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945

  真正难的,其实就是基于“综合电力管理系统”的“全电推进系统”。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让燃气轮机与柴油机等传统的动力系统只带动发电机,而且产生的电能进行统一管理,并且根据实际的需要,分配给推进电机,火控雷达等耗电设备,以此获得最为理想的能效。
  因为不再通过传动轴驱动螺旋桨,所以在布置动力系统的时候能主要考虑防护,比如把燃气轮机分散安装在前后两端的舱室里面,确保在遭到攻击的情况下,不会一次损失所有的动力设备。
  此外,还能够灵活的利用所有舱段的动力系统,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之下,让动力与电能的分配达到最优。
  毫无疑问,“综合电力管理系统”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是燃气轮机诞生之后,最为重要的动力革命。
  只是,技术难度也非常巨大。
  其实,即便是最基本的全电推进系统,在当时也有很大的挑战性。
  最有挑战性的,也就是基于大功率电机的无轴推进系统。
  在某种意义上,无轴推进系统是“初期型航空作战平台”的基础技术。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推进系统,就必须设置一个单独的推进舱,也就无法让主舱段均具备自主航行能力,更别说跟大型战舰旗鼓相当的机动性能。关键是,主舱段通用是实现战术功能的必备条件。
  解决办法,也就是采用推进吊舱。
  其实,也就是这些技术问题,让“初期型航空作战平台”的建造周期一再延长。最初计划用18个月建成8个舱段,然后用6个月进行验收与测试,确保在24个月之内就能形成战斗力。可实际却是,只是5
个主舱段的建造工作就用了42个月,此后用20个月建造3个保障舱段。等到完成全部的测试,已经是第66个月了。结果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才交付给帝国海军。
  至于达到作战状态,还要再等上几年。
  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帝国海军的这次大胆尝试没能取得实质性的收获。
  关键就是,“航空作战平台”的军事价值没有得到战火检验。
  因为耗费巨大,占用了大量资源,导致其他战舰的建造工作受到影响,所以“航空作战平台”还饱受指责,就连白华伟等支持该项目的海军将领都受到非议,感情应该由他们承担责任。
  当然,保守派也一直在朝相反的方向努力。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白华伟父亲的名字为第三种超级航母命名,仿佛用上了这个名字就能让白华伟回心转意。
  以当时的情况,“白止战”级在设计与建造中做了减法,就是在向白华伟施压。
  总而言之,“航空作战平台”在大战期间不是很受欢迎。
  只是,没有人能够否认,也就是白华伟等人的坚持,才让帝国海军在战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航空作战平台”对海军的影响,绝不在航母之下。
  在某种意义上,“航空作战平台”其实是航母的完整体。
  跟航母比,“航空作战平台”不但强化了进攻能力,还增强了其他方面的作战能力,成为集进攻、防御、保障支援、兵力整备、物资转运调配、指挥通信于一身的全能型海上作战平台。
  一座完善的“航空作战平台”其实就是一座功能完备的综合军事基地。
  在影响上,“航空作战平台”不但让海军迎来了第二春,还彻底的改变了战争面貌,让新军事学说提倡的基本战略拥有了具体事实的物质基础。也就是从此开始,通过军事斗争描绘出来的国际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全球大战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军事思想,就此成为了历史。
  
第213章
紧急回国
  10月15日夜,帝都郊外的空军基地。
  从专机上走下来的时候,丁镇南就看到了站在外面的施授良。
  显然,他也是在收到了消息之后动身返回帝都,参加由周涌涛首辅主持召开的军方高层会议。
  至于会议内容,跟北东望洋上刚刚结束的战斗有关。
  “刚收到消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主力编队已经到达霍努岛的北面,‘周宽德’号恐怕是回不来了。”
  丁镇南只点了点头,并没有接话。
  上车之后,施授良接着说道:“白华伟已经回到珍宝港,只是按打听到的消息,首辅没让他回来。”
  丁镇南愣了下,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打了胜仗,击沉了第52特混舰队的两艘大型航母,但是这个结果并不在计划之中。
  按照周涌涛亲自批准的作战计划,此战许败不许胜!
