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9/945

  其实,这等于提高了战争的门槛。
  准确的说,是提高了进入“胜利者俱乐部”的门槛。
  在完成第三轮军事变革之后,就算发动战争的成本没有提高,打赢战争也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这对遏制战争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就是,今后只有超级霸权有能力,也有财力去发动战争,从而让战争成为征服者手里的工具。
  其实,这就是丁镇南在新军事学说里面预测的未来。
  正是如此,白华伟才会提到。只要纽兰共和国跟随帝国进行军事变革,就只能按照新军事学说的方式出牌。
  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放弃打全球大战的念头,世界格局必然会幡然改变。
  想到这里,江文龙一下就愣住了,还显得万分惊讶。
  “白司令……”
  “你比我年轻,今后的成就肯定在我之上。更何况,你很了解新军事学说,也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白华伟长出口气,停顿了一阵之后才说道:“只可惜,看清楚这个问题的不止是我们。”
  “所以迢曼当局与纽兰当局……”
  白华伟点点头,没有让江文龙说下去。“我把你叫出来,是希望你能保持清醒,不要因为遭到其他人反对就放弃自己的主张。在下一场战争到来的时候,就会轮到你们这些年轻军官冲锋陷阵了。”
  说完这句话后,白华伟就转身返回了司令舰桥。
  江文龙在外面站了一会,在情绪冷静下来之后,才返回司令舰桥。
  白华伟开始透露的信息,实在是太惊人了!
  
第172章
积极主动
  随后,等到刘尊岭做好安排,白华伟以舰队司令官的身份下达了作战命令,以及最新的作战部署。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继续向东航行,经过约顿岛之后,再转向北上,从霍瓦依群岛的东边进入北东望洋。途径约顿岛之前,将进行最后一次燃油补给,而且所有战舰都按照超载标准装载燃油。
  要说的话,这是帝国战舰的一大特色。
  在烧煤的时代,超载是一件非常辛苦,但是算不上太麻烦的事情。需要的只是在战舰上塞满煤炭,其实是装满煤炭的麻布袋。在进行远航,而且沿途没港口可以停靠,甚至得把餐厅与军官住舱用上。战舰里到处都是煤炭,肯定会对官兵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很难保持整洁干净。
  到烧油的时代,超载就没这么容易了。
  锅炉使用的重油是液体,储存在油舱里面。要想让战舰超载,通常的做法就是用重油取代压载物。
  通常,战舰的压载物是海水。
  正是如此,战舰上都有压载水舱。
  只是,并不是说能够把压载水舱当成油舱,装上重油就行了。
  重油与水混合之后,会产生很多问题,特别是有大量杂质的海水。搞不好,甚至会导致锅炉损坏。
  关键就是,压载水舱里面的海水无法全部排空,肯定有一些残留。
  如果用压载水舱来装载重油,必然会混入海水。
  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之前,帝国海军就明确规定,除非舰队司令官直接下达命令,不然舰长不得擅自用压载水舱装载重油。
  此外,还有一个不那么明显,不过对安全有影响的问题。
  重油的比重比水低。
  如此一来,用重油做压载物,肯定会导致战舰重心升高,对战舰在高海况之下的航行稳定性产生影响。
  一直到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帝国海军才研制出了堪用的油水分离器,基本上解决了油水混合的问题。
  可惜的是,只有少数在大战期间设计与建造的战舰,才配有这种设备,能够用压载水舱装载重油。再说了,到大战后期,帝国海军有足够多的快速战斗支援舰与舰队油船,还有很多征用的油轮,在航行间进行燃油补给也不再困难。结果是,很多在大战之前设计与建造的战舰,并没在战时进行改造。
  关键还有,等到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战舰动力系统迎来了工业时代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燃气轮机诞生,而且在短短20年内就取代了蒸汽轮机,成为战舰的主要动力。
  此外,低速柴油机基本上霸占了小型战舰的动力舱。
  自从工业时代开始,霸占舰艇动力舱上百年的蒸汽机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虽然在理论上,舰用燃气轮机可以使用包括重油在内的多种燃油,但是正常情况下,依然以煤油为主,少数时候用柴油。至于直接用重油,哪怕燃气轮机能运行,也肯定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进入燃气轮机的时代后,大部分战舰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想过要使用重油。
  到了现在,那就更加如此了。
  关键就是,舰用燃气轮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功重比也是越来越高,燃油经济性、可维护性与故障率等指标,都比以往的提高了几个数量级。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对燃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正是如此,很多战舰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想过要使用重油。
