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945

  根本所在,除了保证机群的先进性能,也就是为了提高战备级别。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攻-6”与“战-12”。
  之前已经提到,“战-12”在海军航空兵的定位,跟“战-10”不一样,不是为了跟性能先进,不过价格同样昂贵的“战-9”形成高低搭配,增强舰队的制空作战能力,而是为了取代“攻-6”。
  往简单说,“战-12”是一种更适合执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
  在实际部署与使用当中也是如此!
  波沙湾战争中,海军总共部署了400余架“战-12”,其90%的时间都是在执行对地支援任务。
  实战已经证明,“战-12”算不上优秀的战斗机,不过是非常出色的攻击机!
  与“攻-6”相比,“战-12”除了作战半径稍微短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不再需要其他战斗机护航,完全能够依靠携带的自卫武器,比如格斗导弹对付遇到的敌机,从而大幅度减轻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负担。
  如果需要,还能够提前扔掉对地攻击弹药,在飞行途中改变任务性质。
  可问题是,被“战-12”取代的“攻-6”的平均服役时间还不到20年。
  最后一批“攻-6F”在新历141年交付,服役时间不到10年。
  结果就是,除了200多架已经达到服役寿命的早期型号直接退役,要么当废品销毁,要么在做了延寿处理后低价倾销给盟国之外,退下去的“攻-6F”都被封存起来,而且均在封存之前进行了检测,其中服役时间较长的一些还对主体承力结构做了加强处理,确保在启封能够立即投入使用。
  到波沙湾战争爆发,封存的“攻-6F”多达500架。
  随着全球大战打响,这些舰载攻击机全都重新启用,而且直接编入了新编的舰载航空兵联队。
  也就是依靠封存的作战飞机,帝国海军新增了10个舰载航空兵联队。
  在这些作战部队中,有4个联队已经达到作战状态,随时能派往前线。另外6个也将在半年之内完成培训,达到可以部署的状态。
  要说的话,海军航空兵的动员效率超过了空军。
  按照丁镇南的了解,算上之前就能够调动的现役舰载航空兵联队,至少有8个联队处于可部署的状态。
  只是,海军的重点在东望洋。
  在霍瓦依群岛那边,就至少需要增加3个联队,以应对越来越明显的威胁。
  此外,西南东望洋那边也要增强,确保在第六特混舰队离开,前去驰援第四特混舰队的时候,能够掩护从奥洲到帝国本土的战略航线,守卫长度超过了1万千米,并覆盖整个西南东望洋的岛链防线。
  如此一来,能够增派给联军的舰载航空兵就寥寥无几了。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给施授良打电话。
  结果并没让丁镇南感到意外。
  海军司令部答应了施授良的请求,只是要集中兵力面对来自东望洋对岸的威胁,因此最多能增派2个联队。
  收到海军司令部的回信之前,丁镇南就去找了高巨王国的最高指挥官,朴太熙上将。
  为了说服高巨王国,丁镇南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告诉朴太熙,可以考虑把伊拉克的南部地区交给高巨军队占领,由高巨军队负责巴士拉与法奥等港口的管理工作,确保高巨王国能够获得相应的战争红利。
  不过,前提是,高巨王国得增兵。不止是地面部队,还包括空中力量。
  关键,也就是空中力量。
  要说的话,在联军里面,也只有高巨王国还有能力向波沙湾增兵。
  东方集团的主要成员国,几乎全都卷入或即将卷入战火之中。东骆沙不必多说,本土的核心地区已经沦陷,能不能守住现在的防线都是个问题。巴铁面向南方次大陆,集中力量应付梵罗国。东边的狭夷皇国,就算有一支规模不算小的舰队,以及相对来说非常庞大的空中力量,也主要负责保护前往霍瓦依群岛的战略航线。至于在西南东望洋那边的奥国,更加得负责整个西南东望洋的战略防御。
  只有高巨王国暂时没有后顾之忧。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东方集团的战略体系当中,高巨王国本身就是战略预备队之一,负责为狭夷皇国提供支援。
  简单的说,在东方集团的战略体系中,特别是在东望洋这边,高巨王国为第二梯队。
  只是现在,东望洋战争并没爆发。
  此外,帝国海军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加强了东望洋的部署力度,狭夷皇国也开始为战争做准备。
  短期之内,还轮不到高巨王国去冲锋陷阵。
  关键在于,高巨王国没法抗拒摆到面前的诱惑。
  就是波沙湾的石油!
