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945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帝国一直在积极打造迪戈基地。
  这座位于梵炎洋的中部,原本是布兰王国的殖民地,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前,帝国出兵控制的岛屿,拥有整个梵炎洋地区最为庞大,同样最为完善的空军基地,理论上最多能够部署数百架战略轰炸机。
  波伊战争期间,帝国空军曾经在此部署过450架战略轰炸机!
  此外,巴铁本土的几座大型空军基地,还能够部署大约500架战略轰炸机。
  再把帝国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空军基地算上,在梵罗国的周边,理论上能部署2000架战略轰炸机!
  别说对梵罗国,哪怕更加强大的迢曼帝国,也未必顶得住2000架战略轰炸机。
  当然,实际部署量肯定没这么多,也不需要这么多。
  如果使用远程巡航导弹进行精确轰炸,那么最多需要1000架“轰-9”,就能彻底打跨梵罗国。要是能够获得绝对制空权,让轰炸机用炸弹进行凌空轰炸,500架“轰-9”就能把梵罗国送回石器时代。
  此外,帝国空军早就拟定了针对梵罗国的作战方案。
  首轮突击行动,将出动数百架战略轰炸机,投射数千枚巡航导弹,对梵罗国境内的上千个具有巨大战略价值是军事目标发起攻击,争取一举瘫痪梵罗军队的指挥体系,掌握战场主动权。
  随后用7到10天时间,彻底瘫痪梵罗军队的作战体系。
  最多就半个月,就能夺取绝对制空权,然后进行传统意义的战略轰炸,即对非军事目标进行全面打击。
  这套作战方案,在和平时期很难想象,可是在全球大战时期,并不是什么难事。
  就拿空射巡航导弹来说,和平时期的库存量还不到2000枚。在全球大战爆发之后,只是9月份就生产了7500枚,到年底还能把月产量再番一倍,而新历151规划的年产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万枚。
  能以如此快的速度生产巡航导弹,主要是采用了刚刚研制成功的制导系统。
  这套基于“指南针”全球导航系统的制导系统,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让整个系统变得极为简单。
  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加便宜。
  虽然“指南针”系统在开战之后遭到破坏,部署在低轨道的导航卫星损失了一大半,但是部署在中高轨道上的导航卫星还在工作,提供的定位精度达到了15米,依然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
  至于常规弹药,更加是量多管够。
  因为早有准备,所有在4日下午,帝国空军就能出动部署在迪戈基地的轰炸机,对梵罗国的南部地区实施战略轰炸。
  其实,这也是纽兰空军重点布防梵罗国南部地区的关键所在。
  梵罗国的防御部署,也就是防空部署,有3个重点方向,针对巴铁的西北,面向梁夏帝国的东北,以及深入到梵炎洋的南部地区。在与纽兰共和国正式结盟之后,梵罗空军重点应付前2个方向,并且在西北保持进攻势头,在东北则以防御为主。南部地区的防御,由纽兰驻军承担。
  只是,因为迪戈基地的存在,所以南部地区算不上是战略大后方。
  虽然纽兰空军在梵罗国南部地区部署了4架预警机,还有100多架战斗机,但是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下,肯定无法应付帝国空军的战略打击。真要说的话,只是给了梵罗国上下一点心理安慰。
  在理论上,纽兰驻军能做的,最多就是提供大约30分钟的战略预警时间。
  指望纽兰空军的战斗机前出1000多千米,拦截那些携带了巡航导弹的帝国轰炸机,显然不现实。
  不过,梵罗国却非常重视纽兰空军提供的掩护。
  往简单说,梵罗国的战略预备队,以及主要的战略反击武器,几乎全都集中部署在纽兰驻军的防区内。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也高度重视该地区的军事目标。
  只是,决定南方次大陆战争胜败的并不是帝国空军。
  前面已经提到,梵罗国太过庞大。
  哪怕通过战略轰炸,能够彻底打跨梵罗国,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个威胁,最多是暂时得到缓解。
  只要梵罗国还存在,威胁就不会消除。
  要想消除威胁,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梵罗国,准确说是南方次大陆,回到受到布兰王国殖民统治之前的状态。
  没错,就是分割成为几十个土邦。