  那么,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开发的,主要针对重油的油水分离器就成了摆设。
  为了解决超载问题,让航程偏短的战舰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装载更多的燃油,获得更远的航程,帝国的舰船工程师是绞尽脑汁,想了很多的办法。只可惜,大部分只是设想,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甚至没有从设想变成样品。到最后,还是在海军放宽战术性能指标,才得到解决。
  这个所谓的“新技术”根本不是技术,而是在设计上的取巧之作。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小分舱的方式,把压载水舱做得尽可能小一些,而且分成了上下两层。这么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把上层水舱里的积水排入下层水舱,确保在用上层水舱装油的时候,不会与海水混合。水舱的容积降低,肯定会导致结构质量增加,不过更方便进行平衡管理。这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让已经用光了燃油的水舱重新装水,以增强战舰的稳定性。
  因为这个设计,“陈炳勋”级的空重增加了大约500吨。
  只是,跟超载后获得的航程相比,这点代价不算大。
  通常情况,“陈炳勋”级在最大超载吨位,增加4000吨舰用燃油之后,最大航程能够达到20000海里。即便以战斗状态航行,也能够增加大约3000海里的航程,等于在航行途中少做一次燃油补给。
  其他大型战舰也差不多,都能够通过超载把航程延长2000到4000海里。
  当然,肯定有风险。
  如果压载水舱的给排水系统出了故障,或者装载燃油的水舱受损,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海水与燃油混合,肯定会损坏燃气轮机。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比如每台燃气轮机的燃油供给系统都是独立运行,几台燃气轮机同时出故障的概率非常低,但是对于一般有4台,最多拥有8台舰用燃气轮机的战舰来说,哪怕只有1台燃气轮机出故障,也肯定会对作战产生影响。
  在“陈炳勋”级上,这个问题更突出。
  “陈炳勋”级有8台25兆瓦级大型舰用燃气轮机,以及2套依靠回热驱动的蒸汽发生系统。
  这套动力系统,即便是现在,也非常先进。
  不过,弊端也非常突出。
  8台燃气轮机是整艘航母的心脏,而且只要有1台出了故障,就必然会对航母的战斗力产生影响。
  关键就是,依靠燃气轮机排放的废气,准确说是废气的余热驱动的蒸汽发生器。
  蒸汽发生器的另外一端,就是航母上的4套蒸汽弹射器。
  其实,就是因为研制出了蒸汽发生器,帝国海军才决定放弃蒸汽动力系统,用燃气轮机驱动航母。
  “陈炳勋”级由此成为全球第一种使用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航母。
  虽然在理论上,只需要2台燃气轮机工作,就能驱动1套蒸汽发生器,但是弹射器在工作的时候要消耗很多的蒸汽,也就得为蒸汽发生器补充能量。按设计,只有在4台燃气轮机全部启动之后,才能够让蒸汽发生器达到最大设计功率,也才能推动对应的2套弹射器以最快频率弹射舰载机。
  这么设计,主要就是因为在平时,根本就不需要让蒸汽弹射器以最快频率工作。
  此外,还跟让汽轮机的特点有关。
  简单的说,燃气轮机在满负荷工作的时候,才有最高的燃油效率,低速运转的经济性并不好。
  在正常情况下,8台燃气轮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不会多于4台。
  如果只是日常航渡,不需要频繁的起降舰载机,2台燃气轮机全功率运转,就能让“陈炳勋”级达到16节的巡航速度。就算需要频繁起降舰载机,让4台燃气轮机全功率运转也够了。只有在战斗,特别是全甲板攻击状态下,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出动大批舰载机,才需要同时使用8台燃气轮机。
  总而言之,“陈炳勋”级的动力系统很有特色,为此后的航母立下了标杆。
  至于弊端,同样很明显。
  正是如此,在平时,没有哪个舰队司令官会让航母超载,特别是使用不是太靠谱的压载水舱装载燃油。
  按照白华伟的安排,在向海军司令部汇报行踪之后,就将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
  关键就是,白华伟的命令不但针对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针对正赶来的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以及霍瓦依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如果有需要,还得安排空军为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提供掩护。
  该作战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从最不可能的方向进入北东望洋。
  如果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能成功的引开纽兰舰队的注意力,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杀到,就能打纽兰舰队一个措手不及。
  为此,白华伟给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下达了一道很特殊的命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