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9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0/945

  要说的话,关键就是从巴尔梅尔往南,跨过卢尼河,在阿拉瓦利岭的西边进入古吉邦的那条公路。
  这是唯一能绕过阿拉瓦利岭,不用踏上马尔瓦高原就能攻入古吉邦的进攻路线。
  虽然在边境的对面,海德巴拉的南面有一条向东到达特拉德与拉滕布尔的公路,但是这条公路需要经过卡奇沼泽地,陆基非常的脆弱,无法让数十吨的主战坦克通行,而且很容易遭到封锁。
  大战爆发之后,梵军就在几处狭窄路段部署了雷场。
  因为公路两旁是沼泽地,所以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出动工程兵扫雷,不但得花费大量时间,还容易遭到打击。
  此外,在战术意图暴露之后,进攻肯定会变得更加艰难。
  除非发起两栖登陆,不然只能从巴尔梅尔南下。
  按照丁镇南的部署,第五陆战师将把主力全都用在该方向上,而且是由侯晨晟亲自坐镇指挥。
  刘尊山则回归本色,在前面指挥突击部队。
  关键,也就是前锋能否赶在梵军反应过来之前,向南突击200多千米,到达古吉邦北面的特拉德,并且占领这座位于卡奇沼泽地以西,梵罗沙漠以南的军事重镇,从而打开古吉邦的北大门。
  只要能拿下特拉德,那么一切都好说。
  从特拉德往南就是一马平川!
  沿着公路南下,在攻下了拉滕布尔之后还能利用铁路来运送作战物资,继续向西南方向推进,也就是卡奇湾北面的几座城市。虽然卡奇湾没有天然良港,但是到了海滩就能够修建栈桥码头。
  从特拉德往东推进,在拿下巴伦布尔之后也能一路往南。
  此外,古吉邦的首府就在巴伦布尔的南面。
  关键还有,巴伦布尔扼守着阿拉瓦利岭西边的交通要道,其南面的甘地讷格尔,也就是古吉邦的首府,就在乌代布尔的南面,是乌代布尔的大后方,承担着为乌代布尔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
  也就是说,拿下甘地讷格尔就能完成对乌代布尔的战略合围!
  当然,这一系列的作战行动,肯定需要投入足够的兵力。
  道理也很简单:古吉邦是梵罗国在西海岸地区人口最多的邦,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有十几座。
  此外还有,古吉邦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别说是在战时,即便在和平时期,该邦的民兵都多达数十万。
  用丁镇南的话来说,搞不好的话,古吉邦会演变成吞噬第五陆战师的泥潭。
  正是如此,丁镇南定下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作战目的。
  除非需要合围乌代布尔,不然第五陆战师在攻入古吉邦之后就得全速南下,不以占领城镇为目的,更不能为了占领城镇放慢推进速度,主要任务是击溃该地区的梵军,消灭梵军的有生力量。关键的关键,就是尽快推进到滨海地区,夺取与控制港口,或者是修建能够供运输船只停靠的临时码头。
  显然,只要在滨海地区作战,就能够掌握战局。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在到达滨海地区,获得了港口或者码头,第五陆战师才能够从这边抽身。
  不然的话,还要花大量时间从陆路返回卡拉港。
  可见,第五陆战师南下扫荡古吉邦的行动至关重要,不但要高歌猛进,还得控制好作战范围。
  说得直接一点,既不能偷懒懈怠,又不能用力过猛。
  在根本上,强攻古吉邦也是佯攻。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让刘尊山打前锋。
  要是交给侯晨晟去负责,他肯定会把佯攻打成主攻,通过造成既成事实让丁镇南放弃去东海岸的作战计划。
  果真如此,就算按军法处理了侯晨晟,也没办法弥补产生的损失。
  
第249章
一路狂飙
  南下进攻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虽然梵罗沙漠的恶劣程度超过了穆阿沙漠,尤其是在下半年,沙尘暴十分常见,而且往往会持续数日。别说人,就算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也很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面生存下来。但是对经历过波沙湾战争考验的第五陆战师来说,从巴尔梅尔到特拉德,这200千米野外行军,算不上艰难。
  当然,运气也非常重要。
  至少在这几天,梵罗沙漠里除了昼夜温差极大之外,并没有其他不适之处。
  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在13日夜间出发,到14日清晨,已经行进了100千米,到达卢尼河下游的吉尔哈附近。
  这是一座位于沙漠里的小镇,准确的说是卢尼河下又的一块绿洲。
  因为是一条内陆河,所以只要到旱季,卢尼河就会断流,而从卢尼河下游经过的几条古商道,也就只能依托沿途的几处绿洲。吉尔哈就在古商道上,还是方圆上百千米内唯一的水源地。
  即便到了现在,吉尔哈的地位都没有降低。
  和平时期,一直都有商队在梵罗国与巴铁之间往返。
