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2/945

  可惜的是,在纽兰共和国参战前,只遣返了大约一半的军属。
  要说的话,这个效率已经很高了。
  遣返行动,不止是把人送走,还包括个人财物,以及回到国内的安顿,也就是为遣返的军属提供居住地点,安排合适的工作,以及为军人子女提供义务教育,甚至还要算上赡养方面的事情。
  说得直接一点,霍瓦依群岛的气候确实太好了。
  为此,大约有数千名退役的老兵,以及高级军官的父母住在海军开办的养老院里面。
  显然,转移与安顿这些军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当然,需要转移的还有在战斗当中负伤的官兵,特别是丧失作战能力的重伤员。
  按海军统计的数据,只是在开战的前3日就有大约6000名官兵负伤,其中的重伤员超过了1000人。此后每一天,都会有官兵受伤,而且重伤员的比例一直在升高。主要是,有很多伤员因为缺医少药,没有及时的获得就只,或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由轻伤发展成了重伤。
  撤走重伤员也刻不容缓。
  不然的话,海军司令部也不会请空军发起战略空运。
  按照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战略空运由首辅直接授权,空军司令部高度重视,肯定会全力以赴。
  至于要不要死守霍瓦依群岛,还有得一说。
  就前面提到的,关键是能不能守住中转岛。
  显然,这得看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能否得手。
  为了给白华伟减压,海军司令部专门发来电报。已经跟空军达成协议,空军将安排战略轰炸机为作战行动提供支持。总共有80架“轰-9”,部署在北马群岛,直接听从海军司令部与第四舰队司令部指挥。
  海军司令部也做了相关安排,比如向威岛增派了一个重型战斗机联队。
  只要找到纽兰舰队,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将在重型战斗机的掩护下发起攻击。哪怕没办法歼灭纽兰舰队,也能够重创纽兰舰队,分散纽兰舰队的防空力量,为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创造机会。
  不过,白华伟最看重的,其实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所幸的是,并没有让他失望。
  海军司令部同样做出了调整,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将加快航速,争取在12日之前赶到中转岛西边,并出动舰载战斗机为执行战略空运任务的运输机提供掩护。如果有需要,还会为执行突击任务的轰炸机提供掩护。
  关键就在这里。
  按照空军司令部拟定的计划,在进行战略空运之前,将出动轰炸机对登陆中转岛的纽兰军队发起突击。
  当然,没人指望通过几次轰炸消灭登陆的敌人。
  此举,其实是为了分散纽兰军队的注意力,让纽兰军队加强对登陆部队的掩护,从而无法对战略空运构成威胁。
  只是,问题也不少。
  因为缺乏护航掩护,所以在最初几天,都只能使用巡航导弹,在离中转岛尽量远的地方发起攻击。
  可问题是,空军库存的巡航导弹早已所剩无几。
  虽然几家军火厂都已经完成动员,都已经开始全速生产巡航导弹,但是作战消耗依然超过了产量。要等到明年中期,在新增的几条生产线投产之后,巡航导弹不够用的问题才能够得到缓解。
  在此之前,都得计划着使用。
  为此,就得安排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出动舰载机,为空军的轰炸机提供掩护。
  这意味着,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得部署在中转岛西边,最好是西北。
  关键还有,纽兰舰队肯定会针锋相对,比如让一支特混舰队向西拓展防御范围,安排战斗机拦截空军的轰炸机。
  为了避免遭到攻击,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部署位置还得靠后。
  那么,在舰队决战开始之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未必能及时赶到。
  如果纽兰舰队提前向东转移,也就是集中力量对付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那么在战斗打响之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甚至没办法安排战斗机为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护航,也就是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在做这个部署的时候,海军司令部的参谋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
