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9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2/945

  对一门加农炮来说,这确实个大问题。要知道,同时代的坦克炮,身管寿命也基本上在1000发以上。对于使用频率更高的压制火炮来说,身管寿命一般都在2000发以上,好一些的能达到5000发。
  正是如此,西骆沙陆军只采购几百辆。
  在远程火箭炮与战术弹道导弹的技术成熟,特别是价格降下来后,西骆沙陆军淘汰了所有的2S7,准确说是当成二手装备出售给其他国家。这其中,就有渴望获得远程压制火力的梵罗陆军。
  有趣的是,梵罗陆军采购2S7的目的,其实是用来取代已经服役10多年,从纽兰共和国进口的M107自行加农炮。按照西骆沙陆军介绍,2S7的射程比M107远15千米,更适合远程炮战。
  关键还有,2S7比竞争对手,也就是纽兰的M110便宜得多。
  可实际上,2S7没有取代M107。
  此外,在采购2S7之后,只过了3年,梵罗陆军就掏钱购买了M110,而且采购量远远超过2S7。到目前为止,梵罗陆军购买了1200门M110,而且全部用来装备中央军与北方派系的主力部队。
  也就是说,M110才是梵罗陆军大口径火炮的绝对主力。
  至于2S7,就算还没有退役,也只装备南方派系的作战部队,而且这些火炮的状态一直不太理想。
  严格说来,梵军采购的这些2S7从来没有达到西骆沙宣称的服役状态。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2S7已经停产快10年了,而且还在使用这种火炮的,只有梵罗陆军等少数军队。因为缺乏零部件,特别是梵罗国无法生产的炮管,所以这些2S7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
  让2S7收到冷落的,还有更加严峻的弹药难题。
  要达到37千米的最大射程,不但需要全装药发射,还要使用枣核弹,而这种炮弹的产量总共还不到20万发。除掉西骆沙陆军消耗掉的,落到梵罗陆军手上的,恐怕连10万发都没有。
  至于自行生产,以梵罗国的那点工业实力,也就是说说而已。
  此外,只有全装药发射,并且使用火箭增程弹,射程才能够达到47千米,而火箭弹的产量更少,也更加昂贵。
  与昂贵不成正比的,是火箭增程弹的作战效能。
  因为误差更大,所以就算火箭增程弹有更远的射程,也不是很受欢迎,毕竟打不准,打得再远都没用。
  关键还有,火箭弹的装药量普遍较低,威力要比常规炮弹差一些。
  其实就是因为太贵,梵罗陆军没有从西骆沙批量采购203毫米火箭增程弹。
  使用普通炮弹,2S7的最大射程仅33千米,而M107能达到32千米。因为在最大持续射速、弹着偏差与身管寿命等方面都远远优于2S7,加上弹药供应更充足,所以梵罗陆军才让M107继续服役。至于后来采购M110,其实是用来替代2S7,弥补M107弹种单一与弹药威力不足的缺陷。
  只是,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大口径火炮。
  不说别的,高达33千米的射程,依然让帝国陆军现役身管火炮望尘莫及。
  别说AL-100A这类超轻型榴弹炮,即便是采用45倍径身管的ZS-86R,使用普通炮弹的有效射程也才20千米出头,要使用火箭增程弹才能超过33千米,而帝国陆军同样不喜欢使用火箭增程弹。
  显然,与2S7对抗,AL-100A肯定占不到便宜。
  其实,这也是梵军将炮兵阵地设在30千米之外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距离上,2S7能覆盖整个野战机场,而部署在野战机场附近的AL-100A却够不着2S7。
  至于PH-300B,就算使用普通火箭弹,射程能达到70千米,也没有什么价值。
  关键就是,大口径火箭炮的射击准备时间横长,而且从战斗状态转为行军状态所花的时间多得多。即便是部署在预先设置好的阵地上,PH-300B的转换时间都超过了10分钟,而机动到500米之外至少需要15分钟。这就意味着,PH-300B有很大的可能无法避开敌人的反击炮火。
  其实,AL-100A也一样。
  要说的话,陆战队就没有在代奥格尔部署适合进行炮战的自行榴弹炮。
  不是说帝国军队没有自行榴弹炮可用,而是没有部署到代奥格尔,或者说之前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不是临时调整,甚至不会在代奥格尔部署PH-300B。
  毕竟防区就那么大,能够部署炮兵的地方不多。
  再说,只有“运-15A”能够向代奥格尔运送战斗全重超过30吨的自行榴弹炮,因此要向前线部署自行榴弹炮,那么送到前线的主战坦克或者步兵战车就得减少,而陆战队显然更想获得后两种主战装备。
  关键还有,陆战队就没想过要跟梵军进行炮战。
  其实,炮战本身一直不是帝国军队的强项。
  别看帝国海军一直都有巨炮情节,非常重视大口径舰炮,而且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帝国陆军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炮兵部队,巅峰时期装备了差不多20万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可是在大战之后,特别是空军成立,新的陆军航空兵诞生之后,帝国陆军对重炮的热情顿时就一落千丈。
  不说别的,除了从东骆沙引进许可证生产的ZS-86R,帝国陆军炮兵部队的主力,竟然是在20多年前设计,已经进行了3次升级改进的ZS-66式150毫米自行榴弹炮,而且按照帝国陆军的规划,ZS-66肯定还要进行第四次升级改进,继续服役30年,到时候会不会被全新设计的自行榴弹炮取代都还是个问题。
