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9/945

  因为缺乏对付高轨道卫星的能力,所以纽兰共和国肯定会丧失仅有的优势。
  这可不是夸大其词。
  纽兰共和国参战的时候,在信息领域最突出的优势,也就是西陆集团在此之前已经重创了梁夏帝国的军事卫星系统。
  依靠这个优势,纽兰海军才能够在参战之前大致掌握梁夏舰队的行踪。
  其实,这也是斯塔克敢于冒险的主要依据。
  说得直接一点,在纽兰共和国参战的时候,梁夏海军在东望洋这边处于部署状态的,就只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而且除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其他特混舰队都不在状态,或者无法驰援东望洋。
  这种局面至少会维持到年底。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纽兰海军连半点取胜的希望都没有。
  此后,斯塔克带着两支特混舰队,先佯攻阿留群岛,然后奔袭中转岛,只让滥竽充数的第53特混舰队在东东望洋诱敌,也是依据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断定梁夏海军在中转岛的防御部署非常薄弱。
  即便是在具体的战术行动中,军事卫星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比如借助通信卫星,能够以较为隐蔽的方式跟后方联系,通信效率也更高,也就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战场局势。如果没有了通信卫星,使用传统的电台,不但效率低得多,而且会暴露行踪。
  当然,侦察卫星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侦察平台。
  在海洋战场上,侦察卫星的价值更加突出。
  前面已经提到,凭借更高的作战效率,特别是突击速度,轰炸机早就取代了舰载机,成为对海作战的主要平台。
  要把轰炸机的价值发挥出来,关键是前期侦察。
  简单的说,就是及时找到敌舰队,并且获得准确的战术情报。
  如果连敌舰队在哪都不知道,就算有再好的轰炸机,也只是摆设。
  当然,即便是在传统海战中,前期侦察也至关重要。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几次决定性的大海战,都是在前期侦察阶段分出高下。后面的攻击行动,反到不是很出彩,毕竟抢先发起攻击的一方,往往都能够取得胜利。因为侦察非常的重要,梁夏海军还在大战期间发明了好几种行之有效的侦察战术。
  进入导弹时代之后,侦察的重要性不但没降低,还提升了一大截。
  不同的是,在导弹时代,侦察主要靠技术手段,尤其是各种电子设备。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侦察卫星登上了战争舞台。
  最先认识到侦察卫星巨大价值的就是梁夏帝国,只是率先发展侦察卫星的,准确说是用侦察搜寻舰队,为海战服务的并不是梁夏海军,而是算不上强大,却要面对巨大威胁的迢曼海军。
  要说的话,这很好理解。
  迢曼海军在本质上是一支防御型海军,作战区域很有限,集中在本土附近,以及西大陆南面的陆心海,因此对侦察卫星的要求并不高。再说了,因为搜寻范围很狭窄,不需要部署太多侦察卫星,也就能把系统成本控制在较低,至少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存在因为太过昂贵而无法使用的问题。
  这也是梁夏海军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侦察卫星敬而远之的关键原因。
  别说是在几十年前,即便是现在,要实现全球覆盖都需要部署上百颗卫星,费用高得根本没办法承受。
  所幸的是,在对待侦察卫星的态度上,纽兰海军学的是迢曼海军,而不是梁夏海军。
  原因也很简单,即便是现在,纽兰海军在本质上都是一支防御型海军,没有全球部署的作战要求。
  也就是在此基础上,纽兰海军投资发展了一系列的侦察卫星。
  比如,由CIA控制与主导的“锁眼”系列侦察卫星,就获得了海军的投资,占比还高达四分之一。
  同样由CIA控制与主导的“曲棍球”系列雷达侦察卫星,更是为海军量身打造。
  这种卫星,采用的合成孔径雷达,不但能够全天候工作,还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分辨出真假目标。
  关键还有,其侦察效率更高。
  因为战舰是由钢铁建造,是电磁波的强反射体,而且越大的战舰,反射的电磁信号越为强烈,所以用雷达侦查卫星搜寻战舰,效率比“锁眼”这样的光学侦查卫星高得多,而且辨识度更高。
  要说的话,这种卫星就是为海军定制,战时主要为海军服务。
  可惜的是,在2年前才首次发射,至今也就部署了3颗,只能对重点海域,比如北东望洋与东东望洋实现全面覆盖。
  部署数量如此之少,主要就是太贵了。
  前三颗的单价达到了15亿纽币,即便今后实现了量产,也不会低于10亿纽币。
  这个价格,那可不是一般高。
  同样在2年前,纽兰海军订购的第二批次的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单价也才30亿纽币。
  也就是说,2颗“曲棍球”就相当于1艘超级航母。
  现在,即便是部署的3颗“曲棍球”也已灰飞烟灭。
  这3颗卫星都在中低轨道上,按NSA发来的消息,都是在经过冰洋的时候被梁夏空军的反卫星导弹摧毁。
  此外,其他侦察卫星都没能幸免。
  受此影响,由斯塔克安排的任务,也就是重点搜寻霍瓦依群岛东北海域的任务,已经没办法执行。
  这难道是巧合!?
