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945

  在东望洋这边,不止是由攻转守,其实是全面溃退。
  到时,只能退到本土西海岸附近,动用重兵死守至关重要的望夕运河,依托本土与孤大陆对付远征的帝国海军。
  简单的说,也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所幸的是,就算东望洋战场具有最高的优先权,梁夏帝国也需要用2到3年的时间才能够获得跨越东望洋,攻打纽兰本土的能力。哪怕是进军望夕运河,也需要花2年时间增强舰队的作战能力。
  在此之前,最多也就是封锁望夕运河,切断纽兰东西海岸的海运航线。
  对纽兰共和国来说,这2到3年是缓冲期。
  在此期间,除了建造更多的航母,增强海军战斗力之外,还必须在其他方向上牵制梁夏帝国。
  最直接的,也就是出兵参与巨大陆的战斗。
  不管怎样,依靠还算强大的空军,以及大洋两岸的军事基地,北夕落洋的制海权暂时还没有危险。
  这意味着,会有数十万,甚至是数百万纽兰官兵战死在异国他乡。
  此外,这样的牺牲有多大的意义?
  要说的话,斯塔克一直都看不起陆军,对陆军战斗力持怀疑态度。
  道理也很简单,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纽兰共和国缩回了孤大陆,此后几十年都是埋头发展。哪怕需要教训那些不太听话的小国,也无需大动干戈,动用听从灰宫指挥的陆战队就够了。
  关键还有,纽兰陆军早就沦落成一支“岸防”部队。
  几十年来,陆军的头号任务,都是阻止敌人在本土,以及孤大陆关键地带登陆,守卫望夕运河这类的战略要地。
  在装备建设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比如,纽兰陆军的M1主战坦克,战斗全重超过60吨,而且采用的油耗非常高的燃气轮机,配的却是一门105毫米线膛炮。如此笨重的坦克,其实就是用来部署在海岸防线的浅纵深地带,在敌人登陆后立即发起反冲击。因为作战范围很有限,无需太大的行驶里程,反到对机动性能,特别是复杂地形下的机动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采用了功率密度更高,启动性能非常突出的燃气轮机。再说了,在激烈的登陆作战中,坦克肯定会遭到重点照顾,需要更好的防护。相反的,登陆部队一般没有重装甲,通常也就是两栖战车,用105毫米坦克炮足能够解决。
  哪怕是改进后的M1A1,也只是换是了一门120毫米滑膛炮。
  其他主战装备也差不多。
  这种思想,还影响到了军队编制。
  比如,为了获得更好的战术机动能力,特别是在退守第二道防线之后,对向本土腹地发起突击的敌军发动反击,陆军非常重视航空兵,不但保留了第82空降师,还把第101师改编成空中突击部队,也就是第101空中突击师。按计划,今后要在所有师级部队增加1个空中突击旅。
  结果就是,陆军在过去20多年里面,耗费巨资采购了几千架直升机!
  巨大陆那边的实战证明,坦克依然是地面战场上的绝对霸主,像空中突击部队这类轻装步兵部队,战斗力非常有限。就算有一些价值,作战使用也受到严格限制,不像过去吹嘘的那么厉害。
  在斯塔克看来,就算陆军去了巨大陆,也只能承担防御任务。
  可惜的是,西陆集团现在欠缺是,其实是进攻力量!
  北半球的冬季即将到来,而且巨大陆腹地的气温已经降到了冰点以下,留给西陆集团的时间也不多了。
  这也是斯塔克不愿意放弃的关键所在。
  现在调整战略,已经太晚了。
  就算纽兰陆军能打,也愿意付出,等主力部队赶到,巨大陆那边已经尘埃落定,最多也就是过去帮助西陆集团巩固防线,等到梁夏陆军发动反击的时候,能够多坚持一阵,而不是直接溃败。
  只是,到最后依然免不了惨败的下场。
  西陆集团惨败,纽兰共和国也别想坚持到最后。
  可见,关键还是保持进攻的势头,拿下中转岛,攻打霍瓦依群岛,让梁夏帝国在东望洋发力。
  既然现在放弃,最后必然会战败,为什么不拼上一拼呢!?
  
第178章
战略欺骗
  虽然不想放弃,但是斯塔克没有丧失理智。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找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至少得确定该舰队的行踪,哪怕只是所在的方位。
  在第53特混舰队全军覆没之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像蒸发了一样。
  之前几天,由cia控制的侦查卫星把约顿岛附近海域搜索了几遍,都没找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踪迹。
  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这已经4天了!
