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7/945

  就是这场登陆作战,让时任海军部长的丘尔不得不引咎辞职。
  即便是比较成功的战例,比如狭夷陆军在冰风暴半岛南端的登陆作战行动,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而且在登陆成功之后,因为后继投入不到位,没及时扩大突破,使得登陆成功的价值大打折扣。
  要往根本上讲,就是由海到陆的投送能力不足。
  其实,就是凭借这一点,布兰王国才能称霸全球上百年,只是用一支强大的舰队就能粉碎来自西陆强国的军事威胁。
  这个特点也决定了,远征行动是败多胜少。
  在历史上,有很多类似战例。
  比如在梁骆战争与第一次全球大战之间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第二次布尔战争,只是对付几万移居玄大陆的殖民者,布兰王国就动用了几乎所有的陆军,烧掉了相当于2年岁收的巨额军费,以伤亡数万名官兵的代价,取得了惨胜。关键是,到最后还是做出妥协,承认了这些殖民者的特权。
  在这方面,梁夏帝国也一样。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远征迪文王国。
  在称霸梵炎洋之后,也就是后陈炳勋时代,为了扩大帝国的利益范围,为进军奥洲打下基础,当时的海军总司令刘振堂提议,攻打位于东南地区最南面,也就是在奥洲大陆北面的迪文王国。
  因为是被郁金王国的殖民者统治,所以在东南地区,迪文王国很特殊,与其他殖民地的关系不大。
  只是,其战略价值非常巨大。
  以迪文王国为跳板,能把远程奥洲的战线缩短九成,而且可以在人口较少,更容易取得成功的西海岸地区登陆。
  关键还有,迪文王国仅仅是一个弹丸小国,人口不到50万,而且以土著为主。有较强战斗力的移民总共都没1万,其中能够拿起武器战斗的壮年男性,最多才2000人,而愿意战斗的恐怕还不到1000人。
  按照刘振堂的计划,迪文王国能一鼓而下!
  结果却是,在先后投入3支地面部队,动用了半数战舰,也没能占领这座面积1万多平方千米的岛屿。在鏖战数年,并且伤亡上万名官兵之后,帝国海军不得不撤军,就此放弃攻占迪文王国的念头。
  其实,也就是通过这场战争,迪文王国才赢得了帝国的尊重,并且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正式宣布独立建国。
  迪文王国由此成为西东望洋地区,唯一由西方殖民后裔控制与主宰的国家。
  可见,要在第一次全球大战期间,发动一场远渡重洋的登陆作战行动,而且是针对仅次于帝国的纽兰联邦,那根本就不是在冒险,而是把成千上万的将士送入屠宰场,去做毫无意义的牺牲。
  就算到了20多年之后的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在只剩下负隅顽抗的纽兰共和国时,帝国当局都只能选择隐忍。按当时做的估算,登陆与攻打纽兰本土,哪怕选择难度最小的作战方案,也会在登陆阶段伤亡大约25万名官兵。要想战胜纽兰共和国,遭受的伤亡恐怕会超过500万。
  显然,这是一个谁都无法接受的代价。
  在此之前,帝国陆海两军的伤亡总共都不到200万!
  关键还有,如此巨大的伤亡,会让取得的胜利黯然失色。哪怕是占领整个北孤大陆,也没办法抵偿遭受的损失。
  可见,就算顺利的打完了第一次全球大战,也无法取得全面胜利。
  最终所得到的结局,跟第二次全球大战没有本质的区别。
  要说的话,第二次全球大战本身就是第一次全球大战的延续,属于梁夏帝国的胜利只是晚了20多年到来。
  既然如此,又哪来的全面胜利呢?
  江文龙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说得很直接,并没有因为白华伟是舰队司令,就变得谨小慎微。
  当然,这其实是帝国海军年轻军官的特色。
  “就像你说的,我们也是在经过反复推演之后,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白华伟并没觉得江文龙胆大包天,毕竟没有点胆色,也进不了舰队司令部。“同样的,这个结论也证明了丁镇南的观点。”
  “打全球大战的思想是错的?”