  只是,其采取的办法却非常被动,或者说太过简单。
  让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对搭载的舰载机做出调整,用20架“战-9B”与20架“攻-5F”换下了48架“战-12”。
  虽然舰载机的数量少了8架,但是远程攻击力得到明显增强。
  关键还有,新增的20架重型攻击机能执行伙伴式空中加油任务,能为重型战斗机提供服务。
  在理论上,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能一次安排12架“战-9B”执行作战半径为2500千米的护航任务。
  可惜的是,“指-6C”没法飞这么远。
  因为不具备进行空中加油的能力,所以“指-6C”最多只能飞到1500千米之外,而且巡逻时间还不到半个小时。
  没有舰载预警机的支持,护航作战将变得更加困难。
  对这一系列的安排,白华伟也是无话可说。
  他也知道,海军司令部已经调动了几乎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尽全力协助他寻找与歼灭纽兰舰队。
  其实,空军也尽了全力。
  不过,这并非全部。
  在吃晚饭前收到的消息,才真的让白华伟大吃一惊。
  空军的空间部队在经过数日准备之后,发起了针对纽兰共和国的战略突袭,在同一时间攻击纽兰共和国的卫星系统。
  为了达成作战目的,空军可以说是连压箱底的宝贝都用上了。
  没错,就是研制了20多年,至今都没完全成熟的高能激光武器。
  其实,在9月下旬,空间部队就使用过部署在极北地区的高能激光武器攻击与摧毁了一颗西陆集团的侦查卫星。
  因为该卫星在帝国本土上方受到攻击,附近有几座大型空军基地,所以西陆集团想当然的认为是被反卫星导弹摧毁,并没有往别的方面想。帝国方面也没做相关宣传,主要是这次测试不够圆满。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激光器的寿命太低了,远没达到空军提出的性能指标。
  根据测试,这种兆瓦级高能激光发射器的可用寿命就只有10次!
  一部造价高达25亿金元的武器,只能用10次。
  哪怕是在战争时期,那也太贵了。
  不过,在深入研究之后,空军最终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在发射10次后,需要更换的其实是少数零部件,比如反射镜,激光器的其他零部件还能使用,而且很多能够达到空军提出的反复使用100次的指标。
  哪怕仍然贵得吓人,不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由“战-11”挂载与使用的反卫星导弹,批量采购单价都高达1000万金元,而且只能对付低轨道上的卫星,作战区域也受到限制,战术灵活性并不突出,在实战当中的作战效率让空军很不满意。
  至于性能更好的陆基反卫星导弹,最便宜的都要1.5亿金元。
  相对而言,高能激光武器如果能把单次发射成本控制在2500万金元以内,肯定有很强的吸引力。
  其实,只要不超过5000万金元,空军都能够接受。
  正是如此,空军紧急启用了之前用于做系统可靠性测试的另外一套激光器,而且部署到流黄岛上。
  为此,海军还专门派了3艘大型潜艇支援舰过去。
  原因也很简单,这种专门为大型攻击潜艇服务的支援舰配有大功率发电机,非常适合为地面设备供电。
  两套高空激光器对外层空间的覆盖率超过了60%。
  在理论上,能够在3个小时之内攻击所有在轨卫星。
  只是,激光发射器的可靠性实在是太低了。
  按空军的战报,2台激光发射器原本要发射26次,平均15分钟一次。结果是,部署在极北地区的那台只发射9次,在第十次的时候出了故障,部署在流黄岛的那台在发射7次后就罢工了。
  所幸的是,在做计划的时候就留下了冗余。
  虽然仅仅发射了16次,但是摧毁了最为重要的10多颗部署在高轨道上的军事卫星,基本完成了任务。
  此战,也暴露了帝国空军在空间战方面的实力。
  可惜的是,部署在极北地区的那台高能激光发射器已经报废,另外一台也需要用几个月才能修复。
  至于第三台激光发射器,恐怕得等大半年。
  也就是说,帝国空军在短期内无法对付高轨道上的卫星,只能指望纽兰共和国不会在短期内进行补网发射。
  不管怎样,空军已经是使出全力。
  当然,纽兰空军肯定会发起反击,攻击帝国的卫星。
  到此,进行舰队决战的条件全部成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