  在理论上,最快只需要5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能出现在任何一处可以攻击第51特混舰队的海域。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到底去了哪里?
  保持隐蔽没有问题,指挥官肯定会让舰队保持隐蔽。
  可问题是,中转岛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甚至可以说到了最紧要的时刻,白华伟还能不闻不问?
  这显然不可能。
  哪怕白华伟在此前担心兵力不够,不愿跟纽兰舰队决战,那么在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赶到之后都该做出调整。
  要说的话,这也是他的特色。
  现实却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仍然保持着隐蔽,即便是的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距离中转岛都在1000千米以上。
  那是不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还有得一说。
  如此谨小慎微,必然是另有所图。
  这也是斯塔克最担心的事情。
  哪怕白华伟的能力并没有吹嘘的那么厉害,他也是一名出色的舰队指挥官,一个不能小看的对手。
  那么,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到底在哪里?
  看到通信参谋大步流星的走过来,斯塔克放下手里的咖啡杯。
  “刚刚收到的,已经确认了。”
  接住通信参谋递过来的电文,只扫了一眼,斯塔克就锁进了眉头。
  由五角大楼发来的,虽然跟海军没有直接关系,是空军轰炸霍瓦依群岛的作战行动,但是对斯塔克么来说,这却是一份极为重要,有决定性意义的电报。事实上,斯塔克一直在等这封电报。
  从10日夜间开始,空军已经连续3天没在夜间轰炸霍瓦依群岛。
  梁夏空军从10日开始,调动了数百架大型战略运输机,发起代号“夜间特快”的战略空运行动。
  从代号名称就看得出来,主要在夜间进行。
  只是在第一个晚上,梁夏空军就出动了差不多500架战略运输机,向霍瓦依群岛空运了大约4万吨装备与物资,还在返程接走了数万名伤员与随军家属。此举极大的鼓舞了守军的斗志,增强了守军的战斗力。只是空运过去的设备物资,就能修复数百架作战飞机,让航空兵恢复战斗力。
  在11日夜间,空运规模扩大了1倍,出动了大约1200架运输机,向霍瓦依群岛运送了了约10万吨物资。如果不是“运-10a”的数量不足,只能使用小得多的“运-11”顶替,不然还能运送更多的物资。
  因为出动的运输机太多,没办法全部降落,所以部分物资进行的空投。
  直到今天上午,斯塔克才收到了确切消息。
  这些运输机大部分是从梁夏本土,或者是南北撒豆群岛起飞,分别在北马群岛与威岛附近进行了空中加油,并且在返航途中进行了第二次空中加油,才能直飞霍瓦依群岛,再返回梁夏本土。
  关键就是,梁夏空军之前在北马群岛、管岛与威岛那边做的准备,其实是在为战略空运服务。
  在惊叹的同时,斯塔克也很恼怒。
  此事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梁夏军队之前的作为,比如派遣战略轰炸机对付登陆中转岛的纽兰军队,其实是声东击西,逼迫纽兰舰队加强在中转岛这边的投入,从而忽视了从南面绕行的运输机群。
  那些运输机都是在斯塔克安排战斗机拦截轰炸机的时候,从中转岛的南面飞过。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哪怕知道梁夏空军出动了数百架战略运输机,斯塔克也不会带舰队南下,但是肯定会要求空军采取行动,比如在夜间重点轰炸霍瓦依群岛东部岛屿上面那些能够供大型运输机起降的机场。
  那些都是重量在200吨以上,甚至超过了350吨的大型飞机,满载情况下的着陆滑行距离在2000米到2500米之间,起飞滑行距离同样在2000米以上,而且无法在没有铺设的野战机场上起降。
  在霍瓦依群岛东部的岛屿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座机场能够让战略运输机起降。
  只要摧毁这些机场,就能粉碎梁夏军队的战略空运。
  其实,纽兰空军之前重点轰炸了这些机场,只是梁夏军队的保障能力很强,在短短几日之内就修复了被炸毁的跑道,达到勉强能够让战略运输机起降的标准,也才有了这一轮战略空运。
  如果及时采取行动,哪怕来不及阻止10日夜间的空运行动,也能在次日晚上,让梁夏空军尝到苦头。
  可惜的是,纽兰空军根本就没有采取行动。
  当然,责任不全在空军身上。
  为了掩护战略空运行动,梁夏海军岸基航空兵在10日夜间发起战术反击,派战斗机拦截了所有试图靠近霍瓦依群岛的纽兰飞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