  白华伟点点头,才说道:“当时,仍然有一部分高级将领不愿意接受,而且以海军将领为甚。只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打全球大战的思想已经存在数十年,一直被我们奉若至宝。更重要的是,不到一百年,就诞生了两位战神级别的统帅,更加坚定了我们打全球大战的念头。”
  “这……”
  “再涌现出一位战神级别的统帅,我们或许就能够在第三次全球大战当中,击败以纽兰共和国为首的所有西方强国。”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白华伟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对此,江文龙明显有点尴尬。
  谁都知道白华伟是白止战的儿子,而且是最受关注的小儿子。
  主要就是,白止战晚婚,而且除了大儿子之外,接下来3个都是闺女,在晚年才有了第二个儿子,以及最小的女儿。等到白止战离开海军司令部的时候,白华伟刚好成年,并且以当年最优成绩考入帝国海军学院。
  从他穿上军装的那一天开始,就被认定是战神的接班人,帝国海军在下一场全球大战当中的统帅。
  其实,这主要跟他年少时的表现有关。
  可惜的是,世界上没有天才,却有不少拔苗助长的蠢行。
  总而言之,白华伟更多的是盛名在外。
  不是说他的能力不够强,而是远远达不到与名声相符的程度。
  按较为公允的说法,白华伟的指挥才能最多就跟刘向真相当,跟白止战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至于在下一次大战当中,能否涌现出第三位战神级别的统帅,那就不大好说了。
  其实,可以说希望不大。
  关键就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大致和平的局面已经维持40多年,那些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纵横沙场的老将都已逝去,即便是年轻军官也已老迈,比如现任帝国首辅周涌涛。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周涌涛只有20多岁,是名副其实的小鲜肉。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以白华伟为代表的这一代,就是最后一批还能够从参加过大战的前辈那里获得指点的军官。再往后,哪怕是海军学院的高材生,也未必能见到刘向真,更别说是由校长面授机宜。
  更加糟糕的是,在大战之后,就没打过像样的海战。
  数十年来,帝国海军的主要任务,都是去对付与收拾那些不太听话的小国,充当维护帝国利益的大棒。
  这种类似于治安的作战行动,根本就锻炼不出高素质的官兵队伍,特别是统帅级别的指挥官。
  不要忘了,白止战并非从一开始就是海军战神。
  在年轻的时候,他参加过守望者海峡海战,向舰队司令官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还改变了战局的建议。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结束后,他以监造长身份,参与了帝国海军所有舰队航母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并且在每年的舰队演习中扮演主角。即便是如此,也经过了近20年的磨练,才有此后的一战成名。
  不说别的,那个时代的帝国海军,甚至是整个帝国都在为复仇做准备。
  哪怕期间也没有大规模战争,更别说舰队决战,可是帝国海军上下都没有松懈,官兵全都憋着一口气。
  相比之下,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就太舒服了。
  在获得了全球霸权,成为全球头号海军后,帝国海军一下就松懈下来,特别是在白止战离去之后。
  不是说后面的几位司令官不给力,是时代变了。
  就拿征兵来说,在过去,没人会相信,帝国海军会遇到招不到新兵的窘境,而现在成了常态。别说是普通士兵,哪怕是军官,也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很简单,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加愿意从事赚大钱的工作,而不是到军队去吃哭,哪怕海军的待遇一向很高,吸引力也比不上银行、医生与律师。
  能拿百万年薪,为什么要去军队吃苦?
  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白止战那样的战神的可能又有多大?
  对于这个问题,江文龙更加有发言权。
  当初,如果不是他坚持己见,而且拿保护人权的相关法律来说事,恐怕他会成为帝国皇家学院的学生。他的父母都认为他应该拿着全额奖学金,去帝国皇家学院攻读法律,或者更热门的金融学。关键是,他的高中老师也希望他能够去帝国皇家学院,主要是他所在的中学已经很多年没有学生考入帝国皇家学院了。
  一名职业军人,哪怕在退役的时候当上了将军,终其一生的收入,也不及律师或者金融操盘手的零头。
  此外,当上将军的概率极为渺茫。
  帝国海军学院每年招收3600名新生,而一名军官的服役生涯一般在35年左右,帝国海军总共有600多名现役将领,因此晋升将军的概率仅有0.4%,即2500名军官,才有1个能成为将军。
  对平民出身的军官来说,晋升的概率更低,大概为平均值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一个兢兢业业的外科医生,平均只要20年,就能够成为主治医师。如果是律师,只要运气不太差,找对了搭档,努力奋斗15年左右,就能有自己的事务所,或者成为合伙人。
  显然,这就是年轻人不大愿意参军的原因之一。
  有才华的年轻人不愿意参军,平常也没有多少锻炼机会,又哪来的战神呢?
  其实,官兵的素质,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别看帝国海军一直注重军风军纪,可是以现今这些年轻官兵,哪怕白止战复生,也未必能够横扫四海。
  从这个角度看,指望“战神”来取得全面胜利,无疑是痴人说梦!
  
第171章
引领潮流
  白华伟把江文龙叫出来,要说的也就是这件事。
  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
  时代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