力打击阶段的时候,仅剩下不到五分之一的平民滞留在摩苏城内。
  只是,到这个时候,第七装甲师依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
  接下来就是高强度的无差别火力打击。
  为了提高打击效果,其实是增强火力打击对敌军官兵战斗意志产生的影响,主要使用的重磅炸弹与大口径重炮。
  因为帝国陆军的制式榴弹炮仅有3种口径,即100、150与200毫米,弹丸的长度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威力受装药量的限制,所以前线部队的官兵设法搞到了几十门西骆沙生产的2S4型240毫米迫击炮。
  这种巨炮简直就是为城市战而生。
  使用重达130千克的高爆弹,2S4更像是一种专门为了拆楼而设计的重炮,基本上一发就能轰垮一座大楼。
  用来对付地堡,效果更理想。
  其实,2S4在设计的时候针对的也就是地堡之类的掩体,而且凭借高抛的弹道,非常适合在环境复杂的城市里使用。
  要不是缴获的弹药已经用光,炮击还会持续到10月底。
  至于轰炸,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按照第七装甲师的要求,在攻坚准备阶段,除非有特殊要求,不然攻击机全都使用500千克以上级别的高爆弹。能不能消灭城区内的敌人是一回事,关键就是要通过轰炸,彻底打垮敌人的斗志。
  如果只是几天,那还没什么,可这样的高强度火力打击足足持续了20天。
  到10月下旬,第七装甲师的作战部队开进城区时,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甚至没遇到多少敌人。
  结果就是,仅用了一周,其实是5天,第七装甲师占领了整个摩苏城。
  至于后面两天,其实是在收容与安顿战俘。
  此后,赶来接替第七装甲师的穆阿联军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搜寻与营救那些掩埋发废墟里面的人员,特别是没能赶在无差别火力打击开始之前撤离的平民,并且负责救助与安置聚集在城外的难民。
  强攻摩苏城的战斗,可以说是帝国军队在探寻城市攻坚战具体战术方面的大胆尝试。
  只是,第七装甲师所获得的经验,在别的地方未必就能复制。
  关键,也就是时间。
  在别的战场上,去哪里找2个月的时间来攻打一座城市?
  按照这个节奏,那需要几十年才能击败梵罗国!
  当然,也不是说摩苏城战役没有可取之处。
  比如,一种有效的武器,能够极大幅度的降低城市攻坚战的难度,在降低自身伤亡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作战效率。
  显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骆沙的2S4重型迫击炮。
  其实,早在9月底,也就是第七装甲师把缴获的几门2S4送到摩苏城,参与了攻城作战之后,国防部负责装备研发的机构就安排工程师去西北战区,把几门相对完好,原滋原味的2S4弄了回去。
  别看帝国陆军心高气傲,要是军队有需求,尤其是战时,也不介意仿制敌人的武器。
  此后,在2S4的基础上,准确说是照搬2S4的发射机构,把履带式底盘换成4轴8轮独立驱动的轮式底盘,并且采用了效率更高的自动装填机,牺牲了部分野战机动能力,射速则提高到每分钟3发,持续战斗射速也能达到每分钟2发。配合全新的炮弹,在不降低威力与精度的情况下,把有效射程提高到了24千米。关键时,后期出现的激光制导炮弹,将打击效率提升了上百倍!
  不过,这种由帝国生产的重型迫击炮,要到新历151年才能交付。
  即便是配套的240毫米迫击炮弹,也要到年底才能量产,能在明年1月份提供给前线部队使用就很不错了。
  为此,丁镇南亲自出面,找到鲁燎原将军,把第七装甲师在波沙湾地区缴获的2S4全都要了过来。
  要说的话,这些2S4的状态都不太好,而且缴获的炮弹也在攻打摩苏城的战斗当中全部用光,所以第七装甲师在返回西北战区的时候,没有带走这些重型迫击炮,将其移交给了接替的穆阿联军。
  显然,对于执行占领任务的木阿联军来说,根本就用不着这些重型迫击炮。
  关键还有,就在第七装甲师撤走之后不久,穆阿联军在摩苏城的北面,一座敌人抛弃的基地里面,找到整整一个仓库的240毫米迫击炮弹,还有几门基本全新的2S4,以及大量零备件。
  不然的话,丁镇南也不会为了几十门没有炮弹可用的重炮去找鲁燎原。
  在11月10日之前,经过了检修的36门2S4,以及总共3万发炮弹就由空军的运输机送到了苏库尔。
  因为2S4的战斗全重只有30吨,宽度也才3.2米,小于“运-11”的货舱宽度,所以能由“运-11”空运。
  这36门2S4就是第十七装甲师敢于强攻的底气所在。
  要说的话,第十七装甲师的前锋部队没有立即攻打杰伊瑟尔梅尔,也跟这些2S4有很大关系。
  因为缺乏备用动力设备,而且在第十七装甲师里面,就没有几个官兵看得懂骆沙文,所以这些2S4单独编为一个重炮营,直接隶属于师部,跟在主力部队的后面,与前锋相差了大约1天的路程。
  为了避免发生故障,第十七装甲师还准备了36台重型平板卡车。
  不过,在攻下杰伊瑟尔梅尔之后,平板卡车才能够发挥作用,毕竟在沙漠里面,轮式车辆的通行能力就很糟糕。
  在19日清晨,强攻杰伊瑟尔梅尔的战斗正式开始。
  就具体的战术而言,在充分借鉴第七装甲师作战经验的基础之上,第十七装甲师也有所创新。
  主要就是,让前线指挥官搭乘直升机飞到战场上空搜寻目标与观察弹着点。
  此外,还能更加有效的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在正常情况下,能在地面部队发出呼叫后的2分钟之内,让1个排的4门2S4开火,并且立即确认有没有摧毁目标,如果有需要,能让另外1个排的4门2S4在随后的1分钟之内再次开火。
  哪怕地面部队没提供目标的准确方位信息,空中指挥员也能在观察到战斗之后,下令对目标所在区域进行覆盖炮击。只不过,覆盖炮击一般动用榴弹炮,毕竟缴获的240毫米迫击炮弹不够充足。
  当然,这套战术并不是十全十美。
  比如,观察直升机肯定会遭到敌人的攻击,被击落的风险还不小。
  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让观察直升机尽可能的飞得高一点,也就是几架前线攻击机在战场附近待命,确保在发现了敌人的防空火力之后,能立即使用空地导弹发起攻击,掩护观察直升机撤退。
  此外,也就是加强电子干扰。
  要说的话,这些都有点多余。
  杰伊瑟尔梅尔只是一座人口不到1万的小城镇,规模比摩苏城小得多,而且居民大多是军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5/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