  对这个“世外桃源”的居民来说,国界显然没有地图上那么明确。
  存在了上千年的古商道依然繁华,而且在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之前,当地人并没意识到即将被战火波及。
  不过,这不是坏事。
  至少在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当地的居民没有反抗,甚至没有把突然出现在小镇外面的坦克战车当成威胁。
  刘尊山派去维持秩序的部队,还在小镇外面被一群孩子围观。
  小镇的警察局,包括局长在内仅有的6名警察,在巡逻队到达之后就缴械投降,交出了3支古董级别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与1把仅剩下4发子弹的转轮手枪,随后就脱下制服回家去了。
  突击部队只在吉尔哈逗留了几个小时,在为坦克战车补充了燃油,进行了必要的检查之后就再次出发。
  要说的话,最大的麻烦,其实是后勤保障。
  虽然突击部队在公路上行进,但是道路的状况非常糟糕,还必须考虑在后面跟进的补给车队,准确说是那些越野能力相对较差的轮式车辆,特别是运输卡车,因此突击部队的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并没有占用公路,几乎全程在道路两旁的沙漠里行军,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消耗更多的燃油。
  严格说来,野外行军消耗的燃油是公路行军的数倍之多!
  关键还有,突击部队必须保持好战斗状态,不能在烧光了燃油之后再进行补给,最多在用掉一半之后,就得停下来。要不然,在遭遇敌人之后,坦克战车就会因为没有燃油而丧失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才在吉尔哈停了几个小时。
  此后,仍然是一路顺风。
  到14日下午,突击部队就已经到了特拉德的北面,并且在阿拉瓦利岭的西脉,准确说是梵罗沙漠南边的丘陵地带北面停了下来。
  此地,距离特拉德不到20千米。
  刘尊山在让部队为进攻做准备的同时,还派了一个侦察排前往特拉德,探查梵军的防御部署。
  其实,这有点多余。
  空军提供的情报没有错,驻守特拉德的梵军缺少坦克战车等装甲力量,而且没有在城镇外面构筑防御阵地。
  说是驻军,其实更像是一支治安部队。
  相对而言,反到是沿着公路部署的雷场具有更大的威胁。
  侦查部队在试图靠近的时候,就误入雷区,1辆轮式装甲车压上地雷。不过很幸运,那是一枚反人员地雷,没炸穿装甲车的底部装甲。装甲车里的3名官兵除了听力受损,以及轻微脑震荡之外,没别的大碍。
  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
  正是如此,在入夜之后首先投入战斗的是跟随突击部队活动,拥有4辆BZ-68SD火箭扫雷车的工兵排。
  DZ-68SD,其实就是在BZ-68式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上,装了一套12联导轨式火箭弹发射装置。在使用专门的扫雷火箭弹,一次只需要齐射3枚,就能在前方800米的范围内清扫出一条宽度达到200米的安全通道。理论上,一个排的4辆扫雷车,能在15分钟之内开辟一条长度超过12千米的安全通道。如果需要扩大安全通道的宽度,还可以让4辆扫雷车同时工作。到底采用哪一种扫雷战术,由具体情况,比如部队的规模,或者想达到的突击行军的速度决定。
  通过爆破的方式来清扫地雷,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效率高,而缺点也有,即未必能够扫除所有地雷。
  为此,还需要给打头阵的主战坦克装上扫雷钏。
  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在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安装扫雷钏的情况,在车体的首下装甲上留下用来连接扫雷钏的螺栓。
  此外,营级装甲部队一般都配备有几具扫雷钏。
  要说的话,扫雷钏已经成为了主战坦克“必备”的外挂装备,其价值,不止是用来扫除地雷。
  在波沙湾战争后期,特别是进入城市攻坚阶段,前线将士就发现,装上了扫雷钏的主战坦克是铲除街垒的利器,在快速推进的战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些时候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的2个装甲营各准备了8具扫雷钏。
  接下来的进攻行动,反到没什么难度可言。
  在工兵扫除了障碍,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了雷场,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推进到了特拉德的郊外。
  虽然后继部队还没有跟上来,但是对付梵军仓促设施的几处防御工事,坦克炮发射的高爆弹绰绰有余。
  关键还有,梵军根本就没有能够对付ZT-99AL的反装甲武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