  毫无疑问,要想在一场大战当中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动用陆军,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地面战争。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针对梵罗国的核心战略。
  关键,并非部署在南方次大陆的地面部队,即隶属南方战区,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之后,就一直驻扎在巴铁的第24机步师,同样不是本土西南地区的守备部队,而是来自其他战区的增援部队。
  说得更加直接一点,要想把这场地面战争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就必须立足巴铁。
  把战场限定在梵罗国的西北地区。
  这里,不但有梵罗国的首都,还是梵罗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而且当今的梵罗国就在此诞生。
  只是,对帝国陆军而言,在该方向作战的难度极大。
  原因只有一个:该地区的北面是无极高原,以及紧邻无极高原的帕缪高原,再往北才是帝国西北地区。
  不要说帝国西北地区本身就人烟稀少,只是翻越帕缪高原就是天大的难题。
  在第一次全球大战期间,帝国宁愿在冈伽罗平原的东边,也就是云雾河谷投入重兵,也不愿意在帕缪高原这边开辟战线,就是因为帕缪高原的地形太过险峻,根本就没办法投入大兵团。
  即便到了现在,情况也一样。
  受到地形限制,帝国陆军很难从本土西北地区出发攻打梵罗国的西北地区。
  如此一来,也就只能选择从巴铁出发。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西部战区的三大使命当中,就包括在必要的时候,派主力部队参与攻打梵罗国的作战行动。
  在划分战区的时候,也有所考虑。
  虽然南方次大陆划给了南方战区,但是巴铁西边的波伊国在西部战区的辖区内,从巴铁往北就是西北战区。
  可见,南方次大陆恰好处在3大战区之间。
  在理论上,帝国陆军能调集3大战区的兵力围攻梵罗国。
  不过,也只是理论。
  西北战区自然不用多说,重点在大陆战场,而且第7装甲师还去了波沙湾,没有请求增援就已经是奇迹了。
  南部战区的重点始终是西南东望洋与奥洲,而且得兼顾东南地区,因此最多也就只能把第24机步师留在巴铁。
  西部战区这边,第11步兵师要守卫北玄地区,夕梵运河与基布要塞;第14机步师则面向忒尔共和国,震慑西陆集团的东南地区,钳制波伊国,并兼顾高加索山脉与枷锁路桥;两个主力师都是分身乏术。
  可见,对陆军来说,能调动的就只有第17装甲师。
  在理论上,帝国陆军能不能及时把增援部队送过去,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对此,丁镇那也是早有所料。
  做部署的时候,他没有给第17装甲师安排太多的任务,甚至没有让第17装甲师获得全部的加强编制,就是因为到了必要的时候,让第17装甲师迅速从波沙湾抽身,减轻运送作战装备的负担。
  按照编制,应该加强给第17装甲师,使其达到野战军规模的3个作战旅,全都留在卡拉奇,而且配套的主战装备,就在几艘停靠在卡拉奇港的滚装运输船里面,随时能够分派给作战部队。
  这也是丁镇南找朴太熙,让高巨军队承担起占领任务的原因。
  只是,就算运送部署在波沙湾的这几个旅,至少需要半个月,而在作战计划中,只有一周的调整时间。
  说得直接一点,帝国空军最多只需要一周,就能夺得局部制空权。
  不出所料,巴铁陆军也能在一周之内完成战术反击,击溃攻入境内的敌人,把战线推进到边境线附近。
  在不参与前期战斗的情况下,驻守巴铁的第24机步师也能在一周内集结完毕。
  一周之后,不管第17装甲师有没有赶到,都会按计划发起战略反攻。
  如果第17装甲师没能及时赶到,并参与作战行动,就很难按照计划,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打垮梵罗国。
  可见,针对梵罗国的作战计划是环环相扣。
  久拖不决,必然导致预料之外的结果。
  在帝国的战略计划当中,着重强调在南方次大陆战争爆发后,首先就得集中兵力打垮梵罗国,消除最大的后顾之忧。
  为此,在收到梵罗国发动突袭的消息之后,丁镇南就给付为民下达了命令。
  当然,首先得把占领工作移交给盟军。
  随后,丁镇南给施授良打了电话,提出由鲁燎原来指挥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他好尽快去巴铁。
  施授良没直接给出答复,只是答应替丁镇南向首辅提及此事。
  涉及司令官人选的事情,必须由首辅决定。
  只是,没等到施授良的回信,一条最新消息就送了过来,还让丁镇南大吃一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