  没错,梁夏空军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反卫星能力,而且梁夏空军最先着手研究外层空间的军事价值。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梁夏帝国一直热衷于航天活动。
  虽然梁夏帝国不是航天运动的发起者,很多个第一,比如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个永久型空间站都跟梁夏帝国无关,但是凭借强大的国力,以及更加强大的国家意志,建立在此之上的行动能力,梁夏帝国是后来居上,发展到现在,更加是一骑绝尘,远远超过了所有竞争对手。
  不说别的,在20多年前,梁夏帝国就在短短几年内制造了12架航天飞机,而且至今都还在运行。纽兰共和国拼尽全力,也就制造了4架,而且在“挑战者”号失事之后,基本上已经停止使用。迢曼帝国更不济,去年才制造出第一架航天飞机,到现在只进行了一次不载人的测试飞行。
  此外,梁夏帝国的“鹊桥”工程已经完成第32次发射,将27批,总共108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并且让其中54名宇航员成功登月。要不是大战爆发,梁夏帝国还将在今年的年底进行第33次发射。
  在该领域,其他国家的得分为零。
  虽然早在20多年之前,纽兰共和国针锋相对的发起“太阳神”计划,要成为梁夏帝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但是在测试阶段连续遭受3次失败之后,纽兰当局打了退堂鼓。
  其实,关键还是钱。
  如果按照最初的设想完成“太阳神”计划,至少都要耗费400亿纽币。
  当时,这笔钱能够采购20艘“纽兰”级大型航母,并且配上全部舰载机。
  显然,无论怎么看,都是选择航母更划算。
  结果就是,“太阳神”计划遭到了军方的强烈反对。
  有多么强烈呢?
  在准备进行第一次载人登月的前一年,当时的总统肯尼,在出席一次公众集会的时候被刺客射杀。顶替的副总统在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太阳神”计划下马,准确说是无限期搁置。
  虽然这两件事没有直接关联,但是按外界传言,肯尼之死跟他强行推动“太阳神”计划有关。
  当然,关键是损害了军方的核心利益。
  就后来披露的资料,肯尼打算在第二届任期内用国防预算的5%,每年至少150亿纽币来推动“太阳神”计划。关键是,这笔钱就是来自国防预算,由五角大楼划拨,军方根本就没有转圜余地。
  要是让肯尼弄成了,首先倒霉的就是海军。
  不说别的,“尼兹”级的建造工作肯定得推迟。
  其他军兵种也好不到哪里去。
  由此可见,在外层空间,梁夏帝国领先几个数量级。
  可问题是,迟不来、晚不来,为啥是现在?
  其实,在大战爆发之后,梁夏空军并没有对西陆集团的卫星系统大动干戈,只摧毁了一些低轨道上的侦察卫星。
  虽然这可以看成是梁夏空军故意留了一手,为的是麻痹对手,比如纽兰共和国,让对手觉得梁夏空军的反卫星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参战之前,不会花太大功夫加强对本国卫星系统的保护力度,但是纽兰共和国参战都快半个月了,这个时候才突然动手,效率也是在是太低了。
  这未必是巧合!
  关键就是,在凌晨,斯塔克联系了海军司令部,提出加强对北东望洋东部,准确说是霍瓦依群岛东北海域的侦察与搜索力度。那3颗“曲棍球”就是按这个部署,在白天做了变轨机动。如果没有被摧毁,这3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将从12日的深夜开始,陆续对指定海域进行扫描。
  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此,就肯定会被发现!
  那么,此事跟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有关?
  让斯塔克万分懊恼的是,哪怕他的这个推测是对的,也无法证实。
  卫星系统已经瘫痪,其实是彻底完蛋,哪怕是尽快进行补网发射,也要几天之后才能恢复一部分侦察能力。
  第52特混舰队在中转岛的东北方向,与霍努岛的距离始终在1500千米以上。
  显然,就算派出舰载机执行侦察任务,也飞不了那么远。
  让空军出动大型侦察机?
  梁夏空军的侦察机都没能逼近第51特混舰队,那么凭什么相信,纽兰空军的侦察机能发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