  主要就是,火炮在帝国陆军支援火力体系当中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而研制、采购与装备一种全新的自行榴弹炮,需要突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金元。对于分到的军费本来就不多的陆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承重的负担。相对的,在帝国陆军的装备项目中,优先权在自行榴弹炮之上还不少。
  此外,炮兵不是唯一的支援火力。
  能够取代炮兵,或者说比炮兵更加优越的支援平台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陆航的武装直升机与空军的前线攻击机。
  不是说炮兵没有存在的价值,而是现役的火炮已经够用。
  当然,炮兵在效费比方面的优势,暂时还不会被其他的支援平台超越。
  至于压制与消灭敌人的远程炮兵,其实是突击航空兵与前线航空兵的任务。
  正是如此,在站稳脚跟之后,陆战队就把一个突击航空营的20多架“直-7W”部署到代奥格尔。
  这是陆战队最新式的武装直升机。
  虽然是由已经服役20多年的“直-7”改进而来,但是跟之前的“直-7”相比,W型的变化非常巨大,只是起飞重量就增加到11吨,成为了货真价实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战斗力也是水涨船高。
  此外,在升级火控系统之后,“直-7W”能使用陆军与陆战队的所有弹药,包括由陆军投资研制,之前只提供给陆航武装直升机使用的KD-28型重型反坦克导弹,对地打击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
  关键还有,空军已经将一个大队的24架“攻-9B”部署到巴尔梅尔的野战机场,听从前线指挥官调遣。
  因为作战半径由600千米缩短到300千米,所以“攻-9B”不但能够满载弹药起飞,战场巡逻时间也提高到了2个小时。24架“攻-9B”轮番出动,能够确保在任何时候,至少都有4架在空中待命。
  接到召唤之后,这些攻击机能在15分钟之内,将携带的几吨弹药全都投出去。
  不过,让“攻-9B”发挥出战斗力的,其实是另外一种飞机。
  没错,就是“指-10AG”联合指挥机。
  在波沙湾战争当中,“指-10A”就已大展风采,在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阶段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丁镇南给出的评价,如果没有“指-10A”,发动地面进攻之前的空中打击行动至少得延长一个月,而且会在地面进攻当中遇到更大的麻烦,遭受更大的损失,以及耗费更多的时间。
  正是如此,“联合指挥机”是公认的改变了战争模式的新式作战平台之一。
  也就是因为获得极高的评价,所以“指-10A”获得了最高优先级,是必须得达到规定产量的战略机种之一。
  此外,还在大战爆发之后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改进。
  主要就是增加了跟作战飞机进行联络的战术数据链,优化了雷达成像算法,能同时指挥更多的攻击机作战,具备了探测低空飞行目标,也就是直升机的能力,而且能够引导战斗机前去拦截。
  因为改进的幅度并不大,而且是在现役的“指-10A”上进行升级,所以并没有采用新的编号。
  在代奥格尔西边大约200千米外,始终都有1架“指-10AG”在万米高空徘徊。
  之前就是“指-10AG”发现了梵军的装甲部队,并且根据合成孔径雷达拍摄的照片,对梵军的兵力规模做出了大致判断。至于那些大口径火炮,肯定是重点监视对象,一举一动都逃不出“指-10AG”的火眼金睛。
  在梵军地面部队发动进攻前,“指-10AG”就把获取的战场信息发给前线指挥官,还同时联系了在前方待命的攻击机。因为彭宇辉上校在此之前下了命令,要求所有的作战部队听从他的指挥,所以“指-10AG”上的联合作战指挥官没有遇阻代跑,只是让4架攻击机进入到战斗状态。
  快要到中午的时候,梵军的进攻部队才推进到陆战队的防线前沿。
  等到梵军发起进攻,彭宇辉才发出战斗开始的命令。
  大约在12点30分左右,分成2个编队的8架“攻-9B”对部署2S7的炮兵阵地发起了攻击。因为弹药很充足,而且担心被单兵防空导弹攻击,所以这些攻击机都是在几十千米之外发射的短程空地导弹。在进行第二轮补充轰炸的时候,才使用投掷距离只有几千米的激光制导炸弹。
  结果就是,20多门2S7还没有来得及开火,就被“攻-9B”给一锅端了。
  随后,部署在代奥格尔的AL-100A用持续的高强度炮击,让正在攻打陆战队防线的几千名梵军遭受了灭顶之灾。
  凶猛的覆盖式炮击,摧枯拉朽一般的摧毁了梵军官兵的斗志。
  下午2点不到,梵军的进攻行动宣告结束。
  因为发起进攻的是步兵,没有威胁巨大的装甲力量,所以在梵军退却之后,彭宇辉没让前沿部队趁势反击。
  关键还有,空军牵头的打击行动即将开始。
  由8架“攻-9B”发起的攻击只是开胃菜,更像是在试探梵军的反应,尤其是梵罗空军是否愿意应战。
  显然,在空军愿意出力的情况下,陆战队的官兵自然愿意在一旁观战。
  不管怎样,空中打击最多能几百敌人,而在空中打击结束后,仍然得由地面部队去打扫战场。
  
第251章
横冲直撞
  从15日傍晚开始,代奥格尔南边的战斗进入到了“你来我往”阶段。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依然是梵军进攻,陆战队依托阵地防御,但是陆战队利用梵军进攻间隙发起的小规模战术反击,给梵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影响到了梵军的进攻部署,左右了战局发展。
  直到这个时候,梵军都没意识到,陆战队的主力部队已经攻入古吉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