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1/945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白华伟在海军中平步青云,跟张晓天有很大关系。
  张晓天跟周涌涛的分歧,主要是在指挥权限上。
  按照张晓天的意思,应该适当的限制舰队司令官的权限,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如臂使指的控制舰队。
  关键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方对战场局势的了解与掌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存在因为远离战场,无法准确掌握敌情的问题。凭借先进的通信设备,能够确保及时准确的把作战命令下达给前线部队。
  其实,这也是第三轮军事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按照设想,在完成对通信系统的改造之后,指挥系统将变得更加扁平,理论上,后方的司令官能够直接向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甚至能够从最小作战单位,比如海军的舰艇,获取实时的战场信息。
  虽然第三轮军事变革才刚刚开始,远没有到完成的时候,但是从舰队获取战场信息,并且向舰队下达作战命令,不存在太大技术难度。在过去几年的舰队对抗演习中,都有相关内容的演练科目。
  只是,周涌涛认为没有必要做此调整,坚持采用传统的指挥体系。
  当然,往根本上讲,不是张晓天不信任白华伟,也不是周涌涛要放权,更不是为了舰队的控制权。
  在根本上,两人在此事上的分歧,其实是在战略层面上。
  前面已经提到,周涌涛是新军事学说的支持者,还一直在栽培丁镇南,让他获得足够的锻炼。
  相对而言,张晓天就是另外一个极端。
  要说的话,其实是两人站的高度不同,才有不同的观点。
  站在张晓天的高度,也就是海军参谋长的位置,首先考虑的自然是海军的利益,特别是发展方向。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海军将领大多反对新军事学说的关键所在。
  不要忘了,白华伟在最初的时候也反对新军事学说,还将其当成异端看待。
  关键就是,在新军事学说里,海军的地位遭到削弱,哪怕没变得无足轻重,也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战力。
  按照新军事学说的讨论,以小规模战争为主的时代,海军扮演的角色,更接近于靠前部署的兵力投送平台,以及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敌对国家发起战略打击。
  当然,还包括对敌国实施战略封锁与禁运。
  看上去是任务繁重,可是跟全球大战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在全球大战中,海军能决定战局发展,甚至是最终胜败。关键是,在全球大战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制海权,只有在掌握了制海权之后,才能够发动战略进攻,也才有希望取得最终胜利。
  可见,在全球大战当中,一支强大的海军是获得最终胜利的先决条件。
  之前两次全球大战,无不是如此。
  在小规模局部战争当中,那就不是如此了。
  如果对手太过弱小,甚至不需要动员海军参战。
  由此不难看出,张晓天做的这些,其实是在捍卫海军的利益。
  对海军参谋长来说,这并没有错。
  要说的话,也就是眼界不够开阔。
  在周涌涛的立场上,看到的不止是海军的利益,也不止是海军在未来战争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只是,不能说周涌涛在住进首辅官邸之后,就置海军利益于不顾。
  虽然新军事学说主张通过小规模战争削弱敌人,以及获取能够掌握的现实利益,但是并没有否定打全球大战的可能。
  严格的说,新军事学说只是强调得通过各种方式避免打全球大战,或者说遏制。
  如果其他超级霸权发动战争,帝国显然不能因为不想打全球大战,就缴械投降。
  关键就在“避免”与“遏制”上。
  前者,主要靠的是谋略,以及高超的外交手腕。
  至于后者,依靠的就是军事力量。
  讲得直接一点,只有拥有全球最强的军事力量,才有资格谈遏制,让敌国放弃靠战争获取利益的蠢念。
  在对外作战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海军!
  由此可见,在周涌涛的眼里,新军事学说不但没有否认海军的重要性,反到有助于海军发展。
  只有帝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而且能够碾压所有敌国的海军,才有资格通过新军事学说引领国际局势,用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发起战略对抗,也才有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取得最后的胜利。
  照此趋势,海军的地位还会得到提升!
  只是保持全球第一,就足够让海军稳坐第一军种的宝座。
  当然,周涌涛更看重的还是总体战略。
  这个分歧,让张晓天坚决反对赋予舰队指挥官太高的自主权,主张增强后方指挥机构的权限。
  可惜的是,周涌涛肯定不会采纳。
  结果就是,在收到白华伟的电报之后,张晓天没来找周涌涛,而是转给林世平,让林世平来找周涌涛。
  当然,此事也跟军情局有关。
  不要忘了,之前就是军情局认定纽兰海军第51特混舰队在东东望洋,白华伟才带着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去了约顿岛。结果是,在东东望洋上活动的是几艘改装的货轮,根本就没有航母。
  被周涌涛询问之后,林世平也很尴尬。
  “张晓天此举,只是在其位,谋其政,并没有做错什么。等今后,他肯定能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周涌涛长出口气,转而说道:“可对你来说,在此事上依然是摇摆不定,就不应该了。”
  “不管怎么样,总得有人当和事老吧。”
  “在大战爆发之前,确实需要和事老。可是到现在,要是仍然分不出轻重,那就不止是愚蠢!”
  林世平勉强笑了笑,神色变得更加尴尬了。
  当然,他知道,周涌涛的这番话没有说他。
  相对而言,跟由新军事学说推动的第三轮军事变革相比,前两轮军事变革最多只能算得上是改革。
  关键就是,前两轮军事变革都集中在战术领域,没有新的军事学说做指导。
  有点新瓶装旧酒的味道。
  其实,这也决定了第三轮军事变革将十分艰难。
  用林世平的话来说,也就是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早在6年之前,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林世平就提出过建议,以渐进的方式推动第三轮军事变革。
  只是,在审时度势之后,周涌涛没有采纳林世平的建议。
  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周涌涛的做法并没错。
  但凡涉及到核心理论的重大变革,必然会打破现有的利益圈,并且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抨击与反对。
  显然,温和的渐进式改革根本无法应付来自既得利益阶层的冲击。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渐进手段行得通,那也不叫变革了。
  周涌涛唯一没有算到的,也就是战争会在这个时候爆发。
  再有一些时间,不要10年,5年就够了,第三轮军事变革的影响力就能展现出来,并改变国际局势。
  反过来看,战争也是对第三轮军事变革的考验。
  大战爆发之后,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周涌涛就强调了一点,帝国上下得万众一心,战胜来自敌人的挑战。
  言外之意,也就是暂时放下内部纷争。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周涌涛的话听了进去。
  在战略层面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即便到了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相信能打赢全球大战,准确说是通过全球大战击败所有的敌国。这些人,一直在鼓动尽快发起全面战争动员,然后在各条战线发起战略反击,掌握战争主动权。
  先不说军事层面上的可行性,只是在开战之后发动全面战争动员,就居心叵测。
  关键就是,任何国家维持动员状态的时间都很有限。
  之前已经提到,在通常情况之下,最多也已经维持5年,如果国内局势因为战局失利而受到影响,能维持4年就不错了。
  正是如此,战争动员都是分阶段进行。
  比如,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帝国只是进行了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战争动员,而第三阶段,也就是全面战争动员,一直到大战结束都没启动。道理很简单,全面战争动员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非常的巨大。在生活物资受到管制,还必须强制劳动的情况下,民众的斗志与热情会迅速降低。哪怕是捷报频传,也未必能够抵消因为生活变得艰难而产生的抵制情绪。
  可见,那些在开战之后大肆鼓吹为了最后的胜利进行全面战争动员的家伙,肯定是另有所图。
  关键还有,其中不乏军方的高级将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