  如果说梁夏帝国在战争时期,能通过控制社会消费,以及扩大本土的开采规模,在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方面做到自给自足,那么对于一滴石油都不生产的高巨王国来说,在战时更加依赖进口。
  高巨王国能够发展起来,在战后迅速完成了工业化,靠的是进口加工贸易,跟资源没有半点关系。
  获得伊拉克南部地区的石油,对高巨王国来说,那是梦寐以求的完美结果!
  当然,帝国当局也不可能拒绝高巨王国增兵波沙湾。
  早在发动地面战争之前,丁镇南就找过朴太熙上将,希望高巨军队能够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只是在当时,朴太熙以没获得国内准许为由,非常委婉的拒绝了丁镇南,实际上是条件没谈好。
  就丁镇南所知,担任王家卫队总司令的朴太熙,在高巨王国基本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要说的话,他就是高巨王国的摄政王!
  关键还有,高巨王国现在国王沉迷与享乐,已经十来年没有过问过政事了,国家大权早就落到王家卫队总司令手上。
  当然,朴太熙的这个身份也不是吹出来的。
  在高巨王国的众多将领当中,他是少数几个拥有实战经验的之一,即在20多年之前去过波伊国。
  虽然在波伊战争中,高巨军队的表现乏善可陈,但是朴太熙所在的王家卫队算得上是少有的主力。
  在参战的时候,朴太熙只是少尉军官。
  等到战争结束,他已经是王家卫队的少将!
  短短十年之内,军衔升了十多级。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当中,他认为了当时还是王太子,在王家卫队服役的前国王,并且结下了深厚友谊。
  此后,他把自己的独女嫁给前国王的长子,并且扶持其坐上王太子的宝座。
  由此,他成了当今高巨国王的老丈人,他的女儿还是高巨王国唯一的王后,而他的外孙是王太子。
  要说,这个家伙绝对是厉害角色。
  
第129章
多手准备
  对这个高巨王国的上将,丁镇南一点都不感冒。
  严格的说,丁镇南本来就不太了解朴太熙,毕竟他是在西北战区服役,高巨王国属于东望洋战区。
  来到哈立德国王军事城,联军司令部成立的那一天,丁镇南才认识了高巨国王的“老丈人”。
  其实,也就是这层裙带关系,使得丁镇南瞧不起朴太熙。
  虽然在帝国军队里,也有很多将领凭借与皇室的关系而飞黄腾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帝国海军的两位战神,即亲手缔造帝国海军的陈炳勋,以及在上次大战当中率领帝国海军所向披靡的白止战,均是帝国的皇亲国戚,但是往根本上讲,陈炳勋与白止战这些将领,都是在成名之后才跟皇室扯上关系,而不是说通过攀龙附凤才出人头地,其本身的能力肯定是无庸质疑。
  只是,在高巨王国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就丁镇南所知,高巨王国的很多将领攀附王室,完全是为了功名利禄,自身并没有什么能力。
  关键还有,高巨王室也在通过联姻等方式,维护其统治地位。
  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丁镇南才觉得朴太熙也是一丘之貉,跟之前认识的高巨军人没什么两样。
  不过,见到朴太熙之后,丁镇南就改变了这个观点。
  只看相貌,丁镇南就觉得朴太熙是个厉害角色,因为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然流露出来的霸气,绝不是刻意模仿。
  这证明了一个传闻:朴太熙早有不臣之心!
  关键就是:朴太熙是南高王国的臣民,在上次大战中流落到北高王国,并且在大战结束之后参军服役。
  民间早有传闻:朴太熙是南高王室的遗孤。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南高王室跟北高王室,也就是现在的高巨王室是一脉相承,都源自创建了高巨王国的李氏。
  现在的高巨王室就姓李!
  简单的说,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冰风暴半岛一分为二,由李氏建立的高巨王国也分裂成为两个王国。为了确保正统性与合法性,控制半岛南部地区的狭夷皇国,扶持流落海外的李氏支脉,建立了南高王国。只不过,直到南高王国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覆灭,梁夏帝国都没有承认南高王室。
  按照规矩,高巨王室的合法性来自帝国皇室的册封。
  在梁夏帝国建立后,历任高巨国王都得在登基前赴帝都觐见帝国皇帝,并且获得帝国皇帝的正式册封。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爆发前,高巨王室还让继承人,也就是王太子到梁夏帝国深造学习,陪伴梁夏皇室的皇子成长,或者加入帝国禁卫军服役,担任皇子的部下,以加强跟梁夏皇室的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