  战术上的胜利,不等于战略上的胜利。同样的,在战术上遭受了失败,不等于在战略上也遭受了失败。
  在战略层面上,此战的根本目的,其实是给纽兰共和国留下一线希望,让其把战略重点放在东望洋上,比如调集重兵攻打霍瓦依群岛,也就无法在其他方向用兵,特别是出兵参加大陆战场上的战斗。
  为此,就得在战术层面做出让步。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周涌涛就在反复强调,帝国海军的底线是守住霍努岛,以及群岛西边的战略防线,即威岛、管岛与北马群岛,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部分岛屿,而且能够接受战术层面的失败。
  言外之意,就算输掉了舰队决战,也没有关系。
  关键就是,最快到年底,帝国海军就能够向东望洋增派3艘超级航母,到明年年初还能增派3到6艘大型航母,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纽兰海军最多能够攻打与占领群岛中的部分岛屿。只要能够守住霍努岛,那么等帝国海军发起反击,夺回被纽兰海军攻占的岛屿不过是举手之劳。
  此外,到明年年初,纽兰海军依然仅6艘航母可用。
  最快要到明年年底,甚至是后年年初,第二批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才有可能交付给纽兰海军。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至少都有大半年的时间来扭转战局。
  从这个角度看,别说仅丢掉部分岛屿,哪怕丢掉整个霍瓦依群岛,对总体战局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只是,出于政治层面的原因,必须守住霍瓦依群岛,哪怕只是霍努岛。
  原因也很简单:纽兰共和国参战的头号战略目的就是夺回霍瓦依群岛,因此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后,纽兰共和国很可能会选择见好就收,至少会转移战略重点,通过在其他方向发起进攻,比如出兵西大陆与南方次大陆,消耗梁夏帝国的军事势力,迫使帝国当局接受失去了霍瓦依群岛的既成事实。
  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从霍瓦依群岛出发,除了离得稍微近点的威岛,往西离得最近的,就是远在4000多千米之外的北马群岛。
  这个距离,决定了东望洋战争的走向。
  说得直接一点,除非纽兰领导人的脑袋进了水,觉得倾全国之力能够战胜梁夏帝国,不然在攻占了霍瓦依群岛之后,就会放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调集全部兵力死守霍瓦依群岛。
  要是发展到这一步,帝国的处境将非常的凶险。
  道理也很简单:从帝国这边出发,发起一场跨越数千千米的进攻行动,取胜的希望同样非常渺茫。
  至少在新历151年,也就是开战的第二年,没什么胜算。
  不要忘了,帝国海军在新历151年最多能往东望洋增派9艘航母,而纽兰海军可以调动6艘航母。哪怕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没有遭受损失,双方的航母数量为14比6,也仅勉强超过发动进攻需要的两倍兵力优势。只要两支特混舰队在前期的战斗中遭受损失,帝国海军就无法获得两倍兵力优势。如果推迟发动反击的时间,双方的兵力对比还会缩小。
  结果显而易见,只要错过新历151年,夺回霍瓦依群岛的希望将持续降低。
  其实,丢掉霍瓦依群岛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只不过,不是被纽兰海军攻占,而是在停战谈判当中,当作停战的筹码移交给纽兰共和国,从而让纽兰共和国在一个对梁夏帝国相对有利的时间点上退出全球大战。
  显然,这也是必须死守霍努岛的关键所在。
  失去这个筹码,就算有机会跟纽兰共和国进行停战谈判,也未必能够取得对帝国有利的谈判结果。
  现在的问题是,纽兰海军攻打霍瓦依群岛的作战行动以失败收场,哪怕第51特混舰队完好无损,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依然能战,而帝国海军的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丧失了航空作战能力,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也遭受重创,在短时间内难以发起反击,纽兰海军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兵力投送手段,也就是登陆舰队,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无法发起攻打霍瓦依群岛。
  在战略层面上,纽兰共和国已经遭受惨败。
  说得直接一点,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纽兰当局唯一的选择,也就是放弃攻占霍瓦依群岛的幻想。因为不存在谈判条件,而且在遭受挫败之后,纽兰当局也不会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跟帝国谈判,所以在放弃攻打霍瓦依群岛的念头之后,就肯定会在其他方向用兵,改变不利的局面。
  显然,这其实是帝国当局努力避免出现的情况。
  纽兰共和国继续在东望洋上发力,承受压力的就是帝国海军,而且能够利用广袤的东望洋来换取时间。说得直接点,就是依靠相对有限的投入,牵制敌人的主力,从而能在其他方向投入更多的兵力。
  东望洋这边冷下来,等于得由陆军承担大部分压力,也就必然会对“其他方向”的作战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这个“其他方向”,也就是西北战场与南方次大陆。
  显然,这也是周涌涛让丁镇南与施授良火速返回帝都的原因。
  “你对此有何看法?”丁镇南一直没吭声,这眼看就快到首辅官邸了,施授良终于问了出来。
  “很难说。”
  听到这话,施授良顿时眉头紧锁。
  “到现在,战局可以说已经没啥秘密可言,双方在战略层面上的目的,其实已经大白于天下。对我们来说,在稳住东望洋的局势之后,肯定会在陆地战场上发力,毕竟海军在短期之内没有进军孤大陆的实力。”丁镇南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关键是,我们接下来会在哪个方向发力。”
  “你是说……”
  丁镇南笑了笑,并没有接话。
  其实,这关系到“霍瓦依群岛攻防战”之后的战略计划。
  虽然按照周涌涛的意思,等到“攻防战”结束之后,再来确定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毕竟接下来要怎么打,得由“攻防战”的结果来决定,但是在大体的方向上,无外乎也就两个选择。
  西北